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x浩哥
-
2 # 法緣石
這是可以的,都是沒辦法的事。但是,它不是上策,而是下策。像有的家長人家不領情,摔咧子走啦。孩子就這樣,你們看著辦吧!現在的教師,最好跟學生搞好關係。讓他不好意思違謬你,技術活,得好好修煉!如果實在感覺到不行,可以轉手德育處。因為處理這類學生,說不好你就得違規!到時候處理的反倒是你了!
-
3 # 十萬火急看大戲
這是當今教師的無奈之舉,如果家長配合還好辦,帶回家幫忙教育,給學生一個警告,可還有一部分家長不理解老師的苦心,幫助孩子跟老師作對,最終慣出一個天理不容的孩子,社會會給孩子應有的教訓。
-
4 # 湖北教師考試網
第一:弄清楚家長的想法,與家長溝通
第一,改變傳統教子觀念。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孩子當成自己私有財產的心理,認識到孩子是未來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成長關係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的發展,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去做,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放得開、收得攏。
第二,鼓勵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她)多與同齡的同學一起活動,用群的功能彌補獨的缺陷。透過集體活動過程中的衝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為,必須同時為別人考慮。因此,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喜歡和同學們一起活動,教師和家長不應予以抵制,而應讓他們玩個痛快。倘若過度保護孩子,擔心他們會吃虧或被人欺負,孩子日後將難以適應社會。如果孩子不喜歡和同學玩,教師和家長就有必要作適當的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地走出教室、走出家門,避免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
第三,避免自我中心意識。家長要擺正獨生子女與成人的關係。孩子一出生,家長就要注意不把他置於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識。平時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應使其產生特殊感,讓孩子明白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是沒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利,和家庭成員一樣平等。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裡吃飯,要使孩子懂得讓大人先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一人獨佔座位;家裡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具給大家一起玩。
第四,堅持協調一致。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對孩子的要求都應該堅持不懈,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如果孩子感到教育的堅決性、合理性,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要協調一致,最好不要發生矛盾。實在存在分歧時,應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表露出來,並進一步商討,統一認識。
第五,捨得孩子吃苦。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孩子吃一點苦,消除他們身上的嬌氣。比如在孩子的物質生活方面,不要提供太好的條件,吃要保證營養,但不要太多、太精;穿要整潔、大方、舒服,不要豪華、豔麗;玩要益智、耐用,不要總是買新玩具或學習用品,讓孩子養成勤儉樸素的好習慣。提醒家長應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務,特別是自己的事。另外,可以開展適當的挫折教育,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第二:站在孩子角度去溝通,為什麼為犯錯,以及為什麼會出現問題經常用鼓勵性語言幫助學生恢復信心
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學生遇到了一些煩惱,或者學生犯了錯,老師在跟學生溝通這些問題時,請不要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他們,而應當儘量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幫助學生恢復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幫助他們樹立新的目標,讓學生走出過去的陰霾,更熱情的走向未來的學習生活中。
經常與學生進行有益的交談
即便學生很少接觸社會,多半都是在家裡或者校園裡度過的,不過他們對於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都是比較關心的,比如說一些社會現象、時事新聞等,如果老師能夠時不時的跟他們進行深入的交流,指導他們更正確而全面的看到問題,這樣不僅激發學生喜歡跟老師溝通的熱情,也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喲。
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一些尷尬的局面
我們作為輔導員或者班主任,或者上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尷尬的問題,比如說有的女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突然來例假了,這樣會導致她們非常的尷尬,此時就是考驗老師的機智的時候,你可以找出一些更聰明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從你這裡找到合理的臺階,去化解這樣的尷尬,這就要看老師個人的聰明機智是怎樣的了。
對學生不要冷嘲熱諷,要多體諒他們
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即便再努力,成績依舊不理想,此時老師不應當總是謾罵這樣的學生,而應當體諒他們的感受,多照顧他們的尊嚴。如果一個老師對待學生總是冷酷刻薄的話,這樣不僅會摧毀學生的自尊心,而且也會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構建起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樣的話你還怎麼跟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呢?
現代的教育已經比較開放和民主了,不再是古老的封建社會那種禮教式的教學模式了,很多時候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老師在跟學生一起研究課題時,請儘量用合作的語氣,而不是硬邦邦的命令式的語氣。如果你對學生尊重了,學生也會反過來尊重你的。更何況很多學生都是處在叛逆期,不喜歡被命令,被剝奪自主權喲。因此,老師若不希望學生對你反感的話,在合作時請儘量把語氣轉換一下。
當學生鬧矛盾時老師要學會安慰他們
學生之間有時候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如果打鬧時有失分寸的話,可能就會導致有些學生感覺自己受到了委屈而哭泣,希望尋找到大人的安慰。此時,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不必著急瞭解事實的真相,而首要做的就是把學生給安慰好了,讓他們先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當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了,之前跟同學所產生的矛盾和摩擦其實也比較好解決了的。
最終孩子的教育是家長跟學校共同的責任,需要雙方共同承擔的教育責任,而非一方去教育孩子。 -
5 # 喜205409161
這個問題看似老師欠妥,但瞭解具體情況,做出的判斷與定性會背離本能,誤解敵對。
對於義務教育中的學生我們特別強調"責任人與監護人"的職責義務,並且有法律監管也是法律保護,各有其責互為一體。如果一味地依賴和推卸責任,孩子只能是受害者,並且"玩足球",壓"跳板","出氣筒"式的配合教育,是極端教育,也是失敗的教育。與其"帶回去"不如去帶回。
-
6 # 寡言云淡風輕
“對累教不改的問題學生”切不可單純地“要求家長帶回去做家庭教育”,扔“包袱”了事。如果教師這樣做,是對教育教學工作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對於“問題學生”,老師必須瞭如指掌“問題”產因,並透過既耐心又善意的糾錯方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達到尋求得家長配合教育的途徑,施行“雙邊教育”,才能有良好的收效。
教師若只是“卸擔子”了事,其實質是對“問題學生”的一種變相處罰,弄不好會“吃”違規之責的,到時候處理的反倒是你了!
教師隊伍的友友們,我是退休教師,明知老師在平時工作中,難免遇到一些既棘手難辦又做“受氣桶”的時候,但行事千萬“三思而後行”啊!
-
7 # 江楓140151042
累教不改的問題學生,你是家長覺得應該怎麼做好?老師要求家長帶回去,是沒辦法的辦法了。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老師和家長如何溝通和配合的問題。不要一味的指責老師。一個問題學生的出現,家長佔50%責任。而不是老師的責任。
-
8 # 九鬥學生心理
家長有三種,不一樣的家長前面站著的就是不一樣的孩子。
第二種家長:老師找到之後,特別願意配合,該修理孩子修理孩子,該調整自己調整自己,不管是客氣禮貌還是發自肺腑的,對老師請他們到學校“喝茶”這件事,還比較感謝。
第三種家長:害怕老師找他們,不願意和老師多溝通,自己不主動,卻希望(或者是期待)孩子的老師對他們的孩子照顧有家,有時候老師提出孩子一些問題,不想著如何幫孩子改,甚至還會怪老師多事。
三種家長,在每個班都基本是這樣的生態,不同的家長對應不一樣的孩子不是嗎?
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來說,要求家庭配合教育也屬正常,如果家庭不配合,屢教不改的孩子在學校可沒有什麼先天的優勢,長期以往老師肯定也會疏遠他們。
教育從來都是家庭和老師共同努力的事情,努力程度不同的家長得到的孩子也不一樣。
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的要求家長把孩子帶回家教育,家長如果意識到自己孩子的問題,意識到孩子需要幫助,孩子再大的問題也能被整改!
可惜,生活中,那些問題多多的孩子,生活的家庭本來就有大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
-
9 # 八卦小萌主
上學期發生的幾件事使我產生不斷的思考――教育僅僅靠再學校學習,靠老師教,行不行?教師是萬能的嗎?鏡頭1:一名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字跡潦草,幾次作業都被老師要求在學校重新完成,作業還是完成不好,最後請其家長到校協助教育,家長對其孩子曰:“你聽到老師說的沒有,我是不管的,我把你交到學校,就應該老師管,你聽到沒有!”鏡頭2::一名學生因長期不能按時全部完成作業,請其家長到學校詢問在家學習情況。此母親卻抱怨前任老師的不是。此後的作業仍然不寫。這兩件事讓我深刻的意識到教育不僅僅只依靠教師,家長的配合也必不可少。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育和教學就會像跛足的孩子蹣跚前行。因此學校教育必須力爭家長的支援與配合,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怎樣爭取家長的對學校工作的支援與配合呢?一讓家長了解學校和班級,爭取家長對老師教學工作的信任。家長對學校,班級工作的誤解,可能導致教學工作的失敗,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不信任,因此學校工作要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援與配合。首先要讓家長了解學校和班級,瞭解學校的管理,瞭解班級對學生的要求,瞭解自己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以便家長配合班主任搞好教學管理工作,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緊密結合,提高教育實效。兒童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家長對老師不滿意不理解的言語容易使兒童產生失望,厭學情緒,因此最好爭取家長的支援和信任。 二、加強與家長的聯絡: 家長和教師有共同的願望,如果在教育目標和方法上能協調一致,就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為教師,要重視與學生家長的聯絡,與家長共同教育好學生。教師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加強與家長的聯絡。1、家訪: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的居住條件和經濟狀況不同,父母的思想水平,文化素養和從事的職業不同,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教育思想和方法也不一樣。所以學校教師走訪家長,深入瞭解學生家庭情況是非常必要的。老師也要注意家訪時不能一味的“告狀” ,要從切實的幫助孩子的目的出發,與家長互相尊重,信賴,共同協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那些不關心孩子的家長要說服教育,改善學生的家庭環境,爭取配合學校搞好教學工作。2、召開家長會:家長會的物件可以全班同學的家長,也可以是個別同學的家長。針對不同情況,老師可對家長如何配合教育工作提出具體的意見,如實彙報班級工作情況及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具體問題,與家長一起研究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和老師在交流中溝通和理解,爭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支援和配合。3:家長接待日(開放周):請家長到校與學生一起聽教師講課,觀看學生作試驗,參觀學生做眼保健操和課間操;讓他們與子女一起參加班的主體活動;向家長展示學生的各種作業,作品和小發明成果。透過家長接待日可以加強家長對學生情況的瞭解,密切家長和學校的關係。4、成立家長學校:為了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責任心,幫助家長掌握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提高教育藝術,可以創辦家長學校,將家長組織起來,定期舉行講座和經驗交流。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就設有家長學校,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內容,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參考。 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並不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相同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地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總之,教育即不是家長也不是老師單方面的事,需要雙方的不斷的配合促進才能孕育出絢麗奪目的教育之花。
-
10 # 師說
老師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除了要求家長帶回去教育外,你覺得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一、教育不是萬能的,老師多次批評教育,毫無效果,只能讓家長帶回教育。二、教師沒有懲戒權,而家長有懲戒權,對於屢教不改的問題學生,當然要交給有權懲戒的家長去教育。三、既然已經是問題學生,老師為了為大多數學生負責,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把這個問題學生交給家長帶回教育。四、對於問題學生,老師為了做好自我保護,不至於自己受到傷害甚至丟了性命,老師只能把這樣的學生交給家長帶回教育。
回覆列表
老師也是出於無奈。現在的學生不能打,不能罵,不能站,不能抄,不能跑……唯一可以的是談話,思工作。而學生也聰明,知道老師只有一招,知道老師擔驚受怕,就更肆無忌憚了。無論反覆幾次談話,就是不改,不僅自己不學,而且影響他人學習,老師只能祭出絕招,請家長帶回教育,:有所悔改再來。如果學生因此不來了,老師又上火了,還得三顧茅廬,去請回來。這就現實,請大家理解吧。至於其他,就不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