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說簡史

    戰國時期,有一位為趙國的昌盛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為眾人所崇拜和尊敬。但是,在他把皇位讓位給自己的兒子之後卻又對朝政指指點點,最終引發內政,自己被活活餓死。這個悲劇人物正是趙國的一代明君趙武靈王趙雍。

    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史記·趙世家》

    最終被餓死是什麼原因呢?

    一、趙武靈王趙雍是戰國時有名的英主,也就是晉國權臣趙盾的後代,三家分晉而有趙、魏、韓三國,趙國傳了若干代後到趙雍。趙雍十五歲登基坐殿時,中原一片混亂,他的老子趙肅侯雖然留下了不錯的基礎,但由於趙國處於四戰之地,西有強秦、東有燕齊、南有韓魏、北有胡人,再加上還有一箇中山國深入趙國腹地,趙國連年征戰不得安寧,國力明顯弱於楚魏秦齊。趙雍在國內賢臣的輔助下,更由於他自身的精明強幹,他用了三十年時間,把趙國由一個貧弱之國變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強國。

    趙武靈王愛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資治通鑑·周赧王十五年》

    二、那麼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最後為何會淪落到捉老鼠生活呢?這主要是因為他太過心軟了,也是忽略了王位對人的誘惑力。在軍事上殺伐果決的趙武靈王,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甚是優柔寡斷。趙武靈王有一個很寵愛的女子叫吳娃,而吳娃的臨終的時候表示希望自己的兒子公子何能夠取代公子章成為太子,趙武靈王答應了她。於是,很無辜的公子章就被廢了,公子何就成為了太子。接著趙武靈王竟然壯年退位了,把王位給你公子何,自稱為主父。同時趙武靈王還感覺自己很對不起公子章,就想了自以為很好的主意,那就是想把國家分成兩部分,然後自己的兩個一個一半。真的是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潦倒,他忽略了王位對人的誘惑力。就這樣導致了公子章和公子何直接兄弟相殘了。

    三、趙主父是自己作死。他把權力給小兒子,讓重臣宗室做輔政,相當於把權力送到臣子手中,後來想收回來,不是他小兒子不同意,而是這些重臣不同意。輔助小兒比雄主輕鬆多了。首先並不是多數人不救趙王,而是改革派被保守派殺的殺,逃的逃,人才盡失。趙國有能力的都是趙主父的親信,比如李曇,樂毅,龐瑗,劇辛,趙奢等,這是活著逃跑的,還有很多被殺的。關鍵是肥義被殺,肥義是保守改革兩派都服帖的人,對趙主父忠心耿耿,他一死,李兌趁機挑唆公子成叛亂。

    一路逆襲,但是最終還是死在了勢單力薄以及周圍人的打壓當中,但是如果他不急於求成,薄情寡恩的對待肥義樓緩等人,也許趙國又是另外一番風光。

  • 2 # 棒槌襖襖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是趙肅侯的兒子。公元前325年繼位為趙國的國君。

    趙武靈王年少繼位,未能親政。於是就拜三位博學多聞的學者為師,認真學習治國理政。他的父親趙肅侯有個寵臣叫肥義,很有學識和政治經驗。趙武靈王親政後,首先去看望慰問肥義,晉升他的官爵,並向肥義虛心請教富國強兵的辦法。

    當時的秦國國力強盛,趙國屢次受到秦、齊等國的進攻,喪師失地。趙武靈王急切地想改變這種不利狀況,使趙國能迅速崛起於強敵環伺之中。

    公元前306年正月,趙武靈王在信宮大會群臣。他召見肥義,共商國家大事,歷時五天才結束。然後趙武靈王親自北行巡視中山邊境,在黃河岸邊召見了名將樓緩,君臣商討征伐心腹大患中山國的策略。趙武靈王說:“現在中山國鑲嵌在中國腹心之中,北有燕國,東有東胡,西接林胡、樓煩,與秦、韓接壤。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國家社稷危亡在即,如何是好?凡是有超乎常人的作為,都會遭到落後勢力的反對。我要改穿胡人的服裝,你看如何?”樓緩極為贊同,群臣表示反對。

    這時,肥義正侍立在趙王旁邊。趙王詢問肥義的意見。肥義對武靈王的想法大加讚賞,鼓勵他堅定信念、排除干擾。於是,趙武靈王穿上胡服,招募勇士,擯棄戰車,訓練騎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實行“胡服騎射”後,趙國軍事實力大增,極力向外擴張領土,疆域北到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公元前298年,功成名就的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王子何,是為趙惠文王。武靈王自己號稱主父。新王臨朝親政後,任命肥義為相國。

    公元前296年,趙國攻滅中山國,將中山王流放到膚施。北方國土新定,主父親自前往巡察,看見道路暢通、城邑繁榮,大為高興。於是論功行賞,大宴群臣,並封長子章為代國的安陽君,讓田不禮輔佐他。章一向驕奢放縱,對弟弟當了趙王心中不服,暗地裡密謀奪取王位。此時有一個叫李兌的大臣看穿了安陽君的陰謀,連忙去向相國肥義稟報。肥義不以為然,沒有把這件事重視起來。

    公元前295年,群臣朝見主父,安陽君也在朝見之列。主父讓惠文王上朝聽政,自己在旁邊觀察。主父看到身為長子的安陽君神情沮喪,反而北面稱臣,屈居其弟之下,頓生憐惜之意。他想把代地從趙國分出,令安陽君為代王。這一設想暫時還沒有付諸實施。

    不久,主父和惠文王遊覽沙丘,他們的寢宮不在一處。安陽君就和田不禮率領黨徒作亂,詐稱主父召見惠文王。相國肥義先到,被安陽君殺害。侍衛將軍高信連忙率兵抵抗安陽君。李兌和公子成聞訊從邯鄲趕來,徵召四方兵士勤王平叛。殺了安陽君和田不禮,消滅了叛黨,安定了王室。

    安陽君兵敗的時候,匆忙逃往主父的寢宮。主父心有不忍,把他藏了起來。李兌和公子成因此圍攻主父寢宮。安陽君最終戰死。李兌和公子成商量說:“由於安陽君反叛,我們圍攻主父寢宮,這是欺君犯上,如果現在撤圍,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於是二人繼續圍攻主父寢宮,下令說:“宮中所有人等,立即出宮,後出者格殺勿論。”宮中人全都出來了。主父欲出不能,宮裡又沒有吃的東西,餓得到處尋找雛雀充飢。三個多月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疆拓土,使趙國一躍而為“戰國三強”之一,功勳固然卓著。但是晚年昏繆糊塗,廢長立幼,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造成如此嚴重的局面,結果父子二人盡皆身死,為天下人所恥笑,是多麼的可悲啊!

  • 3 # 行話歷史

    歷史上被餓死的君王有齊桓公,袁術,趙武靈王等等等,其中趙武靈王是其中比較慘的一個了。

    而且趙武靈王是這裡面比較出色的一位君主了,一提到他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都是胡服騎射,也正是因為他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改革,才讓趙國的疆域大大拓展,成了能夠爭霸的一國。

    這麼強勢的人怎麼就餓死了呢?

    對自己的高估和對後主的反覆。

    1,對自己能力的高估

    趙武靈王半生戎馬,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人,但透過這個靈字,我們也大概能知道這個人少多有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趙武靈王在自己壯年的時候,可以繼續執政,但是卻自己主動退位,當上了主父,類似於太上皇。

    可問題在於他雖然已經不是主要領導人,卻一直把持著國家的權力,尤其是軍權,就這一點,不管是對於當時的趙王還是別人,都造成了極大的不滿。這就好比說給你壓歲錢,結果剛給你就說你再給我拿回來吧,我給你保管著,這誰樂意啊,而趙武靈王絲毫不以為意,他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完全應付的了這種情況。

    2,對後主的反覆,寬嚴兩失

    我曾不止一次的說過,古代一個國家動盪很大的因素就是繼承人的交接。很明顯趙武靈王不明白這個道理,或者明白但不願意相信。

    趙武靈王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公子章,一個是公子何。公子章是大的,也是最開始有意立的太子,但由於趙武靈王更喜歡公子何他媽,所以後來公子何成了接班人,如果單純這樣也沒啥。

    可是他不夠狠。

    當帝王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樣,他看著公子章每天垂頭喪氣,又想起來公子章他媽其實當時也不錯啊,惻隱之心就起來了,他自認為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趙國分了,一家一半。結果這個提議立馬遭到了肥義的反對。

    這時候就發生了大問題,你本來對公子何寬,現在你卻要分了他的權,他不樂意,你雖然幫了公子章,可是這按理來說全部都是人家的。

    寬嚴兩失!

    結局——

    趙武靈王是不甘心的,他認為他有能力幹這個事。他藉口自己要去沙丘選擇墓地,要兩個公子同行,想要解決這件事,自己當一個調和人。

    公子章先動手,假借趙武靈王的名義讓公子何入宮,被肥義識破,肥義被殺後,公子何這邊公子成和李兌出兵包圍公子章,公子章戰敗逃到趙武靈王宮殿。

    後公子成的人進宮殺了公子章,但沒人敢動趙武靈王,但也沒人想救,也沒人敢救,圍困了三個月。

    趙武靈王鳥蛋都吃了,也沒有躲過餓死的命運。

    歸根結底,也是自己的問題。

  • 4 # 日慕鄉關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中興之主,他繼位之時趙國還是小國家,秦國與魏國在趙國旁邊虎視眈眈,再加上北方的匈奴,可謂強敵環伺。但是趙武靈王得到了大臣肥義的忠心輔佐,並且以鐵腕統治與敏銳的洞察力擊敗了五國來戰之兵,正式將趙國提升到了大國的層次。之後趙武靈王因地制宜,積極推廣北方與趙國接壤之地的蠻夷之人的穿著,並且像蠻夷之人那樣組建騎軍,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正是因為這樣,趙武靈王才能夠讓趙國躋身當時的“超級大國”之一。

    都說“養兒防老”,這句話真是一點兒沒錯,即使像趙武靈王這樣的一代雄主,到頭來還是被自己的親兒子“坑”死,最終竟然在自己的國家中被活活餓死,也是十分稀罕。

    趙武靈王之死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的問題,他與他的兩位兒子之間就繼承人的問題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並且就是這場矛盾讓趙武靈王身死。

    趙武靈王的原配夫人是韓女,韓女不是名字,而是出身,趙武靈王老爹在的時候,就給兒子定下親事,希望透過與南韓的聯姻來緩解外交危機,趙武靈王繼位後秉承父命,娶南韓公主為妻。

    趙武靈王同樣如此,夢裡見到,無論是真漂亮還是假漂亮,總是沾染些神秘色彩,加成不少,也正因為如此,他古井不波的內心再起波瀾,夢醒後他憑藉著剩餘的少許記憶讓畫師畫出了自己的意中人的模樣,並讓人去四處尋找。

    有一個叫吳廣的人聽說這件事之後覺得趙武靈王尋找的女子與自己的女兒十分相像,就找人將女兒孟姚進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一見孟姚就迷上了她,夢中情人這個詞就因此得來。

    此後趙武靈王對孟姚寵愛異常,因為她出自吳廣家,時人也稱她為吳娃。吳娃與趙武靈王十分相愛,還給趙武靈王產下了一位皇子,就是後來的公子何。

    美人命薄,吳娃在生下兒子不久便撒手人寰,臨死前吳娃央求趙武靈王將公子何立為太子,悲痛欲絕的趙武靈王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渾然忘記了還有大兒子公子章。

    要說中國自古就有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規矩,趙武靈王這樣做明顯不合適。但要注意,春秋時期,繼承製度尚未完全固化下來,兄終弟及、廢長立幼並不罕見,所以趙武靈王並沒有遇到太大阻力。

    但是此時的趙何年紀尚小,難以服眾,趙武靈王為了為兒子鋪平道路,竟然想出了一個十足的餿主意——扶持趙何上位,以便籠絡人心,自己退居幕後但是實際掌權。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舉,趙武靈王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考慮到皇帝一說尚未誕生,太上王更合適)

    做了太上皇,日子的確過得輕鬆,但也意味著大權旁落,趙武靈王一開始想的簡單,以為自己鎮著,兒子便能順利上位,久而久之發現根本不是這個道理,大臣們不在把自己當回事,國中的事情也不像自己做那麼順當,於是打算收回部分權力。

    但權力這玩意,可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臣子對君王的依附,部分源於禮法權威,還有一部分,則是彼此之間的需要。臣子透過效忠,換取君王的信任,進而飛黃騰達,君王透過對臣子的恩賞,換取他們的忠誠,大家各取所需。

    而趙武靈王讓位,意味著他離開了權力核心,那麼新的權力框架也就與他沒有關係,貿然收回,意味著把新君與臣子構建的權力生態徹底破壞,無論是臣子,還是新君,都無法接受。最有趣的是,早年輔佐他的大臣肥義也不認他了。

    此時的趙武靈王徹底慌了,他是想扶持趙何上位,但是自己必須要掌握實權,結果事實完全脫離了趙武靈王的掌控,他現在只想將權力拿回來。於是他找到被廢的太子——公子章,想要藉助公子章重新上位。現在的他完全把趙何這個自己曾經最喜歡的兒子當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在他多次提出給與公子章封地無果之後,趙武靈王終於“開大招”了。

    趙惠文王四年,趙武靈王藉口尋找墓地要求趙何與趙章陪同前往,無法推脫的趙何只得跟隨父親前去沙丘。在沙丘之時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之名命令肥義與趙何前去相談。肥義察覺不對,就對趙何說自己此去萬難逃脫,倘若自己沒回來,那麼公子章必定反叛無疑。肥義前去赴約,果然被公子章及其手下捉拿並且殺害。趙何見肥義久久不回,便命令軍隊前往捉拿公子章等“反賊”,卻將趙武靈王留在行宮之中,並且重兵把守。期間趙武靈王多次想要出來,但是軍隊始終牢牢把守,並且還不傷害趙武靈王絲毫。沒有外界補給的趙武靈王在吃光行宮之中的食物之後掏過鳥窩、吃過老鼠、還吃光了樹皮、青草……最後不肯自盡的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行宮之中。

    趙武靈王是他的諡號,意思就是前期勇武,後期昏庸,這倒也符合實際。趙武靈王之所以死的無比憋屈,完全是自己作的。

  • 5 # 南宮外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再謹慎做人處事,即使有豐功偉績之人,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特別是帝王,一失足則成千年恨。

    趙武靈王一代雄主,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為了爭取爭霸諸侯,武靈王早年退位,輔佐愛子何繼位,是為趙惠文王。不想,四年後,即公元前296年,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後諡號為武靈王。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被餓死,其原因有三:

    一、違背了封建社會立嫡長子為繼承人的禮制,形成混亂。

    趙武靈王本來立了嫡長子公子章為太子。但王后去世後,趙武靈王得到美女吳娃,百般寵愛,生子何,愛屋及烏,武靈王就廢掉太子,立和為太子。

    公子章比公子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趙武靈王伐中山時,不到十五歲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在趙武靈王的指揮下,取得勝利。此後,公子章多次隨從趙武靈王出征,屢立戰功,為華人所稱頌。

    在武靈王提早退位,讓公子何繼位為惠文王后,面對公子章和趙王何,武靈王自己也感到彆扭和不安,群臣們也分裂為不同的勢力範圍。武靈王多次想進行補救,但大戰略錯誤,小事情補救,自然於事無補。最終因意識的混亂,導致戰亂,而殃及自己。

    二、違背封建帝王的終身制禮制,壯年退休,導致自己的心理失衡。

    武靈王為了集中精力於圖霸事業,也為了在有生之年幫扶公子何一把,在46歲的壯年期就把王位傳給了公子何,自己退居第二線。

    武靈王是希望惠文王負責國內的政治事務;而自己則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

    但其後,權利的旁落也讓武靈王心裡不平衡,又想封公子章為代王,以分化惠文王的權勢,又遭到大臣肥義的反對。這種矛盾的想法,也影響到事件的發展。

    三、大權旁落後,昔日群臣離心。

    公子章不滿意自己的太子被廢,而陰謀奪權。而大臣肥義與公子成、李兌等與武靈王也逐漸離心。

    在沙丘(今河北邢臺市廣宗西北)宮,李兌與信期、公子成率兵攻入主父(武靈王)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武靈王不能制止。公子成等把主父宮僕人全部趕出,不許武靈王出宮。宮內本無存糧,一切能吃的東西被吃光後,武靈王掏鳥窩、捉老鼠。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 6 # 歷史隨筆

    趙武靈王最為出名的還是他開創胡服騎射,勵精圖治,將趙國變成一個趙級強國的事,但蹊蹺的是,他有轟轟烈烈的業績,卻沒有光榮的結局,他最終落得一個被餓死的下場,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看不穿人性!低估了人性的醜惡。

    簡單介紹他的死因:他喜歡小兒子的生母吳娃,也因為心軟沒有原則答應了立小兒子公子何為太子,自己退居幕後,也安排了輔臣,但大事還得請示他。引發了輔臣和太子何和公子章的鬥爭,有鬥爭那臣子們自然要站隊,在當時的情形下,公子何是名正言順的王大家都站他那邊,趙武靈王和公子章就成了公敵,最終肯定是沒有好結果啦。

    趙武靈王他這一番操作是相當糊塗和沒有原則的:

    1、妃子臨死前一句話就讓他決定把皇位傳給老二,豈不是讓規則和體質成為了笑話,既然皇位繼承人這麼隨機,那為啥還要努力讀書,為啥還要努力學習奮圖強?作為一國之君,作出如此草率的決定傷的不光是大兒的心,更是讓天下人原有的價值觀崩塌

    2、立小兒子為王也就算了,卻還要把權力纂自己手裡,那麼小兒子以及他的輔臣就變成了沒有實權的花瓶,給人家名,卻不給權,最終還是啥都要聽他的,這麼耍大家玩合適?

    其實歷史上還有另外兩位明君晚年也幹了這樣的糊塗事,比如李世民,李治,朱元璋,都是在明明選定的繼承人的情況下,又暗示另一個兄弟:我很看好你,我其實更想立你為繼承人,你好好幹,有希望!這樣的話無端挑起兄弟間的明爭暗鬥,讓既定的繼承人心慌,讓潛在的竟爭者生出野心,臣子們紛紛站隊,最後鬧得自己被兩邊兒子都不待見,這完全是自找。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之間互相友愛,互相支援,然而,在利益和權力面前親情,友情又算得了什麼,更何況每個人身邊還牽扯了太多的附擁者,一旦孩子獨立了,他有自己要為之負責 的家庭,擁護者,再不是隻有兄弟和父母那麼單純了,把親情和權力無原則無界限操縱最終一定是兩面為敵。

    這就好像女人選擇男人,既然選擇了一個,那麼應該決絕的拒絕另一個,不要讓另一個心生幻想,更不要保持瓜葛,要懂得該放手則放手,牽扯不清是害已害人。

  • 7 # 一壺清茗品春秋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少有的雄主,他排除重重阻力推動趙國“胡服騎射”,讓趙國一躍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而後擊滅中山國,奪取林胡和樓煩大片土地,而且趙武靈王還謀劃了一個宏大的與會作戰的大戰略,打算從雲中、九原向南攻擊秦國,併為了這一計劃實現,親自以身犯險,假做使者進入秦國,探聽秦國虛實。縱觀戰國期間,各國君主在雄才大略、膽氣魄力方面,少有能夠與其比肩的。但是即使趙武靈王卻最終落得掏鳥窩、捉老鼠,餓死沙丘行宮。

    究其原因,還得從趙武靈王壯年退位說起。在趙武靈王二十五年,趙武靈王宣佈廢掉太子趙章,並立小兒子趙何為太子,兩年後,又禪讓給太子趙何,此時趙武靈王正當壯年,之所以提前退休,一方面是要看看小兒子治國才能,一方面要騰出精力,開疆拓土。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徹底滅亡中山國,於是封自己長子趙章安陽君,並排田不禮輔佐趙章。後來,在一次朝會上,群臣都去參拜惠文王,前太子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看到大兒子低著頭向小兒子行禮,不禁起了憐憫之心。於是他想要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但是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意外就發生了。

    趙武靈王和惠文王兩人遊覽沙丘,大兒子趙章趁機發動叛亂,加稱武靈王有召令,召見惠文王,想借機殺死他。老臣肥義為防止意外,於是代替惠文王先去,結果被殺。將軍高信知道後,便與趙章反叛軍隊打起來,公子成和大臣李兌聽到訊息,也從邯鄲趕過來平亂。公子章戰敗後,逃到武靈王住的沙丘宮。為了追殺趙章,公子成、李兌包圍了沙丘宮,最終公子章被殺。公子章死後,公子成、李兌商議,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包圍了武靈王的行宮,如果解除包圍,這些人都要被滅族。於是他們繼續包圍,並命令宮裡的人趕緊出來,後出來的要被滅族。只有趙武靈王出來不被允許。趙武靈王既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餓得只能掏幼雀充飢,三個月後餓死在了沙丘宮。

    趙武靈王餓死沙丘,主要責任還在他自己,趙武靈王單純因為自己喜好,廢長立幼,直接導致了長子與幼子的不合,為後來趙章發動叛亂埋下隱患。而他後來又因為心生憐憫,意圖把趙國一分為二,雖然沒有實行,但卻讓趙章看到父親的內心,放大了趙章的野心。同時,趙武靈王壯年退位,減弱了自己對朝局的控制能力,新王登基後,必然有一幫勢力圍繞新王,減弱了自己威望。兵圍沙丘,正是趙武靈王威望減弱的明政。

    縱觀趙武靈王一生,對外雄才大略,對內兒女情長,但畢竟憐子之情戰勝了為國之心,雖然是一位好父親,但在最後作為一位好君主卻沒有做到善始善終。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趙武靈王這個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典型的“NO ZUO NO DIE”!明明手裡摸了一副十三么,最後硬是被他作得點了炮,連雞胡都沒撈著!

    單純從能力而言,趙武靈王的“單兵”能力恐怕遠在同時期的秦昭襄王之上!秦昭襄王接手的是老爹秦惠文王和老媽宣太后多年經營搞出來的強盛秦國,而趙武靈王接手的是父親趙肅侯留下的一個列強環伺、實力一般的戰國。

    靠著“胡服騎射”等一系列改革,趙武靈王硬是把趙國打造成了彼時一等一的大國、強國,甚至一度給秦國造成了相當大的國防壓力。或許正是因為少年得志,讓趙武靈王有些飄飄然了。自步入中年開始,趙武靈王開始了各種作妖,最後把自己也給作了進入,落得個餓斃沙丘的悲慘下場……

    第一作——廢嫡立庶、廢長立幼

    公子章,趙武靈王的嫡長子,早年被趙武靈王立為了太子。按理說名分早定,除非公子章謀逆或者犯有有重大過失,趙武靈王的接班人非公子章莫屬。史籍之中沒有任何有關公子章謀逆或者犯有重大過失的記載!可奇怪的是,後來繼承趙王之位的卻是趙武靈王的小兒子公子何,即趙惠文王。

    因為寵愛公子何的生母吳娃,趙武靈王開始了人生第一作!吳娃仗著自己得寵,不斷在趙武靈王耳朵邊吹枕頭風,數落公子章及其生母的不是。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堂堂趙武靈王居然真讓一個女人給說暈了!使出了人生之中的第一記昏招——在公子章沒有任何過失的情況下廢掉了公子章及其生母,改立吳娃為後、公子何為太子。

    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自古以來都是禍起蕭牆的重要禍根!多少父子反目、兄弟相殘都是因為廢嫡立庶、廢長立幼。先秦時期以及後來部分朝代,因為廢嫡立庶、廢長立幼導致大小宗持續幾十年相互廝殺的也並不罕見。因此導致亡國的,也不乏其例!因此,英明的君主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輕易選擇易儲。可趙武靈王在公子章沒有任何重大過失的情況下居然廢掉了他,這也為後來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禍根。

    第二作——中年禪位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不在少數,唐高祖、唐玄宗、宋徽宗、宋高宗、清高宗等等,可以裝滿一籮筐!這麼多太上皇的總根子在哪呢?就在趙武靈王這裡!當然,他並不是皇帝,但太上皇這種模式起源於趙武靈王。

    人到中年的趙武靈王有一天突發奇想,破天荒在活著的時候把王位傳給了時為太子的公子何!為此,他還專門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新“職稱”——主父,用大白話說就是“王他爹”。趙武靈王給出的理由也是相當任性,讓趙惠文王管理行政事務,自己專司軍事。

    趙武靈王的想法是好的,可問題是他手下的大臣們不這麼想呀!王位已定,公子何不再是太子,而是實打實的趙王。將來趙武靈王一死,沒有任何懸念……儲君被立之後都會發生大規模地群臣站隊,更別說是正式即位的君王了。趙國群臣不久便紛紛站隊,倒向了趙惠文王,連曾經協助趙武靈王改革的重臣肥義也倒向了趙惠文王。慢慢地,趙武靈王的話變得似乎不再那麼管用了……

    第三作——主動挑唆兒子兄弟鬩牆

    在趙武靈王傳位給趙惠文王之後短短兩三年時間,趙惠文王便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勢力。慢慢地,趙武靈王說話開始不太管用了……在攻下中山國之後,趙武靈王把公子章封到了代郡,號安陽君。趙惠文王心中雖有不悅,礙於老爹的面子,最終還是同意了。

    可是,趙武靈王不久之後又開始自以為是,各種作妖了。因為看到大兒子公子章覲見小兒子趙惠文王時又是下跪、又是磕頭的,趙武靈王心中的父愛開始氾濫,加之權力遭到了趙惠文王的掣肘,趙武靈王又出么蛾子了。這一次他居然想趙惠文王提出了將趙國一分為二的設想,想要封公子章為代王。

    趙武靈王的算盤打得很精,趙國一分為二,名義上公子章和趙惠文王都是王。可如此一來,他們二人與兩大封君又有什麼區別呢?趙武靈王順理成章成為了凌駕於兩大“封君”之上的“新趙王”!趙武靈王精,他兒子趙惠文王也不傻:“把我哥封為代王,那我這個趙王算什麼?”於是,趙惠文王把肥義等人推向了前臺應付趙武靈王,總之就一個宗旨——不同意!

    見小兒子和自己原來的手下開始不聽話了,趙武靈王的鬥志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這時候,趙惠文王在趙武靈王心中已經不再原來那個喜愛的小兒子了,他是趙武靈王的政敵!於是,趙武靈王開始刻意倒向大兒子公子章,鼓動大兒子與小兒子爭鬥,企圖從中漁翁得利,重奪大權!

    第四作——協助公子章發動政變

    一不做、二不休,確立目標之後,趙武靈王很快便付諸行動了。在趙武靈王的暗示或默許之下,一場政變進入了公子章的醞釀之中。為了配合公子章,趙武靈王選擇了一個趙惠文王於公於私都不便推搪的理由——陵寢勘址,邀請公子章與趙惠文王同行前往沙丘宮。事關忠孝,趙惠文王明知有詐,卻不得不同行。

    抵達沙丘宮之後,趙惠文王單住,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同住。隨即,一場政變開始了。公子章在趙武靈王的默許之下,以父親的名義邀弟弟趙惠文王前來議事,準備趁此機會誅殺趙惠文王。事先已經察覺事有蹊蹺的趙惠文王一方也作出了相應準備,趙惠文王一面派出了肥義前往試探虛實,一面緊急調動李兌、公子成率部接應,以防不測。

    肥義抵達約定地點之後,公子章見趙惠文王沒有來,知道計劃有變,便立即誅殺了肥義,準備直接武力奪權!結果,負責接應的李兌和公子成早有準備,公子章反成了刀下亡魂……在誅殺公子章之後,如何處置趙武靈王便成了大問題。

    讓趙武靈王回去,以後恐怕父子矛盾會更加尖銳,可殺了趙武靈王不僅趙惠文王要背上一個不孝的罪名,李兌、公子成也要背上一個弒君的罪名。一旦趙惠文王翻臉不認人,李兌、公子成等於是辛苦一趟為他人做了嫁衣。二人一合計:“咱不擔這個罪名!”於是,李兌、公子成將沙丘宮圍成了鐵桶一般並放出了所有宮人,讓趙武靈王自生自滅。整整三個月,可憐趙武靈王吃光了所有存糧,連鳥窩、老鼠洞都掏光了……最後硬是被活活給餓死了!

    真是應了那句話,NO ZUO NO DIE!趙武靈王如果不廢嫡立庶、廢長立幼,不會有後來這麼多是是非非;如果不中年禪位,也不會有這麼多是是非非。即便禪位了,妥善處置了公子章之後全力支援趙惠文王仍然不會有後來的這些是是非非……可趙武靈王硬是一步步把自己給作死了!經歷了內亂之後,趙國也失去了趙武靈王的開拓精神,逐步走向了沒落。

    三十五年之後,秦將白起大敗趙軍於長平,坑殺四十萬趙軍降卒,趙國元氣大傷,再無回天之力……三十八年之後,秦將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公子嘉,趙亡。前後短短七十三年,趙武靈王苦心構建的強大趙國便土崩瓦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國企虧損嚴重,但被賤價收購後迅速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