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讀紅樓
    探春遠嫁是後半部紅樓的一件大事、盛事,遺憾的是前八十回裡沒有寫到,但透過其判詞曲詞和相關情節及脂批暗示,我們還是可以找出探春遠嫁後的一些細節。

    賈府四春中,到二小姐迎春出嫁時,賈府已經入不敷出,賈赦需要用親生女兒來抵債了,就連宮裡太監來借銀子,王熙鳳都只能當項圈了,賈璉也開始向鴛鴦借當了,到探春出嫁時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我們也不難猜出,探春的出嫁,一定不會是純粹的女大當嫁,而可能是出於挽救賈府的目的。

    實際上,從元春開始,賈府三春的出嫁,全都是為了保全家族,但最終並沒有保住賈府百年基業,因此才有了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的結局。

    探春遠嫁去了哪裡呢?她最終結局如何?一直都是紅迷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

    我曾在之前的文中分析過,探春可能遠嫁到了粵海一代,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驚世才幹,“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的志向,她的結局應該不會太差。

    那麼探春遠嫁之後,在賈府敗落之時,有沒有可能以王妃的身份回賈府省親呢?她有沒有親眼看到家族敗落後的景象?這一點,其實原文中有過一些暗示。

    探春的曲詞裡說“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段話透露的是探春遠嫁的情節,但這並代表探春真的一去不回。

    我們知道,元春進宮後回孃家省過親,這時候是賈府最後一個繁華的頂點;迎春嫁給孫紹祖後也回過孃家,這時候的賈府已經入不敷出;以此類推的話,探春出嫁後也可能回孃家省親,這時候她看到了徹底敗落後的賈府。

    曲詞中的“離合豈無緣”似乎正是探春出嫁時對爹孃的一番安慰,言下之意似乎是:兒雖遠嫁,從此骨肉分離,但人生緣分,誰又說的準呢?說不定還有相聚之時。離,即分離;合,即聚合,相聚。

    當然,如果探春遠嫁後,真的回家省親了,也許再也見不到她的爹孃,見到的是滿目蒼涼,是“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哥哥寶玉。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一回,眾人皆作柳絮詞,我們知道,每個人作的柳絮詞皆是其命運讖語,絲毫不差的。

    探春的柳絮詞只寫了上半闕,下半闕由寶玉填上,寶玉的詞裡,有一句話大有深意,似乎提到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我們且看原文: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探春)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寶玉)

    探春和寶玉合作的這首柳絮詞,細思不簡單,看似寫的是柳絮,其實上半闕暗示的是探春遠嫁,而下半闕暗示的則可能是探春省親。寶玉說的“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正暗示了探春遠嫁一年後,再次與寶玉相見。

    我們知道,探春與寶玉雖然是同父異母的關係,但兄妹倆關係卻非常親厚,探春曾為寶玉做鞋,寶玉曾為探春從外面帶來很多小玩意兒。探春生病,寶玉曾不止一次探問,還送了名貴字畫等物。

    87版紅樓在探春遠嫁時,安排了一個寶玉送嫁的情節,根據曹公願意,結合寶玉探春之間的關係,這個情節是可能發生的。

    所以,曹公在眾人作柳絮詞時,安排探春和寶玉合作一首詞,應是別有深意的,不僅交代了兄妹之間的親厚關係,甚至包含了探春遠嫁時寶玉送嫁,探春省親時與哥哥寶玉再次重逢的場面。

    當然,兄妹倆這次的重逢,對寶玉來說,也許是劫後餘生,別有一番淒涼境況。看見家族徹底敗落,子孫流散殆盡的探春,自然心有慼慼,悽惶不已。

    根據原文中的許多暗示,我們基本可以斷定的是,探春遠嫁不久後,賈府這座百年公府便“忽喇喇似大廈傾”,惜春出家,元春死亡,黛玉死亡,賈母死亡……相繼發生,等到寶玉探春再次重逢時,早已物是人非,滿目淒涼。

    脂硯齋對探春有句批語: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悲哉傷哉!似乎也是在暗示,探春寶玉再見時,賈府早已經子孫流散。

  • 2 # 藍天白雲40079

    探春遠嫁我覺得有可能回家省親的,但是她的省親卻充滿悲涼!迎春被親生父親抵債嫁給了孫紹祖,元春死了,迎春的老公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把迎春折磨死了,賈府做的多年的壞事終究被一一大白於天下!導致賈府被抄!賈府上下統統入獄,家產統統充公!在賈府被抄前,林黛玉已經被父親當年安排的人接走了!有幸躲過一劫,在賈府被抄時,黛玉為了賈府,嫁給了北靜王為王妃!但是賈府諸人被放出,可是家已不在,他們個個窮困潦倒!更無謀生的手段!探春探親,賈府諸人才不至於全軍覆沒!

  • 3 # 青山紅豆心

    《紅樓夢》中,探春遠嫁海疆,應該是一場悲劇。據一些"紅學"研究者分析,她的遠嫁,屬於古代"和親"的一種形式,是名正言順的政治婚姻。自遠嫁後,再沒回孃家,她同樣是被作者曹雪芹歸入"薄命司"的。

    探春,雖為庶出,卻是"才志精明志自高",她天生麗質"俊眼修眉,顧盼神飛。"她才華出眾,精明能幹,胸襟開朗,能詩能畫,懂經濟善謀劃,是賈府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我但凡是個男的,可以出得去,我必早去了,立一番事業……"可見有非同一般的抱負和志向。"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理家治家能力不凡。正是"閨閣中歷歷有人",‘’巾幗不讓鬚眉" 。她的"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餘脂粉。‘’字字鏗鏘。

    《紅樓夢》對探春的命運及歸宿,從酒宴上抽籤"日邊紅杏依雲栽"及注"抽此籤者,喜得貴婿"等描寫可知探春應該有個好歸宿。但"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的判詞和"圖上有兩個人在放風箏"可知探春清明時節遠嫁海疆,"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此後的她如斷線風箏,"也難綰系也難羈"一去不復返,再未返回孃家了。

    第二十二回探春謎語下,"脂評"批語云:此探春遠適之讖也……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悲哉傷哉!從"脂評"批語可以推測,將來"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之日,"樹倒猢猻散"之日,賈府子孫流落江湖,有可能被探春救助,賈氏血脈得以延續。悲哉!

  • 4 # 劼生ll興遠

    如果遠嫁後那麼容易省親,那麼遠嫁還算是悲劇嗎?悲在哪裡?放風箏那一段,風箏線斷了,呼啦啦飛走了,這像是還能回來的樣子?探春的判詞與曲子裡都強調骨肉分離的場景,如果還能回來省親,又何必強調骨肉分離?!有些人,好好的書都看糟蹋了!

  • 5 # 梅子23062

    探春是一個愛恨分明,明辨是非的女子。《紅樓夢》中探春的結局是遠嫁他鄉,對於所處的時代來說是個悲劇,但是於她而言或許是一種解脫。

    賈府對於她來說,是一個開心的地方,有疼她的賈母,王夫人,更有一起作伴,一起玩笑,一起開詩社一起作詩的好姐妹,這對於年少的她來說,絕對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賈府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令人傷心之地,在這裡有她低賤的生身母親,說話做事糊塗至極,全然沒有任何教養,做事也不為子女考慮,甚至在探春當家時為難探春,還有一個渾弟弟,這是她不願承認又無法改變的血緣關係,也是她心裡的傷痕。

    再者,賈府到了後期已是沒落得一敗塗地,姐妹或香消玉殞,或生活悽慘,或出家為尼,疼她的人也已不在,若回家省親,只是徒增傷悲。

    所以探春很大程度上不會回家省親。

  • 6 # 揀盡寒枝1

    回家探親怕是不可能,自古以來,遠嫁他國,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很難回來探親。但我相信:憑探春的能力,她會活得很好,會與國有利,就像美女王昭君,保祖國邊疆幾十年的安寧。

  • 7 # 荷唯洛之戀

    在原著中,探春遠嫁後是不可能回賈府省親的。因為,探春,王熙鳳,寶玉,他們都是末世之才,是生於末世運偏消的。 探春的判詞是這樣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這一句就點出了探春的出眾才華和命運不濟。她固然是有才,可是末世之時,有才也補不了天的。而後面一聯“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則是暗示著她的遠嫁,是千里之遙的,不但是千里之外,這個遠還遠到了做夢都難回來的地步。所以也就暗示了她的遠嫁是不可能回來的。

    她的曲子“[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曲名分骨肉,也就是指父母兒女分離了。“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也是指的路遠,不可能回來的。後面的“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也是預示不可能回來的。

    而我們可以知道,她遠嫁的一番風雨路三千,說的不止是路途的遙遠和風險,也是暗指了此去的兇險,如果不是兇險和不可能返家探親,南安太妃又何必要用她替嫁呢?何況,她是替嫁的,南安太妃是不會記掛她的,並且她的遠嫁,是類似於公主和親的。試問,古代有幾個公主和親之後回家探親的呢?

    為了安全起見,沒人會提起,或者是記得接她回孃家,而她又是替嫁的,賈家人又怎麼敢去接她回家,以何種理由接她回家呢?如果她是南安太妃私自用女兒替嫁的,賈家更不敢聲張。如果她是皇帝許可下的替嫁,沒有皇家的許可,又有誰敢提出把這個遠嫁的女兒接回來呢?

    探春的遠嫁,是一個悲劇,是生於末世運偏消的悲哀。或者她能在遙遠的海疆好好的活著,然而,回家,永遠是一個不能圓的夢了。如果她出嫁之後可以年年回家省親的話,又何必說是悲劇呢?那應該是喜事啊,怎麼這樣一個好運喜氣的人會入了薄命司呢?

    所以探春是絕無回家探親的可能的。程乙本的續書,就是可憐她的結局的孤悽,就寫了接她回來省親的。

  • 8 #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中賈家女兒元春迎春都有省親的描寫,那麼探春遠嫁後有可能回家探親麼?我認為絕無可能!

    一,秦可卿託夢暗示!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甲戌側批:此句令批書人哭死。甲戌眉批:不必看完,見此二句,即欲墮淚。梅溪。】

    秦可卿託夢最後一句話給讀者一句猜測和爭議,三春是否代表賈探春?我認為三春代表賈探春!這表明探春出嫁後不久,賈家徹底離散,各自須尋各自門,就是樹倒猢猻散,大家各自離開之意。這樣探春即便回來,還省的什麼親?家沒了,省什麼親?

    二,省親可一可二不可三!

    賈家四春,有三春嫁人。最小的惜春出家了。最後嫁人的探春出嫁後不久賈家應該就覆滅了。探春就算能回來也無家可歸。我認為賈家經歷了不可能出現的賈元春省親是第一次;經歷了徹底衰落的賈迎春省親第二次,不可能還有第三次省親。

    華人講究事不過三,也講究一鼓作氣二衰三竭!而元春也好,迎春也罷,他們能省親只因他們在距離上離家近,有省親的條件!元春省親同城,迎春被王夫人派人接回來也是同城,那麼探春呢?探春遠嫁的共識是嫁給異國,她如何回來?

    三,探春和親異國為王妃?

    探春和親異國幾乎是紅學的共識!這個沒什麼疑問。探春的判詞和杏花籤暗示她最後遠嫁。甚至遠嫁異國。我曾經分析過,探春極可能嫁到了琉球!琉球尚家從17世紀就接受中央冊封中山王,探春嫁過去做王妃也符合群芳夜宴的說法!雖然距離沒那麼遠,但也沒有一個王妃可以隨便跨海省親的先例!

    古代空間距離完全可以限制一切情感的紐帶。鑑真和尚東渡九死一生六渡才成功,海上風險無限,探春地位越尊貴越無法回來。而地位不尊貴誰又會讓她回來?

    四,探春判詞和謎語暗示探春回不來!

    探春判詞: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這兩句表明探春根本回來無望,只能夢迴故鄉!而風箏也是探春的代表,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風箏線只要一斷是萬萬不可能收回來的。這都表明探春不可能再回鄉省親。

    當然題外話說一句無法省親不表示探春再無可能見到賈家人,也許一個機緣,探春和寶玉還有再見之期,但這隻能是猜測了,根據也只有兄妹倆合作的《柳絮詞》,縱是明春再見應隔期。因為不能證明省親,這裡就不展開了!

    綜上,元春省親講盛,迎春省親講衰。探春出嫁後賈家就亡了,無法省親。無論大船代表的距離,還是風箏表示的一去不歸。探春都不可能再回來。

  • 9 # 鴻觀大歷史

    大家好,我是寫的了文章,獲得過大獎,走遍五湖四海,閱盡萬卷書海的小朱是也。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至今仍為中國文學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由於小說後二十八回的遺失,我們只能從前文的伏筆中尋找蛛絲馬跡,探春遠嫁後有沒有可能回賈府省親,我的回答是不可能,下面提出自己的三點依據。

    一,探春的判詞,

    紅樓夢書中探春的判詞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畫面是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是:“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從判詞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悲涼之氣,畫面中“風箏,大海,哭泣的女子”等意象隱喻探春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嫁天涯海角,一去不回,歌詞“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預示著探春一去不返的絕決之心,“告爹孃,休把兒懸念”意思是我此去不會再回來了,你們也不必牽掛。“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意味著從此天各一方,後會無期,這些描寫充滿生離死別的意味,所以回賈府省親就如鏡花水月。

    二,探春的性格。

    書中寫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也就是探春博學多才,而又心高氣傲,這種性格屬於膽汁質的性格,什麼事情一旦做了,就不會再回頭了,而且探春屬於庶出,自小在賈府中的地位就不如嫡生的,早就看出賈府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早晚是要被抄家的,與其在這個環境裡受這窩囊氣,倒不如自己出去闖一番天地,而且和親遠嫁不是出自他本意,受到如此擺佈的她肯定不會回到讓他心生怨恨的地方,探春的性格特徵決定了他不可能回賈府省親。

    三,古代的和親政策。

    探春乘船遠嫁,應該是去了很遠的邊疆,古代的王昭君,文成公主去邊疆匈奴,吐蕃和親,都是一去不返了,所以元春也很有可能不會回來了,一方面和親的女子本來就是作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如果回來的話豈不是毫無作用?另一方面和親雖然表面上風光,其實只是避免戰爭的一種手段,邊疆都屬於蠻夷之地,跟元春省親有很大的不同,去了那個地方的人回來也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事,況且古代海上交通也不發達,一帆風雨路三千,這麼遠的距離豈能說回來就回來的,所以和親政策否定了探春回賈府省親的可能性。

  • 10 # 林茜的樂園

    《紅樓夢》裡,關於探春未來命運的暗示其實挺多的,比如作者曹雪芹先生給賈探春的判詞: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畫面裡,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

    《分骨肉》曲: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從其中來看,探春嫁人之後(按原著應該是遠嫁海外,做了藩王王妃),很難再回到賈府了,所以,才有了上述的判詞,骨肉分離,各自安好,一帆風雨路三千,再也難回到家鄉了。

    至於小說裡後四十回,紀錄的探春回家探親的情節,應該只是續寫小說的高鶚先生的自我發揮,與曹先生的初衷並不一致。

    在《紅樓夢》裡,探春遠嫁海外做王妃,還有多處伏筆和暗示,簡述如下:

    一、《紅樓夢曲·分骨肉》隱探春之結局。

    起首曰:“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明寫水路三千。再細味曲子,字字血、聲聲淚,分明是探春與家人永訣的口吻。

    二、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探春抽了一支籤,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籤者必得貴婿。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這段伏筆,暗示探春將來遠嫁海外當王妃。

    三、七十回,放風箏。

    探春所放的風箏是軟翅子大鳳凰,這無疑暗喻探春將來作王妃。更明顯的暗示是這個軟翅子大鳳凰,被天上另一個鳳凰風箏絞住,正不可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的風箏絞在一處,隨著三家風箏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遙遙都去了。這一大段描寫,暗示探春將來去海外作王妃。

    綜上所述,三姑娘探春遠嫁成為王妃之後,應該是沒有再回來探親的。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正好應了作者“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初衷。

    不過,按照探春的精明與才情,她自己的生活應該是可以過得不錯的,這也算出身賈府的貴女之中,後半生過得還算好的女子之一了吧!

  • 11 # 紅塵一玫

    有,賈府被查抄後,在北靜王等人的幫助下,皇帝看在賈探春和親的份上,賈府人被放出,併發還部分財物,賈寶玉正是此後蹬科,並出家做了和尚,賈政親眼看到寶玉在船頭向他磕了三個頭,與一僧一道飄然遠去,皇帝聽說此事,也給了一個〞文妙真人〞的封號,或許在皇上的恩賜下,賈探春陪著上京述職的丈夫一同進京省親,但這時候就不能叫省親了,也就是順路回孃家而己。紅樓夢一書也有所交待,探春聞及寶玉出家一事,還撫慰王夫人說,凡人必不能有神奇的地方,寶玉銜玉而生,本有不同凡響之處,太太也只能當沒有生這位哥哥了。或許,她看到的賈府沒有這般理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永遠的富貴,也沒有永遠的貧賤,否則帝制又如何能夠被取代,人民又怎能翻身做主,共和國又怎能相應而生,也只能在封建帝制的廢墟上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 12 # 尋找金陵十二釵的後人

    《紅樓夢》臨結尾,不都寫明白了,探春回了賈府,看到惜春穿著道袍,心裡很不是滋味!其實,當年現實中的賈探春,遠嫁後五年內回娘兩次,作者少寫了一次!那惜春穿的道袍本該是探春的。

  • 13 # 月清茶彥

    從判詞和曲詞《分骨肉》來看,我覺得是沒有可能的。“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拋閃。恐哭損殘年。”“從此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加上探春遠嫁是在清明,判詞上的畫又有風箏,大海,大船。看起來都像是一去不返的寓意。

    二十二回做燈謎,探春做的“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也是風箏斷了,從此離別。

    所以我想,如果還能相見,這些分離的詞就不會如此悲傷了。

  • 14 # 快樂人生40206654

    我也想探春應該有探家的春天,而且她在殘菊中寫道:明歲秋分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但是作者偏要落一個白茫茫大真乾淨。正如薛小妹總結的那樣:"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這是什麼樣的團圓?那是名人之冢。後四十回高鄂也想狗尾續貂,讓探春省親,給賈家有個延世澤復興的機會。其實,據我個人理解,真的不可能有探親的機會。曹公在黛玉的悲題五美吟中寫過昭君絕豔出漢宮,被呼邪單于叔侄三人霸佔可曾回來過?歷史上和親的文成公主可曾回來過?不僅是路途遼遠的問題,還有人質的性質,以及霸權的臉面。

  • 15 # 淡淡162

    沒見過斷線風箏又飛回的。推測探春下場不好,象斷線風箏無法自己做主,隨便落在哪兒,不被重視。搞不好嫁個糟老頭,又不得寵,早早慘死也不一定,參見元春早死,迎春被整死。我認為曹前面寫得多美好,八十回後就有多悲慘,紅樓夢是寫大悲劇的。

  • 16 # 一大奇人97221021

    生於末世運偏消,輾轉天涯奈何橋,一身英氣誰能敵,化外中華開新朝。讓我們為可愛的探春寫出判詞下闕,遠嫁蘇祿國後,該國國窮民困,文業不興,軍亂頻仍,探春先是輔佐夫婿,勵治圖新,保境安民,未幾,夫戰死,探春得軍民擁戴稱帝,南征北戰,建立新朝。身在化外,心繫中華,年年派人納貢,順便訪求賈氏後人而不得。身故後,遺骨由後代蘇祿國王攜至中華,半路國王卒于山東德州,遂俱葬於該地,今墓存焉。遺囑:黃巖島是中國的!

  • 17 # 潤楊的紅樓筆記

    探春遠嫁後不能回家省親。如果探春可以隨時隨地回孃家,那麼探春遠嫁就不是悲劇而是喜劇了。

    探春是一個風箏,她離開家後,風箏線就斷了,從此無依無靠,千里東風一夢遙。

    下面分析一下探春不能省親的原因。

    一,路途遙遠,交通不便。

    探春遠嫁海疆,茫茫大海,波濤洶湧,路途兇險,不可能回家探親。

    二,省親費用多,排場龐大。

    如果探春省親,耗資巨大,需要大批人力物力保駕護航,夫家不會允許。

    三,潤楊認為探春遠嫁是和親,和親的公主能回到孃家的只有皇帝的親生女兒,其餘的女子都是終老邊疆,再也回不到家鄉。探春絕不會例外,她應該至死也沒有離開海疆。

    探春遠嫁後與父母親人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 18 # 陳嚴

    探春遠嫁番國不可能回家探親,探春判詞:千里東風一夢遙,遙遠的只能夢歸大觀園了。古代王妃探親極為不易,元春入宮二十年才有機會探親,探春遠嫁後最多兩三年賈府就被查抄了,探春不可能有省親機會。

  • 19 # 君宜修

    絕無可能。

    我們看金陵十二釵正冊關於探春的一頁,

    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結合判曲,探春應該是遠嫁。“千里東風一夢遙”“奴去也,莫牽連”是說遠嫁之處如夢一般遙遠,再也不會有關聯了。畫中專門寫了兩個人放風箏之景象,大概推測遠嫁原本是兩人。再看第七十回,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眾人皆笑說,“且別剪你的,看他倒像要來絞的樣兒。”說著,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

    依然暗示了與探春同出嫁的還有一個人。而在放風箏一節中,只有一個人未說明所放的是什麼風箏,那就是黛玉。作者也是暗示,與探春要一起成“鳳凰”便是黛玉。

    此外,文中探春與黛玉有兩次關於將來結婚物件的玩笑。

    結秋爽社之時,大家取名:

    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的美號了。"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後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

    娥皇女英,兩人同為帝舜之妻。暗示探春、黛玉,都將被遠嫁藩王。

    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該招貴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們好喝。”探春笑道:“這是什麼話?大嫂子順手給他一巴掌!”李紈笑道:“人家不得貴婿,反捱打,我也不忍得。”

    李紈之語,可知黛玉未嫁便香消玉殞。

    探春素喜闊朗,有志氣。從花名籤詩句所在的詩中,可以看出,探春對於被遠嫁,“不向東風怨未開”。她並不怨恨家人,不埋怨朝廷。她很清楚,這是自己的職責所在,也是這樣的社會中貴族女性所不可避免的命運。之後,她應該會如之前所言,“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身為女子,也在家中做出一番事業。在嫁給藩王后,如主理賈家時一樣,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黛玉的花名籤:“莫怨東風當自嗟”,則是自怨自艾,最終未嫁而早逝。

    這倒是也體現了探春和黛玉兩種不同的性格。探春大氣、精明,會為自己爭取利益。應該能在婚後憑自己的能力,在夫家站穩腳跟。只是這個夫家可能遠在邊疆不毛之地,與金陵繁華不可比擬。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不會唯唯諾諾如迎春一般。故而遠嫁也不會被欺壓。也不像黛玉孤芳自賞,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這倒也正應了王熙鳳所說:“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為挑正庶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得了探春,如得了寶,探春婚後生活不會太慘。

    唯一的不幸在於,遠嫁後再也無法回鄉,無法見到家人。“蕉下客”這一雅稱恰恰也暗示了這一點。探春說自己最愛芭蕉。杜牧所做《芭蕉》也暗示了她的將來。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  

    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  

    夢遠莫歸鄉,覺來一翻動。

    探春將來也只能夢中歸鄉,是為薄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辛斯再次跟腱受傷,這對他未來會造成多大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