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16393697425

    意思: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

    出處:是初唐的一位詩人王勃在長安贈送一位姓杜的少府到四川上任時寫的一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詩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寫這首詩時,作者正在京城長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職。約作於乾封元年至總章元年(666—668)。豪氣滿懷、積極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時的思想核心。杜少府,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詳。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唐代縣令稱明府,縣尉為縣令之佐(助手),遂稱少府。

    此時,杜即將赴任蜀州(亦稱蜀川,今四川崇慶縣。唐初本無“蜀州”,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始設蜀州,時王勃已死。故本詩亦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設宴為他送行,寫了此詩,作為臨別贈言。

    送親朋好友出遠門,即使對方是前程似錦,雙方都是不好受的,其中有留戀、傷心、惆悵等。

    詩歌賞析:

    初唐是中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峰。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的詩風。

    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

    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

    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

    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設定電腦待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