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人說明朝好,滿人說清朝好。
5
回覆列表
  • 1 # 老龍亭拉麵

    歷朝歷代的食貨志,是中國比較完整的經濟學資料,包括田制,戶口,漕運,鹽稅,鐵稅,雜稅等各種記錄。

    明朝,從嘉靖開始賦稅遞增,到萬曆的礦監鹽監,到天啟的魏忠賢的廠公孝敬,遼餉,到崇禎的剿餉,練餉。最後的日子基本上就是生不如死,明末清初各地都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

    清朝,也是如此,從道光開始,國力衰落,到咸豐,到光緒,最後宣統結束。稅收也是逐漸減少。太平天國運動,所波及的長江以南地區,大多還是恢復的不錯。也得益於土豆,紅薯的推廣,清末民國初餓死人的情況並不多,這一點好於明朝。

    這是時代進步的情況,並不是朝代的問題,畢竟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客觀評價,明朝相對於清朝開說,要窮一些,國庫要小一些,所以很多事情需要另外開稅,老百姓負擔也就比較重一些。這是建國設計的問題,比如皇親的田產就不在徵稅的範圍內,包括國家還需要負擔宗室開支之類的。國庫壓力大,所以只能分攤給百姓。這方面,清要好於明。但清也有他自己的問題。比如八旗的編制問題,包括八旗的維護費用等等,也造成了國庫壓力,加大了百姓負擔。

    總得來說,清稅收,國庫方面好於明朝,包括免除人頭稅和賤戶。稅收更合理,自然百姓壓力也會小一些。

  • 2 # 張張帥

    肯定清朝人民生活好一點!你看明朝到處流民,農民起義!稅又重,國家主要稅就是普通農民來的!後期又是荒災連連!而清從康熙中後期開始,到1840年,除了邊境又戰爭,也是擴張戰爭為主,傳統漢地人口集中地方和平穩定!加上雍正的攤丁入畝,開荒造田,廢除人頭稅!農民下子又少了很多負擔,生活不會餓!人口才高速發展!

  • 3 # 淡春天

    小平改革開放,人們普遍都能吃飽飯,穿好衣,交通便宜。達到我們小時候,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簡單的共產主義設想。

  • 4 # 平面視界

    這兩個朝代有好有差的時候,兩個王朝的末期,統治階級與下層民眾之間的矛盾極度尖銳,加之天災人禍,農民起義不斷,政府的殘酷鎮壓更加加劇底層百姓對統治者的不滿。無論誰人統治,沒有解決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問題,遲早都要覆滅。

  • 5 # 被埋藏的歷史
    滿清300年,是東亞大陸文明唯一一次被其他文明整體大大超越過去的時期。

    日本的三井和住友財團是由三井越後屋(1673)富士樂器屋(1652)持續發展至今,1630年阿貝拉號船載著清教徒抵達北美大陸新英格蘭,開始建立“在山巔的城市”。

    有人會說,沒有滿清,也會朝代更替,西方日本一樣發展。這就是句廢話!

    先說明一個道理,近代科學誕生在西歐而不是東亞大陸,是東亞大陸人智商不如西歐人?多數人肯定認為不太像是這樣,那是什麼?兩個字:思想!

    其實不管後明或清,近代科學都註定誕生在西歐,時間線就是那樣的,西歐人思想進化的風格和進度註定了會是這個結果。雖然近代科學不會誕生在東亞大陸,終究會落後一段時期,但後明和清在後續的跟進中絕對是天壤之別!

    清之前,君是君,臣是臣。

    清之後,除了君,全是奴!

    在滿清社會,被罵為奴才竟然是莫大的榮譽!沒有看錯,榮譽!!明朝那些屁股開花的言官真的死不瞑目啊憤怒得簡直能活過來!經常說的華人的奴性不就是在這近300年裡開花結果的嗎??有一個詞叫愚昧,有本書叫《醜陋的華人》,能讓人聯想到什麼朝代,不是滿清才奇了怪了!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玩木藝,你可以認為他不務正業,但這也是東亞大陸的統治階級幾乎第一次親力親為展現“被滿清禁錮了近300年思想的人們”所看不起的奇技淫巧。明朝出了《本草綱目》 《天工開物》 《農政全書 》 《徐霞客遊記》 《物理小識》,滿清有什麼??

    明和後明的交替肯定會讓社會暫時倒退,但是上述根植在漢人裡的或多或少的工匠造物和科學創造基因以及不那麼愚昧醜陋的文化會讓後明更早更開放的接納西方近代科學!很可能比日本早50年或以上!

    不想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蒼天竟然讓一夥以打搶殺掠為傳統的蠻夷在明末撿了個大漏!毒害東亞大陸300多年!!

    不過,說道最後還是我們如今生活的社會主義社會好!

  • 6 # 久違138356940

    具體到明朝和清朝,就是清朝人修明朝的歷史。

    和其他後世修前朝歷史還不太一樣,我們知道清朝是滿族入主中原,作為被統治的廣大漢族(又稱明朝遺民),心裡一直都是很不滿的。

    所以自從清朝建立後,“反清復明”,“朱三太子”之類的口號都沒有斷過,作為統治者的清朝上層當然很頭疼,所以清朝人無論在修史還是文化的統治上都是有政治目的的,也就是說滿族人寫給漢族後人看的明朝歷史是很不靠譜的。

    鬼知道他們為了絕漢人的復辟之心會採用怎麼的思想統治,把前朝描寫成什麼樣子。

    所以說如果想要相對客觀的瞭解那段歷史,不如去看西方人對明朝和清朝的看法。

    他們大多是歷史的親歷者,都在明朝或者清朝待過或多或少的時間。而且他們基本都是在中國生活一段時間後,回到西方後寫成的文獻,中國政府對他們基本沒有控制力,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也相對客觀。

    再有,他們都不是華人,也沒有動機捧高或者貶低哪個朝代,因為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當時去的都是的都是遠東的那片土地——中國。

    明:

    不得不說,明朝在外國佬眼中是非常好的。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萬曆十年(1582)抵達中國,遊歷了中國的很多城市,並最終定居於北京。

    他在《中國扎記》中這樣記載當時的明朝:

    “這裡物產極大豐富,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麗,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

    他還盛讚中國

    “除了沒有沐浴我們神聖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國是舉世無雙的。”

    “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

    利瑪竇甚至感概“柏拉圖在《共和國》中敘述的理想王國,在中國早已付諸實現。

    而在更早的時候,嘉靖年間(1522 — 1568),葡萄牙人Cruze在《中國情況記》記載:

    “在這個大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這些華人中舉行宴會和節宴,超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因為他們是富有的而且無憂無慮,也沒有天主之光,他們是自己獲得肉體的滿足,縱情於遊樂,他們由此過著美好的生活”

    西班牙人門多薩的《中華大帝國史》有這樣的內容:

    “在該國有許多河流,人們種植稻米,這是全華人的普通食物和糧食。…他們收穫如此之多,以至在米價最貴的時候,你用一個里亞爾錢幣可購買一法捏格"

    “他們的一些村子大到只缺一個州的名字 ”

    “他們還有一件非常好的,使得我們都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歎的事,那就是在他們的一切城市中都有醫院,老是客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行乞.我們因此問他們原因何在,回答說,每個城市裡都有一個大地區,其中有很多給窮人、瞎子、瘸子、老人、無力謀生的人居住的房屋,這些人就居住在所說的房屋裡,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始終有充分的大米供應。他可以在上述的大館舍中住到死去,此外他們在這些地方養得有豬和雞,因此窮人無須行乞而活下來”。

    或許那些外國佬的記錄有些誇張,就像前些年那些去美國遊歷後回家胡吹美國各種好,甚至說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圓一樣。

    但還是得說那時候在西方人的眼裡,明朝時期的中國是非常富庶和強大的。

    清:

    再看清朝:

    乾隆59年(1793),龐大的馬戛爾尼使團抵達中國,此時江山已經易主,清人統治中國已經整整150年,

    與之前的西方人訪華不同,這次馬戛爾尼使團是代表英國政府來恭賀乾隆皇帝八十大壽,並且帶來了很多西方工業革命的最新成國,想要在英國和中國之間建立貿易關係。

    這個使團正規且龐大,共有一百八十多人。

    在回國的過程中,馬戛爾尼一行從北京出發,由軍機大臣松筠伴送,沿運河南下,幾乎縱穿中國腹地,到達廣州,於1794年1月自廣州回國。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在這從北京到廣州長達三個月的旅途中,使團可謂見識了“康乾盛世”最真實的面貌。

    馬戛爾尼使團財務總管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道:

    “事實上,觸目所及的無非了貧困落後的景象”,

    “(清)貧困得讓人吃驚,一路上我們丟掉的垃圾,被人撿去吃”,

    “叫花子一樣的軍隊”。

    而在《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中這樣記載:

    “讓英華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運送禮物、食品的船隻載著兩名中國官員剛剛離開,由於有些豬和家禽已經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華人把一些死豬、死雞從‘獅子號’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熱鬧的華人一見,爭先恐後跳下水,‘馬上把它們撈起來,洗乾淨後醃在鹽裡’。

    比經濟上的貧困更令英華人震驚的,是清廷政治上的專制、黑暗和野蠻。登陸定海時,英華人對當地官員提出一個請求,找一個熟悉海路的人把他們領航到天津。年邁的總兵大人一口答應。不過,與英華人設想的出資招募、有償使用不同,定海總兵的辦法是派出虎狼之師到街上搜尋抓捕。 巴羅寫道:“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

    在這些英華人以前的中國觀中,中國是由開明的皇帝、溫良的官員治理,萬千子民生活在祥和的環境中,可眼見的事實一下子粉碎了他們對清廷的好感和對中國下層民眾的豔羨。” 經過這次中國之行,副使斯當認為: “滿清統治是東方暴政的典型,中國不是富裕的國度,而是一片貧困的土地” 。

    他之所以說“中國不是富裕的國度。”是因為在此之前,利瑪竇描述中國(明時)為“舉世無雙、理想王國”,馬可波羅描述中國(元時)為“人民富足、遍地黃金”,而當他本人到達中國時,看到的卻是“殘暴的政府、貧困的土地”。

    而被我們吹捧過千萬次的“康乾盛世”只是被馬戛爾尼這樣認為:

    “什麼盛世(滿清)不過是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而從隨後的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表現來看,馬戛爾尼所言毫不誇張。

    我不知道為什麼西方人對明朝和清朝的記載,和我們印象中的有如此大的差別。

    看了西方人的文獻後,有一種感覺——這麼多年我們都被騙了。

    就我個人而言,一直都對明朝的歷史很模糊,好像明朝的皇帝都昏庸可憎,明朝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感覺清朝卻是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樣子。

    但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

    百年後的法國學者佩雷菲斯在《停滯的帝國》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馬戛爾尼們戳穿了滿清的盛世神話,在天朝和文人盛世歌唱的震天響的時候

    他認為滿清是衰敗之世,沒落之世。在他看來: “華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懼之中” “中國社會關係建立在一種愚蠢的形式主義基礎上,所以人們膽怯、骯髒並殘酷”。

    ———————————————————————

    其實我們想要判斷清朝和明朝哪個更好些,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兩場戰爭:

    明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戰爭,和清光緒年間的甲午中日戰爭。

    有意者可百度這兩個關鍵詞,看看兩次戰爭的中日軍力對比,看看兩次戰爭的中日之間的科技差距,看看兩次戰爭中北韓的態度,再看看戰爭的過程和結果。

    哪個更好,不言而喻。

    —————————————————————————

    中國歷史大一統的王朝中,異族統一華夏的王朝只有兩個,元朝和清朝,而蒙古人得到天下的方式卻和女真人截然不同。蒙古人興起於長城以北的廣袤的大草原上,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他和他的子孫向西橫掃歐亞大陸,直至多瑙河畔,隨後蒙古軍團向南,全憑一己之力滅西夏,滅金國,滅南宋,建立元朝,可謂大家風範。正是“黃金家族”的這種“囊括四海,併吞八荒”的雄壯氣概, 使得元朝統治者有著強大的自信,不管是面對漢人,還是外夷的文化都持有包容開放的態度,這也是為什麼元朝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原因。

    (或者說,正是蒙古人沒有對漢族進行思想統治愚化,而是僅僅採取簡單粗暴的打壓,才使得元朝的壽命異常的短)

    而不得不說清人的入主中原偶然性極大(託了高迎祥,李自成,吳三桂等人的福),當清人僥倖入關後,立即被大明的富庶驚呆了,其心理弱視不言而喻,就像是一個窮漢,突然擁有了一個偌大的家業,他所想的並不是如何將家業維持,做大,而是一邊窮奢極欲的享受著巨大的財富,一邊心驚膽戰的提防“奴僕”造反,他始終無法成為這家的主人,而只是一個“竊居者”,清人從始至終都未將我們的華夏大地當成自己的家業,清順治帝曾告誡幼時的康熙帝,若漢人服從我們的統治,我們就維持江山,如果漢人造反,我們應當立即退回關外。而慈禧太后的那句“寧與外賊,不與家奴”更是讓這種心態暴露無疑。

    既無一家之主之心,自然不會盡一家之主之責,所以從多爾袞入關,到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他們所做的只是不斷的殺戮、恐嚇民眾,還有就是拼命抹黑前朝,篡改歷史,愚化百姓,以絕他們的反抗之心。而不得不說,他們成功的做到了,到乾隆年間,華夏民族的血性和創造性以被徹底磨滅乾淨,整個中國都被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死寂中。“天下無一動亂,民眾無一異言”,這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的本來面貌,而這一切正是滿清統治者需要看到的,他們志得意滿的聽著媚臣的的頌詞,沾沾自喜。

    所以當馬戛而尼使團代表大英帝國到達中國時,乾隆帝傲慢的以天朝王者自居,面對馬戛而尼使團攜來的天文鐘、地球儀、各種槍械、蒸汽機等西方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不屑一顧,而當使團提出和清王朝通商的要求時,乾隆帝回覆:“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而在回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信中,乾隆的態度更是倨傲,完全是將英國作為了自己的附屬國的態度:

    “你們英國國王地處偏遠,竟然還記得我的生日(航海來廷,叩祝萬壽),特地趕來為我祝壽,看你們態度恭順,值得表揚(見爾恭順之誠,深為嘉許),賞你們點東西,趕快回去吧(賜予筳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

    而乾隆帝不會知道,這次會見在歷史上十分重要,它被公認為是東西方文明第一次大規模正式的碰撞,而不得不說這次碰撞是非常不愉快的,馬戛爾尼的隨員安德遜對於這次訪華這樣感慨:

    “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

    清廷的傲慢可見一斑。

    而這一次會見還有著更重要的歷史意義,即西方文明全面超越東方文明的分界點。清人從他們祖先接手的華夏大地此時已經風光不再,曾經繁榮昌盛的文明正在被他們一點點的扼殺。

    而這次訪華,馬戛爾尼對東方的美好遐想蕩然無存, 23年後,即嘉慶二十一年,英國國王第二次派遣了訪華使團,以羅爾·阿美施德為正使、當年的副使斯當東的兒子托馬·斯當東為副使,目的是到中國再次提出英國的要求。

    這次因為英國使團拒絕向嘉慶皇帝行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出境。

    清廷的傲慢無禮固然讓馬戛爾尼們惱火,但他們也看到了這個國家強大外表下的羸弱不堪,於是他們產生了以武力開啟中國大門的想法。又過了24年,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方僅以一萬九千人便將有四萬萬人口,兩百萬常駐軍的清朝打的落花流水,狼狽不堪, 並且簽訂條約,開放港口,英華人在幾十年前用和平方式遭到拒絕的條件,在日後被連本帶息還了回來。

    我想如果當時馬戛爾尼還活著,得知了這一切肯定會樂不可支,並嘲笑清廷完全是“給臉不要臉”。

    這次鴉片戰爭也讓世界看到了清王朝的外強中乾,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從此各種列強,各種侵略紛至沓來,各種不平等條約使得中國在世界上一次次的顏面掃地。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從未如此狼狽、尊嚴從未被如此踐踏。

    而這一切,毫無疑問清人應該負很大的責任。

    這些馬戛爾尼早在百年前就已經預見到了:

    “(中國)自被滿洲韃靼征服以後,至少在過去的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的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野蠻人。”

    正如他說言,整個清朝完完全全就是靠棍棒強行統治了中國三百年,而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暴力專制、人民愚昧貧困、社會僵硬腐朽,不論是經濟、文化、軍事、亦或是政治思想,都全方面停滯不前,甚至是全方面倒退,與此同時,西方的社會革命和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各個方面飛速發展,終於一步步的趕上、並超越中國,這也正是為何中國古時強盛,而如今落後於西方的根本原因。

  • 7 # 小小說書人

    我覺得要看一個朝代好不好,要看百姓的實際生活水平怎樣。

    先說明朝,根據《明史·食貨二》所記載的對銀子的換算,在明朝前期的時候,一兩銀子可以買二石大米,相當於現在的370幾斤,差不多就是600多人民幣。根據史料記載,明朝南方百姓年收入差不多16000多,北方要差點,年收入為8000多,而當時的民房房價不到300才200多一平,吃的方面,大米大概是1元錢一斤,肉類的話10元錢左右。

    再說清朝,根據史料記載,1793年,乾隆盛世,當時的一箇中等農戶,一年的年收入僅為32兩,而支出卻達到了35兩,也就是說,一年還要欠債3兩才能生存下去,而低等農戶更不堪了,就算沒災沒難,一年辛苦勞作每天都只能吃兩頓飯,如果遇到災荒之年就只能等朝廷的救濟,如果等不到就只能吃觀音土,啃樹皮,易子而食等等。

    根據兩朝相對比之下,很明顯,明朝不止好一籌,明朝的百姓在生活上,最起碼不用擔心餓肚子。

  • 8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說明朝好的一定是漢人,說清朝好的一定是滿人。我認為,明朝也好,清朝也好;漢人統治也好,滿人統治也好。都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都是中華民族的統治,都好!民族偏見不應該有。在中國歷史上不是漢人統治的朝代還不少,他們必定都是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不是一樣治理國家嗎?滿人入關後,為了便於統治,必然說明朝不好,這不很正常嗎?說一個簡單話題,幾個朋友在一起交談,誰都說誰家鄉好,道理是一樣的。解放後,老一輩國家領導人非常注重民族大團結,全國到處都有“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的標語!我認為,中國56個民族現在團結非常好!

  • 9 # 小宋史趣

    這個問題著實難回答,因為它沒有一個固定的參考指標和參考物件。

    從政治及歷史發展規律上看,明朝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建立封建統治國家是一種進步,同樣,明朝末期,朝政混亂,農業階級矛盾尖銳,軍備鬆弛,滿清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統治又是一種進步。從政權的更迭來看,清朝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明朝屬於淘汰者。

    從經濟上看,清朝的經濟要比明朝更為發達,農業和商業也得到了長足進步,但同時私營手工業也得到了扼制。雖然在經濟上更進一步,但是由於同期歐美得力於工業革命的發展,發展更為迅猛。所以在清朝中後期,清朝的經濟實力已然不具備像明朝時期能引領世界的能力。

    從科技文化方面看,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促進了私營工商業的發展,明朝的科學技術得到井噴式的發展。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和思想基礎,明朝的思想文化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清朝建立之後在思想上進行鉗制,不僅在科學技術方面停滯不前,哲學思想,文化思潮也反而與明朝相比有所倒退。

    從軍事及疆域範圍來看,終明一朝,北部邊患始終是明朝統治者的一道傷疤,當時新疆大部分以及內蒙、外蒙大部分都沒有劃歸在明朝勢力範圍之內,這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後世對大明王朝統治力的看法。而清朝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南征北戰,疆域範圍不斷擴大,終形成遼闊的版圖。同時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統治及控制力頗為強大,所以歷經幾百年也不曾裂土半傾,為現代中國奠定了基本版圖。

    從國際影響力來看,這一方面毋庸置疑。明朝是碾壓清朝的存在。明朝造船業和航海業尤為發達。正是得益於這樣的條件,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總計到達亞非等三十多個國家,將中國的文化撒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時也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地大物博。而清朝的閉關鎖國最終招來了帝國主義鐵蹄的肆意踐踏。

  • 10 # 八千里路雲和月色

    如果把清朝和明朝相提並論,組織大眾投票的話,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明朝,而最後明朝可以甩清朝至少一條街。反觀歷史,如此的“重明輕清”的觀念其實也可以理解,提起清朝,更多的人想到負面的詞彙,提起明朝似乎也沒什麼十惡不赦的地方。

    清朝身上帶著的標籤似乎更多的是“列強侵華”、“不平等條約”、“封建”、“腐朽無能”,比起清朝的這些“詞彙”,明朝即使有種種不是也變成是小巫見大巫了,更何況明朝的統治者給人們的印象幾乎都是一身正氣。

    那麼,清朝PK明朝,難道清朝真的是一無是處嗎?答案是否定的。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統治了天下200多年的朝代,必然是有其如此頑強生命力的原因和優勢,清朝比起明朝,可以說是進步而非退步。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列強入侵中國瓜分國土,分享勝利的果實,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領土被侵犯了。然而,更多人所沒有看到的是,即使國家領土被侵略,清朝末期時中國的國土面積比起明朝末期的領土面積,卻可以說是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明朝的末路是因為百姓造反起義,而根本原因就是明朝末期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來揭竿造反。也就是說,明朝的滅亡,最主要是來自於“內亂”。反觀清朝的滅亡,最主要是來自於各國列強的入侵,即“外力”。

    清朝的故步自封被認為是愚昧,清朝的被欺負被認為是自食其果。可以說,清朝是歷史上第一個朝代遭受如此強烈的外國列強衝擊,所以統治者沒有經驗也不知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最終選擇了“無所為”。曾經的天朝帝國,有滿滿的自信認為可以自給自足,理所當然也缺乏開放的心態和思想。

    都是封建王朝,沒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只不過明朝是漢人皇帝,清朝是滿人皇帝。清朝入關以後也逐漸漢化。如果從民生的角度來講,清朝中期要稍微好些,畢竟康乾盛世是有名的。而明朝的特務機關橫行,兩廠和錦衣衛搞得民不聊生。 而清朝的文字獄也害人不淺。

    但從民生來看,清朝還是比明朝要好些,最好的應該是漢朝初期,實行道家的無為政治,輕徭薄賦,國家比較和平,人民生活比較好。唐朝初期社會和平,經濟發達,萬國來朝,人民生活相對富足。 宋朝尊重士大夫,官員地位比較高,不過戰爭不斷,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含一,萬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