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遲到說
-
2 # 明日又長安
當世有臥龍鳳雛,得此一人便可安天下,劉皇叔作為大漢正統的接班人,身邊除了關張兩武將之外,唯一能夠依仗的徐庶還被曹操搶走了,能夠有這麼好的謀士自然要去爭取了
-
3 # 上將噯福斯
還能因為什麼呢?
劉備屢戰屢敗,關鍵就是沒有一個優秀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他對人才那真是“思賢若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腦子不夠用啊,混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所以,徐庶剛向他推薦了諸葛亮,說這人簡直就是臥龍,您要不要見一見。劉備馬上就三顧茅廬去了。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論人脈、論經驗、論財力、論地位,諸葛亮都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只有他經天緯地的才華,才是劉備誠心誠意請他出山的原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想想劉備一生真不容易,23歲出來打天下,到了47歲還在寄人籬下,還在感慨一事無成,這讓同時期的年輕人作何感想?
同時期50後的曹操擊敗了四世三公的袁紹,基本統一北方,80後的孫權依靠父兄三代的基業,雄據江東六郡之地,而60後的劉備卻只能滇沛流離、寄人籬下。
一個年近半百的大叔劉備不缺雄心壯志,劉備從小就想羽保蓋車,那可是皇帝車駕。劉備不缺宅心仁厚,能感動刺客,在戰亂中百姓願意跟隨。劉備不缺武將,關羽、張飛皆萬人敵。那麼劉備缺什麼呢?
曹操說了,劉備是個英雄,一個一無地盤,二無背景,三無財富的三無英雄,能被曹操視為英雄,想來不簡單。劉備這個英雄缺的就是用武之地。
劉備自201年投靠劉表到207年三顧茅廬,在荊州待了七年,劉備能接觸到荊州的各個人才,顯然並沒有能打動劉備的人出現。
諸葛亮於隆中草廬中對劉備說了一番話:
荊州是個好地方,其主不能守,這是上天送你的。益州是個好地方,其主闇弱,這也是上天送你的。曹操己擁兵百萬平定中原,暫時要避其鋒芒。孫權已居江東三代,富裕又有天險,不能圖謀只能聯合。我們要佔據荊、益二州,對內撫慰百姓,任用賢良,對外開疆拓土,合縱連橫,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直取中原,何愁大事不成?
47歲的劉備看著27歲的諸葛亮那張年輕睿智的臉,心中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就是我劉備苦苦尋找多年,終究無法得到的成功之道嗎?
一個身經百戰、名滿天下的中年大叔向一個比自已年輕20歲的毫無名氣小鮮肉求助,這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勇氣。
劉備所需要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成功之道,也是用武之地,而這些是諸葛亮所能提供的,而劉備恰恰不具備的。
就衝這一點,劉備不恥下顧,且三顧草茅,也要請諸葛亮出山輔佐。
-
5 # 大飛熊騎士
劉備因為諸葛亮的才華請他出山,這是肯定的,因為失去徐庶之後,劉備手下的糜竺,簡雍等人都接替不了徐庶的位置。所以,無論劉備對諸葛亮的才華瞭解多少,也要必須試一試。而且如果諸葛亮不是大才,能獲得徐庶和司馬徽的大力推薦嗎?人才匱乏的劉備又豈能不重視?因此,這是最直接的原因。但是,諸葛亮的價值,僅僅是才華嗎?
這顯然不是的,劉備也不蠢,他當然知道得到諸葛亮意味著什麼。當時劉備以當世之雄的姿態,寄寓荊州,這讓劉表心情矛盾,劉備也尷尬呀。不過,劉備既能如此消寂下去,也不甘心失去荊州這塊肥肉,但是又不能露出半點野心,畢竟實力太弱小了。所以,劉備只能以“仁義”自居,一方面是要消除劉表以及部下的猜忌,另一方面也是在收買人心,等待時機。特別是荊州的豪族士人集團,關係網很複雜,而要想奪得荊州根據地,並進行統治,這才是關鍵。荊州計程車人集團,是以司馬徽,龐德公等幾人為首的,本來也是最適合的人選。而且,劉備先是找司馬徽的,但是最後還是三顧茅廬於諸葛亮了,這是因為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
荊州士人的領袖之一,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州里早就聞名,劉表幾次請他出山都請不動,要是被劉備請動了,還不氣得吐血。而且,司馬徽的年紀不小了,和年富力強,有衝勁的諸葛亮對比,對正要開創事業的劉備來說,自然也是諸葛亮更適合了。還有龐德公,年紀比司馬徽還大《三國志》注引《襄陽記》,而且老龐是終於一世沒有出山的。至於龐德公的侄子龐統,也是因為劉表的關係,劉備不能請他呀,他正在郡裡擔任功曹。所以,諸葛亮除了年輕,有才華,在荊州士人集團裡也有很高的地位,關係網也是四通八達的。他的親戚和親密的“諸葛四友”在荊州都不是普通人物。而且,諸葛亮還沒有入仕,這對劉備來說,簡直是不二人選。
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隆中對》給迷茫,被追得到處跑的劉備提供了一條最恰當的出路,這就是諸葛亮的大才。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就快走投無路的劉備,只因諸葛亮用劉琦和夏口做棋子,讓劉備能聯合東吳,徹底翻身。這恐怕不單單只是諸葛亮的才華了,也有對荊州人脈的運用,要不是劉琦常常找諸葛亮幫忙,上哪找這顆棋子?後來,荊州士人集團沒有因為劉琮投降的關係,盡歸於曹操,反而在日後蜀漢中,形成了最有力量的荊州集團,這和諸葛亮,劉琦在劉備陣營有著很深的關係。舉幾個例子,馬氏五常,向朗向寵等人就和諸葛亮之間關係很好,向郎還曾經包庇馬謖被免職,不過後來還是被啟用了《三國志.向朗傳》。所以,如果諸葛亮主政荊州,東吳要偷襲佔領,機會不大,只是可惜了。
所以,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既有諸葛亮才華的因素,也是形勢導致,諸葛亮絕對是劉備的不二人選。
-
6 # 歷史黔
我個人覺得,劉備一開始請諸葛亮出山,其實是以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去的,後來相處之後才知道原來諸葛亮這麼有才華。
劉備自184年(也就是中平元年)開啟復興漢室的道路,但是道路並不順暢,屢屢失敗,屢敗屢戰,甚至於寄人籬下,受人白眼,為了生存還叫比自己小的呂布兄長。
直到劉備在建安六年(也就是201)屯兵新野的時候遇到了前來投奔的徐庶,讓劉備認識到了一個謀士對於軍隊的重要性,曹仁率兵攻打新野,曹仁上來就擺了一個八門金鎖陣,曹仁這個陣讓不少英雄豪傑身死,劉備看到此陣根本束手無策,只好求救于徐庶,徐庶一眼就看穿了曹仁的陣眼,一舉攻破了曹仁的陣法,解除了新野的危機,讓劉備刮目相看,重用了徐庶,此戰也是徐庶奠定其軍師位置的一戰。
因為徐庶的幫助,劉備漸漸的有了起色,但是徐庶是個大孝子,還有一個老母親在家裡需要有人照看,所以導致徐庶不能經常陪在劉備身邊,剛有起色的劉備又一次跌入了谷底。
但是,徐庶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乃是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劉備以為是徐庶匡他的所以答到::“你可以和他一起來。”,似乎徐庶讀懂了劉備意思說到:“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意思是告訴劉備卻有其人,並沒有匡你。劉備也是將信將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請諸葛亮。
隨後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的居住地後,便開始了劉備的拜訪之路,也就是流傳的三顧茅廬,其實這期間劉備也有想過放棄,但是因為徐庶的交代,謀士的缺乏,復興漢室之路還未完成,讓劉備堅持了下來,最終請出諸葛亮出山。
其實諸葛亮在茅草屋中分析的天下局勢,其實劉備壓根就沒聽到多少,但是覺得分析很牛啊,而後續與諸葛亮的相處之後覺得確實牛。
諸葛亮這件事其實還可以參考龐統,龐統和諸葛亮齊名,得臥龍、鳳雛一人便可安天下。
龐統之前擔任耒陽縣令,但是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後來東吳的魯肅寫信將龐統推薦給了,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意思就是龐統的指揮無法估量),魯肅推薦龐統,就跟徐庶推薦諸葛亮一樣,不信,後來也是相處之後才知道龐統果然牛。
所以其實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並不完全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能。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當然不只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華!
我們探究一個人的想法,關鍵不是聽當事人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了什麼。
劉備早期對諸葛亮的使用諸葛亮歸劉備後的第一個工作,是整頓新野戶口。
諸葛亮的第一功可不是火燒博望坡,而是整頓戶籍,劉備好歹是治理過大州的人,此時,已到新野好些年了,卻為何連戶口都要等到諸葛亮來整頓?
在漢末豪族社會,戶口管理,關鍵不是需要多麼高超的能力,而是能處理好與方方面面的關係,獲取地方實力派的支援和配合!
這就反映了劉備當時也看中了諸葛亮的社會關係!
諸葛亮隆中對中暗提了自己的人脈諸葛亮的隆中對,名傳千年,除了展現出他傑出的戰略能力,除此之外,也暗含了他的人脈價值。
大家應該還記得,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對先從劉表手中取得荊州的規劃(是從劉表手中,直接獲取荊襄九郡,而不是像後來一樣只“借”很小一部分荊州)。可是,憑劉備在新野彈丸之地,如何取得荊州呢?假如只是一個構想而沒有實力基礎,那與空想有何異呢?
諸葛亮可不是個愛說空話的人!
在劉表去世後,諸葛亮一再勸劉備奪取荊州(荊襄全境,不只是後來關羽所守的部分),都因劉備“不忍”作罷。
襄陽大城,若無內應支援,逞關張趙之勇,不可能拿下。那麼,諸葛亮憑什麼認為劉備當時可以直接獲取荊州呢?
不是憑關張趙之勇,(襄陽堅城,豈能一勇而下?)而是憑諸葛亮的社會關係!
眾所周知,劉表是在荊州士族的支援下才能長期統治荊州的。
而荊州士族,最強的是五大家族,既龐、蒯、蔡、習、黃。不論是早先的劉表單騎入荊州,還是後來逼劉琮降曹,荊州的走向,始終在這些家族把持下。
諸葛亮與這五大家族關係都非同一般!
諸葛亮自己的媳婦黃月英正是黃家主人黃承彥的女兒;
黃月英,人家可是“大家”閨秀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入了龐家和蒯家。
而諸葛亮媳婦的黃家與蔡家也是煙親。
可以說,諸葛與五大家族關係都很緊密!而諸葛亮自己所在的琅琊諸葛家,也是很有名望的家族。在山東、汝南都很有影響力!
其中,龐、黃二家是諸葛亮死黨。完全可能擁立劉備。
龐家,就是龐德公為首的家族。傳說中,諸葛亮臨終前都在大呼:龐德公救我!足見關係之深。龐德公與劉備關係也很好。而當時,習家與龐家世交,也可能支援。
傳說中能給諸葛亮續命的龐德公,與諸葛亮良師益友,也是龐家一把手!劉備當時,縱然沒有謀奪荊州之心,但既然在荊州混,就非得需要當地社會關係的支援!
茅蘆三顧,千古佳話。但是,諸葛亮,當時畢竟只是個年輕人。隆中對,只是他的面試表現。
而諸葛亮最終能以名相之尊流傳千古,靠的當然就不只是隆中三分的一個ppt,而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無論何時,要有大成就,與其期待明主伯樂的神話,不如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證明自己。共勉! -
8 # 良醜
可能還是因為別的。
我叫諸葛亮,自幼才華橫溢,是個不出世的天才。但是看著屋裡米缸的米越來越少,心裡越是焦慮,我咋還待在這山廬裡不能出山。
那天隔壁村的王老爺子要入土,知道我懂風水五行,找我去選墳頭。我尋思著大半年了也沒個人來,今天肯定也不會有人來,選個墳頭怎麼說也能管我小半個月的伙食呢。
這一去不要緊,我一回來,小童就說,劉皇叔帶著他兩個弟弟來請我出山當軍師。我那個氣呀,有酒有肉的好日子就這麼白白從手溜走了,恨不得現在就下山去把那王老爺從墳裡揪出來訓一頓。
又過了大半年,米缸裡的米快見底了,而上次給王老爺選墳頭的錢還賴著沒給我,再加上耽誤了與劉皇叔會面出山的好時機,我越想越氣,顧不上屋外面飄著的鵝毛大雪,跑去山下王老爺家裡收爛賬了。
這一去不要緊,我還沒回來,小童就跑下山裡找我說,劉皇叔又帶著他兩個弟弟來請我出山當軍師了。我那個氣呀,撂下一句,“你們王家以後甭想讓我再為你們選墳頭了”,飛快的往家裡跑,可哪還有劉皇叔和他兄弟的影子呀。
又過了大半年,米缸雖然一點米都沒有了,但我一點也不急,因為小童說,山下王老爺家的小孩子去河裡游泳溺水死了,這溺水死的人選冢一定五行缺水的才行。這方圓百里,那還不就我了。
哼,讓你兩次耽誤我沒能出山,這次我就在家裡睡大覺,誰來都不管用。就這麼睡到了晌午,小童急忙忙的跑進來,還沒開口就被我攔住了,“甭管誰,都讓他候著,就說我在睡午覺”,小童無奈的走了。
又睡了差不多一個時辰,出門一看,嘿,竟然是劉皇叔和他倆兄弟。小童無奈的瞥了我一眼,“是你讓我叫他候著的。”
我是諸葛亮,我真不是故意吊著劉皇叔的胃口,其實我也很想出山,在這亂世中證明我自己的價值,讓世人知道我的實力。
正好現在就有款叫《少年名將》的遊戲,聽說裡面不少少年主公在招攬群雄,助他們在這個亂世中攻城略地,劍斬九州。那還等什麼,趕緊把我招募你的帳下吧,我定能為主公你出謀劃策,助力你一統江山。
-
9 # 挑戰英語打卡1000天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廣為熟知,這也成為劉備渴望賢才的金字招牌了。但是表面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公元200年,劉備棄袁紹前往荊州投靠劉表(好有遠見,同年袁紹被曹操大敗),劉表何許人也?你既然來,我也不能不接待啊,新野(荊州離曹操最近的地方)你就待著吧。於是乎,劉備開始了在新野的辛勤耕耘。在此期間,劉備曾經向司馬徽詢問求才,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公元207年,徐庶又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說此人只可去請,不能讓來。劉備一聽,大才啊。於是有了聞名天下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好一副臣才主賢的場景。這其中是否會有不為人知的秘聞?
諸葛亮,自稱“布衣”。家有醜妻,其岳父黃承彥。
這個黃承彥還是有點厲害的,他的老婆與劉表的後妻是姐妹,都是蔡諷的女兒;而且蔡諷姐姐的兒子就是蔡瑁。換句話說,劉表就是黃承彥女兒的姨夫,蔡瑁是她的表舅。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劉表已經是諸葛亮的姨夫了。
諸葛亮除了有兄弟外,其實還沒有兩個姐姐。大姐、二姐嫁的都是荊州當地的五大豪族之一。不管諸葛亮他願意或是不願意(我想他應該是願意的,不然為啥要娶醜妻,他自己可是才高八斗的大帥哥)他都與荊州五大豪族有著莫大的關係。可見他這個“布衣”是當真有點不太布衣啊。
我們再說回劉備,禮賢下士,求才若可,或許真的就是這樣的吧?那為啥對龐統就不下那麼大功夫,要知道大家那時都在襄陽啊,還因為人家長的不好看差點都不用人家。
不管怎樣,劉備真的走了一手好棋。得一諸葛亮,人才其一;勢力其二;名聲其三。從此,劉備劉皇叔劉豫州,真的就是如魚得水,直至建立蜀漢帝國,天下三分有其一。
-
10 # 老衲侃春秋
其實,這都是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劉備這麼急於要得到諸葛亮,最關鍵的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華。
但劉備為何低三下四要拜訪諸葛亮,並且力勸他加入自己陣營呢?因為諸葛亮有劉備不具備的東西,而且是他稀缺的。下面我仔細道出這個原委:
官渡大戰後,曹操的勢力更大了,於是邁開了他統一北方的步伐。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敗逃,由於沒有地方去,只得前去投靠劉表。
因為他們是宗親,劉表一看劉備前來投靠,自己的勢力大大加強,所以一開始對他還很客氣,親自到郊外來迎接,待之以上賓之禮,讓他的軍隊屯駐於新野。
但劉備軍隊駐紮在這裡之後,荊州的豪傑都前往歸附於他,這自然引起劉表的猜疑,開始暗地裡提防起劉備來。
曹操此時為了北方的統一,廣納賢才。他看上了劉備的謀士徐庶,為了得到他,曹操可謂是挖空心思。
他知道徐庶是個孝子,於是派人給他捎來書信,謊稱其母親病了,讓他立刻去許都。
徐庶接到信,好生為難。這邊輔佐的劉備還不成氣候,但母親有病又不能不去。
那許都是曹操的大本營,他想,這一去有可能是有去無回了。
躊躇再三,第一選擇還是決定回去盡孝。
他這一走,把劉備給閃了一下,也於心不忍,於是在臨走時告訴劉備,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今隱居南陽隆中,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劉備在荊州待了6年多,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自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現在又要失去重要的謀士,於是有了“髀肉之嘆”。
徐庶走後,劉備開始仔細研究天下的形勢,並對諸葛亮進行了全方位的瞭解,於是就有了後來大家熟知的“三顧茅廬”。專程拜見了3回,才終於見到這位神秘的諸葛先生。
倆人見面一攀談,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提出自己的戰略思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一聽,高瞻遠矚,高瞻遠矚呀!
於是懇請他相助,諸葛亮痛快的答應了,那年的諸葛亮,才26歲。
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確實有才,戰略思想高人一籌。而且由於口才極好,一席話就能讓劉備佩服的五體投地。
但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神化諸葛亮而特意渲染的結果。
劉備當時不厭其煩的數次去拜見諸葛亮,真是求賢若渴嗎?有沒有夾雜別的想法?下面我們試著進行分析。
這一年劉備46歲,並且還是皇叔的身份,此時的劉備雖然還沒有成大氣候,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已是身經百戰的天下梟雄了。
而諸葛亮呢?只是一個26歲的一個小夥子,他的才能,都是別人的口傳,卻沒有一點實際的業績。
讓一個閱歷豐富的老者,屈尊紆貴的到農村去請一個二十來歲,默默無聞的年輕人來當他的總參謀長,這種邏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人信服。
那麼劉備的初衷是什麼呢?其實經過調查,一開始他看中的,是諸葛亮的出身,是琅琊諸葛豪門士族的身份,還有他背後強大的人脈,後來才發現他的才能的!
士族又稱為門第、世族、世家、門閥等,指的是那些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這些士族的後代子弟從一出生,便高人一等,生活無憂無慮,有著接受最好教育的機會。
由於兩漢實行察舉制,其實就是這些士族互相推薦,所以逐漸把控了做官的渠道。
三國時期, 劉備、孫權都出身於寒族,雖然曹操祖上官位很高,但是宦官出生,還不能稱士族。
真正早先計程車族代表是袁紹,但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消滅了。
但是除了袁紹之外,在三國那個亂世,士族一直都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
【北方的魏國】
曹操的一生都是和士族是相愛相殺的。
最早因殺名士邊讓,引發兗州叛亂。
他接受了這次教訓,開始重用士族,最典型的就是重用潁川士人集團,代表人物有荀彧、荀攸、陳群、鍾繇等人;曹操利用他們進行統治,而名士們也各懷鬼胎。
有人希望曹操匡正天下之後,再將天下交給漢室,交給他們這些士族,如荀彧;還有一部分人等著竊取勝利果實,如陳群。
在這些人的支援和幫助下,曹操南征北戰、治理地方,最後統一了北方。
待北方一統一,局面有些穩定以後,他和士人集團的矛盾,逐漸開始顯現出來,最後竟至於發展到誅殺孔融、逼死荀彧的地步。
但在曹操死後,曹丕掌權。沒過多久,陳群就及時地提出了他制定的“九品官人之法”,即平常所說的九品中正制,由世家大族壟斷官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曹丕接受了陳群的建議,後來在這些士族的支援下當上了皇帝,士族的勢力大大提高。
最後曹魏還是被豪門士族的司馬家族所取代。
【南方的吳國】
孫堅的出身也很低,完全是憑藉著武力殺出了一片天地,當時很多士人都瞧不起孫堅,所以孫堅起兵討伐董卓時,先後殺掉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諮。
孫堅死後,孫策也是憑藉一腔血勇在江東站穩了腳跟,還果斷的處決了反對他的州郡長官王朗、許貢等人。
但是他很快就認識到這一做法欠妥,不利於團結江東人士,也不利於自己政權的建立,便開始拉攏和利用江東士族,自此之後,開始大量任用江東人士。
孫權接任時只有十八歲,沒有絲毫威信可言,他能否穩定江東政局實在是個未知數。 所以他既要鞏固孫策時期業已形成的統治集團,更需要調整與江東士族的緊張關係。
於是開始重用江東大族顧、陸、朱、張四姓為代表計程車族,並且給他們諸多特權,到後期甚至把兵權和政權交給了陸遜和顧雍二人。
現在再反過頭來看劉備,一則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沒有自己的地盤,二則沒有豪門士族的支援,光憑一個皇叔的牌子,影響力極為有限。
官渡大戰後,他選擇一直往南走,最後落腳在荊州,有此舉可以看出,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他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
因為荊州是東吳和曹操交兵的緩衝地帶,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他來到荊州,就是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
現在的劉備他缺什麼呢,就缺像諸葛亮這樣的豪門士族。
下面我們仔細捋一下諸葛亮的出身。
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早年父母雙亡,和弟弟諸葛均一起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來到隆中,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他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可以看出,此時的諸葛亮只是一個無名小輩。
但他的人際關係呢?
《襄陽耆舊記》(習鑿齒撰),是研究襄陽古代華人文的重要歷史文獻。
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此書,就能從這裡頭看出諸葛亮盤根錯節,複雜的人事關係。
諸葛亮娶的是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黃承彥是漢末三國時期襄陽名士,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與襄陽名士上層社會圈子龐統、龐德公、司馬徽、徐庶等人交好。“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三國志》)
黃月英的親舅父是蔡瑁,姨父是劉表。
這是諸葛亮妻子家的人脈。
看到這裡,是否可以這麼想象,當年的諸葛亮,他娶黃月英,是否有看上她深厚的家庭背景這個因素?
再看看諸葛亮自家的人脈。
蒯祺是諸葛亮的大姐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是諸葛亮的二姐夫,龐統則是龐德公的侄子,他弟弟龐林又是習家的乘龍快婿(習禎的妹夫)。
正是這個龐德公,他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司馬徽,可謂是諸葛亮的師傅之一,和龐德公又是忘年交。
另據裴松之的考據,諸葛亮與馬良是結義兄弟關係,而日後失街亭的馬謖又是馬良的弟弟。
所以在當時,諸葛亮的這些人脈,本身就是一種珍稀的資源。
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這個政權由三股勢力組成:
一、原始股東,關羽張飛簡雍以及趙雲劉封等人。
二、荊州士族集團,以諸葛亮為首,由馬氏兄弟,蔣碗,費煒,郭悠之,楊儀等人構成。
三、益州土著集團,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劉巴,孟達等人。
劉備死的時候,劉系勢力基本上凋零殆盡,而劉氏所建王朝,在益州士族眼裡就是個外來戶,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都絕對不能讓益州的本土勢力坐大。
到了後期,蜀漢集團只能由諸葛亮的荊州集團當家,而諸葛亮也不遺餘力的打壓益州本土勢力,不僅政出葛氏,而且所有的重要崗位都由荊州集團把持。
諸葛亮一去世,蜀漢集團人才凋零。當司馬家族掌控的曹魏大兵壓境時,已經沒有了抵抗能力,所以是三國中第一個被滅掉的割據政權。
看完這些,我們能否下這個斷語:劉備的蜀漢,由諸葛亮興,也由諸葛亮亡。
這恐怕是劉備千思萬想都沒有勘破的迷局吧?
參考資料:
《三國志》西晉·陳壽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三國演義》明·羅貫中
回覆列表
葛亮孔明對劉備來說是不見其人,先聞其名,為何?這就得從一個人說起了,徐庶徐元直此人偶遇劉備後經過水鏡先生的指點跟隨劉備打天下,果然是一鳴驚人,打的曹仁落花流水,曹操就很奇怪了,劉備身邊只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大老粗怎麼變的這麼厲害了,連忙派人調查此事,才知道劉備的軍師徐庶,連忙派人用徐庶的母親威脅徐庶離開劉備,徐庶是個大孝子,忠孝難兩全,只能離開劉備,但心裡還是敬佩劉備就給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孔明,並告訴劉備,諸葛亮的才華勝自己十倍,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得到諸葛亮的輔佐,於是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兩人一見如故諸葛亮拿出隆中對幫劉備分析規劃天下大勢。從此劉備日漸走上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