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影視小迷弟
-
2 # 樓哥看歷史
太宗這個廟號,其重要性在一般的大一統王朝中僅次於開國太祖。朱棣怎麼會不想做明太宗?無論是他也好,朱允炆也好,心心念唸的都是能成為明太宗。
明朝的開國太祖是朱元璋,太宗這個廟號,本來應該是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朱允炆登基之後,追尊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可見其本人對太宗的廟號是勢在必得。
可惜由於其過於激進的削藩和改革措施,同時得罪了宗室和武勳這兩大王朝的支柱力量。最終經過三年的靖難戰爭,起兵造反的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朱允炆雖然當了四年皇帝,可不要說太宗了,最終連個廟號都沒有。直到明朝滅亡之前,在史書上都被稱為建文君。而朱棣在永樂二十二年去世之後,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太宗的廟號。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感到疑惑,既然朱棣是明太宗,那我們現在為什麼會稱他為明成祖呢?廟號也能改來改去的麼?朱棣的廟號從太宗被改為成祖,發生在明世宗嘉靖年間,事件本身充滿了皇帝本人的算計。
朱棣長陵
不改成祖就要被遷出太廟?以訛傳訛對於嘉靖皇帝的做法,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當時太廟中的神主牌位已經達到上限。明世宗如果要把自己老爹興獻王朱祐杬“稱宗祔廟”的話,就要先從太廟中遷出一塊神主牌。由於開國太祖朱元璋不能動,嘉靖皇帝又不敢拿朱棣開刀,所以將其廟號改為成祖也來個百世不遷。最終將大胖子皇帝明仁宗成為倒黴蛋,牌位被遷出太廟。
這套似是而非,但又頗能自圓其說的說法,矇住了不少人。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在明朝開國之初,太祖皇帝就定下“天子九廟”的制度,意思就是太廟中放置九塊神主牌位。等到明憲宗朱見深繼位後,太廟中的神主牌位達到上限,分別為:
德祖朱百六、懿祖朱四九、熙祖朱初一、仁祖朱五四、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和英宗朱祁鎮。
太廟
一派認為應該借這個機會將德祖、懿祖、熙祖一起祧出太廟。等憲宗皇帝祔廟之後,太廟制度改為七廟,這樣更符合周禮。這一派的核心論點是等日後孝宗本人駕崩,就把仁祖的神主遷出,將朱元璋作為大明的始祖。
另一派以禮部尚書周洪謨為首,他們的建議是隻祧懿祖,仍然保持天子九廟的制度。同時將德祖定為始祖,太祖和太宗仿效周文王和周武王也百世不遷。這一派的論點更多地考慮到了太宗朱棣的歷史地位,畢竟大明現在的皇帝都是靠著朱棣的功勞,才能有今日的皇位。如果將他遷出太廟,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國朝太祖高皇帝肇建丕圖,追祀四祖。迨至英宗睿皇帝龍馭上賓,遂備九廟。在當時則德祖尊為高祖,以上蓋無可推之親。在今日則德祖尊為始祖,以下固有可祧之主。洪惟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功德隆盛,如周文武萬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遞遷,寔惟古制。—《明孝宗實錄卷七》
最終孝宗採納了周洪謨的意見,將憲宗祔廟,懿祖祧出,太廟中格局變為:
德祖朱百六、熙祖朱初一、仁祖朱五四、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
等到孝宗駕崩,武宗朱厚照繼位,即按照先帝成例將熙祖祧出,太廟中格局變為:
德祖朱百六、仁祖朱五四、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樘。
武宗駕崩後由於無嗣,其堂弟興王世子朱厚熜從湖廣安陸來北京繼位,是為世宗。按照慣例將仁祖祧出,太廟中格局變為:
德祖朱百六、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畫像
嘉靖朝之初發生了著名的“大禮議”事件,簡單來說就是明世宗是不是應該叫自己的伯父孝宗為“皇考”,而稱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叔父。最終嘉靖皇帝高舉道義的大旗,利用文官鬥文官,取得階段性勝利,為生父爭來了“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的稱號。這個結果自然不能讓朱厚熜完全滿意,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專門用來祭祀“獻皇帝”的的世廟,在太廟外的環碧殿舊址上落成。世宗距離自己的終極野心,讓老爹“稱宗祔廟”又近了一步。嘉靖十年,明世宗搞了一個獨尊太祖的把戲,把德祖的神主遷出,這樣太廟中就空了一個位置出來。換句話說,此時的太廟中本來就只有八塊神主牌位,哪怕嘉靖皇帝厚著臉皮將他老爹的牌位放進去,既不需要動朱棣,也不需要動仁宗的牌位。
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並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於祧廟,奉安太祖神主於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明史卷五十一·志第二十七》
但是興獻王畢竟沒有當過一天皇帝,唯一的功勞就是生了嘉靖帝,讓他稱宗實在是說不過去。明世宗苦苦等了多年,終於在嘉靖十七年(公元158年)等來了機會。已經退休的前揚州府同知豐方上疏請皇帝復古禮建明堂,讓獻皇帝稱宗祔廟。嘉靖皇帝大喜過望,立刻下旨禮部討論此事。
先是致仕楊州府通判同知豐方奏:“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請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孝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 下禮部會議。—《明世宗實錄卷二百十三》
興獻王畫像
禮部尚書嚴嵩本想繼續打太極糊弄皇帝,但在世宗將明確反對的戶部侍郎唐胄下獄之後,嚴嵩也不敢再行反對。但是朱厚熜臉皮再厚,也知道這事自己實在不太佔理,因此在當年九月的時候,皇帝大人把太宗朱棣抬出來扯大旗。認為文皇帝“中定艱難”,應該稱祖。同時將朱棣原來的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給改成了“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原來的諡號中,朱棣是“體天”,意思就是體會太祖的遺願,然後再“廣運”,表示將高皇帝的江山發揚光大。到了朱厚熜這,一個“啟天”再加一個“肇運”都是重新開創江山的意思。朱棣恐怕死也想不到,“反賊”這頂帽子居然是自己的後世子孫給自己戴上。
辛未朔,上諭禮部曰:朕為中國家之興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艱難,則我皇祖文皇帝也。二聖同創大業,功德並焉,宜稱祖號。我皇考獻皇帝躬備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祖位,宜薦宗稱。矧今大享已成,議奉皇孝配將。當舉事之期,先用薦上鴻號。尊文皇帝廟號為成祖,諡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以十一日行禮。導皇孝廟號為睿宗,諡曰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同日異時行禮。—《明世宗實錄卷二百十六》
嚴嵩劇照
結語:透過本文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朱棣的廟號之所以從“太宗”被改為“成祖”,並不是因為太廟沒位置了,不改廟號就要被遷祧。實際上朱棣即使一直是“太宗”,他在太廟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
而明世宗之所以這麼幹,表面原因是為了自己老爹得以稱宗祔廟。根本原因在於鞏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作為一個由旁支入繼的皇帝,明世宗非常在意自身的正統性。他改朱棣的廟號和諡號,還有一層隱秘的含義是要提醒大家,這位文皇帝也是旁支入繼大統。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太宗這個廟號的確是建文帝朱允炆留給自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在朱允炆成為皇帝之後,他把自己的親爹懿文太子朱標追尊為了皇帝。但是,他朱允炆並沒有給朱標上廟號太宗,而是給了他親爹一個興宗的廟號。很顯然,太宗這個廟號朱允炆就是準備將來留給自己的!
▲明興宗、懿文太子朱標畫像
然而,廟號這個東西並不是皇帝自己給自己上的,得等到自己死了之後、由下一任皇帝來追上!朱允炆是被明成祖朱棣趕下臺的,在一場大火中朱允炆蹤跡全無……後來,朱棣當上了皇帝,連朱允炆的建文年號都給抹去、把建文元年改為了洪武三十二年。試問,連朱允炆的皇帝身份朱棣都不認了,他又怎麼可能給朱允炆上廟號?
▲“靖難之役”長卷(部分)
到底誰才是明太宗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班師途中病逝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熾即位,改元洪熙。朱高熾雖然在位僅僅十個月便去世了,這十個月雖然幹不成什麼大事,但給自己親爹上個廟號、諡號,還是來得及的。於是,在朱棣去世之後不久,朱高熾給他上了廟號太宗,諡孝文皇帝。這就非常明確了,明太宗毫無疑問、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
▲給朱棣上太宗廟號的明仁宗朱高熾
明太宗怎麼成了明成祖既然朱棣的廟號是太宗,怎麼又成了成祖呢?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了,他就是明世宗朱厚熜。在朱棣去世之後的百餘年裡,他的廟號一直都是太宗,直到朱厚熜以興王身份繼承皇位之後……
▲明世宗朱厚熜畫像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身後無子,而且他還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活下來的兒子!如此一來,朱祐樘一脈就徹底絕嗣了。為了讓皇位能夠傳承下去,彼時的張太后(孝康敬皇后)和楊廷和等大臣選中了時任興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他是朱祐樘最大的弟弟興獻王朱祐杬的嫡子兼繼承人。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他也是彼時的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而這,也為後來的“大禮議”埋下了伏筆。
▲明武宗朱厚照畫像
張太后與楊廷和等人嚴重低估了這位只有十幾歲的藩王,在還沒有與興藩談妥的前提下,便“迫不及待”以朱厚照的名義釋出了遺詔——由興王朱厚熜繼承皇位。張、楊原先的想法是讓朱厚熜先過繼給他已故的三大爺朱祐樘,之後再以皇子身份繼承皇位。但朱厚熜不幹了:“我是根據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訓》和我堂哥的遺詔來繼承大統的,不是來給我三大爺當過繼兒子的!”朱厚熜堅持自己只繼統、不繼嗣——“我三大爺還是我三大爺,我爹朱祐杬還是我爹!”而且,堅決不同意從皇太子規格的東華門進入紫禁城。遺詔已經昭告天下、木已成舟,最後張太后只得妥協,同意朱厚熜直接以藩王身份繼承皇位,之後以皇帝身份進入紫禁城。
▲張太后(孝康敬皇后)畫像
在得了便宜之後,朱厚熜的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大!先後為自己的生母蔣氏爭來了興獻後、興國太后和皇太后的名分,同時又先後給自己已故的父親朱祐杬爭來了興獻帝、睿宗獻皇帝的名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朱祐杬既然被上了廟號睿宗,自然是要進太廟的,可彼時太廟正殿已經“滿員”了……
▲明清太廟(外景)
明王朝實行“天子九廟”制度,太廟正殿供奉九位皇帝的神主。根據明制,除祖“萬世不祧”之外,滿九位之後,後面每進一位宗,前面就得請出一位宗的神主進太廟偏殿、也就是所謂祧廟。本來除去沒能進太廟的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和被朱棣重新降為了懿文太子的明興宗朱標之外,太廟裡的正牌皇帝、算上朱祐杬正好九位。可架不住明太祖朱元璋孝順啊,他把自己老爹朱五四的神主也請進了太廟正殿,而且給他上了仁祖這個“萬世不挑”的廟號!如此一來,太廟正殿剛好“滿員”……
▲明清太廟(內景)
朱祐杬的神主想要進太廟正殿,就必須祧掉最前面的一位宗,按順序只能是彼時的明太宗朱棣!可朱元璋是明朝所有宗室、除了靖江藩之外共同的老祖宗,如果把朱棣請進祧廟的話,後來的大宗這一脈在太廟正殿就沒有單獨的“始祖”了!很顯然,這是萬萬不行的。怎麼辦?要想朱棣不進祧廟,就只能讓他“萬世不祧”、成為“祖”。就這樣,在去世百餘年後,朱棣搖身一變、從太宗變成了成祖。在保住“始祖”朱棣之後,朱厚熜對其他祖宗就沒有那麼客氣了,果斷把明仁宗朱高熾的神主請進了祧廟、在太廟正殿裡給自己的親爹朱祐杬騰出了地方。
▲明太宗、成祖朱棣畫像
綜上所述,太宗這個廟號最初的確是建文帝朱允炆準備將來留給自己的,否則他大可以給他爹懿文太子朱標追上廟號太宗,不是嗎?只可惜,朱允炆根本沒有“太宗命”,在位短短四年便讓自己的叔叔朱棣給趕下了臺……最後,太宗這個廟號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朱棣頭上。朱允炆不是明太宗,朱棣才是!提問者顯然沒有搞明白這段歷史。朱棣之所以從明太宗變成了明成祖,那是百餘年之後的事情了。說白了,其實就是明世宗朱厚熜為了給他親爹朱祐杬騰地方,又不想讓自家這一支在太廟裡沒了根,所以才把朱棣由太宗改成了“萬世不祧”的成祖……
▲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
4 # 史筆似塵鉤
歷史上有明太宗,不是朱允炆,是朱棣,不是朱棣不想做明太宗,而是嘉靖帝不讓他做。
像太祖、太宗這種廟號,是東亞地區獨有的,在廟中被供奉的稱號,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祖有功宗有德,在封建王朝,祖一般是用在開國君主的身上,宗比較普遍,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廟號這種稱號是皇帝死後被後世尊稱的,生前是不能給自己定廟號的,所以朱棣做不做明太宗,自己不能決定,而是他的後世子孫給他決定的,這也是一種間接的鞭策,很多皇帝為了死後能夠擁有一個好的、讚美的廟號,生前做了不少好事。
太廟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當時的明軍都以為他已經故去,所以駙馬都尉梅殷為他發喪,追他為神宗,但不被正統明朝皇帝承認,一直到南明時期,弘光帝將朱允炆的廟號追復為惠宗,所以後世也稱建文帝為明惠宗,明太宗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朱棣死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所以也稱為明太宗。
明太宗朱棣
但是到了嘉靖帝的時候,明太宗這個廟號就不行了。雖然朱棣是嘉靖帝的老祖宗,但嘉靖帝是以弟弟的身份繼承皇位的,他的父親只是一個藩王,為了能夠樹立自己的權威,也為了死去的父親著想,嘉靖帝開啟了大禮議之爭,和群臣鬥法,非要把自己的父親興獻王弄成皇帝不可。
在興獻王被追封為獻皇帝以後,嘉靖帝還不滿足,他想讓他父親入太廟,太廟可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進的,只有有作為的皇帝才能夠進入,獻皇帝一生沒有當過皇帝,無所作為,大臣們肯定不同意,而且獻皇帝要是進入太廟,那原本在太廟中的皇帝就必須請出去一位,所以嘉靖帝動了歪心思。
朱棣就在這個時候被請出去了,由於朱棣的功勞太大,且是嘉靖帝的老祖宗,大臣們不幹了,最後搞了個妥協方案,給朱棣晉升了,成祖了,永世享受祭祀,所以變成了明成祖,而嘉靖帝的父親成為了睿宗被放進了太廟。
可憐的明仁宗朱高熾只能成為這場爭論的犧牲品,被請出去了,放進了偏殿。
大禮議之爭的犧牲品,明仁宗朱高熾
所以說,朱棣在嘉靖帝之前的廟號是明太宗,在嘉靖帝之後變成了明成祖,如果有關於嘉靖帝之前歷史的電視劇將朱棣叫成明成祖,那編輯的功課一定沒備足。
-
5 # 庭州行者
歷史上還真有明太宗這個廟號,不過並不是朱允炆。建文帝是個可憐人,自從他爹去世後四叔朱棣便看他不順眼,總覺得是他奪取了自己應有的儲君之位。朱允炆登基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擺脫藩王擁兵自重的尾大不掉之勢,開始暴力削藩。朱棣藉此時機起兵叛亂,經過四年的“靖難之役”,他成功地進入明朝國都南京城,登上皇位。而建文帝則下落不明。
朱棣當皇帝后,期初給朱允炆給了個廟號叫“明神宗”,但不久便罷了此號。不僅如此,連朱允炆給自己父親朱標上的廟號也被朱棣給廢除,繼續稱之為“太子”。可見,朱棣試圖徹底抹殺朱標一系繼承權的合法性。自此之後,朱允炆一直處於無廟號的狀態。南明弘光政權雖然恢復了朱允炆皇帝的稱號,但也並未上廟號,但給了他“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的諡號。清朝乾隆年間又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於是後世稱之為明惠宗。
真正取得明太宗廟號的,正是朱老四朱棣。這並不奇怪,既然他否認了朱標一系的合法性,那按照他的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朝二代目。按照唐之後的傳統來說,他當“太宗”是沒啥爭議的。在他死後,胖子朱高熾為他上的廟號也的確是“明太宗”。有人可能已經感覺到味兒不對了,朱棣明明是明成祖,咋又變成明太宗了?
很簡單,朱棣有倆廟號,從洪熙年間到嘉靖初年他一直叫明太宗。但後來嘉靖皇帝朱厚熜將其廟號改為“成祖”。至於為啥改?實際上是為了將自己這一支抬入正統。朱厚熜他爹是明孝宗的弟弟,按照宗法來說是小宗,如果不出意外永遠不可能染指皇位。但有時候運氣來了真是擋也擋不住。明孝宗活到成年的兒子只有明武宗朱厚照,而朱厚照則沒有兒子,因此明武宗莫名其妙地駕崩後,按照朱元璋規定的“兄終弟及”原則,興王這一支是與皇室血緣最近的,好事就這樣降臨到朱厚熜身上。
但他並不滿足於此。朱厚熜是個大孝子,他感恩自己的父親給了自己降生在朱家的好機會,說啥也要報答他爹。雖然興獻王人已經沒了,朱厚熜仍然決定讓他爹享受一把當皇帝的待遇。他希望將自己的父親興獻王尊為皇帝。凡是總得有個理由,朱厚熜何等聰明之人,直接將理由找到自己老祖宗朱棣那裡去了。想當年朱棣也是以旁支身份登上皇位的,只要把朱棣的身份提升到“祖”的高度,將其塑造為明朝新時代的開創者,則便證明了以旁支身份繼位的皇帝其自己的支系也有資格和之前的皇室一脈並尊。如此一來,自己老爹當皇帝的理由便相當無懈可擊了。
於是乎,嘉靖皇帝將“明太宗”改為“明成祖”,“成”代表朱棣完成了朱元璋未竟之事業,大明帝國最終在朱棣手上奠定基礎。朱厚熜的老爹朱佑杬也順利成為了“皇帝”。
不過正所謂“不屬於你的,終究也不會屬於你”。嘉靖皇帝完蛋後,他兒子明穆宗繼位。穆宗皇帝看得很清楚,自己的老爹實在是太胡鬧,自己的爺爺本來就不夠格當皇帝,強行造出一位君主就是給自個兒添堵。所以不久之後他就下令廢了所謂“明睿宗”的稱號。
-
6 # 魯江散人
歷史上是有明太宗的,那就是朱棣,建文帝朱允文被朱棣推翻,朱棣和他的後代都不承認他的帝位,自然沒有廟號了。帝王的廟號一直遵循的是開國皇帝為祖,後繼有功有德之君為宗的原則,白手起家,開國艱難的皇帝為太祖,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趙匡胤。得祖宗餘蔭,開國容易的為高祖,如唐高祖李淵,隋高祖楊堅,他們都是繼承父親的國公爵位,有錢有勢力,所以成功較容易。還有一種是世祖,世祖就是雖然得了祖宗的餘蔭,但是主要還是靠自己辛苦打拼,在祖宗基礎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王朝,如元世祖忽必烈,漢世祖劉秀,他們雖然是皇帝后代,但創業的艱難不亞於開國之君,他們的王朝雖然有祖宗的影子在裡面,但卻是一個嶄新的王朝。
除了太祖,高祖,世祖外,中國歷史上還出現了兩個特殊的“祖”,一個明成祖朱棣,一個是清聖祖康熙,清聖祖康熙是後代給他的尊稱,因為清太祖,清高祖,清太宗都有了,康熙的後代才創出一個聖祖的廟號,來表示對康熙豐功偉績的認同。按理來說朱棣本來就是太宗,事實是他死後的廟號確實是明太宗,可為什麼後來變成了明成祖呢,這就要怪他那個不孝子孫嘉靖了。
帶宗的廟號也是尊循功和德的,一般第二代國君擔任著承前啟後的重任,只要不是太昏庸和被退翻,就是太宗廟號,其次就是高宗,世宗,這是按功德來定的,明太宗本來是建文帝的,但建文被朱棣推翻,朱棣和他的後代不承認建文帝的皇帝身份,自然朱棣就是明第二代皇帝了,死後廟號就是明太宗了。
朱棣的太宗廟號變成成祖還要從嘉靖說起,明武宗朱厚照死後,因為沒有後代,大臣們就推薦他的堂弟朱厚璁,也就是嘉靖帝當皇帝,本來你嘉靖是武宗的堂弟,你接帝位該是過繼給武宗的父親明孝宗為子的,但嘉靖不同意,非要追尊他死去的父親為帝,大臣拿他沒辦法,被迫同意,誰知道他得寸進尺,要把他父親的靈位放進太廟,要知道明朝的太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你要把自己父親放進去,那就要把一個皇帝的靈位拿出來,他想拿朱棣,這下大臣們不幹了,朱棣可以說明朝除朱元璋之外,功勞最大的皇帝,明朝自朱棣起,所有的皇帝都是朱棣的後代,你朱厚璁也是,朱棣稱世祖都不過份,更何況朱棣的功勞那麼大,在大臣們的反對下,嘉靖沒有動朱棣靈位,只是把明仁宗的牌位拿掉了,把他爹放了進去,嘉靖沒動朱棣的靈位,但又看中了朱棣廟號,要知道太宗的廟號是僅次於祖的廟號的,嘉靖就想自己死後得個太宗的廟號,就把明太宗朱棣變成了明成祖朱棣,但嘉靖死後並沒有得到太宗的廟號,只得了一個世宗的廟號,這已經很高看嘉靖了,以他幾十年不上朝的劣績,宗的廟號和他沒關係。
-
7 # 膽小偉
哈嘍,大家晚上好,我是陳氏孤身貴族。很高興回答怎麼個問題。明太宗就是朱棣!至於為什麼會是朱棣,不是朱允炆。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歷史上被稱為以太宗為廟號的皇帝,一般都是以都是文治武功,非常了得。都是在馬背上得天下的,比如說唐太宗,宋太宗,是吧?你還元太宗。就比如說唐太宗穿大唐一半的天下都是由李世民打下來的時候。這包括宋太宗趙光義滅。滅南唐,滅後漢一般都是在他手裡完成呢。別的元世祖忽必烈者也被稱為元太宗。第二方面為什麼說明太宗不是朱允炆。他生性溫和比較怯弱。這種性格的皇帝。只適合做太平天子!叫他們武力奪天下。基本不可能!
-
8 # 明離子
其實明太宗是朱棣最早的廟號,我們熟悉的“明成祖”是後來的嘉靖皇帝改的。
永樂二十二年7月18日,永樂皇帝朱棣病逝於北伐途中,太子朱高熾即位,大明王朝第三次完成了最高權力的交接。
朱高熾即位後的首件事便是安葬父親,朱棣被葬在天壽山長陵,與自己的結髮妻子徐皇后重逢。
接下來便是對皇帝廟號和諡號的選定,靠靖難造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反得位的朱老四的諡號是“啟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廟號便是太宗。
然而,誰能想到,好好的明太宗卻讓後來的一個子孫給改成了明成祖,這個人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膝下無子,只能找近枝的堂弟朱厚熜繼任皇帝,於是這個後來的嘉靖皇帝白撿了個皇位。
當上皇帝的朱厚熜出於孝心,就想把沒當過皇帝的父親追封為帝,遭到了群臣的反對,這便是歷史上的“大禮儀事件”。
大禮儀事件以嘉靖皇帝的初步勝利群臣妥協告終,父親被追為獻皇帝,但得寸進尺的他,又想把父親抬到太廟,這下引起了群臣的再次反對。
嘉靖十七年,一封奏疏可以說深得嘉靖皇帝心,原文是:
“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請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
大概意思是說,父親大於天,陛下作為皇帝,可以為父親建明堂,嘉靖皇帝大喜,就要實施舉措:為父親上廟號並享有明堂祭祀上天。
所謂明堂祭天和郊祀是古代的重要的祭祀活動。郊祀的在郊外祭天,配祭的只能是開國皇帝,也就是朱元璋;而明堂祭天則在宮殿內祭祀昊天上帝,就是老天爺,配祭的一般是對當朝有大功的皇帝,實際操作起來基本上所有死了的皇帝都能進去。
但除此之外,明朝實現的“天子九廟”,也就是說太廟可以祭祀九位祖先,超過了數量則要祧出血緣關係較遠的皇帝。
大臣們直接炸開了鍋,其中戶部侍郎唐胄上書說,歷代君王中,明堂配祭是立過大功的皇帝,你爹壓根沒當過皇帝,怎麼輪也輪不到你爹吧。
惱羞成怒的嘉靖當即把唐胄下了大獄,然後不久後成功的將父親上了廟號:睿宗,成功進入了太廟。
父親朱祐杬配享了太廟,這明堂可就滿員了,實際上是把血液關係最為久遠的先祖朱棣放在了一個即將被祧出的尷尬地位。
為了平息眾怒,也是為先祖朱棣的愧疚,嘉靖皇帝又進行了一項舉措,就是宣佈朱棣再造社稷,將廟號升為:成祖,和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起享受郊祀。
於是明太宗朱棣就成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明成祖朱棣,享受著和開國之君朱元璋幾乎同樣崇高的祭祀地位。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有明太宗,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我們後世熟知的明成祖朱棣。
我們知道太宗指的一般都是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但並不一定是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漢朝的太宗皇帝劉恆(第二代皇帝)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在劉邦和他之間還有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和後少帝。但是他們和劉恆相比,對漢朝做出的貢獻不值一提,而劉恆繼位之後對大漢朝的國家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更為以後漢武帝開拓邊疆打下了根基,所以劉恆死後他的名號是太宗。
而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第二代皇帝),雖然有玄武門之變的前科,但是開創了貞觀之治,對大唐來說厥功至偉,所以太宗的廟號給他是實至名歸。
《大明風華》朱棣形象
那麼明朝太宗的廟號為什麼給了朱棣而不是朱允炆呢,這還要從靖難之役說起。
本來朱元璋最中意的繼承人是皇太子朱標,為此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來培養朱標,但是朱標卻先朱元璋一步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本來朱標在太子之位上,朱元璋其他的兒子們也只能是有賊心沒有賊膽,想想罷了,但是朱標去世後,秦王、晉王、燕王等人都開始窺伺太子之位以便以後繼位為帝。在學士劉三吾的建議下,朱標次子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以此來杜絕各位藩王的覬覦之心。但是眾位叔叔輩的王爺並沒有把朱允炆這個皇太孫放在眼裡。
朱元璋畫像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秦王和晉王先後於洪武二十八年和洪武三十一年去世,不久朱元璋也去世。這時朱棣成為明朝諸王中最為年長者。朱棣自就藩北平後,與北部的蒙古打了20多年的仗,他的個人能力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孫當中是最厲害的一個,所以朱元璋在臨死之時對朱允炆說:“燕王不可不慮”。並下遺詔:“諸王臨國,毋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
朱允炆繼位後,採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開始削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是先後廢掉了周王、岷王、湘王、齊王、代王,朱棣也感覺到自身的危險,於是加緊準備奮力一搏。在一切準備差不多後,他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經過四年的戰爭,從北平打到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朱允炆影視形象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改次年為永樂元年(1403年)。從此開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統治。在22年的時間裡,朱棣先後五徵蒙古,派遣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編纂《永樂大典》等,開創了永樂盛世。
在第五次征討蒙古時朱棣病逝於榆木川,不久太子朱高熾繼位,給朱棣上廟號太宗。所以明朝是有明太宗的,那麼朱棣的廟號為什麼有成了明成祖呢,這就要從嘉靖皇帝的大禮儀之爭說起了。
《大明風華》朱棣形象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但是他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兄弟,所以皇位一時空懸。在慈壽張太后和大學士楊廷和的商議之下,興獻王朱厚熜被迎立入京繼帝位,也就是嘉靖皇帝。
繼位為帝后,嘉靖皇帝和大臣們進行了長達二十四年的大禮儀之爭,至於具體的爭論過程在此不多贅述,結果是朱厚熜為自己的父親正名,爭取到叫“爸爸”的機會:尊明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生父興獻王為皇考,生母章聖皇太后為聖母,明武宗朱厚照為皇兄,莊肅皇后為皇嫂。事後內閣首輔楊廷和被罷免(後削職為民),廷杖直接打死17人,也成為了明朝中後期君臣關係惡化的開端。
嘉靖帝
為父親正名還不滿足,嘉靖皇帝朱厚熜還想把父親抬入太廟,這也直接推動了明朝宗廟制度的改革。
明朝建立時,朱元璋曾經確立了宗廟制度但是還是有兩次變動,一次是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重建太廟,改“都宮別殿”製為“同堂異室”制,即由一廟一帝改為一廟多帝。第二次是朱棣遷都北平之後,在北平重新建太廟,明朝形成雙廟制。
為了讓自己的父親進入太廟,在大禮儀之爭中嘉靖皇帝和大臣們也進行了多次會談。多次會談之後嘉靖帝和大臣們各退一步,於是在嘉靖四年(1525)五月,朱厚熜下令在太廟外的環碧殿舊址上興建獻帝廟,取名“世廟”,並下令修《獻皇帝實錄》。
嘉靖帝
眼看讓親生父親進入太廟不容易,嘉靖帝又動了歪心思。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並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於祧廟,奉安太祖神主於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明史》)
此時太廟中的位置已經滿了,一共供奉著德祖朱百六到明武宗朱厚照九位皇帝的神位,嘉靖帝打著為太祖朱元璋正位的理由,將德宗朱百六的神主遷入祧廟,從而騰出一個空位,為自己父親升祔太廟做準備。
太廟
但是嘉靖帝將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抬入太廟還有一定的困難。然而不久之後機會便來了,嘉靖十三年(1534年)六月南京太廟毀於火災,朱厚熜下令在北京營建新的太廟,並欽定廟制:太祖廟居中,太宗居左,立文祖世室,太宗之下另立三昭廟;太祖之右為三穆廟,並在太祖廟寢後建祧廟,以奉祧主。此舉朱厚熜不僅恢復了都宮別殿制,使得每個帝王單獨立廟,而之後他又以避諱朱棣的“世室”為由,下詔改世廟為獻皇帝廟,又以避渠道為藉口,把獻皇帝廟遷居新址,使其距離太廟更近,如此一來他父親的那個獻皇帝廟簡直和太廟渾然一體。
嘉靖帝
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已經致仕的揚州府同知豐坊為了拍嘉靖帝的馬屁上書,請求“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需要明確的是,明堂和郊祀乃是古代極為重要的兩個祭祀活動,其中郊祀是祭奠老祖宗朱元璋的,而明堂祭祀按照周禮則是用來祭祀太宗的。不過,在漢、宋、唐時期明堂祭祀均出現過以祭祀父親代替太宗的先例,而豐坊的這道奏疏,顯然有溜鬚拍馬之意。
嚴嵩形象
嘉靖帝對這個提議顯然非常滿意,但是仍然遭到朝中大臣們的反對,他曾經就這件事詢問過嚴嵩的意見,但是嚴嵩卻含糊其辭。在沒有朝臣的支援下,嘉靖帝親自撰寫了一篇《明堂或問》,表示自己決心已定,父親朱佑杬必須享受明堂祭祀、稱宗袱廟。於是,經過長期鬥爭,朱厚熜於同年九月,為自己的父親追尊廟號為“睿宗”,成功進入太廟。
但是嘉靖帝這麼一頓操作,朱棣就不得不遷出太廟,享受不到祭祀,後來嘉靖帝靈機一動,在《明堂或問》中明確表示,朱棣功兼創守、再造社稷,應該也稱祖,不僅在太廟中“萬世不祧”,還應該和太祖朱元璋一起,二祖並列享受郊祀,於是明太宗就變成了明成祖。
朱棣影視形象
經過與大臣們二十四年的爭鬥,終於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禮儀之爭才落下帷幕,嘉靖帝親自制定廟議:“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
就這樣,嘉靖帝朱厚熜為父親在太廟中爭取到一個位置,朱佑杬成為大明建國以來唯一一個沒有當過皇帝卻進入太廟的人。而朱棣也從“宗”升格為“祖”,即我們常說的明成祖。
所以明朝並不是沒有明太宗,他指的就是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