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大玄機
-
2 # 董海發
傳統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教科書!
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上學前就成為打罵父母、滋擾四鄰的小霸王,上學後必然是打罵同學、欺凌同學甚至頂撞老師、打罵老師、殺害老師的小混混。如何預防小霸王、小混混的產生呢?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父母責無旁貸。
教育是人類和動物分離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是人類特有的本質特徵,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年輕的生命,之所以能成為地球之王,教育功不可沒。沒有教育,人類社會就不可能發展,沒有教育,人類早就成為豺狼虎豹的腹中之物。
什麼是教育?
“教”字的含義是教育者的教誨、誘導和受教育者的效仿、模仿;
“育”字的含義則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誨、誘導下朝好的方向發展。
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救其失者也”。
東漢許慎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教”字是由孝與文兩部分構成的。孔子在《論語》中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一個人首先踐行孝敬父母的家庭倫理道德,然後再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由此可見,人類的教育,第一是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第二是學校知識技能教育,第三是社會魚龍混雜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自孩子出生的那刻起,每位家長就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操碎了心。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態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都受到父母的薰陶和感染,其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教育方式。中國是全世界唯一全民信奉世俗信仰的東方文明古國。天地君親師是中華民族獨有的道德信仰。所以,中國的家庭教育透過父母的言傳身教的行為示範方式對孩子進行儒家思想精華的薰染、薰陶、燻修,使孩子從小形成仁義禮智信的做人品德、品質、品行,在家裡做孝敬父母的孝子,在學校做尊敬老師的好學生,在社會做泛愛他人的善人、好人。孩子上學之後,一門心思學習知識技能。
在全民宗教信仰的國家,宗教教育方式代替了家庭教育方式。
在全民宗教信仰的國家,孩子從小在家庭受到宗教氛圍薰染,在社會受到佛堂、教堂、清真寺宗教儀式薰陶,上學之前,使孩子小小年紀就具有佛教徒慈悲心腸,形成基督徒愛人如己的做人品德、養成穆斯林敬主愛人的做人品德,上學之後,在學校一門心思學習知識技能。所以,在全民宗教信仰的國家,塑造孩子道德靈魂的工程師是佛祖、上帝、真主。在中國這個全民世俗信仰的國家,塑造孩子道德靈魂的工程師是父母。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自信的民族,從來不相信怪力亂神。所以,中國從來就沒有全民宗教信仰,但卻有全民世俗信仰,即中華民族獨有的天、地、君、親、師道德信仰。所以,中國家庭有雙重功能:一是養育兒女健康成長的育兒堂;二是塑造兒女道德靈魂的鑄魂堂。家庭雙重功能決定了中國父母的雙重身份:一是養育兒女健康成長的營養師。二是塑造兒女道德靈魂的工程師。因此,千百年來形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家庭教育文化,即體現儒家思想精髓的家訓、家規、家教、教養、家風等。這些家訓、家規、家教、教養、家風都是儒家仁義禮智信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已及人的泛愛文化的高度濃縮:
A、家訓、家規是家庭教育的道德素材、行為規範寶典;
B、家教是把家訓、家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家庭教育實踐過程;
C、教養是一個人有品德、有品質、有品行的外在表現;
D、家風是一個家庭、家族每個成員有教養的外在表現。
華人罵人不帶髒字但最傷人自尊的是這三句話:“這個娃少家教”、“這個人沒教養”、“虧你先人呢”。為什麼說這三句不帶髒字的話最傷人自尊呢?因為在華人看來,沒家教,沒教養的人是有人形、沒人性,披人皮、沒人格,穿人衣、沒人品的衣冠禽獸,是辱沒家風、愧對祖先的不肖子孫!
父母透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行為示範,讓孩子模仿父母、效仿父母、學習父母,最終使孩子在家庭成為孝敬父母、恭兄友弟的孝子,在學校成為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的好學生,在社會成為推已及人泛愛他人的善人、好人、君子、乃至聖人!
一個母親可以養育十個孩子健康成長,十個兒女不一定能讓父母安度晚年。因為父母慈愛兒女是人的本能、人的天性,不需要教育,兒女孝敬父母是人的覺悟,人的人性,需要教育,特別需要家庭教育!
不好的家庭各有各的問題,但好的家庭卻都有基本相同的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據教育專家研究,各地高考狀元的家庭教育相似度98%,就是最好的佐證。
孩子的問題都與家庭脫不了干係。家庭結構是否健康,夫妻關係是否和美,父子、母子關係是否順暢,都對塑造孩子道德靈魂有重大關係。
人之初、是白板。白板是洛克哲學中的一個術語。洛克認為心靈像一塊白板,人在剛出生時心靈是“空白的”,我們所知道的任何東西都必須透過日常經驗或感官認識“印上去”,之後才慢慢形成知識,產生思想、形成道德,進而影響人的行為。也就是說,人一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顏色。
有家教、性變善。也就是說,父母如果用儒家文化核心——仁者愛人思想育人,就是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使孩子成為一個心存善念的人,在家裡就是孝敬父母的孝子,在學校就是尊敬老師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社會就是泛愛他人的善人、好人、君子,將來走向社會就是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缺家教、性變惡。也就是說,父母如果放羊式嬌慣孩子,或者打罵式懲罰孩子,就是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一顆仇恨的種子,使孩子成為一個心存惡念的人,在家裡就是忤逆父母的逆子,在學校就是打罵老師甚至殺害老師的壞學生,在社會就是一個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禍害國家的惡人、壞人、小人甚至罪人。
子不教、父母過。也就是說,孩子成為一個逆子、惡人、壞人、小人甚至罪人,都是父母的過錯。
子成人、父母能。也就是說,孩子成為一個孝子、善人、好人、君子,都是父母的功勞。
子成龍、師長功。也就是說,學生將來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父母、老師共同的功勞。
子成犬、眾人譴。也就是說,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嬌慣成一條惡狗首先討眾人嫌。
子成狼、吃爹孃。也就是說,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嬌慣成一條惡狼首先吃了自己。
子成虎、害政府。也就是說,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嬌慣成一條惡虎首先禍害政府。
子犯罪、父母淚。也就是說,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嬌慣成罪犯父母首先痛苦一生。
兒未成年先立德、常使父母笑哈哈——這是稱職父母重視在家庭教育中塑造兒女道德靈魂的必然福報;
兒女成人又成才、常使父母樂開懷——這是成功父母既重視在家庭對兒女進行道德教育又重視在學校對兒女進行知識技能教育的雙重福報;
兒未成年身先囚、常使父母人前羞——這是李雙江、夢鴿之類失敗父母對兒女嬌生慣養的必然惡報;
兒未成人判死刑、常使父母淚沾襟——這是馬加爵、藥家鑫、林森浩糊塗父母,從小對兒女家庭教育要麼放任自由、要麼棍棒相加的必然惡果。
兒未成人先成狼、弒父殺母喪天良——這是無能父母教子無方變成刀下鬼的可悲下場!
俗話說得好: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現在全社會有一個錯誤認識,育人、育才的職責都是學校老師的職責!這是延續了69年的錯誤認識,必須徹底釐清:
A、育人是孩子從小在家庭模仿父母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形成的。父母是踐行家庭倫理道德做人行為的示範者,孩子是模仿父母家庭倫理道德言行的模仿者。所以,父母才是塑造孩子道德靈魂的真正工程師。孩子有了道德靈魂,就是真正的人,否則,就是有人形、沒人性,披人皮、沒人格,穿人衣、沒人品的衣冠禽獸。
B、育才是學生上學後複製老師知識一點一滴積少成多形成的。老師是培養學生未來做事的知識技能的辛勤園丁(包括老師透過政治課堂及學校德育活動培養學生政治靈魂的過程)。學生有了知識技能才具備做事的本領,學生有了政治靈魂才具備做成事、做大事的思想政治覺悟。
綜上所述,
做人是一個人有人性、人格、人品的標誌,道德靈魂是關鍵,因為道德靈魂可以預防有人形、沒人性,披人皮、沒人格,穿人衣、沒人品的衣冠禽獸產生。例如,那些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分子;
做事是一個人成才立業、養家餬口的標誌,知識技能是關鍵,因為知識技能可以防止沒知識瞎忙乎,沒技能胡折騰。例如,那些啃爹、坑爹的敗家子;
做成事是一個人事業有成、光宗耀祖的標誌,政治靈魂是關鍵,因為政治靈魂可以防止思想走偏、政治走邪。例如,那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體制內外的思想狂人、政治瘋子;
做大事是一個人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標誌,政治靈魂是關鍵,因為政治靈魂可以保證思想走端,政治走正。例如,那些全心全意為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黨的利益而敢於擔當責任,清正廉潔、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各級領導幹部!
附:
一、朱熹家訓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二、吳氏家訓
忠君親上以報國恩;孝親敬長以篤人倫;
尊祖敬宗以遡源本;教子訓弟以守典型;
兄友弟恭以重手足;夫義婦順以正家道;
敬老慈幼以睦宗族;尊師重道以培書香;
崇正黜邪以端學術;持廉立節以敦品行;
力耕勤織以趨本務;作工行商以正事業;
致敬盡誠以奉祭祀;急公奉上以完錢糧;
安分守己以保身家;忍忿思難以釋怨仇;
周貧恤乏以厚族誼;好義行善以綿世德。
積善餘慶,不善餘殃。用期後嗣,俾熾而昌。
因垂家訓,教以義方。凡我子孫,不愆不忘。
1、培植心田
一生吃穿不盡,只是半點心思。
反躬自問實無愆,到處有人稱羨。
且看欺瞞等輩,將來墜落深淵。
吃齋唸佛也徒然心好日長便見。
2、品行端正
從來人有三品,持身端正為良。
弄文侮法有何長,但見天良盡喪。
盡心無點邪曲,作事沒些乖張。
光明磊落子孫昌,莫耍奸邪技倆。
3、孝順父母
終身報答不盡,唯爾父母之恩。
親意欣欣子色溫,便見一門孝順。
烏雛尚知報本,羊羔跪乳殷勤。
春暉無限寸草心,後裔毋忘斯訓。
4、友愛兄弟
兄弟分形連氣,一對羽翼雙飛。
因因娶室話是非,自家互相作對。
酒肉結交異姓,認爾骨肉是誰?
莫因些小心相違,手足以和為貴。
5、和睦相鄰
風俗何以為善?總在和族睦鄰。
三家五戶要相親,緩急大家幫襯。
是非與他拆散,結好不亞朱陳。
莫恃豪富莫欺貧,有事常相問訊。
6、教訓子孫
子孫何以賢知?長輩教訓有方。
作二務農或經商,不許閒遊放蕩。
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必善良。
教子須如竇十郎,嬌慣養成無狀。
7、矜憐孤寡
世人悽愴有四,孤寡最宜周全。
兒雛母苦實堪憐,因貧被詆下賤。
寒則予以舊絮,飢則授之餘?
積些陰德福無邊,勸爾行些方便。
8、婚姻隨宜
由來男婚女嫁,媒約言必虛誇。
一時逞興務繁華,債臺高築如塔。
聘禮不可嫌寡,筵席切忌虛花。
大家從儉莫從奢,彼此永稱姻婭。
9、奮志讀書
坐我明窗學習,風吹日曬不愁。
驅蚊噓寒志無休,不分黑夜白晝。
任他三伏數九,我只與書為倚。
桂冠不上懶人頭,刻苦便居人右。
10、勤勞本業
天下有本有末,必須務本為高。
百般做作盡糠糟,縱有便宜休討。
有業且勤爾業,一藝亦足自豪。
櫛風沐雨把身操,切勿投機取巧。
-
3 # 江南俗士1972
家庭教育為什麼要結合傳統文化國學教育?
給個理由先!
對於小孩,我的目標是讓他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首先,要有權利和義務的觀念。這點,傳統文化真給不了多少正面的東西。倒不如多給他講講《大憲章》、《獨立宣言》,推薦他看看羅素、哈耶克的書。當然目前他看起來還很吃力。
其次,要講道理。講道理,就是講邏輯。中國式邏輯太可怕,比如,某個農技人員養活了全中國,好像大家都是白吃飯的。
第三,要包容。包容,前提是見識要廣,井底之蛙只會自大。比如,起碼得知道諸子百家時代,古希臘還有一群“愛智慧”的智者。
第四,要熱愛科學。傳統文化裡沒有。華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全是諸葛亮、劉伯溫,全是陰謀家,而不是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
最後,要喜歡運動。這點要向孔子學習。老夫子身強體健,又會射箭又會駕車,運動達人。不過中國文人後來都成文弱書生了,從精神到肉體。
當然,詩詞歌賦還是可以學的,《古文觀止》值得一看。下圍棋能鍛鍊腦子……其它的,看情況吧。
-
4 # 頁線442
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道與德的函義。德是指事物的本質特徵。如牛善耕,馬善跑,是動物不同的德性。道是指事物發展變化規律。如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是種子發芽成長的規律。要讓孩子用道德去認知事物,瞭解事物特性及運動規律。其次,要告訴孩子,道德來自老子的《道德經》,後來被儒家剽竊,並篡改了其含義,將道德變成了維護王道的規矩。第三,要告訴孩子禮義廉恥是管仲首倡,本義是使民相親,生則同福,死則同恤,用以凝聚民心,保家衛國。後被儒家剽竊後,並篡改了其了函義,變成了約束老百姓的精神枷鎖。
-
5 # 中上行
現代教育結合國學。首先科學的認識國學,從生理心理上去考慮給學生的反應。
首先選一些《詩經》的內容,古人認為學《詩經》。可以讓人有一種樸實而不自虐的心態,如同古琴中的君子之音。喚醒人們最原始有效的人性,體現中華文化的氣質,培養學告直接而溫和,剛建而不自虐的人文性格。對儒家的,《大學》,《中庸》中有益的東西,要歸納瞭解。不益過多學習一些,追求華麗語言,過度抽象的東西。如《楚辭》等,讓學生明白現實與藝術的區別,以及對人的影響。對主觀編造的少接受。不能讓這些佔據人太多的思維與精神空間。對《周易》的易則易從,簡則有功的簡易思想要有,有助於畢業後提高學生在社會工作,生活中的執行力。將儒家思想回歸到中華文化道德的本質。誠信,善良,聰慧。對儒家文化的道德規範,忠,孝,禮,義,康,恥,的社會演變,在那些情況下是被別人作為武器,來欺人,害人的,是違背了儒家思想的初哀,要學會客觀分柝認識與應對。
-
6 # 長風浩蕩
首先,你得明確一點,教育,是為了給孩子以助益,是為了讓孩子更好;
其次,你還需要明確一點,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加甄別、不分方式的灌輸給孩子,孩子就好了。哪怕是好東西,也得注意方式方法。
因此,怎樣從華夏文化中選取有益的內容、以恰當的方式傳授給孩子,就是你的自主判斷自主決策的過程。
華夏文化的殊異而有益的內容有啥?一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核心,二是自覺自省的修身教養,三是高效簡潔的文字系統。對孩子來說,詩詞歌賦是最好的蒙學教材,神話故事是非常好的德育教材。但是這些文化成果的價值,是由你發掘出來的,不是先驗的無條件的就有的。
-
7 # 潤育者
很高大上的命題。
千言萬語,其實就兩句話:
父母有國學底蘊,孩子從小就會之乎者也!
父母天天侃大山,孩子背多少本國學經典也收效甚微。
-
8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咱們只是普通人,不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只能談點個人淺見。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承擔者是家長,也就是父母親。因此,要想在家庭教育中結合傳統國學教育,這個任務也只能由父母親承擔。國學的內容很多,從《四書》《五經》到諸子百家,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等,無不與傳統文化和國學相關聯。從那裡入手?因人而異,家長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孩子進行引導培養都是可以的。比如,喜歡詩詞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誦唐詩宋詞,喜歡《論語》,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論語》,喜歡《三字經》《百家姓》的,與孩子一起讀,都是可以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一致的,無論從那裡入手,都可以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現在的家長,大概都是八零九零後了。大多數人在文化層次上,對孩子進行基礎國學教育,已經不存在太大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把握。
國學教育,只有家長,也就是父母真正喜歡了,才能有意識的去影響孩子。如果父母本身不喜歡,就沒有必要了。如果你自己不喜歡的話,學這些東西,你自己就會覺得很煩。你的情緒一定會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自己不討厭國學,只是水平有限,那沒有關係,隨便買本《三字經》百家姓之類,與孩子一起背,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我就是和孩子一起誦讀的過程中,對這個古代啟蒙讀物有了瞭解的。透過讀它,增加了許多古代歷史和文化常識。
與《三字經》差不多的,還有《弟子規》等,都是可以讀的。
有許多反對傳統的文化的人,常常對這些傳統的東西進行攻擊,認為他們反映的道德觀念是封建的糟粕,是培養人的奴性的。如果說聽話和守規矩就是奴性,而自以為是,不聽勸告就是有個性的話,我寧可讓自己的孩子聽話。
這些傳統經典中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任何文化都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孩子讀了這些,學了一些規矩,如果這些規矩確實不符合時代的需要了,他們隨著成長,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背背唐詩宋詞,背背《論語》以及其它的文化經典,都是不錯的。家長完全可以不拘一格。許多文學經典是要背誦的,趁著年輕時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背一點,讓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精華在孩子身上慢慢積聚,慢慢消化理解,會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問。真正的文化是與人格相匹配的,不是僅僅知道一點知識。
-
9 # 紅塵過客甲
國學,實際就是千百來傳承的傳統文化。其內涵廣闊深遠,話題豐富。結合家庭教育,國學重要的一個思想理念,即孝的文化。關於孝這個理念,近百年來被摧殘的體無完膚,被批判成封建思想糟粕。特別近年來,關於孝順父母,尊教長輩的傳統文化,消滅殆盡。甚止向相反方向發展,有的兒女或年輕人謾罵虐待老人父母,忘恩負義,天天啃老。特別在一些鄉下,有的老人失去了勞動能力,兒女天天咒罵老人,盼他們早死,這些現象令人髮指,觸目驚心!
什麼是孝?從漢字講,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意思永遠代代傳承,這就需要遵老愛幼,永遠親情相愛。況且,孝與愛一樣,是人類的本能,所謂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是一種天性。所以孝的文化思想與封建思想,根本無關。
社會天天講,孝敬父母老人,是中華傳統美德。可如今道德淪喪,一些年輕人敵視謾罵這一傳統美德。這不怪年輕人,因為傳統文化教育中斷了四代人,近一百年了。父母這一代,根本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父母的父母,也沒有盡到孝順教育的責任,今天實屬咎由自取!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十分重視孝的教育,都講"百善孝為先"。關於孝,儒家思想闡述的淋漓致盡,極其完善,以後細述。
-
10 # 湘西尋路人
視情況而定,如果國學順應歷史潮流的一定要學,家庭教育最終目的,讓孩子以後適應社會。家庭教育就是取之社會,用於社會。
回覆列表
家庭教育如何結合傳統文化國學教育?時下,國學教育為熱議話題,家長對孩子的國學教育越來越重視。首先要注意以下幾點: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國學是流淌在華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誦讀國學是華人對自己本源文化的認同與堅守,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面對西方文化衝擊的一次捍衛。作為一名華人,掌握好國學知識理應是每位華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將這些文化“精華”延續和傳承下去。但令人惋惜的是,國學在當下備受“冷眼”,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低俗、無趣的“快餐文化”。復興國學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提高家長對國學的認識
引導孩子學習國學,首先要有家長的支援。孩子對國學的熱愛首先應來自家長,如果家長對國學沒有熱情,孩子們自己是很難堅持學下來的。國學教育在6歲前的堅持對孩子後來的學習十分重要。
在幼兒階段,作為家長可以每天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陪孩子溫習誦讀過的篇目,講解內容,透過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瞭解做人的道理。
比如《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家長們可以找來《孟母三遷》、《斷機杼教子》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懂得環境影響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
再比如讀“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孫康、車胤刻苦讀書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學苦練才能有建樹。這種透過故事薰陶學國學的方法非常適合低年段的孩子。
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
要想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國學教育,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家長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體會到國學的博大精深,每天的同一時間給孩子展示一些關於國學的內容,並且讓孩子透過自己的瞭解,給大家講國學故事,這樣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為孩子創設國學學習環境
給孩子進行國學教育,選擇合適的國學書籍很關鍵。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和特點,和孩子一起挑選自己喜歡的國學書籍,這樣的話,孩子在進行國學書籍閱讀的時候,就會比較感興趣。此外還可為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國學知識掛圖,把這些內容掛在孩子的房間,按老師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孩子一起誦讀兒童經典,鞏固孩子的記憶效果。
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學習國學的成就。對孩子在學習中取得的點滴成果要及時表揚,每天孩子回家時用鼓勵的方式調動孩子的記憶,讓孩子回憶學到的國學知識,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習效果,又鍛鍊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當父母的老師,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
國學教育的方法很關鍵
專家們提醒,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不可以採取強制的手段,家長可以採用靈活的方式和方法,常見的國學教育方法有:家長陪孩子每天讀國學書籍;給孩子播放國學教育的影片;每天讓孩子誦讀國學經典;家長給孩子講國學小故事。
實踐證明,國學經典誦讀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了家長。很多家長在孩子誦讀《弟子規》等經典的過程中,不僅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孩子也更加得心應手了。
當然,國學經典並不僅僅是用來讀誦的,生活中的應用最難得。比如,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家長對待自己的父母時應該按照弟子規相關的道理去做,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引經據典示範給孩子看。這樣,國學經典對孩子的影響才會入腦入心,學以致用。
傳統文化在生命當中生成智慧
人剛生下來是一張白紙,隨著成長,開始物質積累和精神積累。人們更看重的是由簡到繁的物質的積累。但實際上,精神積累也很重要,我更看重的是由繁入簡的精神積累,因為大道至簡。我們從哪裡來不知道,往哪裡去也未知。那麼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實現一種智慧的昇華,能留點東西在世間的話,就要達到大道至簡的境界,這是傳統文化能給到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