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著馬的步兵
-
2 # 經武歷史講堂
韓信犯的最大錯誤是,不該太浪去反野。
開玩笑的,下面我們開始正經的聊韓信這個人。
韓信這個人一生犯下的錯誤有以下幾點:
第一,不知功高震主,擅自請封王。也許韓信此舉是為了向劉邦證明自己沒有別的野心,但是別人就高明的多。王翦滅楚,跟秦王要的是土地金錢。韓信要的可是王位啊,要知道當時劉邦也不過是漢王啊,你韓信為齊王是不是要和漢王平起平坐啊。劉邦當時是用的到韓信,才沒爆發,事後肯定是要算賬的。
第二,用兵如神,察人不足。韓信覺得自己受劉邦知遇之恩,沒有儘早的離劉邦遠去。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的時候,韓信就應該明白劉邦並不是什麼重情義的人。自己手裡的權力已經威脅到劉邦的統治,自己要麼大方的造反,要麼辭官還權養老去,不應該對劉邦有什麼幻想。
第三,不改在那個時候謀反。韓信用兵如神是不假,但是你手裡得有兵啊。當時的淮陰侯韓信,戴罪之身,手裡又沒兵權,你私通什麼叛亂啊。韓信再怎麼戰神,在沒有兵的時候也不是被幾個宮女給刺死了嗎?人不能不識時務
-
3 # 司徒伯雷
歷史對韓信的公論是“功高震主”,“鳥盡弓藏”,意思是韓信在楚漢之爭中功勞甚至比劉邦都大,但最終結局是被處死,可謂悲劇,不過說起來,韓信的悲劇和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很大關係。
韓信在軍事上是毋庸置疑的天才,但在政治上,韓信是不折不扣的白痴,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看另一位同樣消滅楚國的將領王翦是怎麼做的。王翦在率領秦國絕大部分軍隊攻打楚國前,不斷的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前後多達五次,以至於王翦的部下都覺得他有些過分,於是王翦解釋說:“秦王生性多疑,而自己手握秦國幾乎全部軍隊,將在外君主最擔心他傭兵自立,自己只有不斷向秦王要求錢財土地,才能讓秦王相信他除了錢財別無所圖,才能放心。”
韓信是怎麼做的呢?楚漢相爭時,韓信掌握了漢軍大部分軍隊,掌握這麼多軍隊,韓信卻不光是想要錢,他還想要權,楚漢相爭最激烈的時候,韓信做了兩件事,為他日後之死埋下禍根。
第一件事是向劉邦申請代理齊王,此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危在旦夕,劉邦接到韓信的請求後十分憤怒,大罵韓信,但陳平、張良暗中提醒他漢軍處於不利地位,此時必須善待韓信免得讓他叛亂,劉邦立即改口說:“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
第二件事是為了獲取最大利益,韓信拖延合圍項羽的事件,這讓劉邦更是惱怒。當然,最後韓信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逼得項羽烏江自刎。結果,項羽一死,劉邦就收奪了他的兵權。
這兩件事,為韓信命喪未央宮埋下了伏筆,也是韓信一輩子犯的最大錯誤。劉邦是個多疑之人,雖然表面寬容豁達,但內心猜忌成性。劉邦自己的軍事才能很一般,留著韓信這樣的人物,對漢王朝百害無一利。
實際上,韓信後來還犯了不少錯誤,比如看不起同為西漢開國功臣的周勃、灌嬰等人,四面樹敵;跟皇帝對話時公然宣稱皇帝只能帶兵10萬,還自誇“臣多多益善耳”,這樣的行事作風,註定他必死無疑。
-
4 # bindong1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才能傑出,尚不足以掌控全域性;蒯通勸他自立時,豈不硑然心動?然部下大將,皆劉邦死黨,內部一亂;豈劉,項之對手?!故說出推食食之,推衣衣之,言不由衷之語,,而且,己經封王,萬一富貴能保的住呢?
才能傑出,故難,很難做出低眉斂首之舉,所謂利刃在手,殺心頓起∵韓信將兵的本領,豈止利刃,稱為核彈還差不多。
君王:看在眼裡,慮在心頭,能否活命,只在君王一念之間,因為你己經在籠子裡。至於是否真的謀反,不足道也,,
既便是學張良的大智慧,退隱,也很難,張良貌若女子,弱不禁風,雖有奇謀妙計,然不為人用乃廢話;劉邦己經見識了韓信的本事,潰敗之際,冒死潛入營,收回兵權,豈能再失!?
所以:君也難,臣也難,,,只好臣受難,,,
韓信死了。
今人哀之,憐其才也!
韓信死於謀反,冤。
-
5 # 周易學堂
在 我看來,韓信並沒有犯任何錯誤,因為他胸懷天下,不願再起刀兵,他想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個人利益。
自戰國以來,連年征戰,始皇統一六國,兵連禍結,秦末群雄逐鹿,戰亂不止,劉項楚漢相爭,征戰不絕,要是韓信再挑起戰端,那天下怎麼辦?從這一點上來,兵仙寧肯犧牲自己也不想辛苦百姓。
我知道題主問的不是這些,題主的意思是如果韓信起兵的話,會不會贏?那麼就順著題主的意思分析。
其實韓信根本就沒有機會起兵,這就是韓信的最大錯誤,韓信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兵,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
楚霸王縱橫天下,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武勇和范增的奇謀,關鍵是他有江東作為根據地,有江東子弟跟隨他征戰,還可以為他提供後勤保障。
而韓信卻是一無所有,他本是布衣,兵全是劉邦給他的,將全是劉邦的部屬,他手裡有兵符令箭,軍隊就聽他的,要是沒有的話,他誰都指揮不動。
背水一戰後,韓信大勝,不肯出兵救援劉邦,在大營中休息時,劉邦直接走進大營,拿了他的兵符令箭,韓信醒來後,立刻拜倒請罪。
劉邦
這一段讀來讓人害怕,一則劉邦走進大營,居然沒有人示警,不要說因為劉邦時漢王,想想當初漢景帝巡視周亞夫的細柳營,那將士們根本就不鳥皇帝,還有清朝時年羹堯治軍,雍正的聖旨都不頂用。當然,這不可能是韓信治軍不嚴,只能是劉邦在軍中遍佈親信。
二則,拿到兵符之後,韓信立即就服了,敢情這麼多年,韓信就沒有培養自己的親兵衛隊,或者說親兵衛隊裡也有劉邦的人。
韓信的親信也就蒯徹、李左車這麼幾個謀士,要是沒有兵,謀士也沒有用啊。
再者就算韓信起兵,後勤誰來保障,蕭何當然不會幫他,而他又沒有根據地,後來劉邦封他為楚王,楚地可是項羽的老家啊,你殺了項羽,回頭還要人家老家的百姓來支援你,這已經是笑話了。
在性格上,韓信最大的缺點是厚道,作為朋友,厚道當然很好,可是作為梟雄,厚道可就是個大缺點了,當初蒯徹勸他獨立,他說的是當初漢王劉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所以我不能對不住劉邦,人家一件衣服,一碗飯就把他收買了,就這性格,怎麼爭天下。
當了楚王后,鍾離昧來投奔他,他居然收留了,要知道劉邦可是恨鍾離昧入骨啊,不要問別的,就是他覺得倆人當初關係不錯,這就給了劉邦貶他的理由。
韓信還有一個錯誤就是太年輕了,那時劉邦蕭何張良都老頭子了,他居然才三十多歲,要不是提前把他收拾了,他們幾個死了以後,誰還能對付的了兵仙,就憑周勃樊噲陳平嗎?而且那時候他多年經營早就有根據地了。
所以,韓信是不得不死,如果想不死,一個方法是跟張良學,立刻歸隱,不過他是窮人家孩子出身,沒有享受過富貴,未必捨得世間繁華,不象張良是貴族子弟,早就享受夠了,另一個方法就是學蕭何,直接假裝驕奢淫逸,欺壓百姓,這樣劉邦會認為他胸無大志,或許會放他一馬,但是他還真沒有這個心計,要是有的話,天下 早是他的了。
-
6 # 竹林老屋
提到韓信的為人及能力,可以借用龍且的一句話形容:“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但要說韓信一生最大的錯誤應該就是他對劉邦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帝國沒有充分的認識,他不知道劉邦需要什麼,害怕什麼。按照韓信的做派,或許他認為劉邦想要建立的是一個想周朝那樣的國家,在此基礎上,他韓信怎麼也能坐到等同於姜子牙的封賞吧。但劉邦的野心不比秦始皇要小,他想的是在秦帝國的基礎上完成大一統的夢,這與他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可是話又說回來,劉邦也不是周文王武王那樣的君主,也不是世代顯貴,他有的只是貧窮中多年的積澱。而作為祖上顯貴的韓信,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是無法清晰得理解劉邦的本性的。
劉邦曾兩次設計奪取韓信的兵權,而韓信卻傻傻地相信劉邦會讓自己安享晚年。或許這是韓信太過重義氣造成的,那誰有能說重義氣是個錯呢?何況韓信到死不過才三十五歲,劉邦只不過比韓信多活一年,則以劉邦這種心態他定不會讓惠帝這種弱君面對韓信如此之能臣。故而韓信在劉邦第一次奪取兵權時尚可說“推食食我,解衣衣我”這種話。
同時期的馬援說:“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韓信馬援俱為名將,但馬援對君主的認識卻要高過韓信。由此也可以說,一位成功的將領要擁有的不僅僅是出色的領軍能力,同時也要知道帝王的心思,知道他想要什麼,甚是去思考擔心什麼。因此,可以說韓信一生的最大失誤就是沒能清晰地認識劉邦的擔心之處。
-
7 # 日慕鄉關
韓信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擁兵自立!
一、劉邦,從來就沒有把韓信當做自己人:(1)劉邦在漢中自立以後為了招攬人心,加之蕭何的推薦,順水推舟,拜韓信為大將,但是韓大將上位以後並沒有受到重用,暗度陳倉,圍困雍城,彭城之戰對韓信都沒有記載,可見韓信這個大將有名無實,並沒有進入劉邦集團核心圈子。
(2)彭城之戰失敗以後,韓信及時出手收集潰兵,把楚軍攔截在滎陽,顯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華,劉邦這才開始使用韓信。睢水之戰可以看做是韓信的立威之戰,他巧計讀過睢水,平定魏國。劉邦嚐到甜頭,他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計策,給了韓信三萬精兵,但是當韓信以少勝多,打下趙國以後,劉邦立刻翻臉,把韓信的精兵全部收回,就連收服的李左車也一起調走。
(3)滎陽之戰失敗後,劉邦故技重施,和夏侯嬰趕到修武,突然襲擊奪走了韓信的兵權,韓信打下的家底被一掃而光。
(4)打下齊國以後,劉邦不願意封賞韓信,縱然是韓信要,劉邦也是大發雷霆,要不是張良勸阻,雙方當時就要撕破臉。
濰水之戰後,項羽敗局已定,此時項羽派來使者,希望韓信能夠擁兵自立,三分天下,部下蒯徹也以“鳥盡弓藏”來勸誡他,無奈韓信看不透形式,犯了一生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直接決定了他命運。
二、在韓信看來,他並沒有野心,充其量不過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封賞,而他軍功蓋世,縱然有過分的要求劉邦也應該答應。但劉邦和呂后卻不會這麼想,站在他們的角度,韓信必須死。
(1)韓信年輕,韓信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五歲,而此時劉邦已經六十歲,呂后四十五歲,張良五十四歲,蕭何六十一歲,一旦這些老人故去,無人可以壓制韓信。
(2)韓信能力太強,漢家的江山一多半是韓信打下來的,劉邦賬下無論是灌嬰、曹參,還是樊噲、周勃,都不是韓信對手。
(3)韓信威望很高,《史記》記載,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以後,樊噲見了還是一口一個大王,韓信反倒覺得與樊噲等人為伍很羞恥:生乃與噲等為伍!
寧可負韓信,也不可讓韓信負自己!七年後,在長樂宮,韓信被呂后蕭何聯手殺死!
如果韓信擁兵自立,也許《三國演義》就要提前四百年上演,以當時的形式,誰勝誰負難以預料,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韓信不會死的那麼窩囊!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
8 # 又見知了
韓信最大的錯誤就是跟玩政治的人攪到一起了。韓信的命運是性格決定的。
韓信屬於悲劇人格。韓信即便不交兵權,臨時構成三足鼎立,也一定是最早垮塌的一足。因為韓信缺乏創業者精神,缺乏從零開始的品質和智慧,比如劉邦,比如劉備,比如朱元璋,都屬於自己創業自己守業。韓信一身本事,不屑於像他們那樣,不想從零開始,而是到處找現成舞臺。所以,投項梁項羽不被用,就找劉邦。劉邦不用他,於是又走了。韓信的性格,終生都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他人,而不是拉桿子單幹。這是他最大的性格弱點。因此他玩不轉政治,當不了三足之一的首領。簡言之,一切自認為懷才不遇者,都存在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他人的思想,即便有機會降臨,也做不了首領。
-
9 # 砽心噯_25720137
韓信投漢初期,因為犯下死罪,在被砍頭之際,他推銷成功,說動了滕公夏侯嬰,免於一死,還當上了治粟都尉。如果韓信生在現代,可能淪為孔乙己的存在...幸好,當時,戰事當時韓信才得以重用。
要說最大錯誤就是,功高蓋主,劉邦疑心重。韓信為人高傲,誤入官道,不懂低調,該收斂是不知收斂。使劉邦心存忌憚。
高帝十年,陳自立為代王,宣佈造反。韓信在京城也做了部署,但被人告發,呂后採用蕭何之計,把韓信誘到宮中,殺死於長樂宮鍾室。
雖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說。
-
10 # 薌江釣叟老林
韓信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擁兵自立,如果韓信在當齊王時,擁兵自立,就會成為一方霸主,漢,齊,楚三國形成,誰也奈何不了誰。可惜韓信沒有政治頭腦。
-
11 # 使用者3585711073735
韓信最大的錯誤是四面楚歌害項羽。
-
12 # 使用者12123489044
韓信忠勇但沒情商,劉邦無賴服天命
-
13 # 蕭湘居士
沒聽當初策反先生之言,遺恨終生。也告訴後人,人是為自己活著的。
回覆列表
不是錯誤 而是心理 韓信有稱王之心卻躊躇不前 進而惜命 退而貪利 且做事不密 留下一堆把柄給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