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然小司

    的確如此,在12月12日英國議會舉行的選舉當中,以保守派為代表的約翰遜,能夠取得英國議會選舉的勝利,並且佔據了議會的368個席位,這本身就代表英國未來將會以保守派的意志和主張來發展。是大英帝國的衰敗,已經是一個歷史趨勢,未來英國的興衰已經基本定格,只不過是約翰遜所帶領的保守派會加速這一程序而已!

    以約翰遜為代表的英國保守派勢力,他們本身就主張強硬的脫歐行為,而英國的脫歐問題已經成為困擾英國發展的巨大障礙,這對於英國的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之所以要這麼說,我們還要明白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世界經濟已經趨向於全球化的時代。而在這樣的時代當中,顯然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產業模式,就能夠成為未來經濟的有力競爭者。而歐洲如果能夠聯合起來,必然會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新一極。

    本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美國領導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其作為經濟發展的一級是毋庸置疑。而東方的中國同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未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必然會有他們的決策。而英國要想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並且能夠成為其中擁有決策能力的一員,那麼英國只能是在歐盟範圍之內。歐盟的團結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巨人,一旦分裂,這個巨人將會無法與中美兩個經濟強人相抗衡。

    而如今英國的脫歐,顯然是走在分裂歐盟的道路上,對於英國未來的發展顯然是前途未卜。而約翰遜所領導的英國主張強硬脫歐,這本身就給英國的經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本身英國經濟就已經處於衰退當中,根據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英國經濟環比增長0.3%,在第二季度萎縮0.2%後止跌回升,避免了技術性衰退。但是英國經濟整體衰退的趨勢根本無法阻擋,英國想要保持經濟的長效增長,只能加大外部力量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而且外部力量無非是歐盟佔據了主要,其次是中美兩國,顯然英國已經缺少了第一大經濟支柱。(英國經濟衰退的趨勢已經無法阻擋)

    畢竟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不再會有零關稅的存在,而是會與歐洲各國在關稅問題上增加本中國產品的成本,進而增加出口難度。這也是約翰遜政府急於與美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的主要原因,只是美國政府並沒有履行自己當初的承諾,這樣的雙邊自由貿易同樣被美國方面所拿捏。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英國怎麼可能會獲得經濟復甦呢?又怎麼可能挽救目前衰敗的經濟形勢呢?

    再加上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英國內部的分裂,這給英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隱患,也同樣會讓英國徹底走向衰敗。在英國脫歐問題上,其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雖然以約翰遜所領導的保守派獲得了議會選舉的多數勝利,但是這並不代表英國社會就完全支援脫歐。在英國所統治的北愛爾蘭地區和蘇格蘭地區都是希望留在歐盟之內,這就決定了他們對於英國脫歐是持反對意見的。約翰遜政府未來將會繼續推行脫歐計劃,這就意味著在北愛爾蘭地區和蘇格蘭地區無法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必然會出現內亂。

    畢竟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脫歐協議,其中的備份條款,就是關於北愛爾蘭留在歐盟的相關協議。如果約翰遜政府在與歐盟之間處理不好北愛爾蘭問題,必然會導致北愛爾蘭與英國政府之間的巨大矛盾。而且在蘇格蘭方面,同樣是不同意脫歐的,並且蘇格蘭領導人都對外聲稱,英國如果脫離歐盟,那麼蘇格蘭人民將要脫離英國聯邦。根據今年8月5日的調查,46%的受訪民眾贊成獨立,而反對獨立的只佔43%。形勢已經出現了逆轉。顯然,這樣的威脅對於英國來說是致命的,一旦蘇格蘭人民脫離英國聯邦,那麼昔日的大英帝國,就更沒有機會翻身了!

  • 2 # 卞競婉

    這是一場“民意”和“私利”的對決。英國民眾用“選票”給出了答案。再次證明 : 民意不可違。

    據環球網13日援引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訊息。12月12日,英國大選如期進行,其結果已經“出爐”。在兩大傳統政黨中,得票是“此消彼長”。英國保守黨獲得了365個議席,而工黨僅獲203席,蘇格蘭民族黨48席,自由民主黨為11席。在總共650個議席中,保守黨獲得了絕對優勢,不僅無需再聯合組閣,而且在今後的重大議題上也將佔據主導地位。

    與其說這是一次大選,不如說這是英國的第二次“脫歐”公投。2016年6月23日,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主導了英國“脫歐”公投。儘管只是微弱多數,但“脫歐”成為了英國政府繞不過去的“坎”。從此,英國上至王室,下至普通民眾,特別是政黨和議會這樣的精英階層,均陷入了“脫歐和留歐”的爭議之中。正因為此,卡梅倫也成為了“口誅筆伐”的物件。其實,儘管“貴為”首相,但在事關英國的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上,卡梅倫將選擇權交給了英華人民,又何錯之有?畢竟,英國民眾才是英國真正的“主人”。

    有關於“脫歐或留歐”的爭議和矛盾,可謂是曠日持久而又“不可調和”。不僅支援和反對脫歐的民眾針鋒相對,而且使保守黨連續倒下了卡梅倫和特蕾莎·梅這兩任首相。這時,一個不修邊幅,並被視為“不靠譜”的鮑里斯·約翰遜站了出來。也許每遇特殊時期總會有特殊人物出現是一種“定數”,正因為約翰遜的“特殊”,所以更容易引起巨大的“爭議”。關於約翰遜的不同評價再次證明了這種“現象”。有人說,鮑里斯將把英國帶向“不歸路”,但也有人認為,約翰遜是英國國家命運十字路口上出現的非凡人物,他的未來成就和作用將不遜於丘吉爾和撒切爾夫人。就是在這種爭議中,鮑里斯·約翰遜經過6輪選舉於7月24日正式入主唐寧街10號。

    2016年脫歐公投後,面對爭議,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選擇了辭職。於是,人們將希望寄託在了繼任者特蕾莎·梅身上。特蕾莎·梅在任內閣大臣期間曾以穩重而又強硬著稱。因此,有人將她稱之為“鐵娘子第二”(第一為撒切爾夫人)。然而,特蕾莎·梅的表現卻令人失望。特別是在脫歐問題上,可謂是“首鼠兩端”(保守黨議員語),面對工黨的“搗亂”,可以說是“束手無策”。由於特蕾莎·梅的瞻前顧後,使脫歐之爭成為了英國國內矛盾的“催化劑”。不僅紛爭不斷,而且還使英國本土面臨分裂的危險。由於脫歐議題連續三次“闖關”失敗,無奈之下,特蕾莎·梅於今年5月份黯然辭職。

    約翰遜是一個堅定的脫歐派,而正是這個“堅定”,使他如願以償的當選了英國首相。很多人“誤讀”了約翰遜的“硬脫歐”方案。有人認為約翰遜是“一根筋”,說他“不著邊際”。說他的“硬脫歐”將導致英國解體,將使英國從此一蹶不振。有人說他的言行奇葩,大嘴無咧,頗似另一位“不靠譜”,不適合出任一國之領導人。其實,約翰遜並不缺乏智慧。試想,一個牛津高材生,一個憑藉自己的努力37歲成為議員,44歲就任大都會倫敦市長,而且連任兩屆之人,會缺乏智慧嗎?可是,既然明知硬脫歐不可為,可約翰遜為什麼還要“偏向虎山行”呢? 其實,“硬脫歐”只是約翰遜的“策略而已”!

    從2016年6月23日脫歐公投,到約翰遜2019年7月24日接任首相這三年時間裡,“脫歐議題”已經嚴重“撕裂”了英國社會。不僅是英國的嚴重危機,同時也更加不利於英國的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如果任由“爭論”繼續,英國的國際金融三大中心之一的地位將不保,英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和存在感也都將“不再”。毫不誇張的說,英國已經到了國家命運的“十字路口”。正如債務已經使美國到了國家命運的十字路口一樣。如果再堅持政治正確的話,英美這兩個國家都將會“不可逆轉”的衰落。很多人並不能真正理解英美為什麼會在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出現兩位“不一樣”的領導者,其實,這恰恰說明了兩國民眾的“成熟”。顯然,這是他們“自救”的方式。

    其實,約翰遜並不是要真正的“硬脫歐”。他只是以這種方式來達到“止戈”的目的。他是在“倒逼”。他是在藉助民意使工黨和脫歐反對者“閉嘴”。你可以說約翰遜的“硬脫歐”是破釜沉舟,也可以說是他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策。這個道理很簡單,一是英國民眾拖不起了!二是歐盟也拖不起了!事實上,此次選舉結果證明約翰遜“賭贏了”。而此次選舉結果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民意不可違”。在這次選舉中,強烈反對脫歐的自由民主黨黨魁喬·斯溫森居然連議員都沒有選上。而在這次選舉中倒下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工黨領袖科爾賓。

    工黨在這次英國大選中僅獲203個議席,創造了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差記錄。直白的說,工黨的失敗,其責任應歸咎於黨首查裡米·科爾賓。當然,“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也是他們在為自己的“激進”而買單。或者說他們被科爾賓的“激進思想”忽悠了!布萊爾和布朗是工黨的前兩任首相,在科爾賓被工黨的“狂熱者”擁戴為領袖後,這兩位曾經的英國首相感慨說:“科爾賓的當選意味著工黨將在相當長的時期裡沒有執政機會。”果不其然,工黨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慘敗”。科爾賓是一位“社會激進派”,他是阿爾巴尼亞霍查思想的“追隨者”,他主張“完全公平”,他主張廢除王室和國有化,他主張對富人“多收稅”,他主張世界大同(移民不設限)。他的這種思想在一部分人中間具有“鼓動性”,因此被狂熱者“擁戴”為工黨領袖。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科爾賓的思想不具有操作性。主要有以下幾點。(1),自相矛盾。比如,科爾賓主張“完全平等”,可是,同時又主張向利潤者“多”收稅。這一個“多”字使“平等”成為了“名詞”。(2),扼殺了人們的創造力。比如他主張“不能有富人存在”,那麼,誰還願意“創新和創造”呢?(3),不切實際。英國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是民主憲政的“鼻祖”,是具有歷史傳承的國家。而在這個基礎之上卻還要毀掉這個“基礎”。可能嗎?

    其實,科爾賓的失敗並不完全是他的思想原因。而是他在脫歐問題上的做法實在不能讓人恭維。科爾賓原來是個頑固的“疑歐和反歐”(懷疑和反對歐盟)派,可是,為了反對保守黨,他卻又力挺“留歐”了!因此被指“為了反對而反對”。最主要的是“只反對而不提出自己的方案”。不提出自己的方案也就罷了,他是“既想當首相,而又不同意選舉”。其表現形式就是“整垮保守黨”,然後在“非常情況下工黨自動上臺”。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明知在選舉中,工黨不可能憑“本身”上臺。因此,有英國專家認為科爾賓是要“顛覆”英國的政體制度。因此在和約翰遜辯論時,面對約翰遜:“科爾賓先生,您阻礙脫歐,但您又反對歐盟;你否決脫歐方案,卻又不提出方案;你反對保守黨執政,但又不同意大選。請問,您到底想幹什麼?”的質問時居然顧左右而言他。試想,科爾賓不輸才怪。所以說,工黨慘敗的責任理應由他來承擔。科爾賓還算有“自知之明”,在此次大選民調出爐後,科爾賓表示將不再謀求下任工黨領袖的職務。

    對於英國民眾為什麼會選擇脫歐的問題,有不少域外國家的民眾並不能夠理解。其實,英國民眾選擇脫歐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對現實的不滿。既有戰略考量,也是英國民眾的個性使然。從歷史來說,英國一直都是以“島國”自居,他只在歐洲大陸出現“極端情況時”(有太強的國家出現或歐洲大陸被域外威脅時)才會“出面”。即所謂的“離岸平衡政策”。顯然,現在法國和德國有藉助歐盟而“強大”之勢,所以,根據“離岸政策”的原理,英國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如果英國再繼續留在歐盟的話(英國本來就是後加入歐盟的),其經濟和貿易將逐漸失去自己的特色,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必然不保。慢慢地,英國也就失去了“自我”。從社會能動性來說,由於歐盟的政治意義逐漸增強,其歐盟內部之間在互通“便利”的同時,也滋長了“大鍋飯”勢頭,成員國以及國民的“能動性”在降低。希臘的債務危機,義大利的一蹶不振,西班牙財政的捉襟見肘都是“佐證”。所以,英國民眾不願再為了政治正確而“買單”。

    對於脫歐後英國的戰略問題,約翰遜已經說的“很清楚”。那就是:“脫歐並不是離開歐洲,而是要和歐盟建立新型的包含政治,經濟和安全的全方位‘雙邊關係’”也就是說,約翰遜將使英國在未來與世界建立“四層”關係。即與美國的關係;與英聯邦國家的關係;與歐盟的關係;與世界其他國家或經濟體的關係。約翰遜的未來戰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利用英國的“資源”重振英國。這個“資源”特指英聯邦國家的“歷史淵源”。不少人忽略了英聯邦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大且最獨特的“集團”這個事實,忽略了目前仍然有16個國家視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這個事實。所以,即便是如一些人“擔心”的蘇格蘭,北愛爾蘭會分裂,那也只是影響英國的本土,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仍然會是英聯邦。從歷史淵源來說,它們在關鍵問題上,依然會毫不猶豫的維護英國的利益。這絕不是靠“想當然”所能改變的。

    至於英國的未來,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依靠原有的資源,繼續保持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成為一個不被忽視的國家。二是逐漸淪為一個平庸但富裕的國度。其實,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角度來說,做一個平庸而又富裕的國度亦無不可。因為,民眾能夠幸福的生活才應該是每一個國家的追求方向。可以毫不諱言的說,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靠“好勇鬥狠”而立足的現象會逐漸“勢微”,人類也終將會進入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社會”新階層。

  • 3 # 古姿觀察

    英國大選塵埃落定,自1923年以來首次在冬季舉行的大選,顯得格外特殊。因為這本身就是被逼出來的選舉,英國首相約翰遜勝選後發表講話時還在強調稱,“這場選舉本來不用進行。”在約翰遜看來在今年10月31日前,議會就應該不在為他的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設定障礙,這樣的拖延只是在浪費時間,加劇脫歐前景的不確定性,這反倒是有害於英國經濟。英國大選其是就是對2016年脫歐公投結果的再一次確認,其反映了英國的主流民意。

    (約翰遜競選演講)

    英國留在歐盟壞處

    英國留在歐盟內部從現實利益看來,絕對有害無利的。加入歐盟就意味著會讓渡相關主權,英國的內政、關稅、經濟政策都會受到約束,而且英國本身在歐盟內部還沒有什麼話語權,歐盟不允許英國對歐盟的法規挑肥揀瘦。不僅如此經濟狀況較好,社會福利相對較高的英國,每年需要向歐盟繳納會費和其他的相關費用累計達657億歐元之巨,而英國本身能夠享受到的歐盟補貼和優惠政策卻十分有限。還有就是歐盟內資本和勞務的自由流動,使得英國本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影響,而來自歐盟其他貧困國家的務工人員還搶奪了英國國內的就業崗位和相關社會福利。作為英國的普通人當人,不支援英國留在歐盟,更何況英國本身就有光榮孤立的傳統。

    (利益分配)

    英國離開歐盟並非不能生存

    英國在退出歐盟之後也並不是不能生存。英國在經貿領域所追求的理想狀態就是像挪威和瑞士的那種模式。與歐盟有雙邊貿易協議,但是不成為歐洲經濟區的成員。雖然沒有發言權,但是卻可以保證其自主性,雙邊貿易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而且還有利於保護本國的相對弱勢的產業。英國脫歐後,在人員流動方面會進行管控,但是由於英國本身也未在申根區,並且還與歐盟國家有面籤協定,影響不大,主要是那些在歐盟內工作的英國公民可能會受到影響。英國的對外影響力仍在,本身在歐盟內部話語權有限,一旦離開英國自身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將會凸顯出來,英國將會將更多精力用於經營英聯邦以及英美關係。在國防安全方面,本身是擁核國家,還是北約成員,而歐盟本身在軍事一體化方面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英國退歐對自身國防安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涉及到歐盟與英國之間談判的內容)

    審時度勢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英國留在歐盟內部才會有發展,然而這是在有著大一統思想的人才會這樣認為。歷史上歐洲大一統思想一直都有,而且也有踐行者,比如法國的拿破崙,以及第三帝國,然而都失敗了。歐洲本身就是多元的歐洲,想要融合在一起幾乎是不太現實的。在情況好的狀況下,那麼可以做到包容,然而情況發生變化的狀況下,就必然做出政策上調整,凡事都要審時度勢才可以。畢竟目前是全球化的退潮時期,如果仍然執著於某一種信仰或者不切實際想法,那麼受損的只有自身的國家利益。英國本身是民選政府,普通人不可能為了政治家的遠大理想買單,更何況所為的政治家們都生活在布魯塞爾,而不是倫敦。

    (英國脫歐,可能會讓歐洲分崩離析)

    英國是在1973年才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在當時看來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歐共體還僅僅是一個經濟為主的區域一體化組織。然而在冷戰結束後,《馬斯赫裡特條約》簽訂,歐盟誕生,歐洲政治一體化啟動,之後又建立了歐元區,英國開始越發與歐盟格格不入。加之歐盟持續擴張,越來越多的中東歐國家加入,這其實本身就加劇了歐盟的不穩定性,在中東難民危機過後,問題就開始逐漸顯現,疑歐論和民粹民族主義情緒開始甚囂塵上。在這種情況下,才會有的英國脫歐公投。現如今大選已經結束,保守黨大勝,英國脫歐後將會與歐盟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以及相關其他談判,英國也將拿回自己讓渡出去的主權。

    (英國與歐盟)

  • 4 # 張139558534

    興衰不好說,但如果像原來那樣,議會里相互拆臺、下絆子,那麼不要多久英國就要垮掉則是必然了。好在英華人不是很蠢,總算明白過來,讓一個強人約翰遜操持政務,避免了厄運。

    暫時英國會重新回到穩定,至於脫歐後下一步如何操作,要看約翰遜能不能掌握火候了。不是古人有那麼一句話嗎,治理國家如炒菜,火掌握的應該正好,火大了炒糊了;小了,又是生的!自己理解的意思!

    看約翰遜這段時間的表現,應該還是能夠把控好。最低,脫歐和銜接歐盟上,他會有辦法。這樣保證了英國自身的穩定,不在由於是留歐還是脫歐搞的自家亂七八糟。英國留歐派和人士畢竟太理想化,看不到歐洲大陸人,其實並不看好他們英國島民。所以英國脫歐,他們甚至表面文章都不去做,“走就走吧,不送!”如此,英華人何必糾結脫不脫的問題上,而且自己瞎折騰幹什麼!因此,英國開始自己的單身狗生活也是不錯,畢竟和歐盟一起過日子,自己得到的也是狗糧,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如今就算自己買狗糧吃,算起賬還是便宜呢。而約翰遜下一步安內、不要無事生非外,搞好經濟是頭等大事。這些方面他要有些辦法,經濟提振不上去,自己這個首相恐怕只能剩下首級了,沒有好下場。只要把英國低迷經濟發展起來,約翰遜就會是真正強人政治家。那時,還真備不住,英國會出現“約翰中興”的新時代。當然,他抓不住機會,掌握不好火候,弄出一桌夾生的飯菜,大家吃進去都要拉肚子,那可要倒了黴了。不光英國會垮掉,約翰遜自己,也會有此惡運而沒有好日子過了。

    所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約翰遜切不可大意,要親賢臣,遠小人,發奮圖強而方可興隆也!至於內部蘇格蘭獨立問題,只要處理好和歐盟正常關係,搞好自身經濟,自然而然偃旗息鼓了。誰會相信蘇格蘭一獨立,歐盟就能夠吸收它當會員了?自己說了算,土耳其早就進到裡面了。所以蘇格蘭也不要那麼天真,即使獨立了,也不要想回歸歐盟。英華人家都不稀罕,怎麼可能看得上你呢?長的好看嗎?

  • 5 # 冷兵器TILLLINDEMANN

    約翰遜的勝選,來自於民眾支援脫歐的整體願望,也意味著保守黨內“硬脫歐”和穩健派的意見分歧將被統一。也就是說,英國脫歐的大方向不會變。至於“脫歐”能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不要說外界,也許連約翰遜本人都不可能擲地有聲的給出答案。而投出選票的英國民眾,急於在備受爭議的“脫歐”漩渦中能夠儘快看到希望,嘗試一下離開歐盟的滋味也是無奈的選擇。

    英國是怎麼“入歐”的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有歐盟重要會議,我們經常看到的都是法國和德國在“前臺就坐”,重大事件的談判也通常是默克爾和薩科齊,默克爾和奧朗德,默克爾和馬克龍。英國好像很少出現在歐盟視野當中,英國好像一直在被歐盟邊緣化,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為什麼拿其他歐洲國家的護照可以暢通無阻,但到了同為歐盟的英國就必須得另辦?英國為什麼加入了歐盟但不加入歐元區而堅持用英鎊結算?英國為什麼長期遊離於歐盟之外?算起來英國從1973年加入歐盟,至今已經46年了。但英國在歐盟的權重與其國際地位並不匹配?

    1950年,丘吉爾有過這樣一個論調:我們永遠和歐洲在一起,但我們不會併入歐洲。為了歐洲的安全與穩定,可以建立一個“歐洲共和國”,但英國要獨立於“共和國”之外(丘吉爾並沒有感覺到日不落帝國正在衰落),加入一個歐洲的“小團體”,和美國的友好關係,也讓英國不方便(或者說不屑於)加入歐洲團隊。

    受此影響,當1950年法德建立煤鋼共同體並邀請英國加入時,被英國斷然拒絕。1965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由於經濟一體化的協作,貿易壁壘被打破,歐洲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發展,短時間內成為世界最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無出其右。共同體成員國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好處。而此時的英國已經開始走向衰落,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昔日的大英帝國不得不放低身段請求加入歐洲共同體。但1961年和1964年兩次提出加入歐共體的請求都被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否決了。其理由是:英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和歐洲大陸國家都不一樣,如果加入進來,很可能擾亂歐共體的發展。但其潛臺詞是,英國一旦加入,歐共體將被英德支配,而法國會被邊緣化。直到1969年戴高樂辭職之後,英國“入歐”計劃才得以推動。1973年英國才正式加入歐共體。從那時起,英國經濟才逐漸復甦,但從歐共體到之後的歐盟,法德一直是主流,英國一直被邊緣化而始終遊離其外。而英國對歐盟的很多決定也常常持反對態度(至少不願推進)。德法等主要國家一直尋求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並有改變歐洲現狀的構想和抱負,而英國則一直扮演著“攪局者”的角色。

    英國脫歐的原因

    同在歐洲的屋簷下,英國為什麼與歐盟同床異夢?

    英國是個島國,島國的地理特徵與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完全不同,因為其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峽(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希特勒將很快拿下英國)。無需擔心鄰國藉助陸地入侵,也沒有佔領其他國家的野心和必要。島國意識加上海洋為中心的地理優勢,讓孤懸海外的英國在大航海時代迅速崛起。這種優勢也是英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不願合作的歷史原因。

    透過大航海時代的勢力擴充套件,英國很快成為世界級的殖民帝國。1588年,伊麗莎白一世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格蘭成為海上霸主。對於歐洲來說,英國奉行均衡外交(光榮孤立),各自發展互不干擾的“君子之交”,這讓英華人有了一個天然的共識:“我和你們不一樣!”

    在這樣的基礎上,英國和美國的關係升溫就成了必然。二戰之後一直到現在,與美國走得最近的就是英國。在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很多立場上,英國都是美國的堅定支持者。最近20年,英美關係更是達到了歷史最高點。而最近幾年,美國因為單邊主義,北約軍費以及全球戰略與歐盟齷齪不斷,英國不得不在美國和歐盟之間作出選擇。

    受歐債危機和歐洲經濟衰退的影響,英國不願在歐盟框架內承擔更多的責任。不願讓沉重的會費拖累了英國,不願讓固化的歐盟一體化經濟模式阻礙其發揮優勢的機會。

    脫歐之後,英國將面臨什麼?

    作為英國來說,脫歐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脫歐可以為英國省下最高170多億英鎊的會費,而這筆錢可以用於公共服務。隨著歐洲經濟的衰退,歐盟要求加強歐洲政治聯盟的呼聲越來越大,而這正是英國最為擔心和抗拒的。如果脫歐成功,能大幅度減輕對歐洲經濟的援助義務,不比擔心捲入摻雜了政治因素的鬥爭漩渦。可以擺脫歐盟在各個領域所制定的嚴格生產標準和監管制度的束縛,從而降低生產標準。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可以擴大,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英國不必再為前來英國求學的歐盟學生提供貸款,省出來的錢可以資助本國的學生。根據歐盟“人員自由流動”的原則,英國必須接納外來移民,而外來移民將會搶走大量的工作機會,難民和恐怖主義也能夠堂而皇之的進入英國,如果脫歐成功,英國將不承認該原則的約束力。

    壞處是:大批跨國企業可能會重新考慮在英國的投資規模,甚至撤出英國。英國將不在享受歐盟成員國“零關稅”的待遇,英國進出口競爭力將下降。英國教育機構將得不到歐盟的科研經費,英國本國學者也將不能在歐盟框架下與歐盟進行學術交流。英國公民在歐盟其他國家的行動自由可能被限制。英華人無法在歐盟國家自由地工作,生活。定居,也無法購買房產,享受當地醫療服務。更加難以判斷的是,隨著脫歐的程序加快,英國分離主義將再次抬頭。

    英國將走向何方

    約翰遜的勝出,目前只證明了兩件事:他成了英國首相!英國脫歐程序將會加快。但未來英國的發展仍然存在著無盡的變數。

    此次競選中,英國保守黨所獲得的363席。是繼撒切爾時代的376席的歷史新高。而英國工黨則以懸殊巨大的203席落敗。科爾賓也因此辭去工黨領袖職務。工黨的失敗,也讓其此前高調提出將部分電氣,煤氣,水務,鐵路以及通訊收歸國有的提議隨之被否決。因為英國民眾明白,國有化的最終代價仍需要自己承擔,加入歐盟也許能殺出一條血路。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民眾永遠都是最現實的,他們只想在短期內看到利益。你說民眾綁架了政府也好,還是政府不能高瞻遠矚也好,反正英國就是這樣,制度決定了政客必須拿到足夠多的選票才有執政的資格,而剛好選票又在民眾手裡。不管是死是活,政府必須與民眾綁在一起共同承擔所有的後果。

    歐盟是個圍城,有人想進進不去(土耳其和日本),有人相出出不來。不管想進還是想出,前景怎樣,後果如何都不是短時間能夠檢驗的。

    約翰遜能夠勝選也只是萬里長城走完了第一步,接下來他就要履行自己的承諾,他提出最低法定工資10.5英鎊的主張,讓中下勞動者活的更有尊嚴。這個承諾得到了底層民眾的積極響應。民眾還認為,歐盟一體化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威脅,加劇了英國的貧富差距,他們希望約翰遜能夠帶領英國走出“泥潭”。

    “脫歐”已成定局,那麼接下來就是怎麼“脫歐”。首先是談,如何與歐盟簽訂新的貿易協定,“分手費”怎麼給,北愛爾蘭問題怎麼解決等等問題,而英國脫歐的過渡期是2020年年底,這將意味著未來的約翰遜總統將會“很忙”。但按照歐盟“蝸牛”一樣的工作效率,每一個問題都將牽扯出另外一大堆問題,而新衍生出的問題又會給未來的發展格局帶來各種影響,也讓未來的脫歐談判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真正脫歐並感受到利弊還為時尚早,因此,現在預測脫歐能讓英國再次繁榮,還是正在葬送英國,都是一個偽命題。

  • 6 # 超然視野

    言過其實了,英國本次大選不過是英國多年來頻繁大選的其中一次又一次,根本對“英國未來的興衰”沒有多大意義,英國的衰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已經明顯呈現出來,甚至早在一戰以前都有跡象,本次大選不會扭轉這種長期的趨勢,當然也不會明顯的加速這個趨勢,因此,哪裡來的決定興衰之說呢?

    所謂的“決定英國未來興衰”,不過是博眼球的輿論造勢罷了,這種誇大其詞的說法,無外乎想強調英國本次大選,對英國脫歐的重要性,不過英國脫歐與否,真的就那麼生死有關嗎?對英國的未來就那麼重要嗎?留在歐盟英國就能重新崛起?或者脫離歐盟英國就能夠崛起?

    所以,根本沒有那麼生死攸關,如今的英國社會對脫歐的認識高度分裂,英國首相約翰遜也不見得本次就能讓英國順利脫歐,但本次大選的勝利,無疑讓約翰遜的脫歐信心更強,英國就是不脫離歐盟,英國真的就安穩嗎?

    英國脫歐,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原因,其一,英國內部對留在歐盟的擔憂,傳統的大陸均勢主義和英國島嶼文化,讓英國對歐洲大陸充滿戒心。其二,歐盟自身也有結構性問題,馬克龍說北約腦死亡,其實,歐盟何嘗不是呢?德法最近的分歧加大,已經說明歐盟的大腦已經嚴重分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永春是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