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守智
-
2 # 本名劉子稼
感想就是,現在人們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休閒娛樂的心態大於以往任何時候,人們更願意去尋找一種直接的,過癮的感覺,來刺激機械的生活。
而很明顯,親情,尤其是母愛戲,是最容易催淚並且也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的,再加上喜劇團隊加持,就算不能讓你哭我還不能讓你笑嗎,而且還有欲抑先揚的戲劇反差,會讓觀眾願意在春節檔買票並且至少看的時候不會覺得無聊。這裡必須要說,李煥英也穿越了的這一設定,在解謎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高階”。
當然,如果我們把它看作是一個茶餘飯後的一種休閒娛樂方式,一種消遣,那我覺得沒問題,它就跟那些喜劇電影沒什麼區別,笑過就過了。或者這只是賈玲自己的一種自我救贖,那也無可厚非。
但如果作為一個藝術作品的角度,或者說,你希望它能昇華出一些主題的角度,那它確實沒有那麼完美。
一是解密之後的回顧,李煥英對賈玲的種種成全有些過於尷尬,看的時候不覺得,看完之後你會發現你很難用語言還原這些情節,因為它不合邏輯,而且在故事正常進行的時候沒有埋下任何伏筆,這就會讓解謎的瞬間,很多觀眾其實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兒,當然,這似乎增加了敘事方式的高階感,但也讓故事整體變得撕裂。
這也進一步導致了第二點突兀,也就是喬杉的出現,我就感覺這個人是突然之間從天而降的,我原以為故事的設定是其實冷特是賈玲他爸。
第三,也就是電影后期煽情的部分,難道就靠賈玲的哭戲嗎?這塊兒的感覺就很像沈騰的文藝匯演,不好笑那就再來一遍,或者一個歌手唱歌感動不了你,那我就把鏡頭搖給觀眾,讓她的哭來感動你,春晚的小品最後的正能量感動不了你,我就讓演員歇斯底里,眼含熱淚感動你。
電影史上偉大的作品很多,《功夫》裡最後阿星把火雲邪神的暗器變成一朵花飛出去;《暗戰》裡隨著炸彈的倒計時,車子的引擎聲響起。輕描淡寫的讓人震撼和歇斯底里的讓人共情,是兩碼事。
當然,是票房把這個電影推上了這種話題度,誰也沒說她就得如何如何才行,觀眾覺得那兩個小時沒白花錢也就行了。
回覆列表
賈玲的母親李煥英,在她剛考上大學的那一年,幹農活兒時跌下草垛去世。《你好,李煥英》在此突發的悲劇下完成了藝術構造。無論由小品還是電影的形式呈現,主要還是一部緩釋悲痛,描摹不捨的,介紹賈玲個人家庭情況和情感體驗的電影。
賈玲用理想主義的創作手法,在母親的彌留之際,同她一起穿越回二十年前的青春年華,兩人在那樣一個純粹的年代,以姐妹相待,一起打排球賽,買電視機,喝酒吹牛談戀愛,遨遊在無拘無束的時光之間,見證堅定果敢的父母愛情。不僅母親李煥英與自己的變成了全無隔閡的同齡人,連平日裡熟悉的叔叔阿姨們,也變得或逗比,或憨厚,展露出百分百的孩子心性。
暗黑童話上線
如果這一切,都是李煥英的表演呢?
劇末,賈玲從一份針線活中,發現了母親是與自己同時穿越過來的,在打排球的情節裡,也明確告訴觀眾,李煥英預知了自己的迴光返照與死亡結局,所以她在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和現實問題的情況下,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表現給女兒留作記憶,換句話說,這是一場沒有成本的彙報表演。
如果沒法知道自己的未來,作為一個生活的奔波者,李煥英可以做到這麼從容儒雅,浪漫熱情嗎?從賈玲的角度來說,她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或許不是單純的讚頌母性,更是想透過對電影的誇張表達與情感渲染,把自己記憶中,與真實母親之間的隔閡盡數填平,塑造出一個具有完美母性的李煥英形象,收藏在自己心中。
另外,不是說電影不好,或者母愛不值得讚頌。只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一份母愛,都像影片中的李煥英,關注孩子愛小龍蝦勝過肉串,在升學宴上丟盡臉還能真心誇讚孩子,如此親切,民主,細心,爛漫到接近完美。會有母親考慮孩子的好成績給她們帶來的面子,勝過關注孩子本身的快樂;會有母親堅守著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以維護長輩的權威;會有母親更偏愛給予之後的自我感動,而不是在意孩子是否確切需要這樣的給予……
天下的母親絕大多數都身懷濃深的母愛 ,但其中很多根本考慮不到,或者不想考慮“我行愛的方式,能否得到孩子的喜歡與接受。”所以,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和母親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也不是每一個母親,都有資格被賦予“李煥英”的榮譽稱號。雖然很遺憾,但事實如此。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你好,李煥英》的熒幕下為母親流淚
又有很多人毫無感動,甚至覺得煽情過度乃至虛假,
原本普天之下,母愛各有不同,親情互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