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首先,武則天在治國才能上肯定要超出高宗的正統繼承者中宗和睿宗。這兩個皇帝已經用實際行動證實了他們的軟弱和無能,起碼武則天和他們對比起來更像一個有雄心壯志的統治者。部分學者認為武則天透過擴大集權的手段使得皇權更加強大,形成了有生命力和長期持久的統一,並且認為她把國家從更糟的狀況中拯救了出來,當然誰也不知道如果沒有武則天,中宗統治下的唐朝能否在對外關係中獲得更大的優勢,所以這點是可以爭辯的。

    從既有事實角度來看。武則天最大的貢獻就是使得上層官員的權力被嚴格限制,而低階官員的社會背景和地域背景比以往更加廣泛。進士考試的威望得到增強,功名的取得正迅速變成取得最高官職的標準資格。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有功名的宰相比例從高祖時的7%上升到太宗時的23%,上升至高宗和武后時的35%,上升至武周朝時的40%,對於參加科舉的中低階貴族來說,它是提高社會和經濟地位的關鍵,而對於高階貴族來說,它是保持他們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儘管推行這一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維護己身統治,培養親信,任用親近李唐王室之外的新興官僚集團,但這的確使得科舉制實施的成果與範圍更加貫徹,促進了文武官職集團的官僚化和城市化,削弱了貴族集團的地方傾向和離心傾向。

    同時,由於科舉制的更加普及,準備考試的人也隨之增多,而這些準備考試計程車人除了成功取得官職之外,也可以利用自身學識擔當地方一級教育和行政方面的尚無官守的候補者。

    所以說,對於官僚集團的調整方面,武后是矛盾的。一方面,在與她更加親近的中央官僚群體中,她既看重才能,又運用鐵血手段清洗異己,高度獨斷的統治下會使得官僚暗中結黨以求自保,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自然會受到影響。而在與其沒有直接接觸的地方官僚上,則使得官僚社會來源更加廣泛,使得百姓從以往地方貴族權力壟斷下的重壓中解放了出來。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從長遠角度來看,武后的整改都是積極有利的。

    從普通百姓的生活來看,在武后時期,在府兵制承擔減輕和遠離外來入侵路線的農村地區是安定和繁榮的。甚至有不少跡象表明,武后的統治在部分地區頗得民心,在四川發現的一塊石碑寫道:“其間以水旱災沴之事,為軍民祈禱於天后之廟者,無不響應。”

    還有一點挺有趣的就是武則天十分重視婦女的利益和地位,例如延長服母喪的時間使之等同於服父喪的時間,還有派遣男“新娘”前往突厥和親。

    武則天統治的弊端也很明顯,主要是其統治的高壓殘酷手段,以及後期重用面首,沉溺宗教的舉動。她乾的事每每與儒家士大夫階層的理想相對立。在武后的身上,看不到所謂的三從四德,忠君敬夫,不顧道德和原則地操縱政治。而後期對薛懷義和二張兄弟那樣的面首的重用更是疏遠了那些她親手提拔上來新興官僚集團。儒家史觀對其的抨擊往往更多是來自於其個人的道德品性上。來列舉一些例子。

    傳統的史料含糊其辭地暗示,高宗和武則天在太宗健在時即已發生不正當的親密關係。

    為了徹底打倒王皇后,武則天不惜將自己出生沒多久的親生女兒悶死以栽贓後者,並且在當上皇后一個月後,就殘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割掉她們的四肢,讓他們死在酒甕裡。在儒家史官看來是擾亂後宮秩序同時染指朝政。

    為了防止出現睿宗被指定為她的繼承人的思想,她小心翼翼地懲辦了那些與他關係過於你密切的人,並放肆地害死了他的兩名寵妃,包括未來的玄宗之母。

    重用酷吏,籌建效忠於自己的秘密警察,並且鼓勵秘密告發的舉動。下召授權告密者可以公費從全國各地前來揭發。從此,很多之前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出現了——不識字的平民因告密而擔當高官,奴僕告發主人。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從整體來看,武后統治的弊端基本上都聚集在其統治的年間,並沒有像安史之亂那樣成為整個王朝興衰的轉折點。武后的統治事實上確實削弱了唐王朝維持對外優勢地位的能力,因為她得把部分精力投入在官僚集團的控制上,她無法動員起統一團結的國家機器,她在任用將領時是小心翼翼,有所顧忌的。但武則天還是憑藉精明的手段維護了基本維護了唐王朝的強勢地位,所以說武周朝權依舊被認為是唐王朝的延續。

    所以,我最後的總結是,武則天不是個好母親,不是個好妻子,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講還不是個好人,但她還算是個不錯的皇帝,精明的政治家。她的無字碑也在於她對自己清晰的認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她知道自己只會受到後人的批判與抨擊,而到了今天,我們拋開具有保守傾向的儒家士大夫史觀的評論,可以認識到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武則天,並且給予出具有現代思維的公正評價。

  • 2 # 歷史三日談

    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做為女性,在中國歷史上,做為女人,就個人成就上來說,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歷史上只有一個武則天,不會有武則天第二或第三武則天。

    武則天稱帝,本就讓人唏噓不已,多少人不明白不理解沒見過武則天這樣式的人物,歷史上的呂后,雖然權勢熏天,但卻沒有達到稱帝的高度。

    後來的慈禧太后,熬死咸豐,先後玩死同治、光緒,扶正溥儀,顯然已經達到了為所欲為的地步,將皇帝皇權玩弄於鼓掌之中,即是如此,慈禧太后也從來沒稱帝的計劃。

    但大唐盛世,卻有一個女人敢這麼幹,而且乾的還不錯,在她處在權利之巔時尚看不到百年之後的智慧,但在她臨死之際,無字碑的設定,在當時看不懂,在後世則意味深長。

    因為無字,恰巧給了人們說話的機會,武則天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她那樣的一個女人,從來沒有先例可循,怎麼評價呢!誰也沒有標準答案。

    那就乾脆把答案空起來吧,不求最佳,但求言說有理即可,這的確是大大的人生智慧,因為歷史人物往往害怕別人誤解曲解他們的言行,因此常把自己一生的功過是非,明碼標價,至少給人們一個參考的維度。

    武則天不,反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對不對,那乾脆就放下,不干涉別人的言論,誰愛說啥誰說啥,何必在強詞奪理,誰又能管得了自己死後的人和事呢?

    因此,武則天活著的時候像個梟雄,死了更像,永遠是哪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武則天!

  • 3 # 清水空流

    武則天。武曌。封建歷史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就治國能力而言,武則天可以說上啟貞觀之治。中輔永徽之治。下承開元盛世。武則天能夠先後服持父子兩代皇帝,而且都是英明之主,可見武則天的能力,也絕對是宮鬥劇的祖師爺。

    武則天的真實名字無可考究。公元624年生於四川。祖籍山西。其父武士韄輔佐大唐開國有功,得以加封應國公。工部尚書。應當說,武則天出身不低。起碼也是士族官僚家庭。但由於其父過早去世,使得十二歲的武則天保收責難。嚐遍人情冷暖。也讓小小的武則天有些剛毅的性格。

    在武則天十四歲的時候得以入宮。入宮以後被李世民封為五品才人。在李世民在位期間,武則天很普通,換言之不得李世民的寵愛。在後宮十二年,武則天很低調,很本分,但就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得以遇見太子李治。二人的不倫之戀就此產生。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這場不倫之戀應當是李治主動。武則天不過是順其自然而已。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李世民的妃子全部出家,27歲的武則天也在其列。但機遇再次垂青了她,650年,李治在感業寺偶遇武則天,二人舊情復燃。當時的李治的王皇后為了打擊李治寵妃蕭妃。把武則天接入皇宮對付蕭妃。但王皇后這個做法無疑是作繭自縛。武則天二入宮,就是她二次重生 她絕對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她永遠不青燈古佛 。武則天從二此入宮到成為皇后就用了四年無。她不僅打擊了蕭淑妃,也扳倒了皇后。30歲的武則天終於成為大唐的皇后,而她的年紀比李治大四歲,說李治有戀母情結是對的。

    由於李治風疾。武則天得以替李治處理政務。在長期的處理政務的時候,武則天積累豐富的政治經驗,李治和武則天聯手打壓了關隴集團對唐朝的控制,擺脫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功勳集團對朝政的綁架,從而使得李治得以徹底掌控朝局。在李治當政期間,應該說是大唐最繁榮昌盛的時期。在公元683年,李治病重。命太子李顯監國,軍國大事由天后(武則天)裁定。年底李治駕崩。李顯登基,從此 歷史進入武則天時代,李顯加封岳父韋玄貞為官,被群臣反對,李顯大喊,我把天下給韋玄貞又如何。就這一句話葬送了自己,武則天於是廢除李顯 自己臨朝聽政。公元691年武則天登基。在位15年,公元705年退位。撤帝號,改稱則天皇后。公元706年駕崩,終年82歲。

    武則天從老皇帝的妃子,然後到尼姑,再到小皇帝的皇后,武則天用了18年,從太后臨朝到女皇用了短短六年時間。可以說武則天的能力絲毫不遜於秦皇漢武,而且她作為一個女子所經歷的困難更多更大。武則天善於用人,狄仁傑,張柬之,姚崇都是武則天發現並重用的。雖然武則天也重用酷吏,但用完即殺。絕不留情。最值得稱道是,武則天首開武舉。為國家選擇武將儲備人才,再科舉考試裡也首開封卷制度。匿名批卷,以示公正。這個辦法直到現在還在採用。在當政期間,及其重視農桑。在武則天時期,農業最興盛的時期就是武則天時代。

    歷代女性聽政的不少,但為何就武則天能夠稱帝?關鍵在於武則天徹底地降伏和控制住李唐宗室和世家集團,而且得到了寒門的極大擁護。武則天的功績大於她的錯誤。是一個值得頌揚的奇女子。女中丈夫。

  • 4 # 歷史秘密

     唐朝,作為中國最為顯赫的朝代之一,有著太多太多精彩的故事。大唐盛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最為輝煌的篇章,在當時可謂是第一強國。而在唐朝,更是出現了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6跟其他女帝不同,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帝。從李世民時期到李顯時期,她的存在影響了整個唐朝歷史。公元705年,活了82歲的武則天去世,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中。陵前,有一塊武則天生前立的石碑。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塊碑跟其他碑不同,這塊碑竟然沒有文字。因無字所以人們都叫其無字碑。千百年來,關於碑上沒有刻字的原因,後人議論紛紛,但卻仍未有個統一答案。其中比較受大眾認可的有這幾種說法:

    第一種:炫耀自己,功德太大無法用語言表達。武則天執政期間確實有非常多的功勞,她大肆發展科舉,首次啟用了殿試的這項規定,讓很多寒門之士獲得了朝廷的重用,她非常排斥門閥,在位期間一直都在打擊;武則天也十分重視農業,使得百姓都有飯吃,很少出現饑荒,而且她在各民族的瓜葛糾紛上也處理的十分好,國家很少出現叛亂,這真的是很少皇帝能夠做到的,何況她還是一個女皇帝。

    第二種:武則天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有失立法。而且武則天在位時任用酷吏,並且鼓勵告密,對當時的社會風氣造成了極高的影響,武則天在執政後期,為了自己的權力慾望,殺害親生皇子,沒給帝國留下一個獨當一面的繼承者,以至於造成了後來的韋后之亂。武則天執政時也非常奢侈浪費,而且私生活混亂。在軍事上,還丟掉了安西四鎮,危害了國家的統一。

    第三種:武則天剛入宮時,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後宮嬪妃,李世民去世後,她被高宗李治又立為妃子,並且透過種種手段爬到皇后之位,又從皇后到太后然後變成皇帝。後大臣們發動政變,武則天被迫禪位,不久,武則天病逝。朝堂正是最為動盪的時候,李顯忙著鞏固自己的皇位,沒有太多時間管理無字碑碑文之事。等到政局穩定後,武則天在位時的那段歷史已是眾說紛紜了。因此,無字碑就沒去刻寫碑文。

      當然除了這三個猜測還有很多,說法都不一,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大家也是難以判定。

  • 5 # 同軒榮

    武則天,中華幾千年歷史唯一女皇帝,其見識胸懷豈是一般常人可比,無字碑就是最好見證,以她的智慧能不知道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她百年之後,只能是任人評說,所以碑就立在哪裡,請隨便,沒有必要自己給自己貼金抹銀

  • 6 # 西魏書生

    武則天立無字碑。原因有三。

    第一是不好意思說。武則天先是做唐太宗的妃子,太宗活著時就於太子李治私通,之後又做了李治的皇后。就是說武則天先後做了父子兩個人的老婆。這種不倫的醜事怎麼好意思說。第二是後人不知道怎麼說。武則天是皇帝同時也是李家的媳婦,還是唐中宗唐睿宗的母親。子不言母過,如果墓碑上有字,按照實事求是的話,李唐皇室臉上也掛不住啊。

    第三是武則天自身的原因。她大肆屠殺李唐宗室人員,透過政變失去權力,她心有不甘,可是又無可奈何。

    正如那句歌詞: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一切隨風去吧。

  • 7 # 劉一千五

    武則天的無字碑實在是一奇蹟。而更神奇的是居然沒有一個字。

    按說,立了碑就該有文字的。要不立碑又起什麼作用?

    秦始皇尚在泰山上立石刻字,引起後人無限追捧。蔡邕追到江邊,燈火無有,於是"手摸碑文而詩之"的曹娥碑,更讓人驚歎不己。許多碑文如曹全碑,張騫碑之類,多少有幾個字讓人去讀,去欣賞,去拓印下來換糧米。大概是武則天不喜歡懶蟲,才不刻字於碑上,讓後人拓印賣錢……

    閒話己說了,還是回正題。

    據說盛唐時萬邦來朝,非常了得。各國使節如過江之鯽,蜂擁來朝貢,就稀奇。於是唐政府就為紀念盛世,就塑造了許多各國使臣的像,安在公共場所。像李治武則天乾陵前的人偶像,即視為這一類,肯定是有頭的,但現在見的都沒頭。

    唐朝京城被外族攻下過幾回,來一次破壞一次。戰亂之時,什麼不可發生?外國兵痞一看番邦人給中原主子站在風雨中受虐待,心中惱怒,幾錘下去,敲落了頭,留個身子,不見人頭就不辨何人。以故有此種說法。

    武則天的無字碑,原是有字的,是後來的人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給磨掉了。就成了無字碑。

    武則天這女人,在歷史上有作為,爭議大,碑文一定不好弄,寫得不好,李家的人給磨了。或者外族入侵時,看到後有自覺不敬的地方,心中不滿也給磨了……這只是兩種猜測而己。反正無字碑是個謎……

  • 8 # 龍井茶葉虎跑水

    乾陵立有一碑,上書唐高宗乾陵。沒提武則天。

    武則天是退位若干年後死的,退位已去帝號,不是皇帝了,也沒有追封,只是按囑歸葬乾陵的。

    武則天曾撰文給高宗立有七節碑,與無字碑高大不能相比。但要刻字,文怎麼寫?說她是皇帝,其實是改唐為武周,非唐帝也。說她不是皇帝,可畢竟坐了不少年頭的武周帝座,這讓兒皇帝犯難了,不好向歷史交待呵,乾脆就不寫了。

    武則天死了,以皇后身份歸葬於高宗乾陵,也就是歸順了大唐。

  • 9 # 未鳴讀史

    武則天是一個殺伐果斷英明睿智又心狠手辣的女皇帝。在她死後立了一塊無字碑,那她為什麼會立無字碑呢?大概原因有以下幾點:

    1武則天認為自己功績實在太大,甚至可以與日月同輝(她造了一個字叫曌),一塊小小的石碑哪裡能記載得下她的豐功偉績,不如干脆一個字都不寫。

    2武則天任用酷吏殺人如麻,她也知道自己罪惡深重劣跡斑斑 ,這些肯定不能寫上去。

    3武則天知道歷史都是由後來人評說的,自己寫得好和壞都意義不大,乾脆就不寫了。

    4唐朝流行無字碑 特別是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也許武則天也想標新立異。

  • 10 # Ahba春秋

    這是個無解的題目,因為當事人死了,沒有留下什麼說法。除非武則天的墓哪天被開啟,裡面有所說明。

    現在流傳有幾種說法:一種是說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太自信,覺得一塊碑寫不下自己的功績,甚至她也不屑寫什麼東西;另一種是說,武則天做了一些對不起李家的事情,覺得有愧唐朝;還有一種認為是繼位的李顯有意而為,並非武則天本意!

    我更傾向於第三種說法,主要在於在當時武則天爭議比較大,身份也比較多、比較特別。而碑寫字,最主要的寫XXX之墓。那麼到底該怎麼稱呼?是XX皇后呢?還是XX天后?還是XX皇帝?如果稱皇帝,那豈不承認周朝?

    武則天退位後,李顯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在她死後改稱“則天大聖皇后”。到底真是“遵其遺命“,還是李顯自作主張?如果是李顯自作主張改的,再把這個稱號刻在她的碑上,武則天自然難以安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B中如何給指定的陣列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