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陳妹兒
-
2 # 哈嘍小先生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成。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鬆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穀,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
3 # 川南傑妹兒
沒親自見過或沒種過莊稼,是無法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的。那我們碗裡香噴噴的米飯到底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鬆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地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深淺與插秧的氣候都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在很多平原地區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我們這邊大多是人工插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經常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不斷長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排水有招,一個“缺口”就搞定。
豐收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人工用“半桶”分離稻穀與稻杆,很吃力。現在收割機、打穀機都有了,方便省力了很多,直接將稻穀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粒稻穀跳起了舞來。
乾燥、篩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在院子裡或寬敞的地方晾曬,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篩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以前用“風簸”,現在用電動分谷機、風車,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最後用機器把大米從稻穀中分離出來,就可以用來煮香噴噴的米飯了。
-
4 # 鳳姐214432081
你好謝謝邀請,稻穀的成長曆程是這樣的,它是從寖種開始,把稻種放到水裡浸泡四指七天,把稻種撈出催芽,催芽的時間在三天就可以看見稻芽了,稻芽長度為兩毫米就可以到苗床上了,苗床上五天就長出來稻苗了,苗床管理到四頁一芯就可以移栽了,栽到地裡它經過緩苗生新根才可以分櫱,分櫱結束就是孕穗期了,孕穗期經過成長它才可以楊花授粉,授粉成功就是灌漿期了,灌漿期過了它就慢慢的變成稻穀了,其實它的成長曆程很漫長,需要我們農民辛勤的陪伴,我的解答就到這裡,謝謝
-
5 # 東江農人
水稻生長週期大體分兩個階段:
營養生長階段和生殖生長階段。
①營養生長階段。從水稻種子發芽至幼苗拔節期,大約需要90天。這個時期又分4個時期:a.幼苗期,是從水稻種子萌芽到移栽插秧前,一共大約需要35天時間。b.插秧期,是從開始插秧到定植開始生長的這段時間,大約需要7~10天。c.分櫱期,是從插秧開始生長拔節前這段時間,大約需要30天。d.拔節期是從開始拔節到孕穗前這段時間,大約需要15天。
②生殖生長階段。從孕穗到成熟這段時間稱為生殖生長階段,大約需要經過70天時間,共分四個時期:a. 孕穗期。是從開始孕穗到抽穗始時,這段時間大約15天。b. 抽穗期。從開始破口抽穗起到開始破殼揚花止,大約需要15天。c.揚花授粉期 。從開始揚花到開始籽粒灌漿時止,大約15~20天。d.灌漿期 。從開始灌漿到成熟收穫止,大約需要20天時間。
總之,水稻每個生長髮育階段界限只是在理論上來劃分,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界限不是非常明顯,是模糊不清的,只是大概的劃分。生長髮育時間是受溫度、水分、肥料、土壤、光照、地理位置和品種等等因素影響,可長可短,沒有準確的具體生長時間。
-
6 # 農村阿牛郎
我們現在種水稻都是承包出去的,我只能分享一下十幾年前家裡還是種水稻的親身經歷吧!
記得那個時候,我們還是住在老房子裡,就是那種四戶人家有天井的小四合院,爸爸把浸過種的稻穀種子掛在木樑上,等到有一點白芽出來的時候,就要拿到秧田裡播種了,那個壓種子的活我也幹過,圖新鮮吧!在經過施肥,放水,打蟲,除草,等到秧苗大概30公分高的時候,就可以拔秧種田了,種田也是有尺寸的,我們是間距30*30的,太密可能會光照不足,等到稻苗全部轉活,接下來的管理就要看技術了,什麼時候放水,什麼時候打蟲,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烤田(就是讓它幹幾天)等等,我覺得有難度的,主要是要有經驗啊!等到稻穀成熟了,那稻田裡金燦燦一片,很是壯觀。
-
7 # 彬彬生活記vlog
水稻的生長過程,把買來的水稻,收集好水稻的種子,然後播種到土壤中,在生長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種子會抽出胚根,往上生長冒出土壤,這段時間也就是幼苗開始拔高的階段,在葉片沒有長出來之前,是透過吸收根部吸收土壤中的營養,葉片長出來之後,不單單是透過根部吸收,還能透過葉片吸光轉變成營養。
秧苗生長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移栽,從移栽到不斷拔節的這個階段,被稱之為分櫱期。因為移栽之後,根系會出現損傷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大概等待5-7天的時間,地上的部分就能恢復。
三、抽穗期
從開始拔節到幼穗長出來,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是生長的關鍵。之後隨著生長,穗子會抽出來,時間大約間隔5-7天。
四、結實期
穗子抽出來之後,裡面還是乾癟的,沒有飽滿的結實,從開花到穀粒成熟的這段時間,莖部會生長拔高,開花結出慢慢的充實穀粒,這個階段決定了是否能夠達到高產量,需要重視肥料的施加。
-
8 # 農村小邱
當農民選擇水稻種子時,他們經常將它們浸泡在水中,輕的和漂浮的水稻種子將被淘汰,剩下的將被培育成水稻幼苗。目前,除了傳統的人工耕作方法,水稻耕作也有高度機械化的耕作方法。但仍不要失去以下步驟:
1、整地
種植水稻之前,稻田裡的土壤必須翻過來使其變軟。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粗耕、細耕和整平。過去,動物動力和犁工具主要是水牛用來為犁耕準備土壤,但是現在更多的機器被用來準備土壤。
2、育苗:
農民首先在特定的田地裡種植水稻幼苗,這通常被稱為稻田。種植水稻種子後,大多數農民會在土壤上撒上一層稻殼灰。在現代,特殊的秧苗中心使用秧苗箱來種植水稻秧苗。良好的水稻幼苗是水稻種植成功的關鍵。當幼苗長到大約8釐米高時,它們可以被移植。
3、插秧:
水稻秧苗被小心地插入稻田,間距整齊。傳統的插秧方法是用秧苗繩、秧苗標記或插秧輪來標記稻田。當用手插秧時,左手拇指上會戴一個分秧器,幫助農民將秧苗分開並插入土壤中。插秧的氣候非常重要。大雨會毀壞幼苗。
現代有許多水稻移植機,但是在起伏大、形狀不方形的稻田中,仍然需要人工水稻移植。幼苗通常會朝南北方向生長。還有更方便的拋秧。
4、除草除蟲:
當幼苗長大後,他們必須時刻照顧它們,清除雜草,有時還使用殺蟲劑來清除害蟲(如福壽螺)。
5、施肥:
水稻幼苗被稱為分櫱期,當它們生長第一個水稻莖時。在此期間,經常需要施肥來使水稻幼苗健康生長,並促進未來水稻的飽滿度和數量。
6、灌溉和排水:
大米更依賴於這個程式。旱稻是一種旱地,灌溉和排水的過程是不同的。然而,在水稻移栽後、幼穗形成時以及抽穗期和開花期,通常需要加強水灌溉。
7、收穫:
當稻穗下垂、金黃飽滿時,收穫就可以開始了。過去,農民們用鐮刀割穗,然後再把它們捆起來,用脫粒機將稻穗分開。在現代,有收割機在涉及水稻穗後,直接將水稻穗與水稻莖分離,每穗水稻就變成了水稻。
8、乾燥篩選:
-
9 # 新三農王哥哥
你好,感謝回答您的問題,我在農業公司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經驗。
首先選種,育秧,秧苗長到一定程度時拔出來移栽(現在有直接種或拋秧的)插好後要時常施肥灌水打農藥,等到一定時間後秧苗會出穗,此時稻穗裡是空的,它要揚花,就是花粉傳播,只後開始灌漿,此時稻穗裡是乳白色液體,最後開始逐漸飽滿且成固體,就成稻穀了.
水稻的生長週期是多久?水稻的生長週期如何劃分?水稻的生長有哪幾個時期?水稻分櫱期是什麼時候?營養生長階段是指從種子萌發起,到水稻幼穗開始分化的一段時期,也是水稻植株體內積累有機物質,為生殖生長提供物質基礎的階段,這個生長階段又可分為秧苗期和分櫱期兩個生育時期。水稻秧苗期主要指秧田期,分櫱期又可分為返青期、有效分櫱期和無效分櫱期。在秧苗插秧後,有一個秧苗停止生長,發生新根的過程,一般需3~5天,稱作返青期。 水稻返青後開始分櫱,稱為分櫱始期,這時期分櫱速度慢,以後隨著植株同化作用加強,生長日益旺盛,分櫱急劇增加,分櫱增加最快的時期為分櫱盛期。之後,水稻分櫱速度逐步減慢,到拔節以後,一般不再發生分櫱,這時期稱為分櫱末期,分櫱數量最多的時期稱為分櫱高峰蕻有。水稻分櫱可分為有效分櫱和無效分櫱。在一般情況下,發生早的分櫱,如已生有3張葉片和較強壯的根系,以後多數能成穗,為有效分櫱;而在拔節前15天以內發生的分櫱,比較短小,以後大都死亡,稱為無效分櫱。所以在生產上,大體以拔節前15天為界,之前的稱為有效分櫱期,之後的為無效分櫱期。 水稻的生殖生長是從幼穗開始分化到新種子形成,主要是長莖、長穗、開花、灌漿、結實,形成產品器官的階段。這個階段包括長穗期和結實期,長穗期從幼穗開始分化到抽穗為止,在正常情況下,經30天左右。水稻的結實期是從抽穗到成熟,其中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所經天數因品種、氣候、栽培條件不同而不同,一般早稻為25~30天,中稻35~40天,晚稻45天左右。 水稻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雖然通常以幼穗分化開始為界限而區分,但在生產上二者不能截然分開。它們之間是緊密聯絡、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滲透的,營養生長階段的分櫱期在開始拔節時結束,而生殖生長的長穗期開始於幼穗分化,幼穗分化與拔節有密切的關係。分櫱期和長穗期可能有部分重疊、銜接和分離的現象,形成了水稻不同的生育型別。在生產上,應根據不同型別,採取不同管理措施,如果早稻幼穗分化在分櫱期已經開始,分櫱肥則必須早施、重施,穗肥一般可不施。而單季晚稻在分櫱已停止發生時,幼穗尚未開始分化,則要特別注意重視穗肥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增產效果。 -
10 # 保溫禽舍建造
成熟水稻
或許你會說,水稻嘛,生根、發芽、越長越高,最後結實再收割不就好了。我只能說too young , too simple!水稻的生長可沒有這麼簡單,對於農業生產者來說,熟悉水稻的各生育時期並使用科學的栽培方法對水稻產量可是至關重要。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水稻的一生嘍!
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全程都需要一定的水分,但各期對水分的要求又有一定的差異,要想獲得高產,需記住這“二十四字訣”: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櫱、苗夠曬田、寸水促穗、溼潤壯籽。
1.幼苗期:
從種子萌動開始至三葉期,稱為幼苗期。這段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做好曬種、選種、浸種、催芽,另外在水稻離乳期前做好補充肥料(斷乳肥)的準備。
2.成苗期:
開始準備移栽,注意淺水插秧,施送嫁肥。
成苗期水稻
3.分櫱期:
寸水返青,薄水分櫱。水稻移栽時,根部受到損傷,吸水力弱,抗逆性差,因此移栽後要灌深水,直播水稻出要灌淺水,分櫱階段為了根系發達,早發分櫱,苗株健壯,淺水勤灌或適當露出。當分櫱達到預計目標有效穗的80%左右時就應撤水涼曬田,以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提高成穗率(苗夠曬田)。
4.拔節孕穗期:
拔節孕穗是指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一段時期。早稻約需經歷25一30天,中稻30一35天,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並進時期,高產栽培的主攻目標是: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鞏固有效分櫱,促進壯杆大穗。田間管理是:適時適度曬田,巧施穗肥和病蟲防治。此期應避免缺水,以保持田面水層有2-3釐米左右為好(寸水促穗)。
5.抽穗結實期:
抽穗到成熟階段,又稱後期,早稻為25一30天;中稻30一35天。生育特點是以穀粒充實期為主的生殖生長時期。雖然穗數、粒數已成定局,但結實率仍在變化中,粒重也在增長,因此田間管理主要抓好幾點:
1. 溼潤壯籽。水稻結實期管水原則是乾乾溼溼,以溼為主,採取乾溼交替的灌水方法,保持根系活力,吸收養分,製造更多的光合作物。
2. 補施粒肥。粒肥又叫壯籽肥,對葉色過於褪淡的田塊可採取葉面噴施的方法,一般每畝用尿素2兩加磷酸二氫鉀3兩兌水100斤,在晴天下午四點以後噴霧。
3. 適時收割。收割過早,粒重減輕,影響產量,出米率低。收割過遲,落粒損失大,碎米多。一般要求全田稻穀85一90%黃熟、枝梗成黃色即可收割。
回覆列表
或許你會說,水稻嘛,生根、發芽、越長越高,最後結實再收割不就好了。我只能說too young , too simple!水稻的生長可沒有這麼簡單,對於農業生產者來說,熟悉水稻的各生育時期並使用科學的栽培方法對水稻產量可是至關重要。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水稻的一生嘍!
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全程都需要一定的水分,但各期對水分的要求又有一定的差異,要想獲得高產,需記住這“二十四字訣”:淺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櫱、苗夠曬田、寸水促穗、溼潤壯籽。
1.幼苗期:
從種子萌動開始至三葉期,稱為幼苗期。這段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做好曬種、選種、浸種、催芽,另外在水稻離乳期前做好補充肥料(斷乳肥)的準備。
2.成苗期:
開始準備移栽,注意淺水插秧,施送嫁肥。

成苗期水稻
3.分櫱期:
寸水返青,薄水分櫱。水稻移栽時,根部受到損傷,吸水力弱,抗逆性差,因此移栽後要灌深水,直播水稻出要灌淺水,分櫱階段為了根系發達,早發分櫱,苗株健壯,淺水勤灌或適當露出。當分櫱達到預計目標有效穗的80%左右時就應撤水涼曬田,以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提高成穗率(苗夠曬田)。
4.拔節孕穗期:
拔節孕穗是指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一段時期。早稻約需經歷25一30天,中稻30一35天,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並進時期,高產栽培的主攻目標是: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鞏固有效分櫱,促進壯杆大穗。田間管理是:適時適度曬田,巧施穗肥和病蟲防治。此期應避免缺水,以保持田面水層有2-3釐米左右為好(寸水促穗)。
5.抽穗結實期:
抽穗到成熟階段,又稱後期,早稻為25一30天;中稻30一35天。生育特點是以穀粒充實期為主的生殖生長時期。雖然穗數、粒數已成定局,但結實率仍在變化中,粒重也在增長,因此田間管理主要抓好幾點:
1. 溼潤壯籽。水稻結實期管水原則是乾乾溼溼,以溼為主,採取乾溼交替的灌水方法,保持根系活力,吸收養分,製造更多的光合作物。
2. 補施粒肥。粒肥又叫壯籽肥,對葉色過於褪淡的田塊可採取葉面噴施的方法,一般每畝用尿素2兩加磷酸二氫鉀3兩兌水100斤,在晴天下午四點以後噴霧。
3. 適時收割。收割過早,粒重減輕,影響產量,出米率低。收割過遲,落粒損失大,碎米多。一般要求全田稻穀85一90%黃熟、枝梗成黃色即可收割。

水稻抽穗結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