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決戰滬深之巔

    在很多小夥伴心中,銀行理財產品應該是相當穩定的產品吧?

    確實,銀行破產的新聞很少聽到。而且銀行也不會說跑就跑,即使倒閉破產也會有國家指定的第三方銀行來清算賬務。

    銀行理財產品背後的邏輯是用你的錢去投資,我們願意相信它,更多是銀行背書,提高了很多的可靠性。

    但是,銀行理財產品就真的十分可靠了麼?

    也不是。只要是投資就會有賺有賠,就會因為市場行情而出現波動。

    今天,就用5個問題,幫你看清銀行理財產品蘊含的風險。

    1

    銀行理財產品會虧損麼?

    會的。

    大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總體應該是:低風險、收益率高於定期存款,這種看法大體來說是不錯的。

    但你也知道世間無絕對的事,特別是在金融投資領域。

    小夥伴們要明白:

    理財產品的穩賺只是傳說,有的理財產品到期時,有可能得不到預期收益,有的甚至連本金也不保。

    2

    募集期、清算期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投資領域裡,“時間就是金錢”是一句至理名言。

    但通常情況下,銀行會聲稱,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或者不計息。

    某行理財產品說明

    通俗點講,就是你的錢雖然放進來了,但有一段時間不是按照理財收益來計算的,好心的會給你算個活期利息,還有一些連活期利息都沒有。

    如果我們買入時間較早,而那個產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較長,那麼我們的實際收益率就會被拉低太多。

    比如:一款預期收益率6%的12個月期限理財產品,從4月13日開始銷售,4月24日結束募集,4月25日起算利息,12個月到期後,又有10天的清算期。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4月13日就買入了,那麼從你投資到最後你收回本金為止,將有22天的時間是沒有所謂的6%的收益,而只是活期利息或者根本沒有利息。

    3

    銀行理財產品的評級可信麼?

    看情況。

    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相關的風險評級。

    某行理財產品風險評級

    但我們要明白的是,評級這種事,必須是具有評級資格的獨立第三方機構作出的才有效。

    如果銀行自己的給自己作評價,那就有點奇怪了。

    好比什麼呢?就像王婆說自己的瓜天下第一好吃,大家領會一下。這些評級基本上都只具有參考意義。

    4

    我真的能拿到預期收益嗎?

    不一定。

    現在很多銀行都開始推出收益率“誘人”的理財產品,一般他們會在介面上展示,最高的預期收益率甚至可以達到10%以上。

    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20%

    我們在網上買東西時,經常會看到一句話,“圖片不代表實物,最終形式以實物為準。”

    預期收益也是這麼個道理,只不過銀行將它換成別的方式說出來了。

    這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能達到其承諾的收益率。

    某行理財產品說明書

    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光盯著收益率。實際上,許多產品由於存在著些許“貓膩”,我們最終到手的收益,並沒有宣傳時說的那麼多。

    5

    風險提示重要麼?

    相當重要。

    有心的小夥伴可以看下眾多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會發現很多說明書都有十幾頁之多,但是對於產品的本質風險揭示甚少。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買了一隻爆竹,產品說明書上全是說這個爆竹多麼多麼響。炸出來多麼好看,而對爆竹可能帶來的風險,比如離得過近會導致灼傷,有原地爆炸的風險等等一概不提。

    至少我們對爆竹還有一種常識,風險大概都知道。但是金融理財領域中的風險,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又會知道多少呢?

    而有些銀行為了減少風險帶來的恐懼感,會用非常專業甚至各類專業術語來描述,對於我們並沒有多大價值。

    所以當我們發現沒有找到風險提示,或者太專業看不懂時,一定要讓櫃員詳細解釋,直到你明白風險會是什麼。

    如果大家在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能弄清楚上面的幾個問題,也差不多可以避過銀行理財產品的陷阱了啦 。

  • 2 # 雄風投資

    關於投資理財,這是大家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特別房地產沒有上漲空間之後,選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成為很好的選擇。不過,在理財的道路上,很多人發現坑比機會多,如何理解8%以上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大機率是一個坑呢?

    首先,要看投資者在哪裡買的理財產品,如果在銀行裡面購買,至少這個產品是真實的存在,如果在銀行以外的地方購買,這樣的產品是100%屬於坑和騙局。

    其次,如果在銀行購買8%的收益率產品,需要分析判斷這個產品的型別和投資條款,如果銀行告訴您這個產品是保證賺錢和沒有任何風險,則說明這個產品是坑,因為在投資世界裡面,沒有任何資產和產品可以保證收益率。

    最後,告訴大家,現在在銀行裡面的理財產品,產品收益率在4%以下的產品,屬於風險很低的產品,如果超過4%的產品,都需要注意風險。同時,建議在大型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如果在農商銀行或者小銀行購買產品,也會有風險。

  • 3 # 商務新觀察

    要不相信可以試一下哈,也許經歷過並付出過慘痛代價之後就深有體會。有多少人就因為不信邪,偏偏喜歡那些所謂的“高收益+保本”理財產品,最後發生本金虧損的教訓。比如說,去年以來發生爆雷或跑路的一大堆P2P平臺,讓無數人的本金打了水漂。

    去年開始,受央行多次定向降準的影響,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市場收益率都呈現下降趨勢,並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比如大家更為熟悉的餘額寶,其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0就發生在去年7月份的那次降準之後。

    當大多數理財產品、基金等都出現收益下降趨勢甚至為負的情況下,不少P2P平臺的年化收益率依舊是在8%以上,有些甚至高達50%或者更多。大家可以想一想,當大多數普通投資者都只能享受4%不到的理財收益時,有些人享受著遠遠高於8%的收益,這正常嗎?

    倒不是說,完全沒有收益率超過8%以上的理財產品,比如信託基金就有可能突破8%~10%之間的。另外,像債券基金和可轉債都可以達到10%以上的年化收益。而且債券基金是2018年唯一為正收益的基金。

    總之,近年來的理財市場儘管創新不斷,但一定要警惕並防範非法集資活動,千萬不要隨意輕信那些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從來都沒有“高收益+保本”的理財產品,因為高收益必定高風險相伴。如果投資者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就很可能陷入理財的陷進去了。

  • 4 # 蘇小戶

    投資理財其實是屬於兩個概念,理財的風險性相對比投資要小一些,理財的產品分別有國債和銀行的理財產品或者保險裡面的理財險,這些相對來說每年的收益會控制在4-5%左右,而市面上的一些p2p產品,比較大的公司給到的大概在6-8%得年化收益。如果超過8%得年化收益,那這個就要注意了,因為一些小公司的理財產品會推出這樣的收益,但是他們的備用資金都不會很充足,只不過是為了吸收更多的資金一旦資金鍊跟不上或者斷裂了,那投資者的本金就有一定的風險了。而投資產品分為股票,期貨,貴金屬等等這些的收益空間會很大,同時風險也會很大,收益和風險是共處的。

  • 5 # A亞特斯

    這個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8%就很危險這個論斷是很多投資者,甚至是很多傳道者的誤傳,以訛傳訛,錯誤解讀給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認識帶來了極大的誤解。

    理財收益率超過8%就危險是針對不法金融活動來說的

    這句話的原話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8年6月15日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中發表演講時有這樣一段話“理財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超過達到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但這段話不是針對正規理財說的,而是針對非法集資等不法金融活動對投資者做得一個提醒。

    整段話完整的表述是這樣的“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透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足見斷章取義的影響至深。

    而郭主席之所以會用這樣的資料來進行說明,是因為銀行目前的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就4%-5%左右,能夠提供短期而這麼高收益的產品市場是很少見的。這裡要記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第二是期限短(一般指1年以內)。

    從2016年6月-2019年的4月,全國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也就5%左右,如果一個不知名的投資機構能夠為你提供收益率6%-8%的固定收益,你覺得他是透過投資什麼資產去獲得這麼高而且穩定的收益呢?

    比如銀行的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投向無非就是銀行存貨、債券逆回購、債券資產、資管計劃和信託計劃,而且肯定都是投向相對低風險的產品,低風險的產品的收益率都是有個譜的,大家都是投向同一個市場,為什麼他能夠提供這麼高的收益?銀行、保險、券商、公募這些大型的正規金融機構都無法提供呢?

    因此郭主席才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因為已經超出市場平均水平20%的比例;超過8%就很危險,因為已經超過平均水平近60%的比例;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本金的準備,因為已經超過平均水平近100%的比例了。

    市場上依然存在收益率超過8%的理財產品

    這裡的理財產品就不僅限於郭主席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而是指整個金融市場中的理財產品了。目前市場上收益率超過8%的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還是有的,但是絕對不是短期的理財產品,通常的期限都會在1年或以上,否則無法實現這麼高的收益率。

    比如信託產品之所以在國內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其較高的固定收益。雖然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但是信託依然會透過一些擔保或者抵押措施為整個產品設定安全墊來確保收益率的實現。就像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在合同中寫明保本,但實際上可以透過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大機率的實現收益率,道理是一樣的。

    根據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信託產品收益率資料可知,目前產品的平均年限最低也是1.3年左右,目前在1.6年左右;大部分時間的平均收益率都在8%以上,進入2018年的9月份以後,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還有一個類固定收益的產品,就是債券基金,雖然收益率沒到8%,但是超過7%。在2005-2018年的12年間(2017年債基平均收益率1.59%,2018年債基平均收益率4.23%),債券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其實也是超過7%,平均收益率為7.19%。

    只不過債券基金的收益率曲線走的很慢,而且偶爾還會根據債券市場的波動出現小幅虧損,給投資者的感覺就不如銀行理財產品安心,其實債券基金還是一個比較穩健的投資產品來的,可以結合股票類產品進行組合配置。

    因此,針對郭主席的這句理財收益率超過8%就很危險,其實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待,而不是盲目的聽信。非法集資等不法金融活動吸取的資金是沒有投進金融市場的,那給投資者的收益就是他們要付出的成本,成本越高,這個活動越難維持下去,因此也就是為什麼郭主席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本金的準備的原因。所以作為投資者,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投資觀念,對底層資產的收益率有一定的理解,對金融產品的投資運作有基礎的認識,這樣就能夠分辨真假理財產品了。

  • 6 # 晴天財經閣

    感謝邀請!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所有的理財產品如果按照利率來劃分風險的話,可以支付寶為界限。首先是以支付寶裡面的餘額寶為第一梯隊,餘額寶當前的利率是低於3%的嚴格意義上來講當前已經低於2.5%,所以市面上如果維持在3%以內的理財產品在實際應用中是絕對的安全和低風險。

    其次就是以支付寶理財產品的中位數利率來劃分第二梯隊。當前支付寶推薦的理財產品中不管是三個月還是半年期或者是最長的一年,利率基本維持在3%~5%之間。我們暫且以4%為中位數,4%附近的市面理財產品基本上是中低風險也是當前理財市場的中流砥柱。

    最後就是以第二梯隊的核心利率4%為基礎翻一倍,就得到了題主所說的8%高利率。如果再翻一倍的話是12%,屬於超高風險型別,這裡的風險型別劃分有一個前提就是門檻特別低,比如現在市面上的一些信託產品起步門檻幾百萬過千萬利率10%以上,這不算。

    所以這也就造成維持在年化率8%以上的中低門檻理財產品本身數量就稀少,其次如果門檻特別低比如1000元起步或者1萬元起步,都得優先考慮自己本金的安全。因為但凡在當前市面上比較小眾化的正規高利率理財它的起步門檻要比大額存單高得多,現在所有銀行的大額存單起步都是20萬或者30萬,所以千萬不要被高利率所誘惑。

    對於我們普通理財者而言,維持在一箇中位數水平利率基本上就已經比較滿足了。如果實在不滿足的話,那中旬利率和風險成正比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去配置一些股票或者基金,這些都是可以適當提高自己年利率的常見通用方式。

  • 7 # 暖心人社

    倒也不能這麼講,只要是合格的理財產品,也不一定是坑。

    我們很多人存在的理財誤區,就是規定了收益率必須要保障,而且要確保本金安全。

    現在來看,只有銀行存款和國債等安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才能夠達到這樣。但是他們的收益率很低,3~5年期的定期產品收益率才能夠達到4%~4.27%之間。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看收益率8%的產品,確實裡邊有一定的坑。但是,並不一定肯定會虧損。

    真正的理財只是有專門的理財經理按照科學的理財方式,組合投資產品,能夠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理財產品會公佈可能的收益率。按照2018年資管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明確保本保收益。銀保監會很明確,要徹底打破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

    為此,各大商業銀行還陸續成立了理財的全資子公司,開發更加專業的理財產品。5月22日,銀保監會批准工商銀行的全資理財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光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是有限責任的。

    過去由於銀行自行開發理財產品,會出現一些理財風險。當收益率不理想時,有的銀行會違法公允價值對理財產品進行保質保收益;有的還透過滾動釋出理財產品的方式實現產品保本的收益有點像我們的長期定損。資產管理產品萬一出現不能償付,有的還會透過擔保方式,透過自行籌集資金或者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償付。

    透過有限責任的劃分,就很明確的實現了責任的切割。就跟銀行賣的保險一樣,出了問題我們不可能去找銀行,我們應當找保險公司。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出了問題,我們應當找銀行理財公司,而不是找銀行。

    國家在不斷加強教育者的投資風險教育,要求投資者理解“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財理念。

    責任的切割並不是一件壞事情。這樣投資理財將會更加專業化,而且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於股票、期貨等高收益產品的比例會更高。因此,收益的可能性也會更高。比如今年1~4月份,A股的牛市,不少基金收益率達到了20%~30%。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股票的比例較高的話,收益率也會更好一些。其實這種方式也可以避免我們散戶去炒股的情況,散戶炒股風險太大。

    所以,不管是收益是8%還是多高的銀行理財產品,我們首先要確保的是它是正規理財產品,然後再考慮它存在風險的可能性,真的不一定全是坑。像我們的民間借貸,利率10%~15%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並不全是坑啊。

  • 8 # 寡言的夜月

    我們先看一下基準利率(見附圖)

    一年期基準1.5%,貸款利率4.35%,銀行可以按比例上浮,但今年年初大部分銀行理財都在4%到5%,現在還要低一點但整體高於基礎貸款利率,也就是說銀行如果拿理財的錢放貸,即便能賺錢也是薄利。

    顯然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就不大可能是短期而且可靠的資金拆借類銀行產品了,因為基礎利率決定了這類產品收益不可能高到8%。

    那麼高收益到8%以上的產品都有哪些呢?就銀行來說涉及信託,債權,外匯,黃金,石油,期權等組合型或者對賭性質的理財收益要高於市場基準,原因是風險放大了,但還處於可控,一般這類理財都有風險回撤的設定,也就是說本金微虧或者收益沒有的風險仍然存在。

    而8%以上皆風險是有些片面了,其實有風險的標的,你不管收益高低,都有可能中招。

    如果是正規平臺,高於基準數倍,然告訴你低風險高收益,那就是侮辱智商了。

    投資理財有個不可能三角:低風險,高收益,高流動。如果誰給你說有個產品達到這三點,等於和你扯天上掉餡餅,母豬會上樹,N只兔子全撞樹。所以很多P2P,炒幣(一種所謂虛擬幣實物化投資全是騙局),還有公司對外發售股權(非法集資)基本都是這樣宣傳的。

    我們看到如今四大行工農建中成立自己的銀行理財公司,其實就是風險隔離的同時加強銀行理財的專業化,我對銀行理財公司這件事不感冒,但其肯定會促進金融衍生品增長,但是請做好風控少坑人,老百姓錢來的不容易,作為國有銀行務必愛惜點羽毛。

  • 9 # 理財小帆

    理財產品收益超過8%就是坑,這一說法是近兩三年在網路上傳出來的,很多人都信以為真,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傳!究其原因是因為近年來,接連有很多網路金融公司暴雷,大多涉及龐氏騙局,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致使這一說法越傳越盛。

    那麼理財產品收益穿過8%是否安全呢?

    第二,檢視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中國對於風險等級排序採取五級分類,一級低風險、二級較低風險、三級中等風險、四級中高風險、五級較高風險。目前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中相對比較穩健的風險等級大都集中分佈在一二三級內,一般收益率達到8%的產品,風險等級都屬於四五級,並且一一類產品購買起點金額較高(100萬元以上),都是面對高資產高淨值客戶群體的。

    第三,還要考慮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理財產品說明裡都會標明,超8%產品,一般會投資股票、指數基金、股票基金、私募基金、期貨、外匯等高風險資產,購買這類產品就要量力而為了。

  • 10 # 三人聚眾

    題文的表述存在一定的缺陷,並不是說8%以上的理財產品不能相信,而是定期的固收類理財產品(或者提供預期收益率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8%不能相信。

    如果這話要嚴謹一點,那麼以目前的市場利率分析,應當是收益率超過6%的固收類理財產品不能相信。

    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說過這樣一句話——“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與此同時,在去年6月份,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表示過同樣的意思——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那麼為什麼有6%的“標準”呢?這主要是由市場利率所導致的,如果是放在前幾年或十幾年前,特別是90年代,那麼該“標準”是不成立的。比如90年代存一年定期的存款利率都高達10%,何況是理財產品呢?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財富是不斷積累的過程,即開始找不到出路,市場利率必然下行,也就必然導致理財收益下行,特別是借貸行為的理財產品(包括P2P理財)。

    如果是資管類理財產品(銀行理財或支付寶等銷售由證券和保險提供的定期中低風險理財產品),那麼能提供預期收益率的只有低風險(目前收益率為2.5%左右)和中低風險(目前收益率為4.5%左右)理財產品,因為這兩者的投資標的主要為優質的債券和貨幣工具,本身可以產生較為穩定的收益,也就可以提供預期收益率。

    但是隨著市場利率下行,債券利率和同業存款票據等貨幣工具利率必然下行,投資標的不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如何提供較高的收益呢?比如國債利率為4%,理財產品投資國債,那麼理財產品最多隻能獲得4%的收益率。

    隨著市場利率下行,優質債券(國債、金融債和上市企業債等)目前提供的利率基本達不到6%,那麼投資優質債券和貨幣工具(期限更短利率更低)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如何獲得高於6%的預期收益率呢?

    借貸類的理財也一樣,比如P2P理財,如果借款人有較高的信用或抵押物,那麼它會像P2P平臺借貸嗎?畢竟銀行的利率更低。即信用較低或不存在抵押物的借貸人才會向P2P平臺借貸(平臺自身還要賺取較高的利差),那麼信用風險不言而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抽菸男生會介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