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皆可為舜禹
-
2 # 白露為霜65799235
漢。
只是以後的史書記載會是後漢,季漢之類的,不會是蜀漢。
蜀,從來就不是劉備政權的國號。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劉備若得天下,朝代必然還是“漢”,這個問題毋庸置疑。
弔民伐罪,以德配天,這種說辭在本質上還是要證明“君權神授”的問題,先把自己神格化,借用神的名義(天)來宣示自己的合法性,反對我就是反對神。所以,中國史書帝王本紀第一段往往都很像,出生時要麼紅光滿屋,要麼香氣盈室等,反正就是不一樣,是帶著神的旨意來統治萬民的。
(君權神授)
如果這兩條都不挨著邊,要想獲得合法性來源,就只能選擇第三種“社會價值的反射式認同”,等於重新建立起一套社會價值認同體系,在意識形態領域樹立起全新的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建設。不過,這種方式的操作難度極高,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完成,即使是秦始皇,也只是開了一個頭,結果還是有反覆,直到漢武帝時才穩定下來了皇帝專制制度。
(漢獻帝黯然退場)
那麼,我們來看看劉備政權的合法性有哪些選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皇帝失儀,黃巾軍的口號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直接攻擊的就是漢朝皇帝的“神格”。但是,天下士人還是心向漢朝,不管是諸葛亮,還是荀彧,這些人深受孔孟教化,心底還是認可漢朝的統治的。
由於劉備遠在西南,只是聽說曹丕篡位,漢祚將終。在群臣的勸進下,才登基稱帝。這個勸進的動作不要覺得多餘,這是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流程,意思是說,這皇帝不是我要做的,是你們推舉我做的。作為皇帝我就有皇帝的生殺予奪大權,你們毋得再有疑義。
至於社會準則的反射式認同,劉備沒有那麼強大的思想力量,這一點可以直接放棄。不然,如果把劉備當初打下成都,讓荊州集團的人搶了好幾天的事都作為了社會價值,那就真的把搶劫當做正當營生,就真的國將不國了。
所以,擺在劉備眼前的就只有:延續漢朝的君權神授,以及統治階級上層的推舉(勸進)。
關於劉備,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此君特別迷信,喜歡吉兆,凡事都想討個口彩。因為這個原因,劉備特別喜歡給地方改名字,他兒子們的名字也是寓意特別。他打下益州後,已經聲勢頗大了,可是並沒有稱王。公元219年,劉備打下了漢中後,就在群臣勸進下做了漢中王。
這個漢中王,之前劉邦做過幾個月。劉邦做了漢中王后,很快就出兵還定三秦,進而爭奪天下。劉備打下漢中後,立刻給自己加官進爵,其實也有討這個彩頭的意思。
(劉備晉位漢中王)
雖然劉備在外面與曹操進行了幾十年的鬥爭,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能力能夠進軍中原。漢獻帝自然也沒有被解救出來,最後他在曹丕的威脅下,把皇位交出來到偏僻的地方去當官了。劉備得知後並沒有去找尋他,卻為漢獻帝發喪,並自立為帝。
曹魏畢竟還是有正常的禪位程式,合理合法。劉備要自立為帝,就得讓別人承認。延續漢朝的法統,對劉備來說價效比非常高。因此,劉備在四川稱帝,孫權頭一個就表示了承認。劉備為關羽報仇打孫權,孫權還在勸說劉備:真正的國賊是北邊的曹丕,你要過去打他(別打我呀)!
(劉備征討江東)
三國亂世,統治者之間已經沒有什麼弔民伐罪、以德配天的機會,再讓統治者塑造合法性了,最好的方式就是繼承漢朝的法統。孫權最可憐,他是自立的,所以他的統治最不穩固,常常有叛敵投降的將領,不管殺了多少波,無奈江東世家大族就是不服氣啊!誰讓孫權你不是“神”呢!
-
4 # 亦喻之
劉備的國號是“漢”,不是“蜀”。蜀是後人為了把劉備的“漢”與劉邦、劉秀的“漢”區分開來,分別稱之為“蜀漢、西漢、東漢”。西晉“八王之亂”後,匈奴族人劉淵也建立了一個“漢”國,史稱“前漢”;五代十國時期,沙陀族人劉知遠同樣建了個“漢”國,史稱“後漢”。如果單獨講漢朝的歷史,也有把劉邦和劉秀的“漢”稱作“前漢、後漢”的。謝謝
-
5 # 心向青山
漢朝有三祖: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
事實上,劉備的國號本就是“漢”,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魏。
次年,221年,劉備在蜀中稱帝延續漢統。史家為了與前漢(西漢)、後漢(東漢)相區別,便稱之為季漢或蜀漢。
對於漢朝而言,劉備與劉秀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劉秀完全中興了漢朝,而劉備只有三分之一,即“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諸葛亮六出祁山,想要的就是克復中原、中興漢室,諸葛亮也一直都是大漢丞相。
-
6 # 劉一千五
劉邦建立漢朝後,經四百餘年,成了深入人心的正統。"漢"代表天下,"蜀"是天下的部分。劉備若得天下,國號必定是"漢"。
劉備以"興復漢室"為己任,並以此堅持不懈地奮鬥終身。所有的努力,目標只有一個,當漢朝復興後的皇帝。
劉備聰明,用天下人心歸漢的輿論指向,順應民心,聚攏民心,與曹操孫權爭天下,靠的是"人和",劉備手中的資本乃在於此。他不敢捨棄,搬石頭打自己的腳。
劉備以中山靖王之後自許,既然是劉邦後裔,在祖宗基業受到威脅時,理當匡扶,撥亂反正,挽社稷於將傾,才是忠君敬祖的孝子賢孫模樣。
曹操不敢代漢,尚且被罵千年;曹丕奪了大漢江山,後人一口一個"篡"炎劉,涶沬差點淹死人。在曹操手下幹得不錯的人,都認為是叨食漢祿,沒捧曹操飯碗,但聽丞相謀逆,不是拿命反對,就是歸老罷工,讓曹操止於魏王,就是這個魏王,也死了個荀彧這樣的漢朝忠臣。可見大漢的影響力究盡有多大!
人心思漢到西晉末年的匈奴人劉淵,他反對西晉,起來造反,打下一塊地方後,依然用"漢"字大旗聚合人心。後來還有"成漢","前漢","後漢",在成都步蜀漢後塵,建立地方政權,用的是"漢"這個旗幟,讓自己更加有理由圖存,更好向人昭示自己的正統地位。
劉備無尺寸之地,竟成一方割據,建立蜀漢國幾十年,憑的就是"大漢"的名氣,他與實力派的曹操孫權鼎立,算得上英雄豪傑。若得天下,大漢這面大旗必定大放光彩,屹立不倒。
-
7 # 唯二歷史筆記
我們知道,歷史之所以成為歷史,就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沒有重新來過的可能。所以當我們妄想去改變過去的時候,我們都會在這之前加上兩個字,如果。今天,我們就試想一下,如果當年諸葛亮北伐成功,佔領北方,隨後東征孫吳,最終一統天下,那麼此時這個由劉備一手建立,最終統一三國而形成的朝代,應該叫做什麼呢?
我們在研究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這段歷史時,常常以《三國志》作為參考資料。只不過凡是人寫的東西都會帶有個人情感,而與《三國演義》中重蜀抑魏相反,《三國志》是一本重魏抑蜀的史書,書中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魏是天下正統,因此曹操就成為了武帝。要知道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是漢,而本應算作是漢政權的劉備勢力,也在書中成為了蜀國,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後世往往稱劉備的政權為蜀漢政權。正是由於這個政權本身也叫漢,但又與西漢東漢有所不同,因此如果蜀漢就此統一全國,這個朝代的名稱還真不好取。
當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因此國號稱“漢”。而漢朝自立朝以來,也沒有所謂西漢與東漢之分,只不過由於都城的位置不同,為了區分,後世將定都於長安時的朝代稱為西漢,定都於洛陽的稱之為東漢,畢竟就長安與洛陽而言,長安更靠西邊,而洛陽更靠近東邊。與此相似的還有後來的北宋與南宋,定都在開封的為北宋,定都於南京的則為南宋,也是以地域的南北作為朝代的區分的。
由上述情況進行推演,劉備建立的政權如果建成朝代,可以有以下幾種稱呼。
第一種可因地點而稱為蜀漢。畢竟劉備以益州為根基地,得了天下,因此可以按後世的對其政權的叫法,稱之為蜀漢。又或者可以稱之為南漢,畢竟蜀地相對而言在南方,可以與東西兩漢做一定的區分。
第二種可以根據劉備的諡號昭烈皇帝,而取其中一個烈字,稱之為烈漢。畢竟先主創業之初何其困難,常常被人打得落荒而逃,更是居無定所,寄人籬下,前半生簡直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烈漢二字,可以讓這個朝代彰顯出劉備創業的不易。
第三種則可以取名為季漢。因為劉備建立的政權在漢室較西漢和東漢都更弱小,按伯仲叔季來算,叔季在兄弟中排行最後,比喻末世將亂的時代。對劉備的政權來說,季漢這個名稱也算合適。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而劉備的漢政權最終也沒有統一三國,不得不說這是先主的遺憾了。
-
8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劉備若得天下,朝代是蜀還是漢?當然是漢。
劉備以漢室宗親自許,他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乃是大漢王朝的正統繼承者!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帝建國號魏。
第2年,劉備便在成都稱帝,仍用漢為國號。對外人稱大漢!他們自己從來沒有稱過自己是蜀國。自稱是建國於蜀,延續漢祚。只不過當時人誰都知道,漢朝已經滅亡了。如果曹丕和孫權,稱劉備為漢朝。那麼就等於認同了劉備的正統地位,他們當然不願意稱他為漢,所以稱為蜀國。
後來史學家稱劉備建立的國家為漢,但是為了和漢高祖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相區別。加上一個蜀,即蜀漢政權。
如果劉備當時能夠統一天下,那麼他的地盤就不僅僅是川蜀地區了。自然要光復大漢,史學家們也不用再冠以地名。
所以如果劉備統一天下,無論是從他自己政權的角度來說,還是後來史學家的稱謂來說,他只有一個國號,那就是漢。
-
9 # 關東俠客
自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以來。四百餘年,漢朝深得民心。董卓控制朝政卻不敢稱帝,袁術擁兵幾十萬稱帝淮南也歸失敗,說明當時漢朝國運未衰,自古王朝傾覆於弱時,唯獨大漢亡於強盛時期,令史家扼腕嘆息。公元221年,劉備聽說曹丕建立魏國,即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改元章武。繼承漢室法統。如果劉備聽眾將勸說,集中兵力進攻關中,有希望統一天下,國號當然還是大漢。
劉備(公元163年一公元223年),河北涿郡(涿州市)人,自稱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出身雖然高貴,但到他這一輩只能靠織蓆販履為業了。黃巾起義爆發時,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參加平定黃巾之亂。軍閥割據時,劉備以恢復漢室為已任,以德服人,廣結天下文士。
劉備白手起家,實力太弱,先後依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和劉表等各路軍閥。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局面。劉備佔荊州,取西川,奪漢中割據西南,稱漢中王。公元221年,劉備聽說曹丕建立魏國,即尼成都稱帝,國號漢,改元章武。宣佈繼承漢室法統,以恢復漢室為已任。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不聽眾將勸告,執意為關羽報仇。結果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七萬大軍恢飛煙滅,白帝城託孤後死去。劉備漂泊一生,六十歲時稱皇帝。假如當初結好東吳,集中精力取關中,出潼關,取得天下的機會還是有的。劉備自任漢室之胄,想學光武帝劉秀恢復漢室,他的國號是漢,史稱漢昭烈帝。假如一統江湖,國號仍然是漢,中國歷史將會出現前漢(西漢),中漢(東漢)和後漢(蜀漢)三漢延續局面。
蜀國是後世史家對劉備建立的稱乎,以和前兩個漢朝相區別,也有不認其為正統王朝,屬於武力割據,偏安西南一隅的意思。五湖亂華時,匈奴貴族劉淵確認了這個祖宗。公元304年,劉淵稱漢王,遙尊後主劉禪為漢孝懷皇帝,宣佈繼承漢統。
-
10 # 林子說歷史
劉備乃是漢末英雄,曹操曾言天下英雄,只有我曹操和劉皇叔二人。
那時劉備還比較落破,便得曹操如此評價。足見劉備之能,後來果真建立蜀漢政權。但他定的國號依然是漢。我相信他假如果真得了天下,那照樣是叫漢朝。原因有三:
①立志匡扶漢室
②蜀地國號是漢
立志匡扶漢室
漢末時期劉備從剛開始起兵,便立志要匡扶漢室。且從那以名幾十年沒變,可見其心志之堅。
既然他匡扶漢室之心如此強烈,那他在假如真得了天下。也依然會把這個天下,國號定為漢朝。
如此他才能向天下人證明,自己得天下是上天注命、是天命所歸。所以這便是劉備得了天下後,依然叫漢朝的第一個原因。
蜀地國號是漢
劉備後來得了蜀地。他在蜀地建國稱帝時,就把國號定為了漢。
這個呢也是有考量的,畢竟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後人。所以他起兵的口號,也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
還有叫漢這個名號,也可以顯示他劉備才是正統,才有資格建國稱帝。所以這便是劉備得了天下,依然叫漢朝的第二原因。
蜀是地方名
劉備雖然是在蜀地建國稱帝,可蜀畢竟是地方的地名。
若是他得了天下,本來有個很響亮的名字《漢朝》不叫的話,再換成《蜀朝》這名字。這個名字怎麼說,都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另外也有點兒,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
畢竟是漢朝皇室後人,不叫漢朝叫蜀朝,也有點對不起自己身份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劉備若得了天下,還是會叫漢朝。
綜上所述劉備若得了天下。因為他立志匡扶漢室,還有他在蜀地建國也叫漢,而蜀畢竟是地方名,所以他建的朝代依然是叫漢朝。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劉備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但是他的個人能力實在是有限的,他就屬於那種想做大事但是沒有一身本領的。但是好在劉備這個人會抓住別人的心機和想法,會用人。所以他的手下還是有著很多人為他賣命的。他在三國時期那個混亂的時期,劉備還沒有可以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時候,起初的他沒有什麼能力,但是他能屈能伸。他依附過多個諸侯,但是劉備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也是他的人品這裡是沒得說的,他崇尚以德服人對手下也是極為信任,所以深得人心,也是靠他們得以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劉備可能得到天下嗎?屬實是有點不可能的,因為說劉和曹,袁三分天下,但是其實劉備也只是在負隅頑抗,真正實力上他是比不上曹操的,雖然諸葛亮有著治國之才,天下無雙不過也知道他一個人而已,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力不從心,而且曹操自己也是將相之才更何況手下出謀劃策之人更是不少。夷陵之戰中,燒了劉備的70萬大軍,是小說存在的誇張的成分,真實的呢10萬都不知道有沒有,而且都是劉備的精銳部隊,所以劉備和其他的兩位實力還是相差甚多的。
如果劉備得到了天下如果劉備得到了天下,那麼毋庸置疑的是的朝代也一定是漢朝,為什麼?劉備呢是在接到漢獻帝的退位之後才登基的,那麼以劉備的為人他雖然也想當皇帝那麼他一定會明正言順的去當這個皇帝,他繼承的是漢朝的皇位,又以復興漢朝為己任,所以他的朝代會是漢朝。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