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血管王醫生

    心臟病有很多種,每一種是運動耐量都不一樣,是必須區別對待的。

    大體可分為:得到有效控制的心臟病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運動;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心臟病不建議運動;運動存在風險的不建議運動。

    把合併心衰的化為一類,把存在缺血的化為一類,把沒有有效控制的惡性心律失常化為一類,把已經得到控制的缺血沒有任何心衰表現的化為一類。

    1.已經合併心衰的無論是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心病、風心病、瓣膜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等都需要嚴格限制活動,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心功能分級,指定具體活動強度。尤其三級四級心功能不建議運動,因為日常活動都會心衰發作,別說運動。

    2.存在心肌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藥物無法控制的心絞痛,沒有心絞痛但冠脈狹窄嚴重的,這幾種情況都不能運動,因為運動會增加心肌耗氧量,會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3.存在惡性緩慢心律失常或快速心律失常,在沒有起搏器治療或射頻消融治療前,都不能運動,會猝死。

    如果經起搏器治療或射頻消融根治後,沒有心功能問題的,運動可以如常人。

    4.冠脈狹窄小於70%,沒有心絞痛症狀,或已經完全處理必須處理的狹窄病變後,可以恢復正常運動。

    具體運動要看個人的體力及能力,但要強調一定要有氧運動,只有有氧運動才能更好的鍛鍊心臟,保護心臟。

    目標:健康宣教,降低三高及心腦血管的發病率。

    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讓我們攜手,普及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讓更多的朋友減少疾病的折磨!

  • 2 # 天天聽健康

    心臟病包括不同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等,它們的共同病理基礎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前者前者主要以冠狀動脈狹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為主,而後者以冠狀動脈堵塞引起心肌缺血壞死為主,其結果都影響到心臟的正常功能,從而導致全身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因此,在心臟病的治療中有效恢復心臟功能是康復的重要內容之一。而運動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但運動時應從幾個方面考慮心臟的承受能力:

    運動時間:由於人的血壓在清晨及上午處於一天中的最高峰,心臟所承受的壓力也是最大的,到了傍晚以後血壓逐漸下降,心臟的負擔減輕,因此心臟病的運動時間以傍晚至晚21:00之間較為合適。

    運動方式:為減輕心臟負擔,又能給心臟增加一定的負荷,運動方式以下肢運動為主,比如快步走、騎車等,其中騎車是比較合適的運動,特別符合心臟病有對運動的要求。

    運動強度:心臟病人的心功能不健全,不宜承受激烈運動,40歲以上的人運動後的心率以不超過120次/分為好,如果是心肌梗死恢復期的患者運動後的心率不宜超過110次/分。且持續時間不家過長,一般以30分鐘至45分鐘為宜。

    運動在心臟病的康復治療中非常重要,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貴在堅持而不可急於求成,而且運動中要保持心態的平和,不宜參加帶有比賽性質的運動,避免情緒緊張與激動。

  • 3 # 鹽酸索他洛爾

    運動的好處是專家一致認同的,《運動醫學與科學》的研究報告稱,50到60歲的人如果經常運動,與那些久坐不動的人相比,其早死的危險會減少35%;運動所改善的程度對吸菸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更明顯,定期運動的人早死的危險可減少45%。

    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適量的運動?

    久坐不動的患者更需要運動,尤其是心臟病患者或是高危人群,切不可因為擔心病情而選擇放棄運動。

    一、運動方式選擇:應選擇小運動量的方式。

    1、散步: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增強心功能,預防冠心病。每次散步堅持20min到1h,每天1~2次,有助心臟健康。

    2、慢跑:慢跑也可改善心功能,應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時間和強度。

    3、太極拳:舒緩的運動,可防治心臟病。體力較差者可選簡化式太極拳,循序漸進。

    4、跳舞:美國專家曾指出,跳舞是心臟病患者最佳的運動方式。因跳舞既能改善心肌供養狀況和脂質代謝,增強心肌能力和心臟代謝功能,且安全、方便,有利堅持。

    5、其他:游泳、爬樓梯、騎腳踏車,這些運動方式同樣適合心臟病患者,但具體應根據病情的進展而定。

    二、科學運動方法。

    心臟病患者運動,科學方法是從小運動量開始,遵循緩慢柔和的原則,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實踐表明,40歲以上患者,運動最高心率應不超120次/分,心絞痛病史患者110次以下。

    運動要定時,貴在堅持。定時並非要求患者必須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運動,而是養成運動習慣,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堅持到底。

    運動前,患者應確保病情穩定,有條件的話做心電圖監測;運動中一旦出現胸悶、氣短、胸痛、疲乏等,應立即停止,必要時就醫。

  • 4 # 全科掃地僧

    心臟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有冠心病、風溼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病患者的運動要因人而異,對病情穩定、控制滿意的患者,建議積極進行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擴張心臟的小血管,有利於改善心臟的氧供,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代謝功能,同時可減少血中脂質、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改善心臟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心臟病患者運動要循序漸進,以自己無不適為宜,對於病情控制欠佳(如合併有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病,待病情穩定後再開始運動。運動應以輕中度有氧運動為宜,如散步、慢跑、跳舞、跳操、游泳、騎車等。

    運動要量力而行,避免清晨(清晨是人體的血壓高峰)、寒冷和陰雨天氣運動,以免誘發心腦血管以外,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更應避免。運動前要做熱身運動、運動中注意補充水分。建議大家儘量每天運動,每次運動半小時以上,以運動中微微出汗,第二天無不適為宜。運動中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下來休息,必要時需積極就醫治療。

  • 5 # 醫聯媒體

    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適量運動?

    很多心臟病患者擔心運動會對心臟造成負擔,但適量的運動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那麼,心臟病患者運動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1、 運動時間。心臟病發作是有一個時間規律,每天6至9時是發作的“高峰”,這個時間段,人體相對缺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同時,上午的血壓又是一天中最高的,心絞痛和猝死易發生。因此,心臟病患者在運動時,最好避開早“高峰”。

    2、 運動方式。心臟病患者應避免單雙槓、啞鈴等高強度的運動,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血壓,加重心臟負擔。心臟病患者可以選擇慢跑、打太極拳等低強度的運動。同時,鍛鍊要有規律,運動前要做好準備運動。運動後,要慢走一會使自己的心跳恢復到正常。另外,運動要長時間的堅持,即使是每天只慢跑5到10分鐘。長時間的堅持運動能夠提高血管的適應能力,降低心臟病的發作次數。

    3、 運動狀態。在運動前,要注意天氣狀況,在感冒流行季和天氣驟變的情況下應儘量減少外出,同時戴好口罩,做好保暖防寒。在運動時可以適當交談,避免過度興奮。在運動過程中如果感到無力、想要嘔吐,應立即停止運動。

    心臟病患者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平時多出去鍛鍊,適當適量的運動對身體的康復是非常有用的,不做任何運動將會導致患者心功能進一步降低。

  • 6 # 家庭醫生線上

      有心臟病的患者要堅持適度進行運動,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迴圈,改善新陳代謝,可以維持標準體態、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改善體內高膽固醇狀態、提升血管的彈性、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疾病。所以,適當運動對維持心臟健康有很重要的效果。那麼該如何進行適量運動呢?

      1.運動方式需要選擇有氧運動,運動時會運用到大塊肌肉,進行有節奏、反覆性的動作,以促進血液迴圈與心肺功能。在進行有氧運動的過程中,會充分吸進氧氣,持續活動肌肉。有氧運動包括走路、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對強化心臟、降低心臟病發作很有益,不能劇烈運動,每次需要控制好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準,這樣既能達到運動效果,又不會給心臟造成負擔。

      2.應該避免在用餐完或是洗熱水澡之後馬上運動,先休息1個小時左右,運動前也要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如果運動中發生胸悶、胸痛或是呼吸困難,要立即停止並且儘快用藥或者就醫。

      3.運動前先做準備活動5~10分鐘;然後開始正常運動,如步行、慢跑等,持續15~30分鐘,也可以根據心率適當延長;最後進行10分鐘的放鬆活動,讓心跳慢慢恢復到正常程度。運動週期也要有規律,每週最好運動3~5天,運動後心率控制在不超過100次/分。具體還需根據患者年齡做適當調整。

      4.還需要注意每天上午6-9點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血液容易形成血栓。而且血壓在一天當中最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脫落或破裂,此時最好不要運動以免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霧的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