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直君

    心中的檔案回答,請關注支援

    主要靠的是士族的力量。司馬家族是北方第一士族。曹操家族力量並不強,所以曹操的人才,你可以他的人才許褚啊等等,那些人並不是士族,但是隨著當時的經濟的發展,大量的生產資料掌握在士族的手中,最終士族會選擇出一個代表他們的領袖來掌控天下,這個最終選擇就在司馬家族,所以才一步步的削弱曹家,最終取代曹家。

    根源其實是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當時的最高的利益最多的生產資料是掌握在這些士族的手中。曹家並不和士族真正的合作,曹操的人才觀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曹操本身是閹人家族後裔,所以他並不被士族所容忍和親近,他一直是和士族是有衝突的。當曹操強勢的時候,包括曹丕還能夠壓制士族。但是到後來與司馬懿實在是活的太長了,他的人,他的對手都被他耗死了,沒有一個人可以制衡他的時候,取得天下就順理成章了,因為司馬家實際上有整個北方士族的支援,他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三國最先完的是魏國,實際上曹家不與士族合作。然後再完的是蜀國,蜀國半合作,比如說蜀國的那些什麼李嚴呀,他們就是士族。最後滅亡的是吳國。孫權在後期早都已經和士族融合的,比如陸遜呀等等都是士族集團的代表。

  • 2 # 鹹魚閒聊

    我是個槓精,奪曹氏江山的是他的孫子司馬炎,這個問題的準確問法應該是“司馬懿是如何奪走曹魏大權的”。寥寥幾字的書寫不同在意思上卻有很大不同,那麼這裡便不繼續槓了。

    迴歸主題,我認為司馬懿能奪走曹魏大權的原因無非兩點—隱忍和能活!

    司馬懿出身士族大家,且自幼聰明好學,懷有大才,所以曹操曾多次招攬他,但一開始他是不願出仕的,因為曹操出身不好,他不屑與之為伍,這個可以理解,司馬懿是士族出身,曹操是寒族出身,階級的不同本來就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曹操也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明主,最終司馬懿還是跟了曹操。

    然自從跟了曹操,司馬懿便開始處於危險之中,雖然司馬懿跟隨曹操立過很多功勞,但也正因為司馬懿有大才,曹操也不得不防備他,曹操還曾做過“三馬同槽”的夢,為此司馬懿不得不小心翼翼,謹慎做事,深怕哪一天引起曹操的猜忌而丟掉性命!曹操臨死時還對曹丕說:“司馬懿此人鷹視狼顧,心懷異志,不可付之實權”。

    可是司馬懿不僅是曹丕稱帝的主要功臣,而且此時的曹魏是很需要司馬懿這樣的人才,因為只有司馬懿才能對付的了吳蜀兩國。所以曹丕也不得不用司馬懿,但他也並未忘記曹操的遺言,雖然用他但畢竟自己尚在壯年,還能鎮得住他,但令曹丕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身體太不給力了,在位僅六年就駕崩了,真是英年早逝啊,但曹丕畢竟也是一代明主,他知道自己是處理不了這個司馬懿了,只能留給兒子曹叡處理,但他又怕曹叡處理不了,於是在遺詔中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這幾個人共同輔政避免了司馬懿大權獨攬,而且曹叡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兒,他的馭臣之術比他爹曹丕還厲害,曹叡一上臺就把司馬懿,曹真,曹休安排到邊境對付吳蜀去了,留下一個不懂軍事的陳群,就這樣曹叡果斷的把大權抓在自己手中,這幾個輔政大臣最終也就成了擺設。

    之後司馬懿和曹真曹休等人在曹叡的“英明領導”下兢兢業業的工作,本來司馬懿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熬到退休頤養天年,然而!曹叡跟他爹一樣,身體非常的不給力,年紀輕輕就駕崩了,甚至還不如他爹曹丕,曹丕還活了40歲,曹叡35歲就歸天了。曹叡死了,曹叡死之前陳群死了,曹真死了,曹休死了,而且曹家人很不爭氣,一代不如一代。

    曹叡臨死前的狀況比曹丕差遠了,曹叡是真沒人選了,而且他兒子曹芳是真年幼,根本不可能像他當年那樣以雷霆手段奪回朝政大權。最終曹叡只能從曹氏子弟中找了一個還算不是太離譜的人—曹爽,來制衡司馬懿,於是司馬懿和曹爽成為輔政大臣,曹爽為大將軍,執掌全國兵馬,所以論實力司馬懿此時是完全對抗不了曹爽的,這也是曹叡故意為之的。

    但曹爽就是一個富家子弟,只懂享樂哪裡懂權謀啊?他一心想要架空皇權,排擠司馬懿獨掌大權,能力不足,野心倒是不小,而司馬懿知道自己手中沒兵,只能隱忍,於是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選擇了退讓,不僅成為沒有實權的太傅,還不得不裝病以保自身周全。

    而曹爽則天真的認為司馬懿已經是自己掌中玩物了,於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不能自拔,直到那一天,他的所有美夢都破滅了……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距離曹操薨29年,距離曹丕駕崩23年,距離曹叡駕崩10年,司馬懿趁曹爽兄弟攜帶曹芳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之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派人佔領洛陽城並接管城中禁軍。

    後曹爽在司馬懿的巧言欺騙和對洛陽城中的家眷財產不捨的情況下,竟然向司馬懿投降了!後曹爽極其全家被司馬懿誅殺,而自己則被任命為丞相。

    就這樣已經活了70年的司馬懿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後,隱忍十年,十年磨一劍最終一劍封喉,奪了曹魏大權,為西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3 # 客家小火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曹魏後期權臣,政治家、軍事家《晉書.宣帝傳》雲:“魏武察帝(司馬懿)有雄心壯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往,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因謂太子曹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你家事”。

    一.隱忍才是王道。

    司馬懿職場的前半生,可以說是過得非常憋屈,遭到曹氏上下提防而一忍再忍。

    其實人生路上,一帆風順只是少數,波動起伏才是常態。在這個時候,只有端正自己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 三朝員老,活得久。

    從曹操到曹睿,他是一路腥風血雨走過來的人,尤其是後期阻止諸葛亮北伐大功赫赫,朝野上下心悅誠服。當面自己的政敵好友如華欽、陳群、曹真、曹休等一個個都死去的時候,司馬懿確還相當硬朗,到最後,魏國朝堂上僅僅剩下他一人了……,想必這個時候司馬懿“高處不勝寒”,是孤獨寂寞的。

    三.第三點僅僅是個人猜測

    早期的司馬懿或許並沒有篡魏的想法,但是經過幾十年在曹魏勢力的夾縫中生存的那種如履薄冰的恥辱感令他萌發鬥志與野心!後面的曹魏一代不去一代,自己的家族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走到那步任何人都是有想法的。

  • 4 # 農夫說歷史

    其實司馬懿家族能在曹魏政權中走向巔峰,除了他本人的隱忍外,其子孫自強也是一方面。總體來說分兩個階段,一時司馬懿階段,曹操在世時就知道司馬懿不是一般的臣子,有反心,為什麼曹操沒有除掉他,這既是司馬懿懂得及時收住鋒芒,也得益於曹操兒子曹丕的庇佑,曹操死後,曹丕讓漢獻帝“禪位”給了自己,正式開啟曹家天下,作為曹丕亦師亦友的司馬懿自然也受到了重用,曹丕死後其子繼位,他司馬懿作為先帝的輔政大臣,慢慢進入了朝廷的核心,雖然有其他曹氏子孫打壓,但是司馬懿依舊懂得忍受,於是又熬死了一位帝王,在小皇帝曹芳即位時,司馬懿已經實際掌控了曹魏的政權,但是他依舊未再進一步稱帝,而是為了自己的子孫稱帝鋪路。

    第二階段是司馬懿的子孫登上舞臺階段,在曹芳為帝時,其子司馬師與司馬昭,也隨著軍功和父親司馬懿的安排下,進入了朝政核心,而此時的曹魏政權,和曹操同期,甚至是曹丕同期的牛人已經凋零的差不多了,能與其抗衡的曹真也先司馬懿一大步去世了,整個司馬家族能與其抗衡的,除了端坐在皇帝寶座的曹芳還有誰?更何況司馬懿忌憚的不是曹芳本人,讓是他曹芳是曹魏政權的現任皇帝而已,他司馬懿不願意落得一個亂臣賊子的臭名聲,最後還不是其孫子司馬炎把司馬家族發揚光大,直接讓曹魏的皇帝下崗了,而且是在司馬昭去世後的幾個月,就完成了政權的更迭,司馬懿家族能奪得曹魏的天下,除了司馬懿的壽命太長,熬死了N多的牛人,加上兒子們的共同努力,有點像和平演變的味道。

  • 5 # 小杜笑看風雲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就想除掉他,但曹操深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如果除掉司馬懿,魏國將沒有人會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北上攻魏,將會易如反掌,勢如破竹,魏國將會亡於諸葛亮的手中。可是不殺司馬懿,固然能擋住諸葛亮,但司馬懿將來也必會篡奪曹家的江山,這一點,曹操看得是很通透的,要不然,還算什麼一代奸雄。

    殺了司馬懿,曹魏會亡於諸葛亮,不殺司馬懿,曹魏就會亡於司馬懿。曹操也是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相信曹操臨死之前,幾次把屠刀落到司馬懿的頭上,又幾次輕輕拿開。最終,曹操選擇了留下司馬懿,他並不想讓江山亡於諸葛亮,因為諸葛亮老是罵他是漢賊,“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就是諸葛亮說的,如果諸葛亮統一曹魏,曹操的賊名千秋萬世也洗脫不掉。曹操不想背這個千古罵名,所以他選擇留下司馬懿,對抗諸葛亮。

    他留下司馬懿,也給子孫留了一個禍害。雖然留下了司馬懿,但曹操也沒有放任不管,曹操也深知子孫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他告戒曹丕“司馬懿有豪雄志,非人臣也,將來必預汝家事。”他還告戒曹丕及後來子孫,如果諸葛亮不攻打魏國,就不要重用司馬懿,諸葛亮如果攻打魏國,司馬懿能不用就不用,逼不得已要用司馬懿,用完之後馬上收回兵權。不可讓司馬懿長期掌兵,這是曹操對後人的告戒。

    從曹丕,曹睿對司馬懿的態度上來看,曹家子孫確實是尊循著曹操的告戒,輕易不給司馬懿兵權,打完仗之後兵權馬上收回,不給司馬懿在軍中立威和培養個人勢力的機會。曹爽把司馬懿從太尉升到太傅,明升暗降,也是尊循著不讓司馬懿掌兵權的原則。

    雖然司馬懿被剝奪兵權,但他的兒子司馬師在民間暗中培養了三千死士。在曹操曹丕曹睿時代,司馬懿只能隱忍,別無他法,就是在曹爽時代,司馬懿也隱忍了十年,可以說一生都在隱忍煎熬中度過。

    在曹爽兄弟帶著皇帝曹芳還有文武百官,離開洛陽,一起去高平陵祭祀的時間,司馬懿看著都城洛陽空虛,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三千死士發動兵變,一舉擒拿曹爽,滅其三族,曹魏大權自此落到司馬懿父子手中,這一事件史稱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隱忍了一生,最終還是沒有忍住,走向了篡奪曹魏江山的道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到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乾脆直接踢掉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稱帝建國,國號大晉。至此,曹魏江山走進歷史。

    曹操最擔心的,最放心不下的,防之又防的司馬懿篡奪曹魏江山的事情,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這是曹操自己的選擇,因為,如果他不想讓曹魏亡於諸葛亮,就必然亡於司馬懿。

    曹操沒有稱帝,司馬懿也沒有稱帝,甚至連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也都沒有稱帝,他們不稱帝,都是受了曹操的影響。或許曹操當年不稱帝,就是為了給司馬懿做一個榜樣,能讓曹魏多延長几年。

    曹丕稱帝后沒有殺漢獻帝劉協,司馬炎稱帝后也沒有殺魏元帝曹奐。曹丕不殺漢獻帝或許也是為了給後代積福,讓後來的篡位者也能善待他的子孫。司馬炎稱帝后也確實善待了曹奐,封他為陳留王,最後善終。

    司馬懿能篡奪曹魏大權,是因為在曹魏除了司馬懿沒有人是諸葛亮的対手,在與諸葛亮對陣征戰中,司馬懿父子趁機坐大,擴大了在軍中,朝庭上的影響和實力,培養了一大批死忠分子和嫡系骨幹,架空了曹魏宗室,獨掌實權,最後取而代之。

    司馬懿靠陰謀奪取天下,得國不正,晉朝成為歷史上最為混亂,最沒有存在感的朝代,司馬懿的子孫在戰亂中被五胡和權臣屠戮殆盡,過得都不幸福。司馬懿知道後不知該作何感想。

    司馬懿隱忍一生篡奪大權,真的還不如回溫縣老家老老實實的種田,種田的生活雖然平淡,但平淡的生活或許能讓他的子孫都活下來。

  • 6 # 南朝居士

    這種問題在整個魏晉南北朝及隋唐再正常不過了,在這個時期裡,皇帝有兩個選擇,要麼分封諸侯王,結果就是在皇室內訌中走向滅亡,要麼就是不分封,結果就是在權臣篡位中滅亡。

    司馬炎分封諸侯王,結果“八王之亂”,西晉滅亡,五胡亂華,固然可以居高臨下的批判司馬炎開歷史倒車,沒事找事搞分封,那曹魏沒有分封,結果呢?是怪曹丕傻還是怪曹爽廢物?當然,大多數人怪司馬懿人品有問題。那楊堅這樣的千古一帝也是人品有問題?

    魏文帝一上臺,就打壓他的兄弟們,他認為威脅來自於他的同宗兄弟們,

    魏明帝上臺後,曹植跟他說,“當初面對周勃這些人,漢文帝嚇得不敢登基,他的尉衛宋昌說,你的兄弟們在各地做諸侯王,互為支輔,盤根錯節,你就放心做皇帝吧,”,他的意思很明顯了,關鍵時候還是要靠兄弟們,兄弟不相信,外人真的值得相信?

    但是明帝覺得他的叔叔被打壓太久了,想透過遊說重新走上政治舞臺,於是拒絕了,等到他快死了,他看著年幼的兒子,心理無盡的淒涼,想透過一道遺旨,加強宗室權力,結果他的親信直接撕毀了遺旨,讓他重寫,因為這道聖旨就不可能成為現實,燕王曹宇都不敢接受任命。

    於是他只得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和司馬懿共同輔政,十年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開始權臣之路。

    很多人認為司馬懿發動政變後開始篡位,但實際上,政變只是跟曹爽爭權,而不是跟皇帝爭權。

    魏明帝的遺旨裡,沒有把士族代表司馬懿寫進去,他的遺旨都不能生效,可以知道,司馬懿為明帝一朝的實力有多大了。

    權臣篡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得獲取宰相權力,然後消滅宗室力量,像曹魏宗室無人的,自然相對容易了,消滅宗室力量後,再就對皇帝利益相關的人下手了,然後門閥士族的異己力量下手,等朝堂、地方將領、州牧自己人了,權力可以延伸到各個角落,篡位就水到渠成了。

    總的來說,這是那個時期很正常的事,到了宋朝以後這種事就幾乎不可想象了,宋朝後能稱為權臣的,也就多爾袞和袁了,當然,他們跟魏晉南北朝的比起來,那就小巫見大巫了,因為他們一死,他們的權力立即崩塌了,像司馬懿死了有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高歡死了有高橙、高洋,

    有人說是司馬懿超長待機,但是呢?司馬懿即使死了,他的兒子們、兄弟們也會取代他的位置,繼續跟皇帝爭權,不會因為沒有司馬懿,司馬家族就垮了的,

    皇權衰弱的時代,死了一個權臣,還會有另一個權臣出現的,皇帝不會因為權臣死了而擁有權力的,北魏皇帝殺了權臣爾朱榮,高歡、宇文泰又出現,宇文泰死了宇文護又出現了,北周武帝宇文邕都垮了權臣宇文護,結果呢?楊堅又出現了,是不是楊堅死了就不會被篡位了?也絕不可能的。

  • 7 # 拓跋飛翼

    司馬懿家族篡奪曹操家的江山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的過程

    司馬氏能夠取代曹氏,成為三國最後的贏家。是司馬懿父子幾代人努力的結果。當然功績最大的是司馬懿,其次是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得天下不過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司馬懿父子只能算的上權臣,為司馬炎篡奪江山打下了基礎。

    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可以說默默無聞,直到曹丕做了魏王,由於司馬懿是他的鐵桿擁護者,最終成為曹丕的近臣。這期間曹丕已經覺察到司馬懿有野心,只是礙於朝中權力均衡沒有殺掉他。可惜曹丕早死,沒有及時處理掉這個禍患。到了魏明帝時期司馬懿已經成了曹魏中的權臣,能夠和曹氏宗親抗衡。魏明帝去世後,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完全控制了曹魏的權力中樞。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其長子司馬師控制了曹魏大權,廢曹芳立曹髦,期間鎮壓了毌丘儉與文欽的叛亂。司馬師死後,曹魏大權落到了司馬懿次子司馬昭手裡,司馬昭立曹奐為帝。至此,司馬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天下,曹氏子孫盡落為傀儡。在司馬昭死後,皇帝曹奐將天子之位主動讓與司馬炎,結束了曹魏四十六年的短暫王朝。

    飛翼君言:司馬氏能夠最終取代曹魏,是司馬氏幾代人的努力。既有司馬氏自己的努力,當然還有一點宿命的安排。假如曹氏的帝王能夠長壽一點,估計司馬氏也成不了氣候。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司馬氏代曹,已然是歷史定論。

  • 8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司馬家族篡魏,用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祖孫三代人,費盡心機,全靠詐力、屠殺、滅族甚至弒君獲取。

    一、司馬懿鋪路

    司馬懿能歷仕曹魏四代,兩朝託孤重臣,這不僅在三國時期,或許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也很少見。史評司馬懿為人’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晉書·宣帝紀》,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晉書·宣帝紀》。司馬懿能成為一代權臣,第一是聰明睿智、善謀奇策、能忍耐、善偽裝。城府極深,會裝孫子,這也是他最突出的’才能’,使他能夠在一次次的波譎雲詭的鬥爭中逃過劫難。第二是能活,活到了’古來稀’73歲高齡。他從22歲被曹操所賞識開始,在曹魏集團中精心運作超過50年,熬死了曹家祖孫三代人。

    二、分析司馬懿如何篡魏的幾個階段:

    在曹操、曹丕時期,他是既沒賊心、又沒賊膽。特別是面對梟雄曹操碾壓之優勢,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保命為主,就是做夢都不敢奢想,只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曹丕時期,因與曹丕關係密切,並受到曹丕的信任,基本上性命無憂,那就繼續裝 ,循規蹈矩,乖乖的做一個忠臣;曹叡時期,面對有著祖父曹操遺風,英武過人,把權利運用到極致的新主人,他仍舊是心懷恐懼、忌憚心裡,依然循規蹈矩,忍耐韜晦,絲毫不敢有非分之想。

    當徵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死後,他才有了出頭露臉的機會,開始與諸葛亮對峙,並採取縮頭烏龜戰術,熬死了諸葛亮,升任太尉。後鎮軍大將軍陳群病逝,曹丕託孤的四個顧命大臣死了三個。隨著權利的膨脹,只剩下司馬懿一個託孤重臣之時,他開始有賊心了,但因曹睿才智過人,而且曹氏宗族勢力依然龐大,曹魏集團爪牙在朝堂盤根錯節,所以其仍舊不敢有賊膽。

    但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司馬懿充分發揮了自己能活的優勢,36歲的曹睿竟被年逾花甲的司馬懿熬死了!

    當鷹視狼顧、老奸巨滑的司馬懿與蠢豬般的曹爽成為託孤重臣之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了。

    曹芳時代,司馬懿在與曹魏宗室曹爽的明爭暗鬥中,受到曹爽打壓十年。這期間他加緊著手佈局,培植司馬家族的親信,黨羽;陰養死士;詐病裝死,等待時機,陰謀兵變 ;高平陵之變後,大肆屠殺曹氏集團成員削弱其勢力;把曹家的皇親貴胄通通攆到洛陽,監控起來,為兒孫篡權鋪平了道路。高平陵之變後的司馬懿大權在握,這時他真的是既有賊心又有賊膽了,但可嘆的是屠殺、肅清曹魏餘黨已經耗掉了他剩餘的全部精力,他已病入膏肓,熬了一年就一命嗚呼了。

    三、司馬師、司馬昭承前啟後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254年,司馬氏兄弟因為欺壓君主,魏帝曹芳便秘密聯絡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太常夏侯玄欲發動兵變,除掉司馬氏兄弟。不料事情洩露,司馬師搶先一步,將李豐等三人滅族,又廢掉了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訊息傳到揚州後,引起了毋丘儉和文欽的激憤,於是司馬師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回師途中病死。

    司馬昭執政後,更加專橫跋扈,繼續大肆屠殺曹氏集團餘黨,其篡權的野心暴露無疑。當時是曹丕的孫子,14歲的曹髦即位,司馬昭的篡權活動讓他非常憤懣,竟異想天開,想除掉司馬昭,其結果被弒。

    曹操的孫子曹奐接替了曹髦的傀儡皇位。263年,司馬昭大舉伐蜀,蜀降。264年3月,司馬昭逼少帝曹奐封自己為晉王。至此,司馬昭的篡權活動已基本完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四、司馬炎坐享其成

    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

  • 9 # 6別無選擇6

    對司馬家族記載比較全面的就是唐朝房玄齡等人編寫的《晉書》

    《晉書》多怪力神怪,裡面對司馬氏的記載也有點玄幻,都追溯到夏朝以前了,書上說,司馬家的人是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這個血脈歷經幾個朝代到了周宣王時,被賜姓司馬。

    到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趙將司馬昂定河內,數有功,故立昂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史記·項羽本紀》中寫到的這位殷王司馬昂就是河內司馬家傳說中的祖先,自此司馬氏便在河內郡定居下來了。

    這之後經歷了八世,到了東漢,司馬家族又出了一位大將——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

    司馬鈞平定羌亂,一路升遷的很快,官至徵西將軍,而後兵敗入獄後自殺了。這麼看來司馬氏還是有不少軍功的,司馬懿也算是將門之後,怪不得精通兵法。

    司馬懿的曾祖父司馬量是豫章太守,改變了司馬家族只有武將的狀況。他的兒子司馬儁博古好學,官至潁川太守,這時的司馬家族已經成功打入文官階層,頗具威望

    不過《晉書》中晉武帝司馬炎曾說:“吾本諸生家,傳禮來久。”諸生就是一般讀書人,並不算高貴。

    雖然司馬氏幾代人,官職均在五品以上,但比不上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些“四世三公”的典型學問世家,知名度可以,美譽度不高。

    好在司馬家所在的河內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先秦以來就是中原文化的中心之一,這個地區民風彪悍、豪族縱橫,宗族勢力發達。

    司馬家族能夠使“鄉黨宗族鹹景附焉”,說明這時的司馬氏已經有了一定的財力和將略,是河內地區的豪族。

    除了同鄉之間相互通婚,籠絡地方勢力,隨著司馬氏社交網路的擴大,曹魏親貴與泰山羊氏、東海王氏這樣的兩漢名族、經學世家也成了司馬家族聯姻的主要物件。

    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性格“質直公方”,治家甚嚴,曾經擔任洛陽令、京兆尹,晚年做了騎都尉。東漢時期施行舉薦制,想要做官需要有人舉薦,司馬防曾經舉薦曹操做北部尉,所以說司馬家還是對曹操有恩的

    除此之外,司馬懿還有兄弟八人,被稱作“司馬八達”,皆為曹魏時期朝廷大臣,司馬家族也從一個地方豪族成長為曹魏政權中的重要政治家族

    有這麼一個大家族撐腰,司馬懿還真的有底氣天天把“河內司馬家”掛在嘴邊!

  • 10 # 汐於子

    司馬懿跟隨曹操立過很多功勞,但因為司馬懿有大才,曹操也不得不防備他,曹操還曾做過“三馬同槽”的夢,為此司馬懿不得不小心翼翼,謹慎做事,深怕哪一天引起曹操的猜忌而丟掉性命!曹操臨死時還對曹丕說:“司馬懿此人鷹視狼顧,心懷異志,不可付之實權”。

    可是司馬懿不僅是曹丕稱帝的主要功臣,而且此時的曹魏是很需要司馬懿這樣的人才,因為只有司馬懿才能對付的了吳蜀兩國。所以曹丕也不得不用司馬懿,但他也並未忘記曹操的遺言,雖然用他但畢竟自己尚在壯年,還能鎮得住他,但令曹丕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身體太不給力了,在位僅六年就駕崩了,真是英年早逝啊,但曹丕畢竟也是一代明主,他知道自己是處理不了這個司馬懿了,只能留給兒子曹叡處理,但他又怕曹叡處理不了,於是在遺詔中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這幾個人共同輔政避免了司馬懿大權獨攬,而且曹叡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兒,他的馭臣之術比他爹曹丕還厲害,曹叡一上臺就把司馬懿,曹真,曹休安排到邊境對付吳蜀去了,留下一個不懂軍事的陳群,就這樣曹叡果斷的把大權抓在自己手中,這幾個輔政大臣最終也就成了擺設。

     之後司馬懿和曹真曹休等人在曹叡的“英明領導”下兢兢業業的工作,本來司馬懿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熬到退休頤養天年,然而!曹叡跟他爹一樣,身體非常的不給力,年紀輕輕就駕崩了,甚至還不如他爹曹丕,曹丕還活了40歲,曹叡35歲就歸天了。曹叡死了,曹叡死之前陳群死了,曹真死了,曹休死了,而且曹家人很不爭氣,一代不如一代。

      曹叡臨死前的狀況比曹丕差遠了,曹叡是真沒人選了,而且他兒子曹芳是真年幼,根本不可能像他當年那樣以雷霆手段奪回朝政大權。最終曹叡只能從曹氏子弟中找了一個還算不是太離譜的人—曹爽,來制衡司馬懿,於是司馬懿和曹爽成為輔政大臣,曹爽為大將軍,執掌全國兵馬,所以論實力司馬懿此時是完全對抗不了曹爽的,這也是曹叡故意為之的。

    但曹爽就是一個富家子弟,只懂享樂哪裡懂權謀啊?他一心想要架空皇權,排擠司馬懿獨掌大權,能力不足,野心倒是不小,而司馬懿知道自己手中沒兵,只能隱忍,於是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選擇了退讓,不僅成為沒有實權的太傅,還不得不裝病以保自身周全。而曹爽則天真的認為司馬懿已經是自己掌中玩物了,於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不能自拔,直到那一天,他的所有美夢都破滅了。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距離曹操薨29年,距離曹丕駕崩23年,距離曹叡駕崩10年,司馬懿趁曹爽兄弟攜帶曹芳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之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派人佔領洛陽城並接管城中禁軍。

      後曹爽在司馬懿的巧言欺騙和對洛陽城中的家眷財產不捨的情況下,竟然向司馬懿投降了!後曹爽極其全家被司馬懿誅殺,而自己則被任命為丞相。就這樣已經活了70年的司馬懿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後,隱忍十年,十年磨一劍最終一劍封喉,奪了曹魏大權,為西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關於理想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