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春雷多

    徐庶是真聰明人,知道人鬥不過天,他知道劉備不可能回覆漢室救母只是藉口,臥龍鳳雛一開始為什麼不出來都是聰明人,都能看天相都知道漢室氣數已近,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為什麼還會去那樣做,諸葛亮在葫蘆口火燒司馬懿父子時,天降大雨司馬父子得救,諸葛亮大呼天意難為呀,口吐鮮血一病不起,病逝五丈原,純屬個人見解。

  • 2 # 一半秋色

    讀《三國演義》讀到徐庶這段時,會感覺非常奇怪,也非常難以理解。

    徐庶本來在劉皇叔那乾的好好的,幫劉備打了兩場暢快淋漓的翻身仗,劉備感動到淚奔,君臣關係融洽,同志關係親密,前景一片大好,可就在這節骨眼上,徐庶跑了!

    而且跑的理由很充分,他母親被曹操捉走了。在三國時代,孝乃立身之本,比命都重要,不孝之人根本沒法混。以盡孝之名離開,劉備根本無法挽留。

    劉備知道徐庶要走後,一把鼻涕一把淚,哭的像淚人似的,死命地拉著徐庶的衣角,哭道:“今日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徐庶默不作聲。

    劉備送了一程又一程,哭了一場又一場,徐庶心中焦躁,他這邊急於見到母親,可劉皇叔還磨磨唧唧的,又不好駁劉備面子。於是說了句:“就此別過,後會無期!”說罷,跳上馬疾馳而去!

    劉備嚎啕大哭,命人將前面擋住視線的樹砍倒,他要目送徐庶遠去。後來徐庶的背影變成一個小圓點,然後圓點沒有了,劉備方才依依不捨離開。

    輕輕的他走了,帶走了皇叔的心。

    以上便是徐庶跳槽事件回放。那麼問題來了,徐庶為什麼要跳槽?真的是因為母親嗎?

    我的答案是,No!絕對不是。原因有四。

    其一,徐庶投奔劉備不是真心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徐庶投奔劉備後,用的是假名字,化名單福。這靠譜嗎?假如一個人真心實意的來投奔,會用假名字嗎?不會的!

    試想,如果徐庶一直用假名字,總有一天會被識破的,因為荊州認識徐庶的人大有人在。劉備知道徐庶騙他,後會作何感想呢?這算不算欺君之罪呢?至少也得算不忠吧?

    其二,徐庶是和石廣元一起跳槽的。按照正史,徐庶不是一個人走的,而是帶著石廣元一起走的,而且是諸葛亮來了一年後才走的。石廣元是誰?是徐庶和諸葛亮共同的好朋友。

    既然去找母親,為何會帶著好友一起走呢?石廣元的母親又不在曹營,他用不著盡孝?而且他倆準備跳槽到曹營之前,諸葛亮已經在劉備那一年多了,對於徐庶要走,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甚至是默許的。

    其三,母親死後徐庶並沒有回來。徐庶母親是個有血性的人,見到徐庶背叛劉皇叔,投靠奸賊曹操,悲憤交加,上吊自殺了。徐母之死,曹操責任最大,如果他不把徐母擄來,徐母絕不會死。

    所以說,曹操是殺害徐母的第一兇手。殺母之仇,不共戴天,徐庶自稱孝子,為何不思報仇,反苟全性命,卑躬屈膝侍奉仇人呢?這不是啪啪打臉嘛。

    可能有人說,曹操戒備森嚴,徐庶沒有能力報仇,但自己沒有能力,可以依靠別人啊!難道不能反投舊主劉備嘛?可能又有人說,曹操監視極嚴,徐庶沒有機會逃跑。

    不是的,後來曹操攻打樊城,派徐庶前往勸降劉備,這難道不是絕佳的機會嘛!劉備當時苦勸徐庶留下,徐庶婉言謝絕,理由是恐天下人恥笑。

    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了,是報仇重要,還是面子重要啊,你以為你是流量明星啊,天下誰認識你啊!

    其四,徐庶投奔曹操諸葛亮是知道的。前面說過,正史記載,徐庶和石廣元是在諸葛亮來了一年之後才走的。當時的諸葛亮還不是軍師,只能算是幕僚。但即便不是軍師,身為蜀漢的一員,諸葛亮有義務盡其所能留住徐庶的,因為徐庶知道太多軍事機密,是個巨大隱患。

    諸葛亮之所以不挽留徐庶,只能說明他有私心,他是派徐庶先去曹營打個前站,如果蜀漢失敗了,至少他還可以去曹營投靠徐庶。在那種朝不保夕的動亂環境下,誰不留個後手啊!

    綜合以上四點,一切就豁然開朗了!

    徐庶走時,正是赤壁大戰前夕,曹操大兵壓境,江南大地人心惶惶,徐庶認為以劉備和孫權實力,根本是以卵擊石,註定失敗無疑。

    所以徐庶私底下與諸葛亮石廣元商定,由徐庶和石廣元投奔曹營,先落下腳。如果赤壁之戰,曹操勝,諸葛亮就投奔曹營;如果孫權勝,諸葛亮繼續留在劉備那。

  • 3 # 上將噯福斯

    按照《三國演義》的寫法,徐庶一去不返,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漏洞!但是按照真實的歷史,就講的通了。

    下面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三國演義》中,徐庶的故事其實經過藝術加工,與史實有很大的不同。

    小說中,徐庶在樊城幫助劉備打敗曹仁以後,曹操把他母親騙到許都,又用假書信把徐庶騙到許都的。徐母見到徐庶以後,氣憤難當,當場自盡。

    按照這個故事,徐庶的母親雖然是自殺的,但是根源是被曹操害死的。徐庶應該報仇才對。於公,徐庶欣賞劉備而反對曹操;於私,徐庶與曹操有殺母大仇。

    於公於私,徐庶都應該堅決反對曹操,想辦法離開曹操,投靠劉備。

    但是,他沒有。這就太奇怪了,讓人難以理解。

    其實,只要看一下正史,就能夠解釋的通了。

    歷史上,徐庶並沒有像小說中離開的那麼早。他離開的時間點非常的微妙,很大程度上令人不恥!

    他是在曹操南征荊州,劉備兵敗當陽、全軍覆沒的危難關頭離開的。理由是,他的母親被曹軍抓住了。

    這個訊息十有八九是徐庶自己的猜測,因為在劉備他們逃亡的緊張時刻,曹軍不可能寫信通知,而且曹操從來沒有追上劉備諸葛亮徐庶他們。

    所以,可以斷定。是徐庶自己主動脫離劉備的。至於到底是為了救母親,還是別的原因,只有徐庶自己心裡清楚。

    但是不管怎麼樣,在最危急的關頭,在劉備最需要他的時候,徐庶找了個理由,跑了。投靠了敵人。

    這就是為什麼他沒有再回到劉備的陣營。因為沒臉回來。可能還因為,他的母親並沒有自殺,他要孝敬老母。這也是人之常情。

  • 4 # 生活問道

    徐庶在《三國演義》中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迷,徐庶出場的次數屈指可數。首先是效力劉備,後被迫歸降曹操,再次出場就是火燒赤壁之時了。

    史書中記載徐庶原名徐福,化名單福(這一點倒是符合三國演義記載)。是潁川郡長社縣人(現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徐庶最早並不是文科生,應該是體育特長專業的,那個年代學習體育就是練武。徐庶因為幫朋友打架出了事,不得已離家出走,還為此整了容,連名字也改了。但還是被抓捕歸案,在要被判刑的時候被救走。經歷此次冒險之後的徐福徹底改名徐庶,並放棄了之前從事的體育事業,改修文科,可能覺得文科比較安全吧。至少棄武從文後人生也開了掛,連後來的諸葛亮都與他保持了不錯的關係。

    《三國演義》中寫的是曹操為了得到徐庶,把他的母親抓了,孝順的徐庶不得不去救母親。臨走前,走馬薦諸葛,才有後來的三顧茅廬隆中對,未出山已知三分天下。

    演義這麼些一是為了突出曹操的奸詐,也是為了讓故事情節更豐富多彩。不過小說與歷史畢竟是有些出入的。

    史書中記載的是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去投靠的,並沒有人舉薦他,原因很簡單,劉備是皇室正統,又名滿天下。

    諸葛亮也並不是水鏡先生舉薦的,而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的,這時的徐庶還沒有離開劉備。曹操的確抓了徐庶的母親,但那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在劉備處效力一年了。

    徐庶的母親被虜獲也並不是曹操安排人去抓的,而且在逃亡時在長坂坡被曹操俘虜了。當然,也沒有書中所寫的曹操為了得到徐庶,用他母親要挾這件事。事實真相是徐庶聽到母親被抓後主動離開劉備去了曹操那裡。

    有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講的是徐庶的忠義和氣節。至於他是不是一言不發無從得知,只知道他的確沒有在回劉備處,始終在曹魏效力。漢獻帝禪位曹丕改國號“魏”,黃初四年,被任命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至此,徐庶的生平大致如此,也算得上是波瀾曲折了。回到最初的問題,那麼徐庶在母親死後為什麼不回到劉備陣營呢?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漢代是中國歷史上首個把孝道做為治國根本的朝代。

    漢代開始提出“以孝治天下”,是對儒家思想的豐富和提升。因此,漢代皇帝大都以孝為諡號。提倡孝道,褒獎孝悌更是社會共識。因此,在母親被抓後徐庶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主動去曹操處。

    第二,孝道中的禮法。

    古人講:母養子三年成人,子事母三年盡孝。在父母去世後,做為子女,要為父母守孝三年。無論多大的官,都要停仕以守孝,相反的,如果不遵守反而是違法的。在此期間,徐庶即使想去劉備那裡,有禮法約束也是不可以的。

    第三,曹操只是對手口中的“狹天子以令天下”,但並不是奪國簒逆之徒。徐庶去了,名義上也是為漢獻帝效力,而不是為曹操效力。徐庶屬於非常正統的學士,不可能棄漢獻帝封賜不受而去投靠漢室宗親的劉備。如果真的那樣,反而是不忠不孝之臣了。

    第四,漢獻帝是禪位於曹丕,並不是被脅迫威逼-----至少表面上挑不出曹魏的毛病。所以,曹丕就順理成章的取代漢室,屬於名正言順。徐庶做為效忠漢室忠臣,自然也要服從漢獻帝的安排,為曹魏效力了。

    因此,對於到了曹營的徐庶,於情於理都沒有回來的理由和藉口。至於是不是為曹操出謀劃策,我想曹操也並不是很在意。曹操手下某士眾多,如荀彧,荀攸,賈詡,楊修都是定國安邦之才,說實話還真看不上徐庶那點才華。因此,徐庶的歸順,政治意義更大些到時真的。

  • 5 # 濁酒話煙語

    身在曹營心在漢,是不是有陰謀?

    相信在三國之中,徐庶大家一定是知道的,畢竟他的名氣可謂是響亮至極。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徐庶雖然身在曹營,但是一心所向的定是劉備,畢竟曹操是用不正當的手段逼他前去的。而徐庶最開始的名字是叫徐福,最後因為犯了事,只好將名字改成徐庶。而在劉備駐紮新野的時候,徐庶便慕名前去。而後又被曹操以母親要挾,不得已保母入曹。而自此之後,徐庶的事情便一直流傳。而對此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在徐庶的母親去世之後,他為何不返回劉備身邊呢?畢竟大家都認為有著關羽的例子,徐庶難道不能效仿嗎?而小編為此就總結了3點原因,藉此為大家解釋徐庶不返回劉備身邊的原因。

    首先徐庶在離開之前便為劉備推薦了一位神人,此人便是諸葛亮。而後諸葛亮一戰成名,在謀士缺乏的蜀國陣營中,可謂是至關重要。而在劉備的心目中,諸葛亮的地位更是日漸提升,而徐庶雖然也幫助過劉備,但是和諸葛亮的功勞相對比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是徐庶卻是一個有大才的人,而他到了劉備手下,必定會被諸葛亮打壓。而龐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畢竟他的死就和諸葛亮有著很大的關係。而徐庶雖然不喜功名,但是肯定忍受不了被別人欺凌,所以他才沒有返回。

    其次,徐庶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才子。而在古代,才子們最講究的便是一如既往。也就是說他們投靠一位君主定然會從始而終,而像呂布這種人在古代是不會受到別人各種批判的。而這種名節對於徐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說他先投過劉表劉備,而後又投曹操。而在這其中不是因為未得明主,就是被逼無奈,也正是因為如此,就算他再次回到劉備的身邊也會受到其他文人的打壓。而高風亮節的徐庶又怎麼可能受得了自己的名聲受到侮辱呢? 而以上這兩點不過是負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徐庶發現了劉備的真實面目。當時徐庶選擇加入劉備陣營的時候,劉氏集團正是最薄弱的時機,而他看重的並不是實力,而是他的仁德。也正是因為如此,徐庶在離開劉氏集團的時候,還在不斷的告誡劉備一定要一統天下為主,同時為其推薦了三國第一謀士。可是徐庶在離開劉氏集團之後,劉備就做出了很多有違仁德的事情。比如說他為了拿下新野,採用了諸葛亮的火計,要知道在古代戰場之上,水火雖然是最厲害的武器,但畢竟水火無情,一旦使用會有很多無辜百姓遭殃。也正是因為如此新野一戰,百姓可謂是受盡苦難。

    除此之外,劉備在敗逃之時,曾帶著十幾萬百姓一起逃離。當時他為了帶著這些百姓一起走,甚至到處散播留言說曹操的軍隊會吃人搶人殺人。可是問題來了,曹操的軍隊是國軍紀嚴明,而且曹操非常明確的規定,不允許打擾百姓,就連他自己也一直在遵守這個規定。那麼劉備為何要散播謠言,帶著十幾萬百姓一起逃生呢?原因很簡單,劉備是想借助這十幾萬百姓保命。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十幾萬百姓,幫助劉備分散曹操軍隊的注意力,那麼劉備又豈能夠從曹操的軍隊中逃走呢?

    當時的劉備乃是敗軍之將,而曹操的軍隊又緊追不捨,如果劉備只率領殘軍逃跑的話,一定會被曹操的軍隊窮追猛打,但是帶著十幾萬百姓就不一樣了。曹操的軍隊在追趕之時一眼望去,所見之處全部都是百姓,這樣就很難鎖定劉備的位置。而為了尋找劉備,定然會分散軍力,而這便給劉備製造了跑路的機會。而劉備這一招可謂是一箭三雕,不僅僅為自己製造了好的名聲,同時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然後還汙衊了曹操的名聲,讓他在百姓的心中成為了惡魔一般的人物。

    而劉備的這一做法可以說是騙到了大多數人,但是對於那些一流謀士來說,自然是能夠讀出其中的含義。而憑藉徐庶的智謀,劉備的做法又豈能騙得了他?而此時的他可以說是對劉備失望透頂,本以為自己追隨的是一代明主,卻沒人想到是個虛偽小人,所以他身處曹營,和追隨劉備又有什麼區別呢?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他在劉備身邊,卻發現劉備是這種人,竟然也不會獻上一計。

  • 6 # 胡項城

    徐庶不回劉備那裡有2點原因:

    1:首先他不具備回到劉備那裡的條件,想來曹操將徐庶賺來手裡,怎會使徐庶輕易就可以離開,即使徐庶不為曹操獻一計,出一策,但是把徐庶困在曹營,也比讓他回到劉備那裡,為劉備出謀劃策打自己強,所以我覺得徐庶在曹營應該是半囚禁狀態,即使不是半囚禁的狀態,曹操也會佈置耳目監視徐庶,這個應該存在,這樣以來,徐庶不會輕易出逃,冒著生命危險去出逃劉備那裡,而且把握不大,想來徐庶也不回去做;

    2:還有一點就是徐庶顧及臉面也不會出逃,如果出逃了,即使成功,豈不被天下人嘲笑,像徐庶一個具備骨氣和節操的文人,不會做此等事情的,大家應該知道三國演義裡有一段徐庶已經在曹操那裡,曹操派徐庶當說客到劉備那裡,劉備誠心留他,可是徐庶還是選擇了回曹操那裡,這一點可以說徐庶顧及臉面不會回劉備那裡;

    綜合以上兩點,即使徐庶老母去世,徐庶也不會回劉備那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被清朝取代是必然的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