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文化
-
2 # YINGj
狐狸精這一名字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在網上常有這樣的影片:在大街上一群不嫌事大的圍觀群眾裡,有負心漢在外包小三,妻子不去找自家男人麻煩,轉臉就去和蠱惑自己男人的小三扭打在一起,不是拽她頭髮,就是脫她衣服,嘴裡罵罵咧咧,說:“不要臉!”“勾引別人老公!”“脫掉她衣服,讓她沒臉見人!”說這話憤怒惱恨之餘好像還有些洋洋得意,不時拖拽著往前走,另一隻手還拍著小三的臉:“該死的狐狸精!竟幹些不當人的事!”請注意,關鍵字出來了,就是黑黑的粗粗的狐狸精三個字。
狐狸也挺可憐,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對事物外表膚淺的認識導致了狐狸精的誕生。看見外表美麗的事物,就去追捧,就去喧鬧,看見外表醜陋的東西,就發自內心的厭惡,好像看到惡靈一般。也正是因為如此,狐狸成功同人類偉大的不可造就的小三聯絡在了一起。誰讓它有討人喜歡的外表,還有說不出的機靈勁,以及邪邪的樣子呢? 閒話少說,咳咳,進入正題。狐狸精與我們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夏誕生之前,狐狸精便與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狐狸最早是以瑞獸的身份出現的。在上古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狐之圖騰,當時的塗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均屬狐圖騰族。狐狸為中國的夏朝的誕生也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大禹治水時期,為了防洪大業不辭勞苦,連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管不顧,周圍人紛紛勸他早日成家,大禹以大水未治何以為家斷然拒絕了。有一次,他走到塗山,突然在路旁看見一直白狐,這白狐漂亮,通體毛髮雪白,最讓人欣喜的是狐狸身後竟有九條尾巴!當時狐狸尾巴多意味著子孫眾多,大禹心想著莫不這就是天意,天讓我在當地娶妻生子,就這麼的大禹就在塗山娶了塗山氏,生了孩子啟。 狐狸在漢朝之前還是過得挺滋潤的。狐狸在先秦兩漢的地位最為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四大祥瑞之一,在我們所挖掘出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也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青鳥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尊貴。還有人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可到了漢代以後,狐狸精的瑞獸地位急轉而下。狐臭,狐媚,狐疑等這些不好的詞紛至沓來,尤其是狐狸精三個字,更是成為了小三的代名詞,從此狐狸瑞獸成為了淫獸。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女子地位就像狐狸從瑞獸跌到淫獸一般,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從狐狸文化身上展現了出來。在《朝野僉載》記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飲食與人間同之,事者非一主。時有彥曰:無狐媚,不成村。”狐狸最早是受女性的喜愛,並作為討好配偶的神祇用的。狐狸姣好的面容,小巧可愛的身材和如女子一般的性情,在古代人心中,唯有最嬌媚的女子可與狐狸相比,狐狸成為了女子的象徵,在一方面似乎也暗示著女性的性格與心理 。
魏晉到隋唐時期,狐狸精還沒有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它們美麗大方,嚮往人間美好的家庭生活,它們注重禮儀,甚至十分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開放的唐代,狐狸精並沒有成為蕩婦的代名詞。反而是在程朱理學的宋明時期,成為了自由浪蕩,不知廉恥的狐狸精。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明朝天順年間,浙江有一位蔣生,要去漢口置辦貨物,在半路途中偶遇馬小姐,馬小姐青春靚麗,美如天仙。蔣生自漢口見馬小姐以後,這回到家中是茶不思飯不想,跟丟了魂似的,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可誰曾想,一天夜裡,這馬小姐竟然出現在了蔣生的家門前,這馬小姐說什麼自從見了蔣生回家茶不思飯不想云云之類的話,沒說幾句,馬小姐自薦同床同眠。這蔣生當然欣喜,立馬與馬小姐共赴巫山,雲雨一番。這馬小姐就是狐狸精變的。
這種狐狸精變成絕世美女途中偶遇主人公然後相邀大被同眠的故事,在宋明小說中比比皆是,尤其是這些狐狸精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這些狐狸精不守婦道,沒說幾句,就急著獻身,與陌生年輕男子云雨。
狐狸精也是妓女的代名詞。北宋時期文豪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載:“東坡攝署錢塘,有妓號名九尾狐。”在程朱理學風大行其道的宋朝,狐狸精更是成為了理學嚴厲批判的眼中釘,狐狸精同樣也是男人花心開脫的最好的工具。程朱理學的朱熹,對《詩經·邪風》中的“匪赤莫狐”是這樣解釋的:“狐,獸名,似犬黃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惡見者也,所見無非此物,國將危亂可知。”《詩經》只是描述了狐狸的顏色,在朱熹這位大儒的眼中,成了禍國殃民的妖物。
狐狸精勾引男人,禍國殃民,罪有應得。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的蘇妲己,就是淫蕩殘忍、危害社稷的九尾狐。上古時期的九尾狐拯救黎明百姓,沒有九尾白狐,就沒有大禹的兒子啟,沒有啟,就沒有夏王朝,沒有夏。。。。。。咳咳,作為秦漢時的瑞獸,到宋朝的轉變,最後明朝時期的淫獸。如今狐狸精成為了小三的代名詞,再也翻不了身了。
-
3 # 敏之慎之
狐狸最早在《三海經》中有描述,說人食用了狐狸的肉可以逢凶化吉,消除厄運,這還沒有把狐狸說成神獸。可是《呂氏春秋》中提到的狐狸就是神獸的化身了,見摘自《呂氏春秋》: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王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賓,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大禹娶了九尾白狐化身的女孩一一塗山氏的女兒,名叫女嬌,生下了夏朝第一代君主啟。
九尾意味著子嗣眾多,後來,人們把九尾狐作為圖騰,象徵著祥瑞和富貴。
先秦到兩漢時期,狐狸的地位極高,它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徵,尤其狐狸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對於崇尚多子多福的古代社會,人們更加崇拜狐狸。
漢朝之後,狐狸繁殖快,經常在山間田野出現,而且狐狸生性多疑,晝伏夜行,經常偷雞摸狗,侵擾百姓,讓人感到詭異,討厭。慢慢地人們改變了對狐狸的好影象,一些文學作品中以狐仙,狐妖出現,如《搜神記》。
到了清代,蒲留仙的《聊齋》,其中故事頻繁出現“狐仙、狐妖”,雖然其中不乏溫婉善良的狐仙,但那種豔情化,妖魔化的印象深入人心,社會上往往把勾引男人的女子代稱為狐狸精,狐狸的“淫獸”形象就坐實了
-
4 # 歷史寶藏
說起狐狸精這個詞,我們都知道這不是個什麼好詞,特別是用在女人身上,那簡直是自動給人貼上妖媚,禍亂的標籤。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狐狸精也是佔據一席之地,傳說中,狐狸可以透過修煉,吸食日月之精華,然後慢慢幻化出人形,最終成為一種妖精。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青丘狐狸洞的說法,當然這是一種影視的虛構,但是虛構也是有一些歷史線索和依據的,據說大禹的妻子,塗山的女嬌,就是狐族,可能是以狐狸為圖騰的氏族傳人。這個號稱九尾白狐的女人,也給大禹生了個兒子,就是夏朝的開國者啟。
這個時候的狐狸精,還是一種瑞獸,九尾白狐是一種祥瑞的象徵,正所謂:“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
所以狐狸也能夠成為民間被供奉的“五大仙”之一。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灰仙——老鼠。魏晉到唐代的時候,志怪小說開始發源並流行,狐狸精這個形象,開始在歷史舞臺上演繹越來越豐富的角色。《酉陽雜俎》、《太平廣記》等中都記載有不少關於狐狸精的故事,大致分為兩種涇渭分明的角色,一種是好的狐狸精,能夠幫助人。另一種就是不好的,魅惑人,害人。
知道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還是傳承了這種認識,所以就有人產生疑惑,聊齋中的狐狸精,怎麼還有不是那麼壞的?其實狐狸精本來是一種瑞獸存在,變壞是後人小說演繹的結果。俗話說,壞事傳千里,關於狐狸精魅惑人的故事多了,狐狸精負面的形象就越來越深入人心,這也是現在“狐狸精”這個詞作為一個貶義詞的緣由。
-
5 # 清水空流
應該說,狐狸精從瑞獸變“淫獸”,從男性變成女性。尤其變成勾引男性的狐狸精是女明清以後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儒家思想最鼎盛的時候,因為社會日益保守和對女性束縛越來越嚴格有關,但在最初的古時期即有狐圖騰崇拜。狐狸在先秦兩漢地位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並列四大祥瑞。與白兔、蟾蜍、青鳥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祥瑞。而且是以男性為主,也就是說狐狸精可都是帥哥,在幹寶寫的《搜神記》裡。就描寫了一個“男性”老狐狸復仇的故事。而明清的女狐狸都是報恩。不過有一點都一樣,無論男狐狸還是女狐狸都生活在墓地。這實際上就是當時社會生活的折射。
甘寶在書裡寫的是漢代的有個諸侯王。被皇帝封為廣川王,為人道德品質很差,尤其貪財,而且尤好盜墓,有一次沒有聽取朋友的勸告,去盜取春秋晉國大夫欒書的墓,但掘開一開,墓內空空,就連屍體都沒有,只有一隻白毛狐狸。白狐看見廣川王盜墓被驚走了,廣川王十分驚奇,可惜沒有捉住這隻白狐,但無意中傷了白狐的左後蹄。但當天晚上,廣川王便在夢中,看見一個鬚髮潔白的老人質問他,為打傷我的左腳。出於報復,白髮老頭舉杖擊傷廣川王的左腳,廣川王驚嚇之下就醒了。但左腳就此就瘸了,落下了終身殘疾。這個白狐狸是欒書化身。
書裡還寫了一個西晉高官張華也曾經遇見過一隻成了精的狐狸。這隻狐狸住在戰國時期的千金買馬骨的燕昭王的墓裡。後世點評燕昭王好長生不老之術。最終得道昇仙了。所以,一隻生在在燕昭王墓前的狐狸經過修煉成人了,但卻是一個翩翩美少年、這個男狐狸文武雙全,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能力就想去拜會一下當時的仕林領袖張華,但和他一起修煉樹精(華表)說:張華機敏過人,果敢剛毅,你去他大概會認出你是狐狸精,萬一弄不好,會把我也牽扯裡去,一起喪生我也就完了。小狐狸帥哥不聽,依舊和張華見面。一見之下,二人大有想見恨晚之事,張華覺得帥哥天資不凡,談吐不俗。但越談越心驚、這個少年即便是對軍國大事,朝廷隱秘也是侃侃而談,天文地理,縱橫天下無所不知。張華十分心驚,覺得此人絕非人類、而是鬼魅或狐精”。就想給緝拿逼其現形。
帥哥狐狸看出張華意圖不軌,意圖要走。張華拿獵犬來試探,故老相傳狐狸怕狗,但這個帥哥絲毫不怕。這更加讓而張華懷疑。認定了這個少年是修煉千年的得道妖狐。後來終於讓其現出原型。後來得知這個帥哥狐狸的家在燕昭王墓,張華把狐狸家以火焚之(華表亦被燒死)。帥哥狐狸也被張華“烹之”。千年修行毀於一旦。
但自南北朝以後。狐狸精由男轉女,由好轉壞。由“”瑞獸”變成“淫獸”。在《魏書》中記載,洛陽城有狐媚的女子,《洛陽伽藍記》中詳細記載了狐狸精”勾引”男人事件,城中男子爭相娶善於狐媚之術的女子娶回家作媳婦。但最奇怪的是,這些女子睡覺必須穿衣服,(沒有說同房如何)一個男的好奇之下,在媳婦熟睡之解開老婆的衣服,發現老婆身上有狐毛,似有尾巴。驚懼之下把老婆休了。但媳婦離別之際用剪刀剪下丈夫的一縷頭髮。第二天,整個洛陽城中被截去頭髮的男子有一百三十多人。
應該說,兩晉南北的男女狐狸不咋害人,沒有啥個性。而人類對他們更是畏懼。唐朝以後,文人筆下 的狐狸就逐步開始可愛和善良起來人。如一個姓任的女狐狸精十分漂亮、這個女狐狸精她愛上了一個叫鄭六的男子。但問題是鄭六不是帥哥,也不是讀書人,更不是高官,似乎還有點傻、有一次二人一夜春宵之後,狐狸精告訴她是不是人。但鄭六依舊愛她,不在乎,狐狸精十分感動,二人互訴衷腸,決定一生相愛。既然是狐狸精自然有本事,幾年以後就讓鄭六成了大款。鄭六還認真讀書做官了,後來被派往西北為官。但狐狸精會算,知道自己去西北必死無疑,就不想去,但在鄭六哀求之下還是去了,但路遇獵狗,驚懼之現出本形,被狗咬死。但在兩宋以後,程朱理學的宋明時期,成為了自由浪蕩,不知廉恥的狐狸精。再往後後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的書裡,各色各樣的狐狸精紛紛出現,但基本上來說,這些女狐狸精都是“好人”談不上“淫獸”
可以說,把女子說成是狐狸精,更多折射出男人的無能。所謂女人禍國,妲己是狐狸精轉化,魅惑君王。妖媚眾生。而《聊齋志異》善良“狐狸精”的出現,更是體現出女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6 # 史味人生
中國的“狐妖文化”由來已久,無論是史籍所載,還是民間傳說,“狐狸”一直都是亦正亦邪的神物,當然在今人看來“狐狸”基本上和“狐狸精”等同了,失去了傳統文化中的“虎力大仙”的名號。狐妖文化
《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這是最早出現“狐妖”的記載,也就是今天著名的《青丘狐傳說》的發源地,後世的九尾狐妖也是據此而來,所以說《山海經》在狐妖文化的發展中佔關鍵性地位。
雖然《山海經》中記載的九尾狐聲音像嬰兒,吃人,但是最後一句“食者不蠱”說明了九尾狐最初亦正亦邪的形象。吃了九尾狐就百邪不侵,這是狐狸“瑞獸”的一個體現。
成書於漢朝的《說文解字》(一般稱為《說文》)中對於“狐”的解釋非常中肯:
狐,妖獸也。鬼所承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後大,死則丘首。狐狸是妖獸,有三個美德,它死的時候會把頭端正的朝向生它養它的洞穴。以表思鄉、不忘本之情,所以最初的狐狸被人賦予了美好的品質。也由此產生了“狐死首丘”的成語。
民間傳說中“狐狸”是亦正亦邪,是神物民間傳說故事中有五仙,分別是狐、黃、白、柳、灰。狐是狐狸、黃是黃皮子(黃鼠狼)、白是刺蝟、柳是蛇、灰是老鼠,這五種動物在民間傳說中是亦妖亦仙的靈異之物。如果敬奉它們,便會受到福佑;如果傷害它們,便會遭受其報復。這其中,尤以蛇為最,“蛇最會報仇”這個典故不知道是多少小孩子的童年陰影。
很多地方有狐狸大仙廟,用來拜祭妖狐,庇佑自家。《太平廣記》中記載:
唐初以來,百姓皆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因此,狐在先秦兩漢時期是四大瑞獸之一,與龍、麒麟、鳳凰並列,出現在很多民族的圖騰中,足見“狐文化”的歷史地位。
志怪類小說將狐狸打成了反派最早關於“狐文化”的記載都是“正經”典籍所載,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狐文化必然可以成為中國優秀的靈獸文化之一。可惜的是,隨著道教文化的發展,志怪類小說的出現,“狐”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搜神記》中記載的狐妖阿紫是這樣的:
道士雲:“此山魅也。”名山記曰:“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其名曰阿紫化而為狐。”故其怪多自稱阿紫。阿紫是後世狐狸精的原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千年老狐狸阿紫化身為美女勾搭有婦之夫,最後這個有婦之夫也變成狐媚的模樣,驚悚至極。
在此之後的《廣異記》、《宣室志》、《玄中記》均有狐妖的記載,大多都是狐妖修煉成人,然後善於蠱惑之術,令人迷惑心智,最終為道士所煉。
隨後隨著更通俗的小說興起,狐狸的定位更加清晰,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聊齋志異》和《封神演義》了。
《聊齋志異》中的狐狸有好有壞,有情有淚,是落魄書生意淫出來的產物;
《封神演義》就很直接了,九尾狐妲己成了本書最大的反派,徹底淪為“狐狸精”。
其實狐妖文化中狐狸由瑞獸變成淫獸是非常合理的,老百姓從來都是喜歡通俗文化,喜歡獵奇,這是人的通性。所以正兒八經的典籍記載,枯燥乏味,少人傳承推廣;而民間傳說則有其宗教文化背景,且故事多曲折離奇,投其所好。
更何況,狐狸俊美的容顏,絕對是動物界的大美女,在老百姓口口相傳之下,自然狐狸就淪為後世的“狐狸精”了。
-
7 # HuiNanHistory
狐狸精最早不是淫蕩魅惑的代名詞,而是一種被崇拜的祥瑞之物。
這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麼,我就來梳理一下狐狸精形象的演變過程吧。
在原始社會中,很早就出現過狐狸的圖騰崇拜。
舉例而言。傳說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就是九尾白狐的化身。根據《吳越春秋》的記載:
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隨後,大禹就娶了塗山氏族之一女子,兩人生育了夏啟。很顯然,這位塗山氏所屬的部族,就是以九尾狐狸作為圖騰標誌。
不僅如此,還有純狐氏、有蘇氏等等,均以狐狸作為圖騰。在《山海經》中,狐狸是一種瑞獸,以狐狸作為圖騰,其實是想要求狐狸的庇護。
狐狸被貶低化始自漢朝。像是許慎的《說文解字》在解讀狐時,就稱道:狐,妖獸,鬼所乘之。
等到魏晉以後,狐狸為妖魔之論更為普遍,甚至還被加之以魅惑、鬼媚這樣的形容詞語。狐狸精正式成為了勾引男人的代名詞。
例如,東晉葛洪《抱朴子》提到:狐狸豺狼皆壽八百歲,滿五百歲則善變為人形。
同時代郭璞的《玄中記》也記載:
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
至此,狐狸的形象算是被固定化了。
總而言之,狐狸精形象的轉變,漢晉是一個關鍵時期。
-
8 # 文史工作坊
筆者對中國古代的狐仙文化有過研究。現來回答這個有關狐仙文化的題。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歷史上,狐狸精曾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在先秦兩漢時期狐狸地位尊貴,與龍、麒麟、鳳凰並列為四大祥瑞。甚至有傳說講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就是一隻美麗的九尾狐,痴情的等待大禹治水回來,併為他生兒子啟。《山海經》記載:
青丘之國⋯⋯其狐四足九尾。九尾狐被人作為祥瑞,即郭璞所說“太平則出而為瑞也”。在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青鳥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
然而,到了東漢,狐狸精的形象開始朝著令人害怕的妖怪方向轉變。有史料記載:
狐, 妖獸也, 鬼所乘之。此後,狐狸精由瑞獸變妖獸。到了東晉,狐形象的這種變化更是劇烈。《玄中記》記載:
狐五十歲, 能變化為婦人, 百歲為美女, 為神巫, 或為丈夫, 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 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 為天狐。傳統的瑞獸狐狸精,正式變成妖獸狐狸精。狐狸精也有了迷惑男子或者女子,誘惑人類與之相交的特徵。東晉幹寶的《搜神記》記載:
狐者, 先古之淫婦也。其名曰阿紫, 化而為狐。故其怪多自稱阿紫。這裡,將狐狸精徹底塑造成“淫婦”(“淫獸”)。於是,《封神演義》、《聊齋志異》更是將“淫獸”這一形象無限擴大,狐狸精妲己魅惑紂王,更讓紂王丟掉了江山,放火燒了鹿臺,更燒了自己。《聊齋志異》裡的狐精更是數不勝數,不光有女狐狸精,而且還有男狐狸精。不過聊齋裡的狐狸精多是有情有義的美麗女性,往往不顧一切地愛上落魄書生。更多了一些人性解放的因素在裡面。
-
9 # 剛日讀史
狐狸其實是兩種動物,狐是狐,狸是狸,狸又稱狸子、狸貓。
那年引發“非典”的罪魁禍首“果子狸”就是狸的一種。
我們說的“狐狸精”一般特指的是狐。
狐狸精又名狐仙,民間俗稱大仙,傳說狐狸能修煉成仙,成仙的法力高強,可幻化人形,與人來往。
據說狐狸修練千年可得三尾,成為妖獸;再修練千年可得六尾,成為靈獸;修練三千年的狐可得九尾,成為仙獸。
《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晉朝郭璞所撰的《玄中記》中就煞有介事地提到:“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天狐)
民間把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和灰仙(老鼠)稱為“五大仙”。
狐狸最早是祥瑞之獸,狐與玉兔、蟾蜍、青鳥是西王母駕前四大瑞獸,著名的玄狐元君乃通天教主弟子,通天教主賜封九天黃狐娘娘,天庭賜封玄狐元君。
玄狐元君悲天憫人、救苦救難,多次派遣手下狐仙幫助世人,透過結緣諸多狐仙到世間,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將狐仙美麗、正義、健康、善良的形象傳播到民間。
可是兩漢時期的神話故事中,狐仙慢慢成了迷惑男人的妖神。
唐代《任氏》、《計真》等傳奇都有這樣的狐仙出現。
《聊齋志異》更是狐仙的大本營,在蒲松齡筆下,狐仙們美麗善良、忠於愛情,但多少也有勾引男人的嫌疑。
(勾引男人)
據說狐狸生性好奇,喜歡偷女性的飾品,人們就認為狐狸精收集這些飾品是為了變幻成女性時使用,是為了專門引誘男人的,所以狐狸精被人稱為淫獸。
自從《封神演義》面世後,狐仙和妲已就劃上了等號,妲已身上的“妖媚”、“邪氣”、“神秘”、“狡猾”,就成為狐仙在華人心中的印象。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馮 生
-
10 # 隨手談詩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們日常所說的狐狸精,確實不是什麼好話,比如形容女人淫,通常就說她是狐狸精。如果不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狐狸精最開始是“瑞獸”吧?
五大仙在民間,有幾種動物是自帶靈氣的,平常人一般不去招惹他們,比如黃鼠狼、比如蛇,再比如狐狸。我小時候就常聽家中老人講起這幾種動物報恩或報仇的故事。其實,除了以上三種,還有刺蝟、老鼠,這五種動物在一起,被稱為“五大仙”。
古人對五大仙的崇拜可是非常深入的,五大仙是專門負責保護家庭平安的,既然是仙,當然也有各自的仙號了:
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灰仙-老鼠這五種動物被人尊為仙的主要原因是,它們比較常見,古人就認為五仙可以吸收天地之靈氣,修煉成半仙半妖的神奇體質。五仙屬於有恩必報、有仇必償的性格,如果你敬重它們,則會得到庇佑,如果稍有褻瀆,那不好意思,搞得你家雞犬不寧。
因此,在古代人家中,除了供奉祖先牌位、福祿壽、財神等常見神靈以外,還會供奉五仙。
現在人已經不拜五仙了,因為五仙畢竟是動物,建國後動物不準成精,神位自然就被取締了。
狐仙相對於其他四仙,狐仙的神話傳說最多,而且地位最高,中國古代有十大魑魅魍魎的評選,狐仙是五大仙中唯一入選的。
在中國神話體系中,狐仙最開始確實是充滿正能量的,上古時期各部落都有圖騰崇拜的時候,狐狸就作為圖騰出現。相傳夏禹治水時經過塗山,遇到了一直九尾狐,後來夏禹娶九尾狐為妻並生子,這便是夏朝的開國之君——夏啟。
《山海經》中也有關於九尾狐的記載: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從上古時期開始,到漢代這很長一段時期以來,狐狸都是祥瑞的代表,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狐狸繁殖能力強,古人又有生殖崇拜,比如九尾狐的九個尾巴,其代表的就是多子。
還有人說狐狸有三德:柔和的毛色符合中庸之道,為一德;身形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為二德;狐狸死時頭朝洞穴,不忘本為三德。
你看狐狸曾經的日子多麼好過,所以說啊,神是人造的,人要你過得好,你就過得好,人不讓你好過,你就跌下神壇,狐仙就變成了狐狸精。
狐狸精狐狸的地位下降,正是從漢朝開始的,至於為什麼我也不太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狐狸真正幻化成人性並且擁有感情,是魏晉時期開始的。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越來越多的狐狸故事被寫入文學作品中,著名的志怪小說《搜神記》就是魏晉時期的作品,裡面就有很多狐狸的故事。
狐狸的地位雖然下降,但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好狐狸與壞狐狸出現比例也是五五開,狐狸也還沒有正式跟淫蕩扯上關係。民間形容嬌媚的女人,也頂多罵一句狐媚,還沒上升到狐狸精的高度。
說起來,狐媚這個詞也很有趣,因為狐狸有著漂亮的皮毛、嬌小的身軀和精怪的性格,就像嬌媚的女人一樣,於是便有了狐媚一詞。
你看,狐狸是仙的時候,長相和身材是原因之一,狐狸變壞,長相和身材也是原因之一,護理要是真有思想,估計它們也摸不透人類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這找誰說理去啊?
直到明朝,《封神演義》一書橫空出世,裡面的女主角妲己集妖媚和惡毒於一身,而她的原形就是狐狸成精,這一來,狐狸可就倒了八輩子血黴,從此以後,狐狸精就和淫蕩女人畫上了等號,狐狸精也成了徹底的貶義詞。
後來清朝蒲松齡撰寫《聊齋志異》,裡面收錄了各種各樣的狐狸成精的故事,絕大多數是充滿正能量的化身,但即便蒲松齡如此執著地為狐狸精翻案,也沒能扭轉人們對“狐狸精”根深蒂固的誤解。
實在可嘆。
回覆列表
在漢朝之前,其實狐狸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上古時期便有狐狸圖騰,先秦兩漢時期狐狸的出現多被視為祥瑞之兆。其實在不少地方狐狸的地位仍然還是很高的。
那麼是什麼讓狐狸的地位急劇下降呢?
狐狸精還有另一個稱為“狐仙”,晉朝郭璞所撰的《玄中記》中就煞有介事地提到:“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漢晉時期狐仙故事開始出現,像《搜神記》就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描寫狐仙雖神通廣大,但有怕狗、有臊氣、變形後仍留有尾巴等屬性,為以後的狐仙故事奠定了基調。唐代《任氏》、《計真》等傳奇大行其道。元明話本小說也多有狐仙出現。《聊齋志異》更是集狐仙之大成,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蒲松齡筆下,狐仙們一反前代狐媚、陰毒的形象,變得美麗善良、忠於愛情、樂於助人。
為何古典文學裡會將狐狸升格成狐仙呢?那是因為狐狸這種動物生性好奇,還喜歡收藏些小玩意,尤其是女性的裝飾品。人們捕獲狐狸後發現這些東西,就誤以為狐狸成精後會變成女性,專門迷惑和引誘男子。而被稱之為淫獸的狐狸精,就是這麼來的。由此看來,不僅狐狸很委屈,就是狐狸精,也是很委屈的,可惜這種觀念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思維定式了,輕易無法改變。
總結一下,簡單講,就是古代文人將狐狸與女性結合,透過志怪小說的方式廣泛傳播,狐狸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定型,透過帶帶相傳越發誇張惡劣,最終成了今天的淫亂惡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