-
1 # 老百姓的歷史
-
2 # 風嬙遙度天際
首先我並不認同元朝沒被漢化,只是國運太短,沒能全面漢化,短期之內蒙古統治者仍提倡“蒙古至上”,廢除科舉,降低漢人士大夫的地位,歸根究底是為了政治層面上穩定統治局面,但是從史料上來看蒙古統治者們長期以來一直在重視漢化。
耶律楚材:蒙古帝國宰相,自祖父開始世居燕京,受北方漢人文化薰陶長大,在窩闊臺時期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殫精竭慮,創舉頗多。主張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經典。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遊牧生活方式,採用漢族以儒教為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中原。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為和平的盛世,使先進的中原封建農業文明得以儲存和繼續發展,也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可說是促進蒙古貴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人。
忽必烈:忽必烈主要是依靠漢人文官和部分蒙古部將的擁護而另立中央,取儒家經典《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立國號為“元”,充分體現元世宗重視漢族文人集團,之後更是改弦更張,推行漢法,將統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漢地,從而在漢化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元成宗:鐵穆耳的政府表現出對儒學和儒士的尊重。鐵穆耳即位後不久,即發出崇奉孔子的詔書。主要在哈剌哈孫的推動下,新建文宣王廟於大都,並徙國子學於其中,同時增加了國子學的學生。哈剌哈孫與儒士關係特別密切,據說常在裁決大政時徵求儒士的意見。
元仁宗和元英宗:進一步鞏固以儒治國的理念,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下令變成正式法典《大元通制》,清除以帖木迭兒為首的蒙古保守勢力,即使會觸動蒙古老貴族的利益。
元文宗:大興文治,下設藝文監,專門負責將儒家經典譯成蒙古文字。
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
總的來說,元朝的蒙古統治者確實十分重視漢族文化,甚至因此觸怒了蒙古老貴族集團,但是不同於其他王朝全面吸取中華文化,因為蒙古的統治疆域極為廣泛,以蒙古至上為核心,採用西亞和漢族文化並行,再加上國運太短因此未能出現全面漢化的局面。
-
3 # 黑白文史mcn
一、統治者思想和政策為民族漢化設定了障礙
蒙古民族作為一個外來民族要對中原進行統治,認為只有保持本民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差異,才能維護他們的特權和統治地位,故意保持民族間的差異,把自己放置於一個不同其它民族的位置。這就不難以理解蒙古統治者為什麼把全華人民分為四個等級,為什麼排斥漢族人民,為什麼保留蒙古舊制(如官制、封邑制度、圍場制度、驅口制度)。既然要保持差異,那就不會輕易接受漢化。
二、遊牧文化對蒙古民族的深刻影響也是使得蒙古民族沒有被漢化的原因 農耕經濟是集中的、固定的,而遊牧經濟是分散的,流動的,由此而產生的兩種文化差異很大。農耕經濟中,人的生存被束縛在固定土地上,忠君、孝道成了其重要內容。遊牧經濟中,兒子對父親的依附關係遠沒有農耕經濟那麼強,兒子長大成人後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遊牧,遼闊的草原使得父子往往不能廝守在一起,不會出現大量的財富存在男姓家長手中,依附關係減弱,遊牧文化對孝道的要求自然也不強。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後,對到宋代已發展到極端的愚忠、愚孝難以接受。遊牧生活使得蒙古民族的文化粗獷、豪邁的,與漢文化很不一樣,漢族文化對於蒙古人民來說是束手束腳步的諸多規矩,加上入主中原的時間不長(元朝只存在97年),要被漢化自然不易。
三、蒙古民族未入主中原時的社會形態也是導致其未被漢化的原因之一尚未入主中原時的蒙古民族處於奴隸社會發展階段,其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社會關係都處於較低的發展階段。如奴隸普遍存在,婦女地位低下,是作為財產的一部分存在的。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後仍存在大量驅口,收繼婚仍然盛行。元朝是一個封建王朝,但它又是奇特的,它是蒙古統治者入主中原後,將其原有的習俗和中原的制度結合起來的產物。因此,蒙古民族雖藉助先進的漢制走入了封建社會,但它的很多習俗都被保留了下來,是一個具有蒙古特色的封建王朝,蒙古民族封建化了,卻未被漢化。
四、生活地域上的限制蒙古民族雖然入主中原,但是卻沒發生大量蒙古人民內遷,絕大數的蒙古人民還是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移居中原的只是少數的蒙古王公貴族、官僚、軍隊。內遷蒙古人活動範圍也只是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一帶和個別行省的首府。漢族人民雖然和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也有交流,但是僅限於商品交換,規模也小,談不上有什麼本質上的影響。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兩族人民也沒有得到充分的接觸,相互影響自然不深,導致蒙古民族難以漢化。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如:胡雪巖臨死前說“白虎勿近”白虎是什麼?西遊記女兒國真的有嗎?青樓女子生活?日本“帝銀事件”?阿房宮有多大?“試婚格格”是什麼?等有趣的歷史問答?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帶你瞭解歷史的故事。
-
4 # 樓蘭先生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作為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習慣的是“逐水草而居”遊牧生活,對中原文明的生活方式還有著一種天然的排斥。他們身體基因裡帶著的是部落式的思想,對國家管理的概念還很膚淺,更不擅長。
2、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滅亡南宋,建立了元帝國,他的野心還不止於此,他有著雄心壯志要將將蒙古帝國的鐵蹄踏遍世界上的任何一寸土地。因此,他的重心一直放在對外擴張的戰爭上,常年東征西伐,根本無暇顧及帝國的管理。
3、透過滅亡宋朝,蒙古人獲得了強烈的民族優越感,他們認為只要通過蒙古人認為只要是蒙古馬刀可以刺進去的民族,便不是蒙古人的對手。一個優秀的民族為什麼要向一個臣服於自己的民族學習呢?
4、統治時間短,他們公元1271年到公元1368年,元朝統治時間還不到100年,而其中又有大部分時間用於對外征戰,他們還來不及漢化就滅亡了。
5、蒙古人親眼見證了曾經強盛一時的契丹人、女真人在迅速漢化後變得腐朽、墮落而不具備戰鬥力。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女真人所建立的金國,在漢化後都迅速滅亡。蒙古人相信自己眼睛見到的東西,他們判斷漢人的東西對蒙古人來說不啻於一副毒藥。
6、蒙古人東征西討,靠武力征服了很多國家,帝國版圖隨之擴大。在他們征戰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文化系統。中國的儒家、道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地區文化。這使得他們有了對比,漢文化當作為一種治國之策擺在蒙古貴族面前的時候,便顯得並不那麼香餑餑。
以上幾點就是元朝的蒙古人沒有被漢化的原因。
-
5 # 明鏡臺
相比元朝,蒙古帝國其他四大汗國都受到當地文化和宗教影響更大,歷史上總結為蒙古人的突厥伊斯蘭化,同為遊牧民族,突厥語比漢語更受蒙古人歡迎,而伊斯蘭教在傳播和固化方面只有基督教可比,不是中國的儒釋道可比的,元朝的蒙古族也受到一些本土宗教和文化影響,比如道教和漢語,只限於小範圍罷了,蒙古上層和漢族基本是隔絕的,他們重用的外族近臣也多是中亞人,也就不接觸漢地文化。但新中國建立後,蒙古族的漢化程度是各少數民族裡僅次於滿族的,黨員比例甚至高於滿族。
-
6 # 薩沙
其實所謂沒有太多漢化的是所謂元朝統治階層,底層蒙古人漢化的非常厲害。
實際上,蒙古統治階層也非常漢化。
只是後來被明軍攻擊站不住腳,這才逃到北方大漠,又開始遊牧生活而已。
而在中原的90年時間,沒聽說過哪個大汗還四處遊牧,住蒙古包的。
從忽必烈開始,歷屆大汗其實有個逐步漢化的過程,到末代皇帝元順帝也是很漢化。
元順帝寫的一手漂亮的漢字書法,自己也非常熱心寫字,閒暇時間常常練字。
甚至連很多詔書,元順帝都是親筆書寫,因為他對自己的書法還是比較自信的。
元順帝很崇拜宋徽宗,認為宋徽宗雖然做皇帝不行,但瘦金體書法寫的極好,自己是追趕不上的。
他的丞相伯顏也寫的一手好字。
自然,元順帝還像其他文人一樣,喜歡繪畫和彈琴,也都有一定水平。
元順帝也很喜歡四書五經,每月必然有幾次讓名儒為他講解儒學,以此為樂。
由於蒙古文化缺失是落後的,野蠻的,元順帝逐步對漢文化有了仰慕之情,也以漢文化繼承者自居。
他曾穿著冕服親享太廟,並學習漢人皇帝一樣兩次親自南郊祀天。
元順帝還非常重視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的教育,為他開端本堂,讓他接受系統的儒學教育。
愛猷識理達臘雖喜歡弓馬,也寫的一手好字。
如果這樣持續下去,蒙古大汗就會徹底漢化為漢人了。
蒙古統治階層沒有像鮮卑、女真這樣徹底漢化,倒是也有一些原因。
一來,蒙古人入住中原時間並不算長。
自從崖山海戰,大宋滅亡,蒙古人統治不過90年時間。
但是,蒙古人隨後還在一系列的戰爭中,比如西北作戰以及對外打日本、安南、占城、緬甸、爪哇等國。
等到這些戰爭大體結束,距離蒙古滅亡只有60年時間。
而蒙古最後18年,天下早已大亂,蒙古政權最終實際只控制河北省和山東省。
這樣斬頭去尾,蒙古真正統治中國時間也就是40多年。
這麼短的時間,想要徹底漢化當然是不可能的。
二來,蒙古人高層的組成結構。
眾所周知,蒙古高層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
無論是蒙古人還是色目人,同漢文化本來就是格格不入的。
而且蒙古人中的成分也比較複雜,除了蒙古族也包括其他民族,並不是鐵板一塊。
由於是大雜燴,所以接受某一個文化比較亂,其實蒙古人和色目人之間交流就已經很誇張。
相比單一民族的漢化,這些五花八門民族漢化更慢。
三來,蒙古人的宗教問題。
蒙古人之前篤行薩滿教,後來又改信藏傳佛教,這都不是漢人的主流宗教。
宗教對於文化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蒙古人漢化較慢。
除了蒙古高層以外,底層蒙古人基本徹底漢化。底層蒙古牧民大多放棄遊牧,開始學習漢人一樣種地。種地雖辛苦,至少不像遊牧一樣會冒著各種危險,而且產量也比較穩定。
久而久之,蒙古農民和漢人農民已經沒有任何不同。
在明軍收復全國以後,大部分蒙古人選擇留在中原,自稱是漢人而不是蒙古人。
朱元璋對於自稱是漢人的蒙古人,一般不會追究和歧視,給予寬大的政策。
其實蒙古人對於中國的影響很有限,倒是他們手下那批色目人卻對中國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這些色目人來到中國之前,中國雖然有穆斯林但數量很少很少,幾乎都是商人。
然而,隨著色目人的到來以及蒙古人開始信仰伊斯蘭教,回族由此出現了。
-
7 # 畫素說
其實,元朝在統一中國後,忽必烈便開始在經濟、政治等諸多方面積極實行漢化。只是在忽必烈死後,繼任的元朝皇帝幾乎沒有實行過漢化政策,又或者說漢化的程度極低。與北魏的孝文帝、清朝的“滿漢一家”來比可以說完全沒有被漢化。
那麼為何會如此呢?這得要從民族的意識形態與帝國的包容性說起。第一、民族的意識形態蒙古人屬於遊牧民族與我們農耕文明的漢民族,在意識形態上天差地別。同時與那些比鄰華夏大地的遊牧民族不同,蒙古人也擁有自己的一套文化習俗。蒙古人有自己完全獨立的文化體系,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地區,就如秦始皇一樣,建立了統一的“蒙古族”,這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可以說這是與我們漢民族一樣的文明分支。所以被漢化的機率非常小。哪怕是統一中國後與漢人混居在一起,也基本不可能。
第二、蒙古帝國的包容性在蒙古帝國世界裡面是,先“蒙古大汗”再到“大元皇帝”與各個汗國的君主,其中“大元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元朝皇帝的根實際上在大草原之上。也就是說元朝皇帝還是整個蒙古世界的“共主”,所以元朝皇帝不應該偏向某一文化,即使漢文化最為優秀,不能也不可以全面漢化。因為全面漢化是對其它統治之下的其它民族文化的否認。這也是為什麼元朝從建立之日起至滅亡之時,採取的都是寬鬆的統治,為何沒有普通滿清時“剃髮易服”。
再者,蒙古帝國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見過無數的民族,他們都擁有無比燦爛文化,如基督文明、伊斯蘭文明等。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元朝才不會像其他遊牧民族一樣,拜倒在璀璨的漢文化之下。
-
8 # 使用者3673476550114
誰說沒漢化?採用漢家傳統組織國家機構,採用漢家思想作為治國理念,只是在漢地統治時間不長而己,再有一百年將與漢人無異。
-
9 # 神天天無聊
誰告訴你沒漢化的?
要是沒有漢化元朝怎麼可能這麼早滅亡!
就是因為蒙古人被漢化了才會與在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的矛盾
-
10 # 詹姆斯的中迷弟
每個人先征服了色目人(基督教),西藏(藏傳佛教),最後漢人(儒家思想)。三種文化互相交匯,當然儒家文化處於劣勢。不過開國皇帝忽必烈就比較漢化。
回覆列表
我覺得首先元朝的蒙古人是被漢化了的,只不過漢化的沒有像其他的少數民族那樣的徹底。下面我試談下原因:
1.首先蒙古是草原上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們獨特的文化,而且當時蒙古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他們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因此在他們的心裡認為他們的文化傳統才是最優秀的,他們正自信心爆棚,所以才把當時的人分為四等,北方的漢人是三等,南方的漢人是四等,試問他們怎麼會像他們認為的下等人學習呢?
2.第二個原因就是:蒙古貴族內部守舊勢力的阻撓,改革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能夠透過忽裡臺大會發揮作用,因此就算想要推行改革也不容易實現,元英宗就是因為這個死於政變。
因此綜合看來導致了蒙古漢化不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