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上一課樹168
-
2 # 佛系青年李曌
確實啊 我山東濰坊的 過年都感覺不到年味了,社會造就的人心冷淡,發現沒像咱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都快成為別人眼裡的另類了。。
-
3 # 文棟的爺爺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農曆的正月初一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1] ,年夜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春節又稱之為過年。
迦達默爾說:“什麼叫慶祝一個節日?就是把一切各自忙碌的人群結合到一個突然靜止的時間中去。”節日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它是一切人共同的時刻。平常人們被緊張的工作所包圍,人們因工作總存在著利害衝突,甚至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在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而節日把我們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利害衝突不存在了,人們共同來慶祝這個節日,所以能變得彼此相親、充滿了愛意。
人們因工作或其他種種原因,總是彼此分離,天各一方,包括夫妻之間、父母之間,而節日給我們這樣的時間,使我們能夠重新團聚,充分享受天倫之樂。它也不需要我們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行為,就像《常回家看看》那樣,這首歌之所以引起了我們的共鳴,是因為它唱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在平常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向妻子或丈夫表達愛意,但在這時,我們不妨表達一下,愛,需要有勇氣表達。
在新年裡我們總是傳遞著這樣一句話,“新年好”“春節快樂”。也許是我們聽得太多的緣故,我們感到麻木,聽到好像沒有聽見一樣。的確,這些話成了俗套,就像“自動化”的語言。但是,為什麼這俗套的話流傳這麼遠,因為愛在這些話裡面傳遞著,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在傳遞著,人們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傳遞著愛和祝福。我們不可能去創造一句“陌生化”的語言,讓每個人都不明白,因為語言就是約定俗成的。
如果說日常生活使人們沉浸在忙碌中任時間流逝,節日則能讓時間停止,讓人們重新體味時間和生命。因為時間對人來說就是生命,人的生命就是時間。我們中華民族沒有西方那種“狄額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我們沒有狂歡節,所以我們更需要春節。
也許現在物質生活太豐富了,所以感覺不到春節的美好。童年由於物質的貧乏,所以我們渴望春節,在春節裡有好吃的,有新衣服,所以我們把春節的美好指向童年。然而,我要說不。如果你問現在的兒童,春節是不是美好的,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兒童總是感到春節的美好呢,就像我們的童年一樣?“癥結”就在這裡,因為我們失去了兒童那種敏感的、好奇的、純潔的、遊戲的心態。
-
4 # 鹹吃蘿蔔淡操心01
年還是那個年。變的是我們的體驗和追求。我們不再看重過年時那桌團圓飯;我們也不再看重親朋好友歡聲笑語;孩子們也不再稀罕那些吃的,喝的,炮竹……大家都更看重的是誰的錢多,誰的官大 ,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孩子們也更關心成績,玩具,遊樂園。年沒變 是我們變了。
-
5 # 元神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說明你已經快30了要不已經過了30了,春節之所以沒有快樂是因為我們已經過了那個階段,現在朋友出來玩也不是那麼方便,玩的東西也枯燥無味,電視電影隨時可以看,也就是說什麼事情越來越方便了,反而覺得無趣了。
-
6 # 9720百毒不侵
人不能太貪心,小時候的開心都開心過了,長大了還要要求和小時候那種開心那是不可能的。過去的天時地利人和你現在都能變回去嗎?可以的話那叫穿越時空,但對現實來說那就是個笑話。
我希望我們不僅要懷念過去,還要暢想更美好的未來,併為之努力奮鬥!
-
7 # 米家有二寶
小時候的春節
在我小的時候,春節就意味著有新衣服穿,好吃的吃,並且在春節期間可以和小夥伴們放肆的玩耍,還不用捱罵!在春節大人們有沒有新衣服吧,反正小孩子幾乎人人都穿新衣服。好吃的隨便吃,玩的瘋起來,只要不是特別的事情,父母都不會罵,因為春節是開心的,不能不開心,每天晚上都可以和小夥伴們拿著鞭炮點著火把可大街的跑,大人們還會組織起來扭秧歌放煙花,小孩子們蹲牆上看煙花,只為與煙花更近。還會圍著扭秧歌的隊伍轉圈跑,偶爾學著大人們扭兩下。總是樂此不彼的玩到凌晨(平時冬天都是七八點就睡覺了)。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春節。
現在的春節
現在回家過春節,就再春節前,會和朋友聚聚,說是聚著玩,其實就是吃飯喝酒聊聊各自的經歷。再加上限制煙花爆竹的燃放,都很少出去玩,所以就算過年,大街上也沒幾個人。年後,大家走走親戚就又該外出打工了,誰也顧不著誰,並且連聯歡晚會都很少關注,一人抱著一個手機,不是和遠在天邊的陌生人聊天,就是給上下級發拜年祝福,而忽略了近在眼前的父母家人。家裡冷冷清清,手機上熱火朝天。其實想想吧。過年也就那麼回事。越過越覺得沒有年味了。
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年味為什麼不濃了
在以前,我們生活拮据,一年到頭買不了幾件新衣服,我小時候都是穿我哥或親戚家不能穿,但又還可以的衣服,俗話叫“遛衣服”,而現在幾乎是一年好幾套新衣服。再加上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一年吃不著幾次肉和水餃,現在天天吃肉,水餃也成了較常便飯。這樣的生活條件就造成了現在感覺過年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就是放假輕鬆點,可以回家看看。所以提不起興趣了,大家也都不再走動,自然感覺農村的年味就不濃烈了。
好了,不知道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呢?大家可以說下自己對回農村過年的感受,是不是沒有年味了。
-
8 # 165676304
現在過年。回去只有攀比。比有錢比干什麼~
還有,最近發展怎麼樣了?在哪裡發展啦?
又做多少錢回來啦?等~~~
不像小時候無憂無慮。開開心心。沒有攀比。
-
9 # 清清六月風
現在過年最能說明什麼,為什麼不象小時候那樣快樂?過年是我們華夏子孫的傳統節日,現在不僅國內,海外也興起了;現在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興起過年了。年,傳說是一種猛獸,每到年三十,就出來吃人。有一次,一戶人家在過好事,鞭炮齊鳴,年走到那被嚇
跑了,後來大家在年三十都放鞭炮,用來嚇年,一至傳到現在。
現在過年,我覺得缺少年味,不缺年貨。小時候過年,缺的是年貨。不缺年味。
-
10 # 偽裝卟過如此5437
小時候快到過年了,總是盼著快點到來,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收紅包,吃好吃的,玩鞭炮。現在長大了過年回家不是盼著那些事情,而是希望時間能過的慢一點自己可以多陪伴父母,過年對父母心裡來說我們又長大了。而對於我們心裡來說父母又老一歲了。
回覆列表
小時候過年很有年味,因為以前的生活水平沒有現在這麼好。平時都不捨得吃肉,要等到過年才可以大吃一頓。你可以放鞭炮,很高興,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年吃的東西跟平時吃的差不多。很多地方的也禁止方鞭炮,過年的是靜悄悄的,沒有什麼年味,小時候過年感覺比較熱鬧,年對於小孩子來說很有盼頭,畢竟過年的時候不用上學,可以吃好吃的,還有壓歲錢,而現在我們活得比較現實,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每天都為了工作,為了生活而忙碌,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所以可能無暇去考慮過年的事,即使過年也會覺得很累,找不到小時候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