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書院

    接下邀約後天悼念海子聚會的電話,回頭便是螢幕彈出這提問,心情多了些兒鬱澀。

    一路無語,連前臺文員亦見我面色寡淡。

    坐下,有微風帶香,見是昨日買的香水百合已悄悄盛開。

    也不知什麼時候,初習詩詞對句者的文字,也被質疑語言汙染了?

    突然想起那日和青她們小聚,也談到詩壇的‘’廢話體”。依例幾杯紅酒下肚,便開始緬懷麥田與河流,順帶也緬懷一下已遠去的理想主義,最後感概萬千嗟嘆詩歌已死,一切都仿如流程。 現在想來,其實不過是和聊男人女人一樣,無非是打發些許無聊日子。

    是的,我喜愛近體詩詞,也崇尚格律、崇尚章法。

    但我更崇尚人性,假若沒有一點信仰情懷,再嚴謹的格律,也規制不出光芒四射的理想與溫情。

    不是每一個都要做詩人,正如不是每一個人都要仰望長空。你有詩和遠方,別人也可以夢為馬,你有陽春盛宴,別人也可小灶加餐。

    串串文,做做句,解構也好,消費也罷,於一個速朽與浮躁的年代,至少可以平和一下內心的乖戾與不堪吧。欠點文理章法,那又如何?誰不是這樣走過來的……

    要結文的時候,接了霞的電話,說她小區的洋紫荊已是開得盛極。

    (還有誰記得那年的3月26日……)

  • 2 # 中國龍507

    對此問題發一點淺見:無非是專業與非專業的話題,但話又說回來了誰是專業?誰又是非專業?當代人浮燥誰的詩能超越唐詩?誰的詞能超越宋詞?當代人也無非是茶餘飯後興趣使然,所以當代充斥螢幕的所謂詩詞聯句多多,但精品有幾?大家有幾?專業的做好專業的文章,非專業的也不要太在乎!權當興趣使然即可!以上淺見與諸友共勉之,不妥處共同探討之!上午好!

  • 3 # 大悔憶智周

    說明有的人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甚至生活優裕,有條件來附庸風雅,好事好事。野蠻人越少,社會越好。

    但有些人是不肯付出,只肯收穫的。

    他們提起讀書,就要頭痛,卻又憑空想要過把作家、詩人的癮,至少憑空讓別人以為他有文化。

    別人有的,他一定要有;別人付出,他冷眼旁觀,甚至幽默諷刺。

    你要說他不通,他不會和你辯論,他直接開罵。甚至成群結夥開罵。

    他雖然毫無成就,卻又酸得可以,造句行文,比孔乙己還酸。但現實生活中他們可能是個華老栓,愛讓他兒子吃人血饅頭;或者是個楊二嫂,尖酸刻薄,辛苦恣睢,絕不吃虧。

    他們愛的,不是對聯,不是詩詞,是讓別人以為他們有文化,會風雅。

    他們覺得寫詩聯對有他媽什麼了不起,老子憑什麼不可以當詩人做作家!

    他們頭腦簡單,只覺得對聯和詩歌就是個屁而不覺得他們於對聯、詩歌就是個屁。

    所以他們無知識、無才華、無敬畏、不講究,卻反而以為一切他們都已經懂了,正所謂無知者無畏,這是他們和作家、詩人的根本區別。

  • 4 # 上善若水231729154

    對對聯是個自由化,不受約束性限制。對聯這是一個見景生意,看人生情,見物生感,看見什麼就用自己的思維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詩講究壓韻,格式,平平仄仄來約束。而對聯是根據人的喜愛而相對,在按作詩來寫對聯,就會失去對聯的含意了。不過有的人隨口而成句,不注重語句的含義,而亂出句子。依我看這也無所謂,你愛出什麼我對什麼?胡出對聯我能對則對,對不了我不對。所以,我把這對對聯當一種學知識,增長見識。從來不講究格式,只是以我自己見解來應對,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這塊天地自己守。

  • 5 # 羅英華752

    第一問題,何為句法,何為格律,首先要明白這兩個詞語的內函,才能回答無句法,無格律不知所云的問題。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個個組成部分和它們的排列順序。句法研究的物件是句子。

    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

    現代人目前寫詩一是用古韻和新韻,而用古韻寫出來的詩很少能超越古人的詩。缺少古人所要表達的意境,而新韻,打油詩,自由詩現在越來越被更多人所接受,因為它克服了古詩詞所固定格律,為了寫好一首古韻的詩,有時一個字都要想半天。而現在的人們,雖然在寫詩上缺少一些章法,指要能抒發個人情感,把大自然的美景表達出來,能夠愉悅自已,愉悅大家,指要語言不粗糙,不傷大雅就是好詩。

    第二個問題很複雜,哪些詩詞是好,是壞。良莠不齊。往往那些打油詩,順口溜,即無句法,又無格律切十分盛行,也在衝擊著螢幕,而這東西又往往訴說著社會存在後問題,備受人們的關注,留傳很廣,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一種笑談。

    面對螢幕上的良莠不齊的詩詞,每一個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吸收好的,拋棄不好的,自已首先要把住關口,讓古韻,新韻宣傳正能量的詩詞,繁榮螢幕,戰領螢幕。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家之言。不當之處,多原諒。

  • 6 # 層城鵷雛

    對於一些毫無詩詞基礎,卻在瞎寫一氣的庸人,我也極其反感。他們寫的詩格律全無,主觀臆斷,卻自詡文采精華,意境優美,真的是無病之呻吟,有辱斯文。一些寫詩的可氣,可是對對子的人就更可笑了,他們根本就沒聽說過平仄,也不管詞性,他們對的對子很隨意,類似於接上下句,例如上聯出“一日不見”,他們就會對出下聯“我好想你”。可笑至極,可他們卻覺得自己對的挺好,語句通順,上下句連貫。

    不知道韻律的我希望你研習一下《聲律啟蒙》或《笠翁對韻》,這是最基礎的知識,稍微看一下是有幫助的。

  • 7 # 春風化雨沐東方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好就好在如今早已突破了傳統的媒介,電腦、手機等已經為詩詞鋪就了廣闊的天地。

    而壞呢,恰巧是如此低的門檻,讓每個人都可以遣詞造句,於是問題就來了。

    當無章法、無格律、不知所云的句子呈現在眼前的時候,究竟作何感想呢?

    如若深度挖掘,當是五味雜陳。曾幾何時,中華詩詞作為國學瑰寶,那是大放異彩。但是,隨著當代詩歌的衝擊,一度失落。近幾年國學中興,又有崛起之跡象。

    但是,社會終究是要發展的。白話文的應用已經無可逆轉,白話文的詩歌也自當挑起了詩歌的重擔。

    很多喜文弄墨的人也可以寫點什麼了,一開始自然是不合章法的,這也無可厚非。怕就怕在有些人不自謙,不虛心,妄自尊大就不好了。

    這畢竟不是主流,即便充斥了螢幕也代表不了主流。最多隻能算作初習詩詞者的文字,發揮去吧,說不定裡面藏有幾個未來的徐志摩、林徽因呢。

    畢竟喜愛詩詞還是好的,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有人願意用文字表達點什麼,那就留給一些時間和空間好了。更何況這時空又不是你我個人能主宰的。

    不是每一個都要做詩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舞文弄墨的權利。寫寫詩,做做詞,表達一下理想也好,抒發一下感情也罷,欠點章法就退而求其次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想在詩詞天地裡自由徜徉,最好還是往康莊大道上使勁。

    而有能力的,碰見了有悟性的,就提點一二,哪怕是當頭棒喝,也是好的。

  • 8 # 亮月半

    古老的事物經過幾千年都在革新,從原來的政治上歷朝歷代大改革,風起雲湧變幻萬千。經濟從貨幣的樣式,鑄造貨幣的材料,土地分配,工商各業都經歷過每個朝代的變革,每個朝代每個時代的革新。從建築上,從服裝上,從飾物上,從教育上,都在經歷適應時代變革的革新。取長補短,造時世所需。尤其樓與服裝,人們最愛趕時髦。而包括文化藝術平臺,哪裡更新往哪跑,誰在那墨守陳規。

    文化領域上,古文被五四青年新雜誌,新文化運動反對。取消了全部以古文為主,以繁體字為主的文化內容形式變成白話文,天下人人普及文化。而不是古文古漢字只能滿足一些人的文化需求。成就的只是一批儒人。高考制度不同於過去的科舉,學校代替了私塾,天下人有共享教育資源的權利。

    人出行的工具由飛機,船,火車,汽車取代馬車。火車,汽車,飛機,船本身又幾經革新。天下事物都在變革。儘量為天下人有權享用。詩詞作為古代科舉考試範圍外之物,是唐朝成就以詩取才重視文化的象徵。歷經宋詞,元曲,清明小說,近代雜文,它作為一種文學生存狹小的空間存在,無大關乎人的文學利益。後來又出現代詩,說明它不太適合時代需求。因為不大關係人追求知識方向的作用,被認為重又不重要生存。現在進入了新時代,事物從歷史來看,凡是革新為天下人能使用,有共享權利它才適合生存。否則它要被踢出局。它沒有被歷代改革革新到,它不太重要,涉及不了人根本文化取向功利性。它是被改革遺忘的角落。一旦有人人參與的機會,它就要從高貴舊閣子中被請出,成為人人參與的物件。難免要陳腐的舊衣,變身時代新生兒,成為新產物,適應資源共享文化面前人人有權利與平等。不是弄高沒用的門檻限制人。天地無邊!

  • 9 # 李冠朝

    看到這個題目,我聯想到當前相聲界的爭論。以全國曲協主席姜昆為代表的“文明相聲”,攻擊郭德綱的“平民相聲”粗俗,低階,不能登大雅之堂。我認為沒有必要,你的相聲高雅,就聯合電視臺辦幾臺相聲大賽。平民相聲就多在小劇場,體育館演出。

    我每天都看二百多副對聯,不通順的句子是有的。有人寫文章句子通順,為什麼對對聯就不通了呢?大都是追求對仗造成的。上聯春,他對秋,上來紅,他對綠,上聯七八個字,下聯對完了連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

    講到平仄,詩詞業餘愛好者基本都是外行,一般感覺念著上口有節奏感就可以了。讓專家拿格律一套,自然就毛病多多,無格無律了。昨天晚上看了關於律詩的文章,“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和“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這樣的名詩,也只算半律詩。業餘愛好者無律也可以理解。

  • 10 # 歲月如梭水如歌

    首先,我認為,思想是自由的,平臺是開放的,是大眾的平臺。哪有那麼多的指手畫腳,正襟圍坐。也就是一種自然感覺,興趣而己。這是其一。自然山水,怡然自得。精雕細刻,屬於工匠,屬於賣點,不屬於自然小眾或大眾的看點。這是其二。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這是缺乏共識的。作家與詩人不是自詡的,不是自封的,也不屬於小眾的,它需要大眾情懷,大眾精神的生活去淨化靈魂的態度。

    沒有人為自己想成為一名詩人或作家的夢想成真來平臺築夢的,更多的是一份生活的消遣來互動,或來愉悅身心的。詩人或作家,他們都擁有自我的獨立的讓一部分人仰視或高不可攀的平臺。當然,也有熱愛生活與自然生命的作家,來到這裡,他們能接受到許許多多的平臺的普通人行尊重注目禮的,因為他們是重量級的。

    平臺因為自由而自然,因為自然而自由。不整齊劃一,齊步走,也不拘束。思想自然而自在,來去自由,匆匆而來,也可匆匆而去。吃一份快歺,也可坐下,帶上一杯熱茶。拿得起也放得下,沒有牽掛,不累心。是味精,是佐佐料,加點生活興趣,當然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個人愛好。你得有點食品。

    最後,我想以讀者的體味:許許多多優美的,精緻的,雋永的文學作品,,他們著名裡,一定不會少靈感思維的火花的,有許許多多靈性的元素的成份。甚至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的作品。是自然而客觀存在的需要,而獲得了溫暖而幸福的光臨。

    詩歌不存在刻版模式,只有自然語言,個性化審美語言特色。

  • 11 # 周延龍詩歌原創

    長相思.再說詩詞

    周延龍/文

    韻可工,律可工,言入詩盅大不同。雕章忌腹空。

    闕由衷,曲由衷,莫遣閒愁悲扇風。意真方味濃。

    (詞林正韻第一部)

  • 12 # 尚思修善

    這個平臺是大眾平臺,有很多人不懂格律,但是心情很好,就像是電視臺舉辦的我是大明星一樣,有很多參加的老百姓不懂音律但是喜歡唱,我們這個平臺就是老百姓交流的地方,我感覺不應該局域形式,讓大家隨心而發,因為大家喜歡才能造就這個平臺更加平民化,都能夠參與交流,在這裡也能學習到很多知識,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說不應該把這個問題當做什麼,應該鼓勵他們發揮,在發揮中慢慢學習,增長,這樣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電影影評有什麼好的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