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三歲873
-
2 # 雪原68187542
這是普遍感覺的問題,不論生活好壞,吃飯的檔次高低不同,都有現在的東西不如過去好吃的輿論反應,我個人感覺有一下幾點。(1)過去物質匱乏時期吃的東西品種少,充飢上第一需要,吃什麼東西都感覺好吃;(2)過去的糧食蔬菜水果上農家肥的多,很少施化肥和農藥,長出來的瓜果蔬菜味道就是好;(3)改革開放後人們選擇的食物一天天都起來了,憑票憑證購買的東西隨時都可以買到了,按戶口和人口供給的制度取消了,人們選擇的範圍也擴大了,反而覺得美味珍饈也不能吸引胃口了;(4)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高品質的慾望越來越強烈了,過去曾經沒見過的美味食品已經走進了平常百姓家了,所以,口味越來越“刁”了。這是我一家只見,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
3 # 懲罰與救贖
總感覺現在吃什麼東西都沒有小時候的香,這是為什麼?
首先,先就食物本身來說。這些天,我們會發現四季輪迴這一永恆的規律,好像被顛覆了一樣——脫了羽絨服,直接上短袖。估計以後就沒有春天和秋天一說了,直接兩季輪換,簡單省錢!
因為天熱,就想吃根冰棒,挑了半天,找到了那個似曾相識的圖畫——雪人。
這個估計大家小時候都吃過吧!那味道濃郁的奶香味,那渾厚不能忘懷的可可味兒,那舔一口回味無窮的記憶,都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但是,吃了半天,好像並沒有什麼味道——只吃出了香精與冰水混合的滋味。
想了想原因,工藝和用料方面可能有所變化。記得小時候,我們愛吃的東西,大多是加過重料的——色素居多。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管控措施,像小時候的魔鬼糖之類,那不就是色素堆積起來的糖嗎……而現在,不管是技術上還是用料方面都相對考究一點,在加上我們的味蕾經過了長時間的洗禮,對這些兒時存留下來的食品多少會拿養生學來評判。味道自然就不像小時候那麼濃郁了。
其次,條件的改善,心理的變化。那時候,我們都窮啊!主要的需求還是所謂的生理方面的需要,要吃飽飯才是王道。記得那時候,醬油拌飯,菜湯衝開水,只要沾點油水,那就高興的不得了,吃的那叫一個香。
而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油水的東西漸漸變成了脂肪,它們的肆意堆積就讓我們從心裡上有所顧忌。並且,當我們習慣了大魚大肉之後,再去品味那些小時候簡單的飯菜,那叫“體驗生活”。
生活條件的改善,就會讓我們的需求從生理需求轉向別的需求,比如尊重需求或者自我實現需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會很自然的忘記兒時的味道。
當然了,兒時的味道有些是不可忘記的。比如,母親的拿手好菜,飯店在有名氣,也吃不出那種味道。那個確實是兒時的味道,是永遠揮之不去的情懷,這個是永遠也忘記不了的。
-
4 # 巧遇與你
這個問題確實很有趣味,為什麼小時候吃的那麼香呢?因為我們人總覺得新鮮的東西是好的,小時候更是這樣,因為我們小時候一開始什麼也沒吃過,第一次好吃的肯定覺得特別香,還有就是我們小時候特別的容易滿足,而且跟現在比我們小時候想的東西少,沒有那麼多煩惱,沒有那麼多憂慮,每天都過得是美好的,無憂無慮,吃東西怎麼會不香呢?
而現在的我們早以厭倦了,而且每天還有好多事情,煩心的事情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讓我覺得吃東西沒以前那麼好吃了,整天想著這事那事的心裡不能平靜下來,吃東西怎麼會香呢?
現在的我們太難做到心平氣和很容易滿足了。
-
5 # 沙漠星星
小時候大部分人缺衣少食,許多主要的食材也受到季節,供應量,地域,政策,價格的限制因此造成食材匱乏,絕大部分人對許多吃的東西都是一種奢求,並且對好多吃的東西都產生了美好的回憶和嚮往。
而現在因為食品豐富,食材做法多樣,那些許多原來吃不上的食材都變的很尋常,供應量大價格低,人們吃的頻率也很高,自然就沒有了那些美妙的感覺和回憶,因此就覺得沒有多少味了。
還有就是原來的食材確實是經過自然生生長的,沒有汙染沒有化肥,沒有激素等人為的控制,食材確實保留了最原始的味道,確實大不分食材要比現在受到人工干預的食材的味道自然純正。
-
6 # 聲宏紫閣
我出生的時候,中國三年生活困難時期剛過去,儘管我們家境還算過得去,遠沒有達到想吃什麼就有的程度。我們全家老少幾代同住一個屋同吃一口鍋,孩子與大人的飯食別無兩樣。
家常飯食營養本不富足孩子們愛跑跳不到飯點已飢腸轆轆,回到家就急三火四找吃的東西,用於充飢的只有掛在房樑的乾糧,於是爬上凳子踮起腳尖雙腿顏抖地摘房樑上的籃子,一不留神跌落発子打翻籃子,顧不上摔的疼痛慌忙收撿滿地的乾糧,用袖子擦擦灰土裝人籃子,再挑出一個模樣好看的重新掛好,邊跑邊啃風一樣神出家門找小夥伴去玩了。油罐子裡油多時,抖起膽子把乾糧切成兩半撒一層薄薄的鹽沫滴幾滴棉花籽油便成了美味,油放多了順著指縫滴落趕緊吮吸幾口,貪婪的吃相回想起來總是忍俊不禁。
醬油泡饅頭、窩窩頭就鹹菜是家常便飯,吃肉也就是逢年過節才有。那時候,吃什麼都覺得香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頓頓大魚大肉,天天像過年,反倒覺得吃什麼也不香了。這種感覺人人都有。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兵敗後,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找到一些逃難百姓藏在草堆裡的剩飯、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給朱元璋吃。不料味道竟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問到"這是什麼美食?",隨從順口答道"珍珠(剩飯)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湯"。轉敗為勝後,朱元璋下令隨軍廚師大量烹製 "珍珠翡翠白玉湯",卻再也出不出原來的味道了。
其實道理一樣。
-
7 # 淺淺歲月0413
這個感覺的每個人都會有的!
我是八零後的,小時候家裡還可以,每天收入不算多,但也是有的!就是我和弟弟身體不好,一年到頭,大部分錢全扔在醫院裡了!
記得有年大年初一,我感冒咳嗽,爸爸騎著腳踏車帶我去了醫院,掛水!等到掛完水,已經是中午了,爸爸就給我買了一包糖果子!我坐在車後面抱著,一路上也沒捨得吃多少,等到家裡才發現,不知道袋子怎麼破了個洞,漏了一些,為此,我還被說了一通!
而現在呢,各種各樣的零食,卻再也吃不到那種味道了!
-
8 # 天天有囧圖
1.食品種類的豐富
這個我覺得80後一代的人應該是最有體會的。在我們的童年,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巨大變革。從最初由糧票分配製度,到市場經濟的自由購買,食品的種類在不斷增加。記得小時候真沒什麼吃的。平時裡吃不下飯,老媽就用醬油拌飯喂。街上有小販挑著扁擔買麻糖,做糖光燈什麼的,小夥伴們都會湊上去嘴饞個半天。肉差不多是十天半個月一次,像現在這樣大魚大肉的,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張羅了。水果基本就是蘋果和梨子,夏天有個西瓜,都會招呼鄰里鄰居來一同分享。總的來說,還是處於飢餓的狀態比較多,所以吃什麼都覺得好吃。
2.食品質量的差異
這個很多人應該都有體會,現在做的很多東西反而沒有以前的用料厚道了。吃的也一樣。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吃過的芝麻糊。那時也有挑擔子的商販在街上賣,走過之處一股弄弄芝麻清香,盛一碗更是粘稠的誘人,讓人不捨得吃下去想這麼一直捧著它聞,但又禁不住那誘惑想一口灌入。就算是後來商店買的包裝衝兌的芝麻糊,也還是像模像樣,味道不減。但現在呢?反正之前給外婆買過一次,做出來之後,那清湯寡水,毫無香味的東西,就再也沒買過了。
3.對於食品的情懷
這個嘛,我覺得就是我們對童年時期那些陪伴我們想法的食品的一種情懷而已。因為我們知道,那些東西其實都差不多,變的是我們自己而已。就像天府可樂對於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來說,那種玻璃瓶的味道,永遠不是現在塑膠瓶可以比擬的。
-
9 # 一縷清風38690381
對於問者所提出此類問題,推測提問者至少是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吧。
這是因為新中國建立不久,百廢待興,物資極度缺乏,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所有物質都是憑票供應,於是出現了糧票、布票、肉票等時代產物。物資極度匱乏,僧多粥少,能吃上一頓肉,感覺就象過年似的,自然是美味異常,更別說雞、鴨、魚了。
記得我出生在農村,少時吃的是紅薯絲飯,苞谷粥,偶爾吃上一餐大米飯,便覺香甜異常。那時特別盼望過年,只有過年才有新衣穿,有香噴噴的豬肉,雞鴨魚肉吃,還有打餈粑、油炸粑粑吃,而且覺得特好吃。蘋果等水果更是奢侈品,難得吃上,之所以覺得好吃,主要原因吃得少,沒有吃。其次是因為那時的東西,沒有農藥化肥,施用的是農家肥,純綠色食品,口感更好一些。
隨著改革開放,傳統的計劃經濟變為市場經濟,經濟迅猛發展,物資大大豐富。雞鴨魚肉成便飯,每天就象過年一樣,吃得都膩了,加之現在的農藥化肥,飼料的大量使用,自然沒有原生態的口感好。故現在大力提倡綠色生態經濟。原生態類食物身價倍增。
總之,隨著國家越來想注重注重綠色環保,向質量求發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現在吃的東西會和小時候吃的一樣香甜。
-
10 # 木木思維
不僅我個人感覺到肉沒以前那麼好吃,
那麼香,
就連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說肉真是沒有過去肉味。
一樣的做法,一樣的人,
做出來的肉吃起來卻沒有以前那麼香,
這是為什麼呢?
近二十年來,應該是我們物質最為充足的時代,
我們普通老百姓在二十年前還真不是天天有肉吃的,
那個時候吃一次肉是還是很幸福的事,
所以吃起來感覺肉特別得香,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幾乎天天吃魚吃肉,
想吃就有的吃,提高了我們的味蕾,
魚肉味就變得淡了。
以前我們吃的是農家自己養的土豬肉,
豬吃的是野外的野豬草,
菜葉,紅薯藤,紅薯,
拌入一點米糠,而且要煮熟再餵豬。
這樣餵養的豬長得慢,
一年才能長到一百多斤,
這樣的肉當然香。
而如今現代化養殖場3-4個月豬就養
到300-400多斤,
雞從出生到宰殺只要短短45天,
生長環境,餵養週期,餵養食物,
高密度養殖的抗病防疫問題,
都不是我們小時候想象的那樣的了,
這樣的肉能香嗎?
值得我們反思!
-
11 # 預見美好
吃什麼都不香,就是沒有食慾。這與我們好吃的東西吃的太多了,不缺有關係,但同時在當今社會,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精神壓力大,情緒波動,熬夜,失眠,內分泌失調,脾胃功能差有直接關係,因此,要找對原因,對症下藥。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是不是牙的問題,不是有一句廣告語說:牙好,胃口就好,吃麻麻香!哈哈,開心一下,祝你吃麻麻香!
-
12 # 使用者CLR5788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講一個我小時候大人給我講的故事。大概意思就是:
李自成小時候,流浪乞討,沿門要飯吃,幾天也吃不上一頓飽飯。有一天,有個好心大娘給他吃了兩塊稻糠酥,(是用水稻碾米時脫下的外殼,加上點爛大米用石磨磨成麵粉,用水拌溼捏成塊放鍋裡蒸熟,就能食用。)李自成接過狼吞虎嚥幾口就吃完了,還覺得他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從此以後,他心裡常記著這位大娘和稻糠酥。
長話短說,後來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建立王朝,當了皇帝。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時間長了他覺得山珍海味不香了,又想起了稻糠酥。便下令廚師給他做稻糠酥,每次做來他一償,不香,咽不下去。換廚師,一個接一個換了幾個人都不行。這時他又想起了那位大娘,請來為他做稻糠酥。大娘說我現在也給你做不出來那時候的稻糠酥了,那時你飢寒交迫是餓人,你現在上頓山珍海味,下頓酒足飯飽,和當年比不得。
李自成恍然大悟並說我又把那麼多人給冤枉了。
現在你該明白為什麼現在有的人總覺得吃什麼都不香了嗎。
回覆列表
你可以想想以前都愛吃什麼然後吃吃看 現在覺得吃的不香可能是啥都能吃著了 或者你可以多學學美食 自己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