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鄂州
-
2 # 偽裝的觀點
一個悲劇,比一個鬧劇更有市場。
一個傳說,比一個現實更讓人嚮往。
一個柔弱的女子,比一個恐怖的毒婦更讓人喜愛。
一個年輕時就死了的美人兒,比一個愈老愈瘋狂的老婦更讓人心疼。
所以,連存在性都成問題的虞姬人人愛,差點成為女皇的呂后討人嫌。。。
-
3 # 讀春秋思無忌
歷史上對虞姬的記載並不多,只不過用她的死渲染了楚霸王項羽的悲情落幕。
據《史記》,虞姬常年從徵,是項羽最親近的人。項羽生性多疑,連最忠心的亞父范增都離他而去,又有多少將領能真正與其交心。但他聽得四面楚歌之時,這才知道一生雖戰功赫赫,勇冠天下,無奈人心不再,眾叛親離。
此時,他才會想起自己平日並不在意的身邊人吧。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古代戰爭結束後,敗軍的家眷將受到處罰,好則充後宮,壞則成奴役或殺死。項羽知道勝負已分,他能忍心看著虞姬將來深陷凌辱之中 嗎?
於是,無奈之下,項羽悲傷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虞姬深知項羽的心意,於是刎頸自殺,保住了自己的貞潔,也維護了項羽的名聲。
當然,虞姬死後,項羽已了無牽掛,轟轟烈烈打一番後,寧願自刎,也不願過江。江山,此時在他的心中突然變成了浮雲,也許是想追虞姬而去。畢竟年輕,不像劉邦,為了自己能全身而退,逃難途中,可以兩次三番把自己的骨肉推下車去。
呂后失寵,差一點顛覆大漢江山呂后有謀,成就了劉邦。本可與劉邦共享天下之時,跳出來個戚夫人,要奪她的半壁江山。呂后不會坐以待斃,雖然失去了劉邦的寵愛,但她卻知道該如何保全自己。絕不會逞一時之氣,而想不開尋死覓活。劉邦愛他的戚夫人,呂后趁機培養自己的勢力,輸了愛情,卻獲得了滿朝文武的支援,連劉邦都不能易儲。
保全自己的地位沒有錯,但卻因此喪心病狂,一發不可收拾。
劉邦駕鶴而去,呂后大開殺戒,戚夫人母子下場慘不忍睹,其他皇子也是相繼遭到她的毒手,連自己的兒子劉盈都不能直視她的心狠手辣。呂后又有什麼可讓人覺得可憐的呢?
呂后扶植呂氏勢力,差一點就滅了劉氏江山。
哪個人敢歌頌她,難道要褒揚這種外戚奪政的行為嗎?
一個善良而守婦道,一個野心勃勃且心狠手辣,你會歌頌誰呢?
-
4 # 默知遠
先談虞姬對項羽的影響:
1.虞姬,即虞美人,美人是當時諸侯對妾的一種封號,並且排名並不靠前。虞姬只是項羽兵敗身亡前剛好帶在身邊的寵妾,沒有確信史料記載虞姬對項羽霸業的貢獻,至少和呂后對劉邦帝業的幫助不可相提並論。
2.項羽,一個悲劇性的歷史英雄人物。在兵敗身亡之前,虞姬更多的是烘托項羽的悲壯,英雄配美人的悲壯愛情故事,為後世留下太多的話題。若是虞姬臨危叛逃,會給項羽的人設新增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談虞姬和呂后:
1.虞姬,是集美貌與忠貞與一起的正面形象,其愛情故事悽美,被後人歌頌很正常。
2.呂后,要分前後兩個時期評論。初識劉邦,委身下嫁劉邦,相夫教子,伺候劉太公,還代劉邦入罪,完全是個賢內助,值得被歌頌。後期,項羽捆綁呂后威脅劉邦,劉邦卻表現的毫不在乎,呂后身為階下囚,受盡凌辱,心態可想而知。後來掌權,幫劉邦排除威脅,殘害韓信等功臣;為了鞏固自己政權,大肆提拔呂氏一族,干涉朝政,已經變得異常心狠毒辣。
綜上,後人歌頌虞姬而非呂后
-
5 # 產業觀察者
一個是政治動物,一個是感情動物。
人們都希望女人不要過問政治,很希望女人為愛情奉獻。
傳播不因好壞,只因人們的偏愛取捨。
-
6 # 一個人的歷史
我們常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性”,也有“家有賢妻,男人不做橫事”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講,呂雉就是站在漢高祖劉邦身後的偉大女性。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虞姬對於項羽究竟意味著什麼?虞姬對項羽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在司馬遷所著《史記-項羽本紀》中,關於虞姬只有八個字的記載:有美人名虞,常幸從。在正史中關於呂雉的記載十分詳盡,但對於項羽的女人卻寥寥無幾,僅有的虞姬也不過有上述八個字的記載而已。如果一定要說虞姬對項羽有什麼影響的話,恐怕也只有從八個字的字面上來推測了。首先虞姬一定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因此這裡才用了美人的稱謂。常幸從說明虞姬經常陪伴在項羽身邊,但一個“常”字又說明:項羽絕不僅僅只有虞姬一個女人,虞姬只是項羽女人中能夠經常獲得寵幸,陪伴一起出徵的人。後世的文人墨客去歌詠虞姬,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項羽的同情,在大家心目之中,西楚霸王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這樣的英雄,如果沒有同樣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愛情,好像與他的身份無法匹配,因此,虞姬的形象被不斷的擴大和歌詠,她逐漸成為忠貞愛情的代表。所謂的“霸王別姬”並不是歷史,只不過是後人的憑空想象,大家同情項羽的失敗,因此就要透過謳歌虞姬與項羽之間的愛情,來為項羽這個落寞的英雄找到一點精神上的安慰。說的直白一點,虞姬不過是項羽身邊的一個花瓶,如果非要說她對項羽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讓項羽更加“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溫柔鄉往往是英雄冢,事業上的挫折和美人的溫柔讓項羽失去了奮鬥的勇氣和力量,失去目標和方向。
提到呂雉,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位偉大的女性政治家武則天,做為女性卻在男權社會中達到了權力的巔峰,這本身就不為傳統觀念所容。不招人妒是庸才,對男人適用,對於女人更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呂雉和武則天的心狠手辣,卻不知這後面有難言的心酸和悲苦。“相夫教子,夫唱婦隨”是封建社會對中國傳統女性的標準定義,賢良淑德是對她們的最高褒獎。顯然從這個道德評判標準上來看,呂雉也好,武則天也罷,都不符合這個要求,或者說她們已經離經叛道,為男權社會所不容。政治是男人的特權,美麗是女人的專利。這是古往今來,根生蒂固在大眾腦海中的概念,我在外賺錢養家,你只管貌美如花,這也是現今社會很多人的口頭禪之一。呂雉和武則天,是中國古代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在中國封建社會是不為人所容的,要文人墨客來謳歌她們,那是不可能的,但誹謗她們的野史故事,卻是屢見不鮮。事實上,在呂雉和武則天的治理下,大漢和大唐都熬過了由衰轉盛的關鍵階段,沒有這兩位偉大的女性政治家,就不會有文景之治、漢武雄風,也不會有大唐的元盛世。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關鍵要看對歷史發展造成的影響,而不是按個人的品行和好惡。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呂雉和武則天,都是十分偉大的女性政治家,她們在歷史上建立的功績,不可磨滅也不容詆譭。對於呂雉,我的看法是:
秀外慧中,胸藏錦繡,君權神授,腹有良謀;
劉呂之盟,滅楚興漢,誅殺叛逆,固本培元;
民生凋敝,推行黃老,無為有為,民生為上;
和親隱忍,國家為重,誅呂之亂,無稽之談。
-
7 # 玄月不易
人們內在的情感需求,在對其歌詠的物件時,往往更衷情於那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兼具悲壯主義,又夾帶濃郁的富含悽美要素的歷史人物形象。
關於史料中對虞姬的記載不過寥寥數語,如果沒有項羽於四面楚歌所作《垓下歌》,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極有可能淹沒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中。
虞姬對項羽的不離不棄,這種末路英雄和絕色佳人忠貞不渝的情懷,也正填充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之心。
人們評判歷史人物的喜好向來是“不以成敗論英雄”。劉邦最終取得成功,我們將其稱之為梟雄;項羽雖然自刎失敗,卻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英雄與梟雄之別,在於前者雖然失敗,含義多褒;後者即使成功,含義卻多貶。一個是“老實人”,一個卻詭計多端。同情弱者是人們的天性,是內在的情感。
項羽和虞姬是絕配。虞姬悽美的人物形象,讓項羽的悲壯更為飽滿,更為煽情,更能賺取大眾的眼淚和嘆息;
劉邦和呂后亦是絕配。劉邦無情無義,功成之後便大力誅殺功臣;呂后殘忍狠毒,製造“人彘”慘禍。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評判原則,對人性真善美的嚮往,對弱者的同情,所以人們更願意歌詠虞姬。
至於呂后,如果你是一位浪漫的現代派詩人,對其惡劣行徑憎惡都來不及,又何談對其歌詠呢?
歌詠的物件,總是美的。善,始終是人們的嚮往。惡,也總是讓人深惡痛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壯美而悽楚,霸氣又無奈。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辛棄疾《浪淘沙》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
至今讀來,亦令人不甚悲籲!
-
8 # 水沐青龍
虞姬是小家碧玉,林黛玉式的人物,而呂后有大眼光目光遠大!能忍辱負重,可以說,劉邦能夠成大事,呂后的功勞功不可沒!
-
9 # 水一白聊歷史
悽美的愛情更容易被人銘記,開放式的結局更容易引人聯想,一如《泰坦尼克號》一般,四面楚歌,垓下訣別,你歌我和,豈能不讓人動容。大英雄項羽雖豪氣干雲,亦有其兒女情長的一面,殘酷的戰爭之中,夾雜著這悽美的愛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後世不斷歌詠虞姬的關鍵所在。
然而,不論文學作品再怎樣的歌詠虞姬,也無法代替史實的記載。事實上,關於虞姬的記載,在《史記》之中只有寥寥數名提及美人虞姬。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在《楚漢春秋》中,又將虞姬為項羽所和之歌“補”全: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如果《楚漢春秋》中虞姬的這首詩歌所記載屬實的話,那麼這首《和垓下歌》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首五言詩,比戚夫人的《戚夫人歌》還要早一些。
歷史上記載的虞姬只有這些而已,其他的都是文學作品中想象出來的,美則美矣,但真實度是存疑的。所以歌詠中的虞姬只不過是想象中的虞姬,而並不是真實的虞姬,真實的虞姬可能只不過是隨侍在項羽身邊的一個妾氏而已,受寵愛程度未必比得上戚夫人之於劉邦。而呂后,更多是歷史記載下的一個冷冰冰的政治人物。
她不僅僅是劉邦的結髮妻子,更是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權傾朝野,一言九鼎。為了維護她的統治,她會如古代帝王一般進行殺戮,更會使用權謀。當你把呂后這個女人看成是政治風雲人物的時候,你會感慨於她的政治才能,歎服其政治手腕,然而,當你把呂后看成是一個女人的話,尤其是這樣一個男人主導的歷史時期,她會顯得很是另類,牝雞司晨是對呂后與武則天這樣的政治女強人行為的另類形容方式,在他們的眼中,女人理應柔弱、服從,講究三從四德,以博得男人的寵幸,而不是高高在上,將所有男人踩在腳下,以發號司令。
因此,呂后不被歌詠也就不難理解了,如虞姬、戚夫人一般的能歌善舞的大王身邊的女人,才更容易博得眼淚。
-
10 # 天隨人願望
這是因為秦末能留下來抗衡的只有劉邦和項羽兩支軍隊了。
在很多人眼中,劉邦的所作所為像個無賴,項羽雖也殘忍,但一直都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項羽力大無窮,驍勇善戰,很有英雄氣概 ,所以自然在人們的心中也覺得英雄配美女。項羽身邊有一位溫柔美麗的虞姬跟著他隨軍作戰,輾轉流離是因為愛情。虞姬對項羽起襯托之意,項羽的失敗不能歸為兒女情長造成的。
而且史書也沒有說項羽有三妻四妾,那自然百姓認為項羽是專情的。虞姬隨侍軍中,也不驕橫任性,在項羽兵敗將亡時,虞姬也沒有選擇逃走,而是自刎身亡,希望項羽無牽無掛,逃出劫難!
霸王別姬這一段故事,讓人們能感受到英雄落寞及愛人死別的心情,所以自然人們會同情英雄落難而歌詠虞姬。
而呂后,起初也在後方為劉邦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劉邦勝利後,呂后才歸位。劉邦覓得其他美人,同呂后並無太多感情。
呂后取得政治地位後,充分利用手段,殺了韓信彭越等功臣。利用權謀,讓劉邦打消換儲的想法。劉邦故後,對受寵的戚夫人及愛子劉如意殘忍加害。對劉氏子孫的傷害。
天下人都知呂后是位專權暴虐的女人,心存不善,故人們都不會歌詠她,即使呂后掌權期間,國家平穩,但人們也不感激她。
回覆列表
曾經有人問莫言,如果讓他在呂后和虞姬之間選擇一位當做人生伴侶,他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莫言思考良久後,說:“自己或許會選前者。”因為,他覺得,呂后身上的“深沉”,恰巧是男性需要的東西。莫言對呂后的評價如此之高,那麼,這位呂后究竟何許人也?
她的名字是呂雉,是個山東大妞,她出生的時候,秦始皇還沒有一統天下,整個華夏處於混戰之中。劉邦那個時候還算個混混,不成氣候,但是,呂雉的爸爸卻十分欣賞他,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然而,呂雉嫁給劉邦後吃了不少苦,在楚漢戰爭期間,曾經和公公婆婆一起被項羽囚禁了兩年。
如此,呂雉和劉邦可謂是患難夫妻了,所以,劉邦奪得大權後,將她封為皇后,而太子之位,自然是由她的兒子劉盈來坐。
身居高位,總不可能安穩一世,公元前197年,突然有人向呂雉告發韓信,說他因為被貶,所以,正在和自己的門生們密謀,打算偽造詔書,先發動政變,將她和太子綁了,再同陳豨合力,把漢朝滅了,自己做皇帝。呂雉記在心裡,很快就找機會把韓信抓了起來,以殘忍的手段殺害。
這一場政變便胎死腹中,呂雉安全了。雖然,後人都說這是呂雉容不得功臣,可是,政治上的殘酷誰能說得清呢?每朝每代,皇權最忌諱的就是地方政權的崛起,這一點在新帝國的建立之初尤為突出,所以,這種誅殺功臣的事情並不少見。
每一個不軟弱的君主,都不會容忍自己的權力被別人瓜分的,任何覬覦上位的人都會被很快誅殺。呂雉這次的舉動雖然看上去是自作主張,但其實,也是遂了劉邦的心願。更何況,當時的韓信非常囂張,劉邦早就看不慣了,所以,才一直打壓他,以伺機除掉他。
呂雉在這種事情上絕對不手軟,所以,劉邦非常器重她,他不僅靠她剷除了政敵,還為大漢政權的穩固去掉了一個隱患。不久,梁王彭越被劉邦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雉,彭訴說無罪,呂雉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咸陽。她對劉邦說:“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
之後,劉邦將其處死,殺掉並剁成肉醬分賜與其他諸侯王。
劉邦雖然看重呂雉,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去寵幸別人。晚年的時候,他對戚夫人非常寵愛,常常將她生的兒子趙王帶在身邊。戚夫人被寵得有些野心蓬勃,所以,經常在劉邦面前嚶嚶哭泣,想要劉邦廢掉劉盈,立自己的兒子為儲君。
這時候的呂雉每天是活在惶恐和憤怒中的,自己已經老去,她害怕丈夫真的被新人蠱惑,又妒恨戚夫人搶走了自己的丈夫。縱使,她是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陪劉邦在腥風血雨中建立大漢朝,此刻也是慌了心神。再加上,自己的兒子這時候又顯示出軟弱之態,呂雉內心就更加不安了。
好在,古代是不能輕易改變儲君之位的,這被認為是會動搖國本的舉動,所以,大臣們極力勸阻劉邦,有的甚至以自刎相威脅。劉邦沒辦法,只好暫時先答應不換太子,可是,這是他的緩兵之計。眾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呂后沒有辦法,只好去找張良問主意。
張良果然有妙計,他讓太子去請四位早已隱居、 聲稱不為漢朝服務的名流來輔佐自己。劉邦一看自己都請不動的人卻心甘情願地為太子服務,這才明白,太子已經成大氣候了,所以,這才打消換太子的念頭。
劉邦死後,劉盈順利成為下一任皇帝,做了太后的呂雉,自然要報仇雪恨。可以說,在劉邦稱帝的八年間,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用,併為她日後掌權作了充分準備。
她先是下毒害死趙王,接著又讓人將戚夫人的手腳砍斷,挖去她的眼睛,燒聾她的耳朵,再毒啞她,把她放在濁臭的廁所中做成人彘,手段確實是相當殘忍。不過,後世也不是沒有更變態的,北齊的一個皇帝就曾經把妃子肢解,還拿她的大腿骨做了琵琶,孫權的孫子更是殘暴,他的妃子經常被挖掉眼睛或剝去人皮。
劉盈體弱多病,所以,國家大事的決策權幾乎都掌握在呂后一個人手裡。
這時的天下並不太平,北方有匈奴的騷擾,內部又有地方勢力想要找機會造反。這個龐大的帝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面對這樣的處境,呂雉延續了劉邦的無為而治,在寬和待下的同時,又著力發展商業。她將劉邦信任的臣子也作為自己的臂膀,藉此穩定政局。
最終,在這樣的政策下,呂雉掌權的十幾年中,整個大漢朝十分繁榮昌盛,並沒有出什麼大亂子。甚至,在高後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呂雉死後,後人對她的評價裡總有兩個字——專權。
因為,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男人當家作主,一旦亡國,很多人就會把責任推到女人身上。當女人凌駕於男人之上時,又會被說成是後官專權。無論怎樣,只要動了男人的蛋糕,女人總免不了被醜化的命運。其實,拋去偏見,對於呂后這樣一個有才華有野心有手段的女人,假如,她是皇帝,那功績絕不會亞於大部分男性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