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總督就管一個省,誰的官位高?
5
回覆列表
  • 1 # 抖動徐州

    在明代,布政使是最高地方首長。總督、巡撫非常設,有時派出,事完撤銷。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常設有總督與巡撫,布政使成為其下屬,總督、巡撫就變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長了。

    總督可以管理一省或幾省,一省時無巡撫,幾省時每省的巡撫是下級巡撫管理一省,並受總督節制。

    但是,個別省,如河南,只有巡撫。巡撫雖然級別低於總督,但兩者實際上都對皇帝負責,巡撫並不是總督的跟班,只是業務下級而已。兩者都是封疆大吏。

    提督專管一省或一個兵種的軍事,明面上受總督或巡撫的業務指導。如四川提督就是川軍司令員,水師提督就是海軍司令員,九門提督就是衛戍區司令員。

    但是,提督不能管理八旗軍,八旗軍由某某將軍管理。大家比較熟悉的林則徐,是總督,戰死的關天培,是提督。實際上,林能指揮關,並不是靠總督的級別,而是 欽差大臣 頭銜。總之,這三種官員,實際上誰也指揮不了誰,他們各自只聽皇帝的。

  • 2 # 朕的書房

    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 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透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總督舉足輕重,入則為朝廷顯官,出則為一方軍政之首,故時人稱文帥第一重任。

    巡撫,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

  • 3 # 司馬長史

    清朝在地方實行的是一種“督撫制”,以就是由總督和巡撫共同構成對地方的行政管理核心。

    清朝的總督和巡撫雖然在名義上沒有隸屬關係,但在實際上總督比巡撫要大。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巡撫一般是從二品。此外,一般情況下,總督和巡撫還有另加銜,總督一般是加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撫一般是加侍郎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從中就不難看出總督,實際上是要比巡撫級別高的。

    其次,在地方上巡撫一般僅僅只是管理一個省的行政事務。而總督一般就會管理多個省份,不是多過省份,也會是一個比較大的省,清朝全國有23個省,但總督只有八個,種豬一般還會兼任當地的軍區司令員,巡撫則是兼任一個衛戍區的司令員。

    總督與巡撫雖然同是地方大員,名義上雖然二者差不多,但是實際上總督還是要比巡撫有權!

  • 4 # 一根羽毛1

    感謝邀請,清代的官職分為“九品十八級”,從品級上來說各省總督屬文職外官正二品,當然可以加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而巡撫屬文職外官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至正二品,所以說從官級上說總督要比巡撫大一些。清朝時期全國有23個省卻只有8個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是為清朝八大總督他們至少管轄一省或者數省的行政事務以及軍事事務。巡撫也是地方軍政大員,但他只管理一省的軍政和民政事務,雖然巡撫和總督沒有名義上的隸屬關係,但是如果同處一地的話,巡撫還是會顧及總督處處小心,所以說雖然總督和巡撫看上去差不多,實際上總督比巡撫還是要厲害一些。

  • 5 # 先秦史

    清朝時期,在地方實行督撫制,總督、巡撫、提督分工負責又相互配合。

    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官員,主管一省或者多省(最多3省)的軍隊、行政和科教文衛部門,相當於現在的軍區總司令兼一省或者多省的省委書記和省長。當時清政府設有九位總督,包括直隸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如直隸總督李鴻章。巡撫,一般是從二品官員,負責一省的行政、司法、科教文衛,相當於今天一省的省委和省長。清朝時期,全國23省,共設23個巡撫。如劉銘傳做過臺灣巡撫。提督,全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一至兩省省的軍隊,以職能又劃分為陸路提督和水路提督,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陸、海軍總司令,一般在清朝共設定陸路提督12名,水路提督3名。如丁汝昌做過北洋水師提督。

    如果一個省同時設有總督和巡撫,那麼巡撫要受到總督的節制,要服從總督的領導。三者之間,總督的權利最大,巡撫主要負責行政、科教文衛部門,提督主要負責軍隊。另外,三者之中,雖然提督的品級最大,但是清朝採取以文制武的方針,所以還收到總督和巡撫的節制。

  • 6 # 與書居

    清代的總督與巡撫都是職高權重的封疆大吏,但就品級、職掌範圍來說,他們二者之間還是有不少區別的。要弄清他們的區別,就得釐清這二者各自的品級和職權範圍。

    根據清代官制,清代總督一般是一省或兩省甚至三省的最高軍政長官,為正二品官員,凡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總督對所轄省份的一切政務,無不綜理,領有轄區最高行政權和軍事指揮權。不僅負責隨時考核所屬官吏,其文職道、府以下及武職副將以下之文武官員,也由總督奏請升調補署及免黜。

    清朝的巡撫為從二品,凡加兵部侍郎銜者為正二品。巡撫也是按省設立的,是管理一省之封疆大吏,其地位僅次於總督。凡不設總督省份的巡撫,多加提督軍務銜,以節制本省各鎮總兵以下武職,併兼理糧餉事務。一般而言,總督統管軍事,巡撫總理民事。但在實際上,總督也綜理民事,而巡撫也有管理一省軍務之責。尤其是巡撫加提督銜,就意味著巡撫也掌握了軍權,此時巡撫的權力與總督相當。

    透過對比可知,清朝的總督、巡撫,就品級來說巡撫要低於總督一級。雖然巡撫與總督都是主政一方的大員,然而就職掌範圍而言,總督明顯要大於巡撫。在很多時候,巡撫還受總督的轄制。

  • 7 # 看遍山川

    巡撫顧名思義有“巡察撫慰”的意思,在清代是全省的一把手,官階從二品,在其下還有布政使和按察使,論大小排在巡撫之後。巡撫統管全省政務,就如同現今的省長,那時可沒有書記,巡撫省長獨大,尊稱撫臺。

    有時巡撫還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相當於唐宋元時期御史臺御史中丞,所以又稱中丞。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山西巡撫諾敏派家人向隆科多行賄,隆科多就管他們家主子叫“你家中丞”。

    總督顧名思義有“總理督察”的意思,官階正二品,兼督察院右都御史銜和兵部尚書銜,這些都是級別待遇,幹不幹實事另說。總督在自己轄區內,從民政,財務,稅收,吏治,人事,軍務都有權管理,尊稱制臺,當然所轄地區巡撫在其治下。

    這裡順帶提下經常在影視作品出現“八府巡按”的官職,這個官職並不存在,編劇的意思是讓主人公能有管理八個省的權力,但現實是清代總督頂多轄制三個省。而“巡按”只存在明代的督察院(清順治時有過後取消),級別從高到底,左右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御史和巡按御史。外派巡按御史可以在全國各地監察官員的政績和言行,有點像現在中央派往各地的巡視組。

    清代基本一省一巡撫,十八省中直隸和四川沒有巡撫由總督直接管理。總督所轄的省份有制一省,制兩省,最多三省,如兩江總督轄江蘇,安徽,江西,陝甘總督轄陝西,甘肅和新疆。

  • 8 # 歷史大學堂

    大清王朝地方官編制以總督和巡撫為最高。總督,通常節制一至三省,以兩江總督為例,即節制三省,分別為安徽、江蘇和江西。那為何節制三省卻稱兩江總督?因為在明朝時期,安徽和江蘇是一個省,為江南省,故而稱之“兩江”。那巡撫乃一省之長,對所管轄省份之政吏有直接管理權。那麼這總督和巡撫都是是什麼關係?上下級還是各司其職?

    封建官員之官階講究品階,我們先來看看督、撫各自品階。總督(通常要兼兵部尚書銜,方便管理地方軍務)品階從一品,巡撫(通常兼兵部侍郎銜),品階正二品。而且從職責來看,總督對巡撫有節制權力。如此說來品階較高的總督不就成了巡撫的上司了嗎?其實不然,因為上文僅提到“節制”並沒有說“管理”和“領導”,這節制和管理差了不少層。

    圖1 曾國藩(1811年-1872年)

    既然並非上下級,那麼這督、撫之間是否有明確之分工呢?應該說有分工,但是實際上很不明確。總督主要是督轄區之軍務,督了軍務就要督地方財政。舉一例,兩江總督曾國藩和自己保薦之人江西巡撫沈葆楨鬧翻了,鬧翻之原因是沈葆楨想自行發展和管理江西軍政財務,擺脫曾國藩之湘軍節制,因而沈自作主張將江西糧餉節流本省,大大縮減對湘軍之供給。曾國藩開始還能退一步,後來沈葆楨乾脆徹底將江西之錢糧留為本省,分毫不給湘軍。這一下,曾國藩忍無可忍“狠”參了沈葆楨一本,參本上就提到,總督有督地方軍務和支配地方財政之權,江西巡撫沈葆楨屬“越權”。本以為中央政府能夠全力支援自己的曾國藩,得到的上方答覆是“各打五十大板”,處理結果是江西之財政江西與湘軍均分,各十萬兩。

    此例說明總督之職權範圍,同時也說明督、撫之間職責之模糊。朝廷“老好人”之做法,固然有忌憚湘軍之強盛而尾大不掉之因素,但也不能說朝廷完全不講道理,不用說別的,一省主管財政的布政使和主管官員政績及人事安排的按察使都是巡撫的直屬下屬,你說這財政權和人事權歸誰管?上例說是在動盪年代,總督督軍職責重大,自然權力也佔優。那麼在承平日久之時,總督豈不無事可為?答案自然是非也。

    圖2 前往總督衙門的清朝官員

    別忘了總督對巡撫可有節制權,雖然不是直接領導,但“節制”這就夠了,所以總督往往會不甘寂寞干預地方政府。當然了官面上出發點都是為了大清王朝更好地蓬勃向上。總督這一伸手,就能碰到巡撫及以下地方官員之肉,巡撫之下藩、臬兩司(布政使和按察使)不過正三品,自然不敢直接同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大學士銜)之總督較量,但是巡撫們可就有不甘當“軟柿子”之輩。上文之例,已然說明一些問題,沈葆楨乃晚清之能吏,為了朝廷和個人發展不惜與恩人曾國藩絕交。督撫之關係,可見一斑。

    其實上文曾、沈二人之督、撫關係之僵,在大清王朝歷史上只能算“小巫”,畢竟曾、沈不經常相見,多是書信公牘往來。而這“大巫”正是“同一屋簷下”之督撫二人,那矛盾可大了去了,大到你死我活之程度。這“不幸”的“同一屋簷”共有四處,即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同駐廣州,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同駐福州,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同駐武漢和雲貴總督和雲南巡撫同駐昆明。此四處督撫之爭可謂是花樣百出,明爭暗鬥是雞犬不寧,其案例更是不勝列舉。結果是督與撫是各有勝負,打個平手,本文就不再一一贅述之。

    圖3 清末的浙江巡撫衙門

    關鍵是這督撫之爭必然會對地方隸政產生極壞之負面影響,難道皇帝老兒不知曉,任由督撫之間互掐打鬧?皇帝老兒當然不是“睜眼瞎”,尤其是大清王朝皇帝,眼線遍佈帝國每個角落,各種密摺奏報,督撫那點事兒那是門兒清。之所以如此還“縱容”督撫鬥爭,其目的就是為了督撫之間互相制約,避免一人在地方獨大而形成外強中乾、尾大不掉之勢。至於地方吏治廢弛些許之代價,對於統治者們來說,這個值!

    然而,通常之外就會有個別與眾不同之案例,此四處督撫之間也有和睦相處之美例,屬實值得一表,興許會對讀者朋友有些許啟發。

    咸豐四年,回頭浪子胡林翼屢立戰功,咸豐皇帝擢升他署理湖北巡撫,此為胡人生飛躍之里程碑。在好友曾國藩的鼎力相助之下,胡林翼很快獲取湖北巡撫實授,成為湘軍集團最早功成名就之人。咸豐五年,荊州將軍官文,成為湖廣總督,節制兩湖軍務。這一人事安排是很別有用心的。先說胡林翼之所以能夠超越曾國藩被任命巡撫之職,主要原因就是咸豐皇帝顧及曾擁兵自重,但是不管是曾還是胡都是湘軍圈裡人,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相信咸豐皇帝和他的智囊們也不會忽視這一關鍵點,所以急需要可靠之人監視之,這個時候官文就大有用場。

    圖4 胡林翼(公元1812年-公元1861年),字貺生,號潤芝,晚清中興名臣之一

    官文,滿洲正白旗出身,王佳氏。正白旗乃屬上三旗,真正是皇帝的“家裡人”,絕對可靠。另外,官文做過荊州將軍對湖北軍務有所瞭解,並且也和太平軍過過招,所以官文顯然是湖廣總督最佳人選。當然了,論才能,官文自然被胡林翼甩出好幾條街,所以剛開始胡並不待見官文,甚至據說官文三次屈尊親自拜訪,都吃了胡的閉門羹。

    眼看督撫鬥爭大戲重複上演,胡林翼也準備參劾官文腐敗之檔口,胡林翼身邊一名仕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此人乃日後大清著名理財宰相閻敬銘。閻敬銘提醒胡林翼,此次參劾結果並不好說,倘若參劾不成難免節外生枝。另外,就算參劾成功,朝廷再換總督怎麼見得會比官文好對付?官文這個人,能力確實一般,也願意貪點小財,但是此人有自知之明,並不是沒事找事,好貪權奪功,指手畫腳之輩。只要咱們能和官文搞好關係,每年給他個十幾萬兩銀子花花,湖北之事還不都是胡大人您一個人說了算。

    圖5 官文(1798—1871年)又名儁,王佳氏,字秀峰,又字揆伯,滿洲正白旗人

    要不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經閻敬銘指點,胡林翼如醍醐灌頂,頓時銷燬參劾奏本而改為登門拜訪總督大人。而且,日後官文和胡林翼二人還發展成了親戚,胡林翼之老母認了官文小妾為幹閨女,也就是胡林翼的乾妹妹,這確實給足了官文面子。八卦一下,據說官文此妾非彼妾,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此妾能讓一品大員,皇旗出身的官文跪搓衣板,如此看來,胡林翼這個妹妹認得值得。

    反觀官文,難道他對於胡林翼的小九九毫無察覺嗎?答案自然是否定。官文雖能力不高但絕非庸碌,不信且看官文如何答覆下屬智囊。一日,有人在官文跟前說胡林翼在湖北隻手遮天,根本不把您這總督放在眼裡,得適當收拾一下胡林翼而偃其囂張氣焰。官文答,你認為我是否有統兵禦敵,甚至驅敵於千里之外之才能。下屬誠懇道,沒有。官文說,既然沒有咱就老老實實等著坐領功績罷了。果然,日後湘軍成就偉業,官文到成了曾國藩推舉頭功之人,所以說,官文也是有道之人。

    圖6 乾隆年間山西巡撫鄂弼奏摺

    不管怎麼說,此督撫二人之合作相得益彰,各得所需,堪稱大清王朝督撫合作之佳話。只可惜,胡文忠公(胡林翼諡號文忠)剛年入半百就溘然長逝,這段督撫合作佳話也就此終結。之後,這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就再也沒有安寧之時,直到大清王朝之滅亡。

    文:王金百

  • 9 # 80217867

    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官員,巡撫,一般是從二品官員。從品級來說,總督大於巡撫。也有的總督加尚書銜,那就更厲害了。

    巡撫,一般只管理一個省的事務,有點類似於省長,衛戍區總司令。而總督,一般是管理幾個省,或者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大省。當時的大清國,有的地方是將軍管轄,但有督撫的地方,總督只有八個。總督,一般還兼著大軍區的司令員,這比衛戍區的司令員大多了。

  • 10 # 探索世界遇見你

    話說,如果我們提起清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就會不難發現,它實行的是一種“督撫制”。也就是由總督和巡撫共同構成了對地方的行政管理核心。然而,總督與巡撫雖然職能非常相近,但又有哪些區別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探尋一番。

    首先,我們從級別上來看,總督一般是正二品,但巡撫卻一般是從二品。當然,總督和巡撫都還有另加銜,但一般情況下,即使是有另加銜,也是總督經常另加“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而巡撫呢?卻是經常另加“侍郎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以,從中我們就不難看出,總督要比巡撫級別高。並且,都察院這個機構也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中紀委,而其最高長官一般都是“右都御史”,而不是“右副都御史”。

    其次,巡撫一般僅僅負責一個省的行政事務,所以,它也僅僅類似於咱們現在的“省委書記兼省長”,頂多再擔負有一個“衛戍區總司令”的角色。所以,如果有讀過《胡雪巖》的看官,就一定會了解,這本書裡面的浙江巡撫王有齡之所以自焚,就是因為其作為一省之封疆大吏,負有著“衛戍”之責,即:“地在人在,地失人亡”。所以,他選擇了自殺。而總督呢?當時,儘管全國有23個省,但總督卻也就區區八名,即使有的不是管轄數省的,也至少會管理一個大省。並且,如果從軍事實力的角度來看,人家總督一般還會兼任當地的大軍區司令員。顯然,這樣一來,相信大家就已經很明白了,一個是衛戍區司令員,一個卻是大軍區司令員,根本就不在一個臺階上。

    再次,督撫雖然沒有名義上的隸屬關係,但是,如果一旦出現督撫同城的情況,巡撫就一般會很尷尬,不得不處處小心。所以,相對而言,當時,也只有河南巡撫因為它上無總督,而被譽為巡撫當中的第一肥缺。當然,由於總督和巡撫無論怎麼說,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並直接聽命於皇帝。所以,一般情況下,二者如果碰面也都會江水不犯河水,各管各的事情,即:總督側重軍事,巡撫側重民政。而當時的八大總督就分別是: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

    那麼,清朝的總督和巡撫制度又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種“督撫”制度,其實從明朝開始就已經存在了。但明朝的時候,總督和巡撫還是一個臨時性的職務,也就是中央政府臨時性派往地方的一些巡查大員,所以,當時其全稱分別是:“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和“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顯然,前者就是總督的前身,後者就是巡撫的前身。當然,明朝時期的“督撫”,更類似於咱們現在經常看見的某某行業領導小組辦公室這類機構。所以,總督和巡撫只有到了清朝的時候,才正式成為了一個地方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

    當然,我們還有必要澄清的是,儘管總督和巡撫在實際上一直都是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但在清朝初期,從理論上說,總督和巡撫,還並非是一省的最高長官。因為,即使就在康熙王朝的時候,總督和巡撫在當地都一直沒有自己的具體辦事機構,而這也是當時中央限制地方權力的一種辦法。因此,當時的一些總督和巡撫就只能依靠一些自己的幕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師爺來處理政務,而這也是清代初期“師爺”這個行業之所以發達的原因。只不過到了清朝的後期以後,“督撫”才開始逐步呈現出實體化,併成為了真正的一級機構,即:“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

    總之,清代的總督與巡撫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那就是儘管我們從實際上看,二者差不多,但從名義上看,總督還是要比巡撫牛逼。

    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求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飯店要注意哪些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