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滕州實在人
-
2 # 貓的離尾巴
書法這個問題呢,其實很難回答。我們知道呢,在世界上只有中國的文字有書法這一說法。而從古至今呢,中華大地上出現的大書法家有很多,也形成了許多書法流派,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王羲之,柳公權,王獻之,顏真卿等等,他們每一個人在書法上都有獨特的造詣,而現在許多人只是看上去寫的很好,而實際上只是拾人牙慧,難以說得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特色。模仿之風,不可稱之為書法。
-
3 # 一隻大懶貓
古人書法作為書寫藝術,與人們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尤其為文人雅士所好,故書法講究自然意境和神韻,往往就在不經意間,成就了書法藝術經典,如蘭亭序的即興之作,祭姪文稿的一揮而就。但不能理解為古人不講法度,是隨性使然。其實,古人在長期的筆墨修煉中,把約定俗成的筆墨法度化為自覺地手法,從而形成高於法度的神韻和意趣,而這個筆墨之外的書法意境正是讀帖中要重點領會的。
就書法本身而言,屬小技,入門並不玄妙,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入門容易,修行難。對於一個初學書法者來說,不僅要會小技,還要掌握法度,還有理解書論,還要懂得意趣、神韻,還要懂得欣賞和審美等。可以說,越往前越難,對初學者來說,當務之急,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用筆問題,一定要打好筆法基礎,避免點畫筆力薄弱,筆法拘謹,提按、使轉不夠靈活、點畫之間呼應和筆勢往來不能體現等。二是結體問題。古人說結體因時相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和字型風格,但既然學臨帖,就得入帖,而不能有自己的習慣流露出。結體一定要用心,首先要務求平正,循序漸進,既然臨帖,就一定得入帖,入法,先無我,再有我,才是自己的風格。
-
4 # 火星藝術生
書法入門只是一個過程,前期需要練古帖,學會基本的理論知識,掌握最基本的用筆,要怎麼結構,怎麼把把筆劃寫對寫到位。能把這幾個要素寫的差不多,就算是入門了,沒入門說的是那麼啥字帖不練,亂寫的那種。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
5 # 一笑貫長天
書法入門沒有嚴格的標準,但也有一個大致的概念。
首先是臨帖的功夫,至少有一至兩家的書法大家的心得,能夠熟練地書寫些一至兩家書法名帖,基本的筆法也應該沒有問題。
對於書法的審美有了初步的認識,即使是不甚瞭解書法的審美,但是至少能對於一般的臨帖水平可以進行指導。
對於章法,雖然不能精通,也不能系統地去說明章法的一二三,但是,已經在心目中有了一定的章法感覺,好的書法於不好的還是能夠區分的。
對於書法的典故有一定的瞭解,很難想象,一個對書法典故沒有了解的書法人是什麼樣子,書法入門者,雖然不能說歷史的書法家如數家珍,但是,至少對於書法大家應該有了一定的瞭解,比如二王,楷書四大家,張旭,懷素等等。
墨法上,應該有初步的認識,濃淡潤枯也應該能夠欣賞。
在紙墨筆硯上,也應該有一些初步的瞭解,這個初步的瞭解是相對於精通而言,精通這些沒有太大意義,但是,作為書法人,還是需要有所瞭解。
這就是一笑認為的書法入門,不當之處,還請師友們指正!
-
6 # 無心齋侃畫
說“你書法的門都沒有入”這句話,都會有特定的語境和特定的人群。
自古評價書法都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那這裡“門”是指什麼呢?
個人覺得,這個“門”是指藝術之門,是指書法作品是不是具有欣賞性和藝術性。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指的端莊、好看,是撇開實用站在藝術的角度來進行評價。這是說這句話的語境。
那說這句話的又是什麼人呢?首先凡是說這句話的人,不管是信口開河,還是認真評價。言者都是把自己視為專業的人站在相對專業的角度來進行評說的。
此時他們把作品從實用的層面剝離出來,用藝術的眼光來單獨考量。不是以作品的端莊流美為審美唯一標準,而更多的是在關注作品的形質與神采、變化與創新。如果不具備這些藝術審美情趣,他們最終會得出“書法是否入門”的結論。
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江湖書法大師的作品,我們都會習慣性的脫口而出說一句:這種字書法的門都還沒有入。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
7 # 記憶之鷹
我認為,之所以被人家說成書法連門都沒入,主要是字法不合乎規矩,這個規矩是幾千年來我們的書法前輩從序無數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懂字法,只是憑個人喜好練字,即使練習一輩子,也是無法走進書法的殿堂的。
那麼,字法指的什麼呢?字法就是漢字的筆畫和結體。
漢字的筆畫就是點畫,一點一畫都有一定的規矩和法度。如何起筆和如何收筆,都需要依法練習。比如,楷書的橫筆有兩種起筆方式:一種是“欲右先左”,就是起筆要從左到右寫,我們卻要先向左運筆,然後回鋒覆蓋,這樣寫的起筆豐滿有力,易於給人美感。另一種起筆方式叫“單刀直入”,它需要用毛筆的中鋒從左至右運筆。這種起筆方式直截了當,要求橫筆由輕到中,練習者必須練習好筆畫的提按,掌握好運筆過程的用力,才能寫出滿意的效果來。單刀直入的橫畫一般不用作主筆,主筆橫畫大都用“欲右先左”的方式寫。
雖然筆畫看起來就只有點、橫、豎、撇、捺和鉤等,但要真正寫好卻不容易,必須要循規蹈矩、持之以恆地練習,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如果心浮氣躁,不能長期堅持練習,連這幾種點畫也不可能達到書法的標準,給以後的深入學習埋下巨大的隱患。許多人一輩子都在練習毛筆,仍然無法擺脫“江湖體”的命運,就是由於沒有規規矩矩地練習點畫。
明白了毛筆的點畫,就可以研究結體了。結體和點畫一樣,都得向古人學習,這就需要臨摹古人的字帖,漸漸地感悟如何安排一個字的筆畫才能達到視覺的美觀大方。
練習漢字的點畫和結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透過反覆的實踐,才可能形成深刻的記憶。當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寫好漢字的筆畫和結體時,筆法就算入門了。不過要想提高書法的境界,還得長期做入門練習,把字法這個基本功打得越紮實越好。我們要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就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對於書法的字法練習也是一樣的,需要堅持一輩子。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活了九十幾歲,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書法,並不是說它的書法不夠好,而是因為文大師要精益求精。對於書法的練習就像逆水行舟一樣,不進則退,我們必須要樹立堅定的信心。
上面闡述了字法的重要性,它決定了書法練習者是否能進入書法的殿堂。其實,筆法也很重要,尤其要學會中鋒運筆,它是一個字是否能夠寫得挺拔有力和大氣磅礴的關鍵。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大書法家都是擅長使用毛筆中鋒的,這是他們的書法成熟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綜上所述,筆法和字法是毛筆書法入門的關鍵,只是字法要學的更多一些,難度也就更大一些。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們遵守書法的法度,堅持不懈地練習和感悟,走進書法的大門就指日可待了。
-
8 # 聞道深般若
書法入門,和音樂、繪畫等其他藝術門類一樣,確實有個門檻。
書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才能算入門。就好像你拿到駕駛證,你才有資格開車上路。
那書法入門的門檻到底有多高呢?
首先是應該具備書法的相關基礎知識。包含大略的漢字發展史、書法發展史、書法五種字型的基本形態和特徵等等;最好再瞭解一些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
其次是應當瞭解一定的書寫知識和書寫法則;有一定臨摹練習的積累;並且有一定的書寫創作能力。最後是對傳統書法美學的瞭解和感悟,個性化的心得是風格形成的基礎。以上所說的理論基礎、技法實踐、美學認識這三點都已經打下良好基礎,就可以通俗的說:“你已經邁入了書法之門。”
至於題主提出的第2個問題,入門有多難?這跟你付出的精力、時間以及有沒有老師引導有關。
有專業的老師引導,路子正,進步快,基礎紮實,入門不會難。沒有老師引導,靠自學,就需要自己開動腦筋,設計好學習的內容和程序,並嚴格執行。對教材和字帖的選擇,最為重要。尤其字帖的選擇,不僅關乎自己的審美,還要適合自己當前的書法基礎,選擇既不可太容易,也不可太難。。
當然沒有老師輔導還有一個麻煩,即沒有人幫你品評你的書法作業。對發現優點並加以弘揚,發現缺點並加以糾正,都是很不利的。解決這個麻煩,就需要發掘相關的人際資源,找到書法專家或其他專業素養較高的書法愛好者,向其討教,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境界。
但總的來說,沒有老師引導,自己閉門苦練,想要書法入門,總是困難多多。
-
9 # 書法功課
書法是有門檻的。
任何一種社會活動都有門檻,哪怕小兒的遊戲。
書法門檻不高。在沒有進入現代社會之前,那時人們的日常書寫工具就只有毛筆。學會用毛筆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熟練寫漂亮,就是入門了。今天,毛筆已經遠離日常生活,書法成為一種興趣愛好,甚至於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所謂的入門也就有了不少講究。
所謂入門,也就是按照規則,達標。當今的規則,已經簡化為技術層面的規則,精神上的聯絡基本上切斷了。人們在臨寫顏真卿的時候可以完全不知道顏真卿是何等人物。同樣,即使天天使用的工具,也可以完全不知道它的歷史、它的特性。這是很糟糕的。
這裡講的書法入門,一共十條,完全不同於傳統和主流,卻有著充分的理論依據,實踐起來也非常有效。
一、首先,向倉頡致敬。
倉頡是中華文明的始祖,儘管這是個傳說中的人物。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是黃帝呢?因為黃帝僅僅是中華文明開端的首領,而不是文字的創造者。
文字是人類為了超越“當下”(此時此地)制約而產生的工具,或者說,是人類想具有神的本領而發明的工具,因為有了文字,就有了永恆的可能性。一般認識將文字作為文明的標誌之一,我更認為這是唯一的本質標誌。有的人種會舞蹈歌唱,甚至會做陶罐和青銅器,卻沒有文字,說明他們沒有獨立達到文明狀態。
所以,在書寫文字的時候,就是對文字中所含文明力量的敬畏。我想,這該是所有書寫者面對文字的基本態度或曰本能姿態。
東漢的蔡邕在談到面對書法的狀態時,有一個描述“如對至尊”。我認為這奠定了中國書法理論的基礎(儘管這篇文章可能不是蔡邕寫的,蔡邕也可能不是這個意思)。
倉頡造字成功時,“天雨粟,鬼夜哭”,張彥遠說“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書法,寫的就是中國字。中國字雖然不是書法的內容,卻是書法賴以成立的必要條件,沒有文字之形神的約束,書法就變成了別的東西。
所以,動筆寫字之前,首先要向倉頡致敬!
這是精神的起點。然後,需要從這裡出發,找到中國文字形成的一般規律。今天我們看到的楷書、隸書、行書,是漢字,是中國文字的流而不是源,源頭在倉頡那裡,已不可考。但是基本的造字規律還是可以推測的。
首先當然是象形,無論是狀物還是狀人。其次是會意,這是在象形的基礎上新增標誌物或者象形獨體字的合體,比如舀水的舀字,最初的字形是兩手捧起水的狀態。再其次,就是虛詞了,很難用象形和會意表達的意思,就用借音的方式,比如由來的“由”字,借了“油”的讀音,原來的油脂的“由”,就被加上了三點水,成為“油”,由來的“由”,就獨立成為虛詞。漢字中最多的是形聲字,剛才講的“油”,就可以作為形聲字。更多的形聲字,是形旁和聲旁的組合,在文字體系愈加複雜以後,形聲字才多了起來。其他的假借和轉註,都不算基本的造字方法。
初步瞭解造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入門環節。無論是形還是意,都有助於在書寫過程中加深理解並且找到精神上的勾連,那裡有很多的暗示和象徵,在抒情過程中,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從這個角度講,先寫寫篆書是有價值的一家之說。可惜小篆已經失去了文字的根,大篆和甲骨文到今天都不能被完全識別,特別是甲骨文,幾乎有80%的字讀不出,在已讀出的20%中,又有頗多錯訛。寫寫《說文解字》部首還是比較現實的,瞭解造字的一般規律,同時可以提高運筆的穩定性,對毛筆的中鋒運筆不陌生。
二、瞭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到底在什麼時候有了文字系統?答案並不明朗。但是甲骨文確實是較為成熟的文字系統,也就是說,中國文字最晚誕生於殷商。儘管兩週的文字與甲骨文區別很大,但文字構成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其後,春秋戰國時期,由於中央集權的弱化,有了各國文字,這段時期的文字我們統稱為大篆(許慎稱之為古文)。秦統一文字,叫小篆(許慎稱之為籀文)。這個時期很短,好在兩漢有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儘管有各種俗字,但是總體上看,文字是統一的辨識系統,無論是隸書還是東漢末年的行書、草書(章草、今草)、楷書。準確的說,這才叫漢字。自此,整個辨識系統一直延續到今天,沒有大的變化,只是新中國有過若干次大規模的簡化。
中國文字的演化,其內在動力是政權的更替、文字數量的增多以滿足文意的複雜與準確以及書寫的簡化。
至於顏、柳、歐、趙諸體,那只是書寫的個性化,而不是文字的演化。文字本身的演化到東漢時就基本結束。
我們今天的書法,就是建立在文字演化和書寫個性化之上的。
三、知道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經典碑帖
歷史流傳下來很多文字書寫的遺蹟,無論是甲骨文、金文、碑刻,還是各種用毛筆直接書寫在載體上的所謂“帖”,都是我們研究的物件,成為中國書法史的一部分。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可考的重要人物,其中一些留下了堪稱經典的碑帖,這些人物我們稱其為書法家。嚴格說,在米芾之前,是沒有專業書法家的,在明中期前,是沒有職業書法家的。
中國書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東晉王羲之和盛唐顏真卿。如果一定要弄出個歷代書法家排行榜,這兩位堪稱一流。
一流書家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只有四個:
顏真卿,王羲之,懷素,毛澤東。
顏真卿,懷素,唐朝人,基本上生活在大唐由盛轉衰的時間段。前者善碑楷、行、草,後者善大草狂草。前者創造了豐富的書法面貌,筆法豐富,結體豐富,氣息豐富,後者則達到了書法藝術的巔峰狀態。
王羲之,東晉小朝廷人。不得不列為一流書家,因為很多最基礎的關於楷書、行書、草書的筆法和結體,都是從他而來。
毛澤東,現代人。他打破了從宋以來“為書法而書法”的格局,寫出了自然並且自由的毛筆字,更為關鍵的是,這種自然和自由展現了他雄偉、強健、開闊的精神狀態,奏出了中國傳統書法史尾聲的最強音。
二流書家我選了六名,褚遂良,唐人,把楷書寫到流麗明媚的極致之處;黃庭堅,宋人,寫出了人生的痛苦與戰鬥激情;米芾,宋人,書法人生,為書法而書法的痴者,八大山人,晚明入清之人,明淨凝練、超於物外的終極樣本;趙孟頫,由宋入元之人,純熟準確,書家中的最高級別官員;傅山,晚明入清之人,有理論支撐的傳統美學的倒戈者。
三流書法家我選了十名。黃道周,晚明人,氣節人生,大草可觀,一氣貫之;文徵明,明人,最後一個規範寫字的儒家;祝允明,明人,傳統書法美學體系內的反抗者;蘇軾,宋人,自然,曠達,“尚意”的首倡者;王寵,明人,獨得晉人精髓,惜英年早逝;王鐸,晚明入清之人,寫出了人生的鬱悶狂亂;徐渭,明人,狂怪畸形的首創者,寫出了人生際遇;于右任,民華人,將碑學成功融入傳統美學體系的少數代表者;董其昌,晚明人,淡雅疏落,晚明狂怪書風中的獨立者;吳昌碩,晚清人,職業書畫家,治印以刀代筆,寫字以筆代刀。以上這些書家,筆者在《書從天來——重讀歷代書法家》中做了詳細的梳理。
另外,我總結出歷代經典碑帖20種,分為入門級和提高階兩類。
入門級:
一、篆書1種,王福廠《說文解字部首》。透過描摹,掌握中國文字的基本造字規律,形成運筆穩健的能力。
二、隸書4種,《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隸書是入門的根本,藉此熟悉毛筆筆性,讓毛筆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逐步形成書寫本能。
三、行草2種,顏真卿《爭座位帖》,王羲之《十七帖》(最好有釋文的那種),掌握行書和草書的基本筆法、結構和總體氣息。
四、楷書3種,顏真卿《勤禮碑》、《麻姑仙壇記》、趙孟頫《膽巴碑》,掌握楷書基本筆法和結構。
上述十種碑帖基本上涵蓋了中國書法的重要風格和基本筆法,足夠經典。
臨習的時候,可以混合起來臨,但是不能相剋,比如顏真卿與王羲之就是相剋的,因為基本筆勢與結構,一是內擫一是外拓。小篆與其他都不相剋,因為基本上只有一種筆法,中鋒勻速運筆即可。
另外,選擇好的版本很重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比較可靠。
提高階:
一、楷書2種,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理解書寫中流動的節奏。歐陽詢《九成宮》,對結構的深入理解。
二、行草8種,于右任《標準草書》,理解草書結字的一般規律。最好是有部首解說的那種。顏真卿《祭侄稿》,王羲之《蘭亭序》,吃透不同風格形成的根本。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強化筆法訓練,參考結體多樣性。黃庭堅《松風閣》,米芾《苕溪詩》,黃庭堅《諸上座帖》。由此觀照行草書的各類獨特面貌。懷素《自序帖》,理解在高速執行中的控制,生命感的集中體驗。
上述20種碑帖,基本上涵蓋了中國書法的全部經典面貌。
有些大壞古法的帖沒有選入,比如《天法神讖碑》;有些特具個人風格的帖也沒有選入,比如徐渭、張瑞圖、八大山人、王鐸、傅山、毛澤東等。
把這些帖臨完了,中國書法的物質層面訓練就基本結束了。
想當研究生博士生,那還需要其他層面的介入。
四、瞭解書法工具特點並掌握其使用方法
這一點,前面的文章已經深入觸及,此不贅言。
五、不要先寫楷書,可從隸書草書入手
寫楷書入門是個慣例,因為楷書是規範字體,是古人讀書當官的必要工具。今天的訴求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喜歡書法是因為它至少是一種遊戲,更可以成為一種抒情方式,因此沒有必須寫好楷書的要求。我們更應該接近書法的本性而不是實用的要求。
楷書是最複雜的,它對筆法和結構的要求都非常高,以至於出現三十六法、六十四法甚至七十二法、九十二法等等,讓入門者(大部分是兒童和青少年)在最初形成運筆動力習慣的時候,沾染上一些可能終身難改的習氣,最終寫成了“書法殘廢”。
最初寫楷書,還抑制了學書者的自由、創造的靈性,與書法藝術的內在要求背道而馳。定規矩不是壞事情,在不同的時間段應該有不同的規矩。千萬不能以為先有嚴格的規矩才能夠放開,恰恰相反,先有創造的釋放才知道規矩的重要性,然後自覺地去理解規矩,遵守合理的規矩。楷書不容易遊戲和抒情,消磨了書法愛好者的興趣,最終導致很多人放棄了書法愛好。
所以,應該在熟悉各類書體的基礎上,最後寫楷書。
一開始寫隸書,有幾個好處。一,隸書恣肆浪漫,有情趣,吸引人。二,隸書筆法簡單而經典,結構也不過分嚴謹,入門快。三,隸書保留了漢字早期的一些構成痕跡,對認知草書、楷書都很有幫助。
草書的好處是,非常適合抒情,是良好的抒情方式,只是草書面貌多樣,結體也更為多樣化,入門較困難。所以建議從於右任的《標準草書》入手。只是《標準草書》千字文中的漢字,有很多現在很不常用,也有不少現在很常用的字,裡面沒有。因此,有必要編一本《現代草書入門》,作為入門級教科書。
寫好了隸書甚至草書,再回過頭來寫楷書,就會寫出精神來。試看現在少兒書法寫楷書的,無論是歐陽詢、顏真卿還是柳公權,怎麼看都很彆扭,那種緊張、僵硬,與書法精神毫無關係,這是書法教育者必須嚴重關注的現象。
有人譏諷說,不會走,就想跑。這種類比嚴重不對,就好比說不會打太極拳就去打少林拳一樣。實際上,楷書才是跑,隸書甚至草書是走。因此,沒有寫過隸書草書,就去寫楷書,才真正違背了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的學習基本規律,也違背了書法的基本精神。
實在非要先寫楷書,筆者也建議寫趙孟頫和顏真卿。
六、臨帖,不二法門
書法入門,不臨帖真不行。就算毛澤東這樣的天才級人物,也是透過臨帖入門的。有人問,最早的那個人臨誰?我的回答是,今天不是那個時點,即使是那個時點,他也臨,臨萬物,臨心靈。
只有臨,才能知道用筆與結構的一般規則。由於漢字是用毛筆書寫的,所以筆法非常豐富,複雜,又由於漢字不是字母文字,所以結構更是包羅永珍,僅是主部首就有201個,附形部首99個(2009年版)。漢字總量超過9萬個,去除異體字、俗寫字也有不少於8萬個, 3000個漢字才能覆蓋現代漢語日常用字的99%。所以,即使掌握一般結構的規律,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學習。
風格不同的臨習物件,筆法和結構也有顯著區別。臨帖的目的是將各種形式感的狀態納入到自身的系統中進行反覆糅合,最終形成統一的、協調的、屬於自己的筆法和結構系統。儘管人們已經發現,寫字的特徵有著明顯的原發性(也就是與生俱來的習慣性特徵),但是,經過訓練,會有明顯的變化。所以,對於將書法作為一種專業乃至職業的人而言,臨帖往往是永續的而不是僅僅在入門階段的。經典碑帖的養分可以說取之不盡,但並不是所有的經典都必須臨習。人們在選擇碑帖的時候往往有著巨大的差異性,特別是在入門以後的自主選擇時,選帖往往是體現其性格、審美傾向甚至價值觀。
臨帖也是有要領的,也有質量和效率的問題。下面結合筆者個人的經驗談幾點供大家參考:
1,把帖豎起來,有個支架,與視線垂直,這樣看字不會變形。
2,臨帖的要領,好的帖裡都會有說明,儘量按照說明去一步步實踐。
3,一般不要臨完整的原帖,可以先臨寫那些書法教程,其中有歸納好的基本規範,然後再臨原帖。
4,由簡入難。一般而言,橫畫豎畫比較容易掌握,撇捺點畫比較難掌握,最難掌握的是各類轉折勾挑,因為它們往往有角度、弧度、長短、粗細的同步變化,筆法變化要求也最多。草書也是連續弧線或者折線比較多的字難掌握。結構複雜、筆畫多的字有時反而不難,相反,一些筆畫少的獨體字卻不容易寫好,特別是楷書裡的“之”、“也”等。因為它們往往在筆畫之間的角度和銜接上要求甚高,稍不注意,就會很難看。
5,在完全寫像一個字之後,試試背臨,再去糾正,直到基本一致,換下一個字。
7,不一定每天都練,但最好每天寫45分鐘,實在做不到,間隔一天寫一次,每次不能少於45分鐘。一次最多不要超過兩個45分鐘,除非上癮了,那願意多久就多久。
8,有些字很不好看或者看不清楚筆畫筆順,可以不寫,有些異體字,很不常用,一開始可以不寫。
七、臨帖與自己發揮是同時的
很多人認為,要先臨帖,後創作。這不對。因為臨帖與自我發揮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界限。臨帖不是目的,臨帖就是為了自我發揮,如果僅僅是為了寫的像,那就不叫書法藝術,不存在遊戲與抒情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快樂。一件不能讓人快樂的事情,是堅持不下去的。
所以,臨帖的同時,就可以創作嘗試各種可能性,用學到的東西去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已有的已知的世界窮盡再去創造,那你得活多少歲啊。
所有的創造都是幼稚的,但還是要創造,隨著閱歷的豐富,精神的深入,你的創造將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氛圍,風格就在逐漸形成了。風格不是提前預設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它能體現出你的精神世界,這就是藝術的價值。
很多人認為,要先臨帖,後創作。這不對。因為臨帖與自我發揮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界限。臨帖不是目的,臨帖就是為了自我發揮,如果僅僅是為了寫的像,那就不叫書法藝術,不存在遊戲與抒情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快樂。一件不能讓人快樂的事情,是堅持不下去的。
所以,臨帖的同時,就可以創作嘗試各種可能性,用學到的東西去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已有的已知的世界窮盡再去創造,那你得活多少歲啊。
所有的創造都是幼稚的,但還是要創造,隨著閱歷的豐富,精神的深入,你的創造將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氛圍,風格就在逐漸形成了。風格不是提前預設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它能體現出你的精神世界,這就是藝術的價值。
八、大範圍讀帖是提高書法水準的重要途徑
臨帖之外,需要有大範圍的讀帖來涵養自己。讀帖也算臨帖的一種,只是沒有系統地用手去臨,而是用心去揣摩。很多貼是臨不起來的,尤其是沒有規範筆法的或者是書寫速度過快的。
九、不要輕信老師
以前是必須要拜師的,因為資訊不發達。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新華書店書法專櫃有的是經典碑帖,有的是書法入門書籍,網上有的是教書法的影片,還要拜師嗎?以前的老師,水平高,至少道德水準高,現在的老師,混口飯吃的居多,幫助小孩應付考級的居多,真正傳授書法精神、書法技法的,很少,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手上功夫確實很差,視野也極不開闊。
即使報了書法班,也要非常小心。老師不會系統傳達他的書法思想和實踐方法,都是臨時的、區域性的,所以前後自相矛盾。
十、不放棄
書法是一門身體技巧。好比打拳、彈琴,不熟練到一定程度很難找到那種感覺。一般而言,必須保持一週一個半小時的訓練。當然,如果每天都有時間寫寫毛筆字,那就太好不過了。
-
10 # 同甲陌
瞎說的人多,瞎寫的人也有,不可一概而論。第一,有的是網路噴子,無知而可笑,以自己的喜好亂髮評論,其實自己就是個“噴子”;有的是很有水準,只是字形不成方塊,加之不合大眾的審美要求;有的是同行者之間的文人相輕,各不服氣,互相攻擊;更噁心的是有的人故意炒作,虛假頭銜,字卻寫的不咋地;不乏有的是真誠指正,相互學習……
回覆列表
書法入門的具體標準,從來也沒有誰制定過,但籠統地也該有個框框。打個比方,書法入門猶如幼童學會了獨立行走。嬰兒從爬行到在人或物的輔助下行走,最後到自己可以獨行,這個過程與書法學習入門前的狀況比較相似。如果硬要具體化,我想至少要達到如下標準。
一是硬指標。書法是要靠作品說話。書法是否入門,主要還是要看書寫效果。檢驗書寫效果的主要依據就是手否合“法”。比如是否做到了“意在筆先”而不是“任筆為體”;字形是否符合基本的結字規律;每個點畫是否都有起、行、收的筆法意識和筆法表現;章法上是否有基本的錯誤等。
二是軟指標。一是對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有系統全面的研究;二是對書法史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熟知五大書體系統的演化過程、書體特點和代表碑帖,熟知歷代主要書法名家的書法貢獻、書法風格及代表碑帖等;三是系統學習了書法理論,熟知歷代主要書論觀點和書論著作,至少掌握了一種書體的結字規則、筆法要點和基本章法要求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書法入門之後,腳步是否走得如儀仗兵那麼有氣勢,是否跑得像非洲運動員那麼快,是否像楊麗萍那樣舞跳得那麼優美,還需要長期訓練的打磨,需要潛質、悟性和藝術修養的支撐。書法入門,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切莫把入門當成功,那樣只會自我陶醉,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