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日花語戀

    俗話說:“文章憎命達”,一個人仕途不順,遭貶,內心很多複雜的情緒,不平則鳴,就會透過詩詞這類最能表現個人思想感情的作品抒發內心憂鬱、悲憤、失落、孤獨的情感。

    而升官後的心情相對簡單,那就是:高興,快樂。沒有什麼更多複雜的情緒需要宣洩,自然表現仕途坦順的詩詞作品就很少,也就缺少藝術感染力。

    而且,那些仕途受阻,被貶的詩人才有更多的時間遊山玩水,借自然之景抒內心憂憤,更多的體驗生命本質,感悟人生,這些都是最深刻的哲學命題,容易激發讀者的共情。能引發共鳴的詩詞自然是好詩詞。

    像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李白的《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登高》,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太多了,際遇不順,被貶,寫出來的詩詞才最能打動人。

  • 2 # 漯現歷史

    因為人這一生,受到挫折的情況比較多,一帆風順的狀況比較少!被貶謫後的心情,鬱郁不得志,往往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鳴!就像大家買彩票,你問大家重500萬什麼心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因為他沒有經歷過,但是你要問他買了彩票,沒有中獎什麼心情。他可是刻骨銘心!

  • 3 # 即將消失的鄉村醫生

    以劉禹錫被貶為例,劉的被貶是因為他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太子下棋的王叔文很要好。太子當上皇帝就是唐順宗,王叔文組閣執政,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御史。唐順宗元年,劉禹錫積極參加王叔文發動的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但是遭到宦官聯合反對,改革失敗,唐順宗被迫禪位給太子李純,也就是唐憲宗。憲宗一繼位,王淑文被打擊,這就是歷史上的“二王八司馬”事件。劉禹錫被貶了很多地方方,下詩中的巴山楚水就是。

    官職被貶謫後,白居易贈詩劉禹錫,題目叫《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答白居易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八司馬中劉禹錫被貶時間最長,達二十三年之久,白居易詩說:滿朝官員你是真的有才學,但命運不公多次被貶邊遠之地,過著整整二十三年的寂寞的生活。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二十三年,確實是很慘!

    劉禹錫詩回顧了貶謫生活。借用典故表達了世態,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

    所以一般被貶謫的人都是才華橫溢的人,寫出的詩當然千古流傳,而那些升官人,大多是阿諛逢迎,吹噓拍馬之輩,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寫出 摧陷廓清 、蕩氣迴腸的詩來!

  • 4 # 漢水愚翁

    升官發財、光宗耀祖是很多人的願望。懷才不遇、貶官退職是任何人都不想遇到的。而唐詩宋詞寫被貶的有很多有名的而寫升官的卻寥寥無幾或者不出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從當官者的角度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當官意味著權力,權力讓人們嚐到了當官的甜頭。而這個官並不是那麼容易當的,時刻得提防上級的責難、同級的妒忌以及下級的逆反。這才是保官的層面,要想升官,進一步往上爬,更得學會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甚止厚顏無恥、貪汙受賄。所以,在權力和利益面前,更多的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撈取政治資本。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靜下心來做學問的人就屈指可數了。而寫詩填詞又是一個勞神費力的苦差,特別是創作一首好詩好詞,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是根本做不到的。這樣能夠踏踏實實做學問的人就更是寥若星漢了。

    其次,我們從貶官者的角度再來了解一下。被貶官者大都是失敗者。失敗者分為兩種人。一種人,破罐子破摔,進一步墜落。第二種人,借酒澆愁、借物言志,希望被再次起用或者在其它領域有所建樹,這是大多數人。這些人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有經過大風大浪後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正是有了這兩點他們才寫出了很多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因為這些經典詩詞正是詩人對自已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和當時社會現象的客觀寫照。像大才子王勃,他就是在官場失意、顛沛流離的情況下寫出了千古絕唱巜騰王閣序》。陶淵明是在辭官隱居之中才創作出了讓無數人嚮往的巜桃花淵記》,詩仙李白也是在看不慣官場黑暗,棄官雲遊過程中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

    還有一個原因。失意、貶官為大部分人所同情,屬大眾題材,會產生大眾共鳴,因而更容易成功。升官、發財只是一小撮人的事情,屬於小眾題材。如果寫多了就會覺得你驕傲自大、得意忘形,甚止遭人忌狠,進而舉報、打擊。所以寫這個題材難度太大,搞不好會適得其反,惹禍上身。人們也就望而止步了。

    綜上所述,被貶不一定是壞事。它會讓我們釋放壓力,用更充沛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文化創作。說不定我們才思噴湧,一不留神就會萬人皆知,千古留名。升官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我們不作為或者瀆職受賄,那麼,也可能一夜之間身敗名裂,遺醜萬年。所以,無論命運如何,只要我們堅持不竭,勤奮耕耘都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這才是寫被貶的詩詞多且有名而寫升官的卻寥寥無幾或者不出名的真正答案。

  • 5 # 知命堂文化

    心有沉鬱,不平則鳴。

    大凡人在失意的時候,心中想法最多,且大多離奇古怪,不切實際。觸景生情,感物傷懷。若是文人,詩人,必定要排遣心中煩悶,或感時,或傷世,必有情語景語,妙語,感人肺腑之言躍然紙上。況且是被貶謫,到很遠的地方去。“行行重行行”。“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這些名句在當時當地,在當事人來說是自然流露出來的。無須多麼絞盡腦汁,苦思冥想。至情言語即天聲。感同身受,詩以詠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句,只有在“朱門”外面,忍飢受寒的杜甫老人家能寫出來,而在“朱門”裡面的達官貴人們就是喝再多的墨水也寫不出來!為什麼?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飢呀。所謂“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後工”。

    當然,身處順境,身處高位也能寫出好詩詞。比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主要是看一個人是否胸懷大志。“達”是否能“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易;達則兼濟天下難。

    大多處順境,做官為宦的,都比較忙,忙著迎來送往,忙著作威作福,忙著吃喝玩樂;忙著走關係,遞“門生帖”,往上爬;誰還會為了“吟安一個字而“捻斷數莖須””呢?雖雖便便講幾句話,也是“重要指示”,即便偶爾做詩,也是“君恩勝似海,臣節重如山。”之類的,打動“聖上”的心或許有可能,但對天下勞苦大眾來說。如隔靴搔癢。即使這樣的詩句,也不經常寫,有寫那玩意兒的功夫,還不如去照顧三妻四妾呢。因而產量也少。

    總之,詩言志,詞寄情。不管順境逆境,只要體憫天下蒼生,真情實感,隨興而至,便是好詩詞。

  • 6 # 待曉兒

    這是一種心理的認同感。你認為寫得好的作品必然是能與自己產生共鳴,大家認為作者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所以才會成為名作。

    那為什麼會出現“被貶”詩詞更能引起共鳴的現象呢?辛棄疾說得好:

    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宋朝方岳的這句詩,也是道出了人生常態。自古到今都是如此,生活不會完全符合我們的心理預期,這與財富、地位、年齡、職業等等任何因素都沒有關係。只要是生活著,就要受制於生活。

    古人抒發這種情感的時候,往往會流露出嚮往之前時代的生活。春秋嚮往唐虞的治世,秦漢嚮往戰國的縱橫,唐宋又嚮往秦漢的質樸,明清又嚮往唐宋的繁盛。這是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足,只不過之前時代的苦難作者沒有經受過,就會認為當下所經歷的不得意是莫大的悲哀。

    每一個失意者都把自己當做“天下大苦人”,形諸文字,又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這樣的作品就更能打動別人。

    試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景況更容易拉近距離呢?還是“一朝看盡長安花”的喜悅更容易分享?

    人心不足,得隴望蜀

    這才是導致我們對生活有失望的根源所在。人總會高估自己,就像每一個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

    我們得到的越多,就會激起更多的慾望,因為總會有人走在我們的前面。當你月入四千的時候,看到那些月入五千的人會感覺嫉妒,明明自己不比人差甚至要比人優秀,為什麼所得卻比人少?而當你月入四萬的時候,你會看著那些月入五萬的人進行比較,早就忘了自己月入四千時候的想法。

    我們不安於現狀是好事,起碼它會有激勵前行的作用。

    我們看到那些被貶謫、不得志的文字,在主動我們內心的同時,千萬要記得,該提升自己的事情還要堅持去做。

  • 7 # chen清英雅秀

    中國一部歷史,文人與政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楚國的屈原。後來,中國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總是想著“學而優則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悠久的政治情懷是中國文人的一大特色。可是,官場上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唐宋時期是詩詞的王國,寫被貶的有很多有名的,而寫升官的卻寥寥無幾或者不出名,為什麼?

    首先來看升官的。一個文人,如果升了官,內心很高興很得意,即使寫下豪情萬丈的得意之作,也不會公佈於眾,那樣不是炫耀嗎?官場上最忌被人握把柄,還是內斂些好,有詩詞,別人也不知道。升官之後,要做自己本職的工作,還忙著應酬,甚至內鬥,應該是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寫詩詞了。春風得意,達成所願著,內心是比較滿足的。或許在得意的時候,沒有太多深刻的痛苦和煩惱,才情也跟著變淺了,想寫也寫不出好詩詞了。

    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升官的人內心的滿足感得意感大體是相似的,而被貶謫的人卻各有各的痛苦和辛酸。那個時候,處在蠻荒之地,事業受挫,思想更加深刻,唯一發洩的方式只有文字了。整日琢磨,文學上的造詣更深了。

    這些作品中,有的抒發被貶的委屈、惆悵、憤慨甚至牢騷;有的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有的感嘆時光易逝,壯志未酬;有的不忘國恨家仇,仍然思慮著如何報效國家等等。

    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濃郁的個人情感,外加深厚的文學功底,使得這些詩詞一出現就揚名天下。

  • 8 # 李知月

    古人為什麼寫詩詞,還寫的那麼委婉含蓄?

    抒發胸中塊壘。

    唐詩宋詞之中,寫被貶的往往很多很有名。寫這些的詩詞人,往往是仕途不順,求而不得,自己心中躊躇滿志,渴望一展才華,實現人生理想與抱負,但是許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加上古代學而優則仕,做官就是讀書唯一的目的,是改變命運實現理想光耀門面的大事情,遇到被貶,遭受冤屈,或者才華不被看重,不被賞識,壯志難酬,又不敢公開直白的表達自己的不滿,所以只能寄情與詩詞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仕途不順,心中塊壘難消,所以要麼就寄情山水“且放白鹿青崖間”,又或者“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要麼借酒消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或者“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山水入眼,酒入愁腸,流諸筆端往往就成了詩句,甚至千古名句。

    宋朝最典型的人物是寫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本來是一個將軍,因不得志而成為有名的詞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雖然也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壯志,也只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後報憾而終。

    還有北宋大文豪蘇軾,要不是被貶,蘇軾也不可能寫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不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更不會有《赤壁賦》那樣經典的文章流傳千古。更不會有東坡肉的聞名天下。東坡肉正是蘇軾被貶黃州是發明的。

    往往仕途不順的文人墨客,最後成了有名的詩人、詞人。而那些升官發財的,很少寫詩。

    一是,華人潛意識裡的低調和文人的那種清高。升官當然高興,但是為了不表示出很炫耀的意思,還是低調比較好。

    二是,升官也不好寫詩。古代文人的詩詞寫作兩個很多時候都源於自然與悶酒,而不是烏煙瘴氣的官場。

    我是城南。

  • 9 # 相馬的詩文攝

    與中國國民性有關。

    不事聲張、張揚,中華民族有著謙虛、含蓄的民族性格,高中了、升官了,可以道賀,但不許得意忘形。

  • 10 # 獨立思考的閒人

    被貶之人沒有了思想禁忌,可以適當的放飛思想;

    而在仕途之中之人也要考慮到‘影響’,從而不敢說、不能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年級的數學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