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牧1977
-
2 # 草根的春天
這個怎麼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好比八大菜系,喜歡吃哪種的都有,這種問題可以不問,不要糾結,愉快的喜歡自己喜歡的!坦然的接受別人的喜歡愛好!心如止水!平靜的看待問題!
-
3 # 姚宓
文化受眾多種多樣,南轅北轍的地域和生活思維造就了不同的欣賞和理解。
有的人就喜歡吳儂軟語甜蜜蜜的蘇州評彈,有人就會熱衷於字句強調講究的京劇戲曲。(戲曲也有各個派類的觀眾)
有人喜歡話劇有人喜歡去園子聽相聲,有人喜歡livehouse就有人喜歡古典樂曲。
各花入各眼而已,但也許突然某一天,人們就會對從未注意的藝術投去炙熱的目光。開始新的喜愛和追隨。
這也是常有的。
-
4 # 認知新維度
有人說秦腔難聽,這個說法還是委婉一點,應該是不瞭解秦腔的人都會說秦腔難聽。
秦腔發源於秦地,是秦人怒吼之腔調。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是很多地方戲曲的源頭。
要認識和了解秦腔,就必須認識和了解秦地秦人,就必須認識和了解至先秦以來秦人悲壯的歷史,就必要認識和了解滲透到秦人骨頭裡的勇敢倔強,就必須認識和了解秦地文化中的那種孤傲和悲憤。而這樣的文化背景,如若沒有秦人秦地的遺傳與沉浸,外地的人是很難體會的。
秦腔有苦音和歡音,但最有名的還是苦音,特別是咸陽地區的秦腔苦音最有穿透力。
平常人經常聽的秦腔片段,都以苦音居多,如果沒有老秦人那份靈魂體驗,是很難聽得進去的,就會有刺耳難聽的說法,這是很正常的。
秦腔是秦人的絕唱,苦悲憤懣是其靈魂,是生命之不屈不撓,如果你能感受到生命在燃燒,那才會覺得秦腔的好聽與美來。
-
5 # 深藍143194320
說秦腔難聽的必不是西北人,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北地區的荒涼闊野如果流傳的是南方水鄉的吳儂軟語,越劇黃梅調。那畫面豈不搞笑?
-
6 # 向陽173730336
我是洛陽人,我家鄉聽秦腔止。往東都聽豫劇,曲劇什麼的。百花齊放,是種藝術表現形式。你說外國芭蕾舞不好看,男的穿緊身。女的點腳尖不好看。但經過革命同志創新改編的經典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好看嗎?藝術都存在共性,是好的,大家都能看出來。我覺得秦腔好,高亢,澉情是我們民族發展史不可泯滅的一朵文化奇葩。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的,外國老祖宗留下的節日你們都說好。自己的祖宗留下的不說好,不知是誰的後代。
-
7 # 跪射俑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就猶如人們對"榴蓮"這種水果,喜歡的人陶醉,不喜歡的人聞之慾吐。
喜歡或不喜歡,這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別人無權橫加干涉,只是你別妨礙了別人,例如在公共場所大聲演唱、播放秦腔戲劇這種行為就不可取。
-
8 # yangwsnb
中國大喜大悲的戲曲歸屬應該是秦腔,最溫情似水的劇種是越劇。秦腔表演形式尤其在於表達人物情感上,可以感天動地,如泣如訴,像西北人的個性。秦腔存在了幾千年應該有它的價值所在,紮根在黃土地。老百姓尤其熱愛,秦腔不光是甘肅陝西的,它對中國其他劇種深受影響,山西河北北京河南,最南到潮汕地區,江南可以到紹興的紹劇。四川的川劇,雲南的滇劇。可以說秦腔不光是西北人的秦腔,而是華人的秦腔。戲曲的鼻祖,活化石。
不喜歡秦腔說明他完全不懂歷史,不知道從哪來,也不知道從哪去的那一部分人。
但秦腔這個劇種也屬於地方劇種,侷限性很大。說發揚光大有點夜郎自大,不過秦腔的觀眾基礎還是有。比方在甘肅陝西兩省。
當然不喜歡就是純粹不喜歡就好比我不喜歡聽豫劇是一樣的。完全不能綁架與地域觀念,因為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
-
9 # 心理醫生208288748
說難聽!是因為人家不懂!不喜歡!不要大驚小怪!下功夫培養陝西,甘肅的觀眾!那才是正道!要不然以後真沒人聽了!!
-
10 # TGB練習生
陝西人,現在的陝西年輕人也不太能接受得了秦腔,有人說不喜歡戲曲的原因是沒有聽過,眾口難調,不能武斷,就說說我是怎麼喜歡上聽秦腔的吧。有想了解這個源於西北的古老而壯闊的戲曲藝術,不妨看看我的經歷。
爺爺輩聽戲是在收音機上聽的,小時候調皮愛玩坐不住,也不愛跟爺爺待在一起,每當收音機放秦腔的時候,爬上炕,鑽到爺爺的懷裡,一坐就是一下午,那時候懂什麼啊,話都說不順溜,現在回憶起來也是陪爺爺度過的最長最幸福的時光了。
父母輩不光聽戲,還自己演戲,村裡人過節過會,從搭臺子,佈景,演出都是村裡老少爺們親力親為的。
無憂無慮的童年,最愛乾的事就是在村委會廣場剛搭起的舞臺底下密密麻麻的鋼柱子間瘋跑,玩抓人的遊戲。晚飯後,村裡的大喇叭就響了,撩下碗筷,操起屁股下的板凳就往村委會廣場跑。到了戲臺前,早坐滿人了,小孩子不管這些,端直往臺前竄,扒在臺沿上,努力往上蹭,被大人抓下來,就又鑽到臺子底下瘋跑。竄到後臺,看“演員”抹油彩,勒頭,好奇地翻動放在大木箱裡的戲袍,彩冠,色彩明麗。熊孩子還沒鬧夠,就又被趕走。看戲的圍了裡三圈外三圈,跑不利索,扒著臺子朝舞臺裡望,演的就是《三孃教子》這一出,嗚裡哇啦一通聽不太懂,就見跪著的小孩, 不屑地轉眼睛,第一次看到如此靈動的眼睛,比洋娃娃的眼睛轉得還要活,扒在臺子邊就走不動了。
張一品導演的水墨動畫短片《拾黃金》讓我喜歡上秦腔丑角大師孫存碟的作品。接觸一個並不流行易懂的藝術,絕不能從大部頭的經典作品看起,即使精彩異常通常也會拒人千里之外。我從動畫改編的秦腔丑角摺子戲看起,發現秦腔也很有趣,然後看原版, 聽熟悉了秦腔的幾個調調,開始尋找由秦腔改編的電影作品,主要看劇情和戲詞,慢慢得能接受長達兩三小時的作品了。
網紅城市陝西省會城市,西安,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外地人可能不會從5A景區中走來專門看看這個當地人家喻戶曉的“寒窯”。但我是在這裡知道了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回去就看了《王寶釧》秦腔全本,感動!精彩!全片“三擊掌“、“探窯“、“趕坡“…全程無尿點。
《十五貫》是探案劇、《三滴血》是懸疑劇、《周仁回府》和《清風亭》講的都是咱忠孝仁義的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劇情跌宕起伏,人物色彩鮮明。
撇去秦腔粗狂豪放的唱腔可能會有人接受不了,秦腔可一點不難看呀!
-
11 # 涇州客
這群人不知道腦子是咋長的,思考問題怎麼那麼狹隘。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發展經歷,形成不同的文化 習俗,都是這一區域,地域的特色。可以不喜歡,但是不能惡意的根據個人喜好來詆譭吧。。。
-
12 # 裡松行走
每種藝術形式都不是被普遍接受的。現在是各種藝術百花齊放的時代,沒有人逼著一個人非得覺得哪種好。不願意聽就不聽。總不能因噎廢食吧。
-
13 # 郝俊文144
罵一種藝術的人,連個狗都不如,不能說你不愛的東西你就說不好,有一天一個狗看見碗裡放了一些黑水,就去喝,喝了一口覺得很不好喝,他就走了,因為他不知這是咖啡,他也沒有罵這些"黑水‘’。因此說這些不愛一種藝術而罵這種藝術的人連狗都不如。
-
14 # cL無雙
說實話,現在很多戲曲都是如此,沒有那種氛圍了,你想當一群唱戲的人在臺上演出,比在電視上看精彩多了,哪怕演出的人水平不高
-
15 # 天藏風
不怎麼看,你喜歡還不許別人不喜歡?人民幣都做不到讓人人喜歡。不愛聽的說難聽怎麼了?就問你怎麼了?多大的臉必須人人都愛?你有沒有說過現在的歌還能聽嗎這種類似的話?如果有,就請閉嘴
-
16 # 王克濤3
梨園一詞是唐王建造的皇家戲曲院,丑角的豆腐塊化妝是唐王喜歡扮演,但身份特殊面部掛一塊白玉以示遮擋。無疑秦腔是戲曲之祖。然曲高和寡,文化荒廢時京劇也被罵過。規律是經濟好的區域喜歡的東西會成為主流,這個流行會隨著流行的經濟落後變成不流行。這些跟風者沒有人會吧注意力放在戲曲上,追金文化下的德雲社為例,戲曲也需要這樣的大才。
-
17 # 38的鞋碼
無可厚非,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歡秦腔,但話說回來,年輕的時候覺得秦腔一點一起都沒有,現在卻上趕著找影片去看,很奇妙,也許這就是鄉愁。對故鄉的懷念和感恩
-
18 # 孤雁歸塵
個人感覺不喜歡別詆譭就行,眾口難調,你不能強迫別人喜歡,你最多是給別人普及一下秦腔的知識,讓他們瞭解一下,喜歡不喜歡是他們個人的事情,只要不詆譭就行
-
19 # 手機使用者52113456665
我覺得主要和年紀有關。我年輕時除了黃梅戲和越劇之外,其它戲種都覺得不好聽,慢慢吞吞的,忍不了,現在年紀大了,有很多想法都不一樣了,覺得各個劇種都有各自的魅力,有些甚至會感嘆怎麼那麼優美!真正理解了民族的,才是國家的!
回覆列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秦腔就是西北五省人愛看,愛聽,愛唱,因為它粗獷,豪放,由其是我們陝西這一地域之人,誰家有紅白事都請當地秦腔助興,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公園社群都有自樂班演唱。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