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長河中的魚
-
2 # 何浩蕩
李鴻章的淮軍也罷,曾妖的湘軍也罷,都是騎在勞苦大眾頭上,作為威作福的地主武裝,為護其反動頭頂,腐敗末落的滿清統冶。同時也為了自己升官發財。美化歷史性奸臣賣國賊,就是我中華民族的悲哀。
-
3 # 簡直簡直
淮由湘出,是指李鴻章的淮軍是因為有湘軍才有的。並不是說淮軍是從湘軍裡單列出來才有的。原故是太平天國嚴重威脅到大清王朝。了朝廷又拿不出可以抵禦太平天國軍隊的軍事力量。有曾國藩獲得朝廷准許回湖南招兵買馬成績了湘軍。那時李鴻章原先在湘軍中效力。後來有經過曾國藩同意,回老家安徽招募人員建立軍隊。這隻軍隊人稱淮軍。就這樣,淮有湘出的說法就有了。
-
4 # 閒庭漫步心繫天下
李鴻章除了鎮圧太平軍起義和簽訂賣國條約外沒有別的用,李鴻章創立淮軍有個屁用?中日甲午一戰,李鴻章的軍隊不還是讓是日本人打的屁滾尿流?李鴻章是一個屠殺華人的劊子手,對外只會下跪,賠款,割地,求饒。花大清半個國庫建的北洋水師,感情不是用來對外做戰保衛國家的,李鴻章那是用來當擺設,裝門面的。甲午戰端一開,李鴻章讓北洋水師躲在軍港裡避戰,不能出戰,最後讓日本人一鍋兒給端了。滿世界找不出第二頭比李鴻章簽訂賣國條約還多的賣國賊,李鴻章好像是專為籤賣國條約而生,出賣的國土和蔣賊介石不相上下,但籤的賣國條約比蔣賊介石多多。
-
5 # 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因為當時這個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那自然李鴻章也是出身湘軍了,淮軍是曾國藩讓李鴻章去他的家鄉安徽去招募這些人來組建的。
-
6 # 另類文史
李鴻章的淮軍,源出於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當初是作為曾國藩的幕僚而被委派到安徽安慶編練軍隊的,雖然淮軍有其獨立性,組建初期兵勇以安徽人居多,但李鴻章本人是曾國藩湘軍身份,淮軍諸多將領也有很大比例來自於湘軍,所以就有了“淮由湘出”的說法。
從建制來說,淮軍也是完全參照湘軍,每營500人。
-
7 # 歷史軍魂
1861年,曾國藩為了解決戰線延長和湘軍兵力不足的矛盾,讓李鴻章招募淮勇。在李鴻章招募淮勇之前,湘軍中有三營的“淮勇”。李鴻章招募淮勇時,曾國藩將湘軍中的兩營淮勇歸李鴻章統轄。淮勇招募之後,曾國藩陸續調撥8營湘勇,總計13個營、6500人,這13個營就是淮軍創立初期的基本隊伍。
淮軍創立初期,其招募制度和營哨建制都沿用的湘軍。因此,湘軍和淮軍“本系一家,淮由湘出,尤有水源木本之誼”。
湘淮軍均以營作為單位,設營官1名,每營分前後左右4哨、每營設哨官、哨長各1名,總人數約504名。
-
8 # 當狗容易做人難
“淮軍”是晚清重臣李鴻章賴以起家的部隊,軍中的主要將領和兵員都來自於李鴻章的老家安徽江淮一帶,因此被稱為“淮軍”。“淮軍”雖然是李鴻章組建的部隊,但軍隊訓練、編制、器械糧餉供應等等都是仿的湘軍制度,就是軍中主要將領的安排最早都是由湘軍領袖曾國藩親自考察任命的,這才有了淮由湘出的說法。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清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八旗綠營不堪大用,清廷不得不放權讓漢族地主階級組建軍隊鎮壓太平天國。當時年少的李鴻章也有建功立業的想法,與老鄉一起辦團練,但因收復廬州的功勞遭人排擠誹謗,不能在家鄉立足,不得不去投奔老師曾國藩,在曾國藩幕府擔任幕僚。
1861年,太平軍向浙江、上海地區進軍,駐守當地的清軍節節敗退,列強在上海的利益受到威脅向清廷抗議,這樣一來壓力就全壓到總督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軍務的曾國藩身上了。曾國藩本身就有藉助安徽本土力量編練一隻新軍的想法,再加上現在形式需要,招募淮勇就被提上了日程。而盡得曾國藩真傳還在安徽人脈深厚的李鴻章,主動請纓擔下了組建“淮軍”的重任。
1862年3月,“淮軍”在安慶編成,編制效仿湘軍,最早有6500人,主要將領劉銘傳、張樹珊、潘鼎新、吳長慶等人都由曾國藩親自考察任命,之後才徹底交給李鴻章指揮。要說曾國藩對李鴻章這個學生是真好,害怕“淮軍”兵力單薄,抽調湘軍“春”字營、“濟”字營、“開”字兩營、“林”字兩營援助李鴻章,曾國藩還將自己的兩營親兵交給李鴻章防身用。
1862年4月,李鴻章率領約9000人的部隊乘船前往上海,開始了自己的征戰生涯,虹橋、北新涇和四江口三次惡戰讓淮軍名震海內。淮軍雖然最早模仿的是湘軍,但因為駐守在洋人眾多、財稅豐厚的上海,因此淮軍很快就向列強學習,使用洋槍洋炮,僱傭西洋軍官訓練軍隊,成為中國軍隊近代化的開端。
李鴻章不負曾國藩的教導,採用一系列招降納叛,兼收幷蓄的措施,聯結中外各方勢力,短短兩年間將淮軍擴充到六、七萬人,成為與湘軍並駕齊驅的清朝主力部隊。太平天國滅亡後,李鴻章以淮軍勢力為基礎官位節節高升,最終成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清朝外交、軍事、經濟大權的權勢人物。
其實曾國藩讓李鴻章組建淮軍,除了軍事需要之外,更是有很深的政治考量。隨著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湘軍的日益壯大,清廷對於湘軍的忌憚與日俱增,像1858年湘軍在三河之戰慘敗,名將李續賓陣亡,湘軍精銳6000餘人全軍覆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為滿族權貴的湖廣總督官文不派兵支援湘軍。曾國藩很明白再讓湘軍發展下去,太平天國覆滅的時候,就是清廷和湘軍翻臉的時候,而淮軍的出現正好能分散清廷的注意。
淮軍雖然出自湘軍,李鴻章還是曾國藩的學生,但淮軍和湘軍畢竟是兩股不同的勢力,會互相爭功、會有摩擦,這樣一來清廷出於平衡考慮就不會徹底的消滅任何一方,淮軍和湘軍就都有了繼續發展的機會。結果就像曾國藩考慮的一樣,淮軍在北方以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為中心,湘軍在南方以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中心,成為兩股左右清朝命運的龐大力量。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淮軍的創始人李鴻章就是湘軍的創始人曾國藩的學生。淮軍也是李鴻章奉曾國藩的命令,於同治元年初在安慶組建的。成立之初僅6500人,而這6500人裡面就有曾國藩從湘軍裡面撥給的3000人。淮軍建軍伊始各方面均模仿湘軍,後來才逐漸在裝備方面優於湘軍,增加了洋槍洋炮,並且聘請了德國顧問。所以,“淮由湘出”的說法是符合史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