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戰爭是無情的生命收割機,太平天國與清軍在江南鏖戰多年,老百姓傷亡上億,富庶的江南大地千里無人煙,餓殍遍野!

    天下興亡,百姓皆苦。老百姓在太平天國治下日子不好過,所有財產充公,夫妻不能相聚,父子不能相見,清軍來了以附逆罪濫殺百姓。老百姓在清庭治下,日子也更加艱難,食不飽腹,衣不附體,太平軍殺來,以清妖爪牙濫殺無辜!在太平軍與清軍交戰區,真是雞犬不留,人畜皆死!

    清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波及全國十多個省份,人口損失達到清朝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更是飽受蹂躪,富庶的江南大地成了人間地獄,千里無人煙,萬里多野狗。因此太平天國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治,為後來辛亥革命在南方崛起打下了基礎!

  • 2 # 雜史譚

    大家好。

    太平天國戰爭對浙江安徽(還有江蘇)的傷害那真是駭人聽聞。

    先說安徽。自1853年初太平軍進入安徽,至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12年間安徽始終是農民軍與清軍反覆較量、鬥爭十分激烈的地區之一,影響太平天國全域性的三河戰役、安慶保衛戰等均發生於此。

    有句話說的是 興,亡,百姓苦。皖南的人口損失觸目驚心:

    總之,在太平天國戰爭的衝擊下,皖南地區出現人口的“真空”、“半真空”狀態。結果,戰後當地官府不得不大力招徠移民恢復生產,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移民潮。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移民運動中,有一百多萬移民及其後裔定居本區,佔全區總人口的74%,以致原有的皖南吳語區支離破碎,被江淮官話、河南話與湖北話侵蝕殆盡:

    再說浙江,太平天國戰爭之後左宗棠說:通計浙東八府,惟寧波、溫州尚稱完善,紹興次之,台州又次之,至金華、衢州、嚴州、處州等處孑遺之民,則不及從前二十分之一矣。或壯丁被擄而老稚僅存,或夫男慘亡而婦女靡託。總的來看,太平天國戰爭之前的浙江大約有人口3127萬,戰爭之後,全省人口只剩1497萬,人口損失1630萬,損失比例為52%。

  • 3 # 毛劍傑

    戰亂所及,廬舍為墟,遍地瓦礫。江南地處風暴中心,“被難情形較他省尤甚,凡不忍見不忍聞之事,怵心劌目,罄筆難書,所謂鐵人見之,亦當墮淚也!”——寄雲山人《江南鐵淚圖》

    太平天國與清軍在浙南蘇北皖南長達數年的拉鋸戰,徹底摧毀了明清江南的中心城市蘇州。蘇州的沒落,首先是其社會經濟支柱——傳統手工業行會組織及工場、作坊的毀滅。在太平軍攻入蘇州城時,絲業公所的董事“遭兵四散”;水木作行會“自遭兵燹,前董均多物故”;刺繡業的錦文公所、剃頭業的整容公所 “房屋被毀,所有各項帳目及行規等件,一併失去……”(茅家琦主編《太平天國通史》)

    爾後,官紳逃亡,民眾流離,到1865年戰爭結束時,外國商人白齊文發現蘇州“鄉間可愛的花園,像蜂群似的忙碌著的居民”都不見了。戰後統計人口,蘇州府九縣一廳的“實在人丁”,已從1831年的三百四十餘萬,銳減到了一百二十八萬左右。和蘇州的命運相似,戰爭對杭州的摧毀同樣慘烈,戰後杭州城市人口從八十餘萬驟減至二十萬,一度僅剩下數萬人。

    蘇杭的沒落,只是當時整個蘇南浙北被戰爭摧殘的縮影。美華人白齊文在蘇州南京之間旅行時,就發現 “整個十八里之內沒有一幢房子。看不見男人,看不見婦女,看不見兒童,也看不見任何一頭牲畜。”

    而在通往無錫的路上,他更看到“遍地荒蕪,荊草漫生……沿途佈滿了數不清的白骨骷髏和半腐的屍體。”常州、丹陽等蘇南城市的情況,也大體類似。

    戰亂中人口的大量喪失,帶來的社會階層結構崩塌以及巨量土地拋荒無人耕種的狀況,更為棘手。蘇南地區各廳州縣冊報則顯示,土地“拋荒者居三分之二”。江南其他地區的情況也大體類似:浙江一省,荒蕪田地山蕩多至112366頃;各省之中又“以皖南北荒田為最多”。

    江南一向是朝廷賦稅命脈所在,田地大量拋荒勢必影響朝廷財政收入。補充戰爭造成的巨量人口損失,“招墾”成了江南各級地方政府且最急迫的選擇。從1869年起,江蘇主持墾務的官員規定“必以無主之田招人認墾,由政府發給印照,永遠歸墾荒者所有。自墾熟之年起,三年之後再交糧納稅。”

    於是,一批批移民從四面八方翻山越嶺湧到江南,在荒蕪而陌生的土地上刀耕火種建立新家園,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爭墾”。據估計,戰後蘇南地區接納了一百六十萬至二百六十萬移民人口,浙江則大約接納了一百三十二萬。

    但這仍然遠低於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巨大人口需求,寸土寸金的江南仍是 “墾種乏人”。土地也由此嚴重貶值,原來值4萬銅錢一畝的良田如今只值一千文,這給新移民們提供了一個擁有“恆產”的難得機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們在江南 “田畝經界,改變舊形”的間隙中,透過各種途徑獲得了一小塊土地,成了“江南小地主”。

    不過,戰爭也催生了上海的崛起。早在上海開埠之初,江南區域龍頭地位的轉換就已有端倪:無錫、常州素以從屬於蘇州的米、布轉運碼頭著稱,上海開埠以後,它們與蘇州的經濟聯絡逐漸削弱,與上海的聯絡不斷加強,進口商品及南北貨,經由上海採購的常佔無錫轉口內銷總額的70%-80%。(戴鞍鋼《港口·城市·腹地》)

    此外,1853年太平軍封鎖大運河,貫通南北的經濟大動脈被切斷,清廷和商人只好發展海上運輸,杭州從此喪失了在大運河商業網路終端的戰略地位。而新發展的海上運輸之路,恰恰是以上海為中轉樞紐。

    隨著經濟重心的轉換,明清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傳統城鎮佈局終於改變,“呈現出歸向上海的重新組合,逐漸形成唯上海馬首是瞻,以上海港內外貿易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新的城鎮體系。”(戴鞍鋼《港口·城市·腹地》)

    此前的上海,是江南的上海;此後的江南,是上海的江南。

    到1870年代以後,松江府屬各市鎮比“太平戰亂”之前增加3倍。這樣一批市鎮的興起,以及城鎮空間的重新佈局,被一位外國學者稱之為“鑲飾在老式長袍四周的新式花邊”(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

  • 4 #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太平天國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死亡人口最多的戰爭,戰爭死亡1億人口以上,要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的7000萬人。

    清朝政府由於內部的太平天國戰爭和外部的中英鴉片戰爭,最終國力耗空,倫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落後國家。

    太平軍在蘇皖浙等交界地的戰爭,對當地傷害很大。其中傷害最大的是浙北的湖州府和蘇南的蘇州府兩地。戰前湖州府、蘇州府本是江南發達地區,明清時期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但經過戰後,湖州人口十不存一,一直到現代還未恢復元氣,至今人口還未達到太平天國戰爭之前水平,由於人口基數小的原因目前其經濟總量處於浙江省中下游水平。蘇州經過太平天國戰爭,人口損失也有七成以上。

    太平天國運動雖是農民反抗封建剝削階級的運動。在這,個人無法作出正確評價其倒底是否是好是壞。但在江浙一帶的老百姓卻對其恨之入骨,一直到現在的老人還稱之為“長毛”。

    但經過太平天國運動後,腐朽的清皇朝更加加快了滅亡的速度,至後僅存50年左右,終於迎來了辛亥革命,從向共和,使中國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 5 # 錢塘梁氏在四川

    我祖籍杭州府錢塘縣萬家莊梁氏,明末先祖來四川宜賓做小官,遭遇明末戰亂,張獻忠佔領四川,清軍又收復四川18年,四川也是十室九空,後來又是清政府又剿滅吳三桂的戰亂,四川也是多災多難。

    江南老家1865年左右又遭遇長毛造反,長毛與清軍混戰,百姓遭殃,後又是抗日戰爭,日本鬼子佔領杭州,真是多災多難。不知道有梁姓族人遺留下來沒有了,根據情況,分析應該有族人逃到山區,比如臨安山區,寧國市山區,安慶縣山區,湖州或嘉興山區等,應該是古代交通不便利的山區,逃命嘛,往山區跑,希望才大,不像在現在的和平時期,人都想往路邊上或城鎮裡去居住。

  • 6 # 成子9500

    廣德縣當時人口30萬。長毛來了。就剩不到一萬了。附近的幾個縣也基本一樣。災難深重。現在的居民都是後來從河南湖北遷移過來的

  • 7 # 憤怒野虎

    太平天國在江南地區的運動,動搖了滿清政府對江南地區的統治,為漢族地主勢力發展提供條件。同時,引發當局對江南地區瘋狂報復屠殺行為,埋下了更仇恨的火種。

    太平天國運動,是依靠宗教行為,導引底層民眾,起來反抗滿清當局統治。從太平軍由2w人起義,發展到百萬多人,而且一路發展壯大,可以看到當局政府是多麼的殘酷。只是,太平軍上層,也很快被勝利而獲得的“紅利”而內訌,最終導致失敗,引發代表滿清政府的漢族武裝,瘋狂反撲及屠殺,給當地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據傳,由太平天國運動,帶來的人口死亡,超過了一戰、二戰的人口死亡總和。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之後,代表當局的湘軍、淮軍的瘋狂屠殺,使江南地區,赤地千里。湘軍頭目曾國潘也獲得了“曾剃頭”稱號,滿清十大酷刑的說法,在江南地區流傳。

    此提問者,只提太平軍到浙皖地區的作業的損失,明顯抹黑歷史作用。典型的“成王敗寇”思想誘導,忽視全域性形勢發展。

  • 8 # 蕭湘居士__

    太平軍只適應革命的造反精神,餘者於國於業於家於民於文物於文化於古建於信仰有百害而無一利。只是政治暴力的一場屠殺,所以老百姓說是長毛造反,格殺不論,慘!

  • 9 # 清風77841948

    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是爭對清王朝,但是進入南京之後就變樣了,天國內訌各自為政再是和清政府拉鋸戰,最後導致江浙皖百姓遭罪!

  • 10 # 文史工作坊

    第一、條約口岸上海取代以杭州,成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杭州在太平天國未到之前經濟繁榮、民殷物阜、科舉鼎盛,可以是中國最美麗、最富庶、最繁華的地方。浙江的家庭手工業和城市手工業遭到巨大的破壞,原本是文人的夢幻之地淪落為難民地區。

    第二、人口算損失巨大。杭州城是清兵與太平軍爭奪的中心,人口死亡眾多。如在杭州城,就有—次受屠14萬人的記載,其戰爭創傷幾乎可與南京相提並論。

    《花溪日記》記載“被燒房屋十之七,沿鄉數里盡傷殘。被擄千餘,死難被殺萬餘。魚池積屍,兩岸皆平,前後所陷市鎮,惟此為最慘。”

    第三、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太平天國所到之處摧毀各類佛像,所有佛寺、道觀、城隍廟五像不催。比如浙江著名的靈影寺,只剩兩個殿了。太平軍給安徽文化中心——徽州帶來的災難更讓人吃驚。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記到:“我族那時曾做過一次丁口總計,以便按口派捐,建造祠堂。當時全族男女老幼約六千人。太平軍覆滅後的第二年,我族再做第二次的人口調查,亂後剩餘丁口不過一千二百人左右,人口減少了百分之八十。”

    第四、對宗族的破壞。清代安徽,特別是徽州的地方社會特別重視宗族的發展。徽州地區普遍設有族田,太平天國以後族田大量損失,特別是宗族的一些譜牒和牌位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壞。而祠堂通常是徽州最精美,最宏偉的標誌性建築,經過太平軍的衝擊,甚至對蕩然無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生過兩個孩子、結過婚,她要10萬彩禮,我應該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