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90373934841

    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達到最大限度時,就稱為水汽飽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譬如,在1立方米的空氣中,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是6.36克;氣溫在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就可以含水汽17.3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水汽量時,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小水滴或冰晶。

    假如在4℃,1立方米的空氣中含有7.36克水汽,這時,多餘的1克水汽就會凝結成水滴。所以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就要凝成水滴,這主要是隨著氣溫的降低而造成的。

    地面熱量的散失,會使地面溫度下降,同時會影響接近地面的空氣層,使空氣的溫度也降低下來。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層是相當潮溼的,那麼當它冷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如果近地面空氣層裡的小水滴多了,阻礙了人們的視線時,就形成了霧。

    白晝溫度一般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就減少了,如果那時空氣中的水汽較多,就會使一部分水汽凝結成為霧。特別是在冬天,由於夜長,而且出現晴天,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比夏天更迅速,接近地面的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層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和過飽和而凝結成小水滴,並且浮在近地層的空氣中,形成霧。所以,冬天晴朗的早晨常常有霧。這種霧氣象學稱為“輻射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文帝之後的帝王為什麼不叫漢武帝而叫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