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大頭遊戲解說gogogo
-
2 # 貪吃的粑粑巖
正史中的徐晃帶兵有方、多有戰功;曹操誇讚“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足矣證明徐晃作為將軍或統帥的能力。史書中記載徐晃在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
3 # 哈迪斯之神
有兩種說法具體就不知道那種可信了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其一 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其二 後孟達叛亂,徐晃作為司馬懿的先鋒前往征討,被孟達射中額頭,醫治無效而亡
-
4 # 夏目歷史君
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他和關羽一樣是出生於河東郡。早年時候的他只是河東郡的一個小吏,後來徐晃跟隨楊奉干了,楊奉十分器重他,將其提拔為騎都尉。
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用反間計誅殺,他的部將李傕、郭汜發動叛亂,在長安大肆屠殺,長安城屍橫遍野。於是徐晃勸說老大楊奉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到了洛陽後,局勢很不穩定,於是徐晃又勸說楊奉歸附曹操,楊奉聽從了他。之後曹操想遷都許昌,歸附曹操的楊奉反悔了,率兵攻曹,但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則趁機跟了曹操。而徐晃跟隨曹操後,正式開啟了他人生的輝煌篇章。
徐晃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在討滅呂布,攻佔徐州等地盤時就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不過他第一次打出名氣來還是在官渡之戰時。當時兩軍相持,糧草為重,袁紹特意派重兵運了數千車糧草至官渡。曹操於是派徐晃前去截糧草,徐晃於是率數千精兵殺了押運糧草的將領韓勇,並盡收其輜重。徐晃斷糧為官渡之勝奠定了基調,此戰也成為徐晃的代表性戰役。在我們如今三國殺遊戲當中,徐晃的技能就叫做兵糧寸斷,大概出於此次戰役。
之後徐晃又跟隨曹操攻滅了袁紹的兩個兒子和袁紹的殘餘勢力,並討平了烏桓,收復了整個北方。而在後來攻滅馬超、韓遂勢力與漢中之戰時徐晃也有很出色的表現。
不過徐晃的成名之戰,還是在樊城之戰。當時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威震華夏,曾一度逼迫著曹操想遷都。在關羽鋒芒畢露之時,徐晃臨危受命,以聲東擊西戰術,突襲了關羽,關羽被徐晃擊退,關羽撤圍,樊城之圍於是解除。當時曹操得知徐晃破圍,大喜稱讚徐晃的功勞可比孫武的破楚入郢之戰。而徐晃解樊城之功勞,在曹操大將中僅次於張遼解合肥之圍。
在曹操大將中,于禁素來以會治軍而聞名,其實徐晃在治軍能力上並不在于禁之下。徐晃的軍隊素來整齊,令行禁止,連曹操都感嘆:“徐晃有周亞夫之風!”
曹操死後,徐晃也老了,出征次數也少了,在222年曾跟隨曹丕討伐過一次東吳,又在226年曹丕死後,與司馬懿抵禦過一次諸葛瑾的北伐。
由於打仗不多了,事蹟少了,於是在演義中羅貫中給他安排了悲壯點的結局。演義中徐晃之死是在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時,當時上庸的孟達因為在魏不受待見,意圖再歸蜀,徐晃跟隨司馬懿征討孟達,在城叫陣時,被孟達射中額頭,回營後因重傷不治身死。
其實正史上徐晃並不是這樣死,他是在227年,即抵禦完諸葛瑾北伐一年後,因病去世的。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徐晃在演義中死於228年。其實徐晃在諸葛亮北伐前一年就已經病逝了。
-
5 # 密探零零發
歷史上關羽“剛而自矜”,連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都看不起,視他為“老卒”而已。但是在曹操手下有一員猛將,智勇雙全,大戰馬超,勇猛無敵,連關羽都要叫他一聲“大兄”。那麼,這位猛人到底是誰,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他就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他與關羽都是河東人,也就是山西老鄉。徐晃起先並非是曹操的嫡系,他本是小軍閥楊奉的手下,在楊奉歸附曹操後,他投靠了曹操,並且從此成為了曹操的忠實戰將。徐晃跟隨著曹操南征北戰,在官渡之戰,他大顯神威,他率領幾千騎兵擊敗韓猛,截燒敵人輜重。此戰之後,徐晃戰功卓著,被封為都亭侯。
徐晃不僅是一員猛將,還有勇有謀。在官渡之戰後,曹操發兵北上攻打冀州,易陽令韓範詐降而自守。曹操很惱火要滅了易陽,但徐晃勸說曹操:“如今袁譚、袁尚還沒有被擊敗,沒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訊息,如果今日滅了易陽,明日那些城池都會死命防守,河北就沒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請求您招降易陽來給各城看,那樣他們都會望風歸順。”曹操聽從了徐晃的建議,封韓範為關內侯。於是,敵人望風投降,曹操很快就奪取了冀州。
在徐晃的軍事生涯上,還有一戰不得不提。公元211年,馬超和韓遂聚集了10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曹操發兵進取關中,被馬超阻擊,一時不得前進。曹操問計徐晃,徐晃建議自己帶精兵出奇兵,截斷敵人的退路,敵人必敗。曹操採納了徐晃的計謀,又採納了賈詡離間馬超和韓遂的計謀,最終馬超的十數萬精兵慘敗於曹操之手,首功又是徐晃的。
隨後,徐晃又跟隨曹操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上進攻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兵圍樊城,威震華夏,曹操派徐晃為將,率大軍馳援曹仁。徐晃聲東擊西,直取四冢。關羽可坐不住了,他親率步騎五千出戰。戰前,兩人敘舊,但不久之後徐晃突然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關羽驚怖,對徐晃說:“大兄,是何言邪!”徐晃正色答道:“此國之事耳。”隨後,雙方激戰,關羽大敗,敗走麥城,最後被擒殺。關羽之所以叫徐晃“大兄”,只是因為當年關羽兵敗,不得已投降曹操,他與曹操手下的將領都相識,但“二爺”心高氣傲,向來是目中無人的,但他唯獨對張遼、徐晃欽佩不已,幾個人關係非常好,以兄弟相稱。因為徐晃年長,因此關羽稱他為大哥。
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公元220年,他與徵南將軍夏侯尚在上庸攻打蜀將劉封。隨後,他又跟隨曹丕東征東吳。公元226年,徐晃與司馬懿在襄陽抵擋了東吳諸葛瑾的北伐大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時,徐晃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死。而正史上徐晃並非是被孟達一箭射死,而是在公元227年,因病去世。
-
6 # 南方鵬
徐晃是關羽的老鄉,曹魏諸將為數不多被關羽看得上眼的將領之一,河東人,當過小官,後來投奔楊奉,楊奉是黃巾旁支白波軍將領,招安後跟隨涼州李傕。王允計殺董卓,涼州軍在李傕郭汜帶領下反入長安,殺死王允逼走呂布,挾天子大打出手,楊奉見機自立門戶,護送漢獻帝劉協從長安東歸洛陽,一路惡戰,被獻帝封為車騎將軍,徐晃也因功封侯,護帝派韓暹和董承不和,董承秘召兗州牧曹操勤王,楊奉左右為難,徐晃審時度勢後勸楊奉歸順兗州的曹操,楊奉初聽從後反悔,與韓暹一起劫駕,被曹操擊敗,徐晃便投降了曹操。
曹操死後,曹丕代漢,封徐晃為右將軍、楊侯。劉備清算荊州之敗將士,孟達投奔曹魏,徐晃與夏侯尚進攻上庸劉封,劉封大敗走入成都。又曾在襄樊一路進攻孫權軍,拒吳將諸葛瑾於襄陽。曹丕去世的第二年,徐晃也逝世,諡壯侯,比他老鄉關羽少了個“繆”字,功業大不相同,生前身後名聲也大不相同。
-
7 # 鄧海春
徐晃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名將之一,也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是當時著名的將軍與勇士。徐晃一生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參加過多次重大戰役,智勇雙全,受到曹操的賞識。
徐晃原本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此後因護送漢獻帝有功而被封為都亭侯。隨著韓暹和董承之間的鬥爭不斷升級、加劇,徐晃十分焦慮,於是勸楊奉歸順曹操,在一番深思熟慮後,楊奉決定採納徐晃的建議。
但此後楊奉又受到韓暹的挑撥下,放棄了歸順曹軍的想法,結果被曹軍大殺四方,徐晃則在此時趁機向曹操投降,從此,徐晃成為曹操的得力助手,跟隨曹操征戰大江南北,為曹魏的創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徐晃本就英武非凡,又足智多謀,不久便在曹操軍中謀得一席之地。
在官渡之戰中,徐晃一舉打敗了劉備,又隨曹操擊敗了顏良,一躍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之一,由於徐晃在這場戰役中功不可沒,不久便被升官加爵。
徐晃深思熟慮,具有高明的軍事見解。在曹操包圍鄴城,並攻破邯鄲之後,徐晃便被派遣前去攻打易陽。而他不費一兵一卒,只用一封聲淚俱下、分析周全的書信便讓易陽令韓範心甘情願地開啟城門,投降曹軍。徐晃招降易陽的舉動為各城的歸順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韓範歸順後被曹操封為關內侯,其他城池的縣令見韓範獲得如此的封賞,也紛紛動搖,想要歸順。可以說,鄴城得以被曹操攻下與徐晃的建議與先見之明是離不開的。徐晃長期征戰四方,又攻下了毛縣、烏桓等地,立下赫赫戰功,可謂是威名遠揚。
徐晃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隨曹操,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受到曹操的賞識與重用,當他凱旋而歸後,曹操則率眾迎接,並設下盛大的筵席來為徐晃接風洗塵、褒揚戰功。曹操在筵席時舉起盛滿美酒的酒杯,向徐晃讚歎道:“襄陽以及樊城之所以能夠得到保全,全都是因為將軍您的功勞啊。”受到嘉獎的徐晃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嚴明地治軍。當時許多軍隊都集結於摩陂,曹操前來視察,許多士兵都好奇地出陣圍觀,只有徐晃軍營中的將士巋然不動,莊嚴整齊。曹操不禁感嘆說:“徐將軍真是有周亞夫將軍的遺風啊。”
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後,徐晃被封為右將軍,後又被晉封為楊侯。徐晃去世後,諡號壯侯,因其戰功,得以從祀於曹氏的宗廟。徐晃一生藏天動地、力敗武聖,卻又儉樸樸素,對自己以及部下軍隊約束監管極為嚴格。並且他一直十分謙遜,即使立下戰功,也不會主動邀功。他在曹操部下奮勇作戰,贏得了許多場重要的戰役。他把為曹魏事業效力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並以此為動力,促使自己發憤圖強,艱苦作戰。他是中國古代將領的傑出代表,也是曹魏事業建立的功臣。
韓儀曾經如此評價: “徐晃沉詳,幼而特立。既克紹於門風,爰委用於舊土。未行真命,且假劇權。士心鹹感於惠和,封部果臻於寧肅。”徐晃的英勇機智與其忠心護主,都被記錄在了後世的史書之中,“鞭策後人”不斷學習他的這股精神。
-
8 # 掌心記選擇明主,堅決抱大腿。
徐晃與關羽是山西老鄉,但出生早於關羽,年輕時在家鄉河東郡當差,後投奔車騎將軍楊奉,被提拔為騎都尉,成為楊奉手下一員得力戰將。
初平六年(195年),因跟隨楊奉護衛漢獻帝還都洛陽有功,被封為都亭侯。應該說徐晃三國諸將中,最早被封侯的名將,比關羽被封漢壽亭侯還早五年(這也充分證明還是要跟大領導混,領導越大越好)。
徐晃不僅作戰勇猛,還非常有戰略眼光和政治頭腦,在李傕、郭汜相互攻伐時,徐晃勸說主子楊奉跟李傕、郭汜混沒前途,不如聯合董承護衛漢獻帝回洛陽,楊奉聽從了這一建議。
到洛陽後,徐晃縱觀天下諸侯,認為跟曹操混最有前途,於是又建議楊奉投靠曹操,可惜楊奉半路反水。徐晃卻非常堅定地投奔了曹操, 從此便成為曹操帳下一名忠粉,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建功勳。
可見徐晃當年也是左右三國走勢的人物,如果沒有徐晃的建議,漢獻帝說不定在李、郭仙鬥中被玩死,更沒有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智勇雙全,更善攻堅戰。無論是在正史上還是小說演義裡,徐晃的領兵作戰水平都是剛剛的。即便是視劉備為正統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也是讚賞有加,這一點明顯不同於其對曹魏陣營其他將領的貶價。
羅貫中給徐晃的定場詩曰:“降明權成厚,爭津定策高。 揚名攻不備,陷敵戰當鏖。欲虜平襄漢,還屯振節旄。 功逾孫子右,魏武過情褒。”評價非常之高。正史記載,徐晃跟隨曹操參與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平涼之戰、漢中之戰、樊城之戰、上庸之戰等許多重大戰役。每次都是都是衝鋒陷陣,解危救難,屢建奇功。最出彩的官渡之戰截燒糧草、白狼山之戰斬殺蹋頓及名王以下10餘人、樊城之戰大破關羽圍解樊城、上庸之戰破劉封等表現亮眼,在攻袁譚奪冀州時獻奇謀、漢中之戰妙計退劉備,得到老闆曹操的高度評價。
徐晃在關羽氣勢正盛時破之而圍解樊城,足以證明徐晃的實力有多強大,在曹魏陣營中,徐晃是少有的幾個能入關公法眼的戰將。
樊城之戰,兩軍對壘,徐晃和關羽相距不過幾十米,這應該是正史上記載的雙方軍事主帥在戰場上最近距離接觸。
南宋文人葉適感嘆道:”非於圍上破走救者,固不能得城全勝。然古今自非,見救至逆遁,則皆畏敵不敢救,少有如關羽及晃之真以勇力相遇而決勝者。“徐晃和關羽是老鄉,且英雄惺惺相惜,但徐晃對關羽這個老鄉卻不含糊,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
老鄉見老鄉,抬手就放槍,可以說關羽敗走麥城,被逼上了斷頭臺,徐晃這位老鄉下手狠手,成語”公私分明“一詞由此得來。
徐晃擊退關羽,解樊城、襄陽二城之圍,曹操贊其功勞堪比孫武破楚入郢之戰。
個性鮮明,最後得善終。徐晃因為忠誠勇猛而非常受曹操賞識,因治軍嚴整而被曹操贊"有周亞夫之風"。戰場的苦活髒活累活基本都是徐晃包圓,而且完成得特別好。徐晃也因戰功,被加封為右將軍,位列”曹操五子良將“,右將軍在曹魏九品中正制官階裡屬於三品大員,位僅次於上卿,在軍事序列也是僅次於大將軍的高官了。
徐晃雖然戰功赫赫,但卻非常低調,很少邀功請賞,所以在曹操的軍隊中流傳著一句話"不得晌,屬徐晃。"
對此,徐晃有自己的理解,他常感嘆說:”人就怕是遇到昏君,而我卻有幸遇到了曹操這樣的明主,更應當知恩圖報,以此為動力,奮勇殺敵,哪裡還去計較個人名譽呢!"
這話說得真有水平,而且情真意切,曹操父子被感動得一塌糊塗,把徐晃樹為忠君的先進典型,不斷褒獎。黃初七年(226年),徐晃在右將軍任上,前後共增食邑三千一百戶。
第二年,徐晃因病去世時的要求僅僅只是"斂以時服!"為表其功績,徐晃被諡曰壯侯,後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的殊榮。
要知道在曹魏,死後諡號為壯侯的人都真不是一般人,比如被曹操贊為千里駒的曹休,扛著棺材與關羽對抗的龐德,被曹操樹為忠臣樣版的文聘,被曹操稱為韓信歸漢的張郃,還有曹操的貼身保鏢許褚,司馬懿的嫡傳弟子鄧艾,是不是如雷貫耳。
正史記載,徐晃最後一次出征是黃初七年(226年)五月,與司馬懿領兵到襄陽,抵擋東吳諸葛瑾的北伐,得勝回朝後,第二年病死,並不是《三國演義》寫的,跟隨司馬懿征討孟達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死。
古代戰爭,象徐晃這樣高級別的主帥是不可能衝殺在前,近距離對壘單挑那只是小說演義的情節,所以“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這肯定不可能的事。
-
9 # 歲月是一條河流
在《三國演義》第94回中,已經降魏的原蜀將孟達自曹丕死後,武將多有嫉妒,深感自危,欲再度歸蜀。因金城太守申儀洩密,司馬懿引兵討孟,徐晃自告奮勇甘為其先鋒。徐晃率部到達新城後,飛馬至護城河邊,叫陣孟達,卻被城頭的孟達開弓射中額頭。徐晃當晚不治身亡,終年59歲。徐晃在征討孟達一役中戰死,這是演義中徐晃的最終結局。那麼正史上徐晃的結局果真如此嗎?
徐晃早年只不過是河東郡的一個小公務員,後來因為跟隨楊奉平定黃巾軍,升為了騎都尉。
192年董卓死後,長安城陷入混亂之中。首先是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擊敗呂布、佔領長安,將殺害董卓的王允等人殺死。後來李傕與郭汜互相猜忌,內鬥不錯,最後發展到爭搶劫奪獻帝。
李傕、郭汜和解後,漢獻帝出長安東歸洛陽。在徐晃的建議下,楊奉隨張濟等護送獻帝東歸。漢獻帝一路追擊不斷,劫盡動難,在他渡過黃河後,對隨行人員進行了封賞,這時徐晃被封為都亭侯。
獻帝到達洛陽後,護駕有功的楊奉升職為車騎大將軍,駐守梁縣拱衛洛陽。這時留在洛陽守衛皇宮的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韓暹與衛將軍董承內鬥加劇。時值兗州牧曹操新定黃巾軍,意欲拉攏兵馬強大的楊奉。徐晃為楊奉權謀再三,建議楊奉依附未來可期的曹操。於是在楊奉等人的舉薦下,曹操被授為鎮東將軍,並承襲了父親曹嵩的費亭侯爵位。
不過,在建安二年曹操劫持漢獻帝前往許昌時,楊奉不跟著曹操幹了。楊奉派兵想奪回漢獻帝,結果被曹操端了老巢梁縣軍營。失去老巢的楊奉無奈投奔了袁術。這時的徐晃沒有再追隨老領導楊奉,而是留了下來選擇了曹操。這不得不說是個非常明智的決定。正是這一決定,開啟了徐晃輝煌的軍旅生涯,躋身於曹魏的五子良將行列。這也同時說明,徐晃具有非常長遠的戰略眼光。
曹操是個非常愛才之人,對徐晃非常器重。在徐晃領兵攻下卷、原武兩地後,曹操拜其為裨將軍,這個職務已經類似現在的副軍長了。
在官渡之戰中,徐晃大顯神威,率部擊敗劉備、顏良、文丑,因軍功升至五品的偏將軍。後徐晃又大敗袁紹的糧草押運官韓猛將軍,致袁紹的軍資在故市被截燒,沉重打擊了袁紹的後方。徐晃又因功被授為侯爵。
徐晃這個人也非常有智謀,在建安九年攻打易陽城時,徐晃用攻心術,勸降了易陽令韓範,兵不血刃佔領全城。同時他建議曹操恩封韓範,以示天下,令其他群雄來降。果然,在韓範獲封關內侯後,鄴城周邊的一些軍隊都歸降了曹操。曹操從而一舉拿下鄴城、翼州。
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徐晃再立新功,在白狼山大敗敵軍,被曹操封為橫野將軍,相當於現在的軍長職務。
此後,徐晃隨曹操徵荊州、平太原、戰馬超、討張魯等,長年征戰沙場。
建安二十四年,發生了著名的襄樊之戰。在這次戰役,關羽利用天時地勢,水淹七軍,右將軍于禁投降關羽,立義將軍龐德被俘後遭斬殺。駐守宛城的徐晃受命解救襄樊之危。徐晃率部聲東擊西,散佈傳言首擊圍頭,實則轉攻四冢,搞得關羽首尾難顧,隊伍陷於混亂。徐晃部趁亂殺入關羽軍營,關羽大敗逐撤軍,樊城之圍遂解。曹操對徐晃的襄樊解圍給予極高評價,稱其功勞超越孫武、穰苴。
曹操去世後,徐晃依然受到曹丕的重用。曹丕進帝位後,徐晃被封為楊侯。在與夏侯尚攻打上庸時,大敗劉備的養子劉封。劉封敗後逃至成都,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被劉備賜死。
曹丕去世後,吳將諸葛瑾乘魏主新喪,攻打襄陽。徐晃聯合司馬懿大敗吳軍。
227年,征戰一生的徐晃病逝。十六年後,曹芳當政時期,徐晃被從祀於曹操廟庭。
徐晃的一生,深受曹操器重。徐晃感念曹操知遇之恩,廉潔自律、帶兵軍紀嚴明,以忠勇相回報。在功成名就後,依然戒驕戒躁,不爭名逐利,實屬難能可貴。
-
10 # 葦說定製化運營
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最積極主動,用800壯士奇襲逼退孫仲謀的十萬大軍;樂進最勇猛果敢,屢次親冒矢石先登入敵城;于禁最嚴厲霸道,痛剿違紀青州兵,斬殺舊相識昌豨;張郃最敬業奉獻,兢兢業業軍旅四十年,戰死沙場。
徐晃,則最低調冷靜。很多人透過演義的角度,認為徐晃在五子良將中最不出彩,排名最後,實力不如前四位。
《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文帝即王位,轉(張遼)前將軍。
以(樂)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
遷(于禁)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文帝即王位,以(張)郃為左將軍,進爵都鄉侯。
文帝即王位,以(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
透過正史《三國志》對五子良將的論述,至少從官位上,並不能說明五子良將的排名問題。因此徐晃排在最後,其實沒有任何事實論據。
那麼,徐晃是不是真的不如另外四名曹魏大將出彩?也不是。
徐晃經常被曹操派去攻擊敵後,總能夠在關鍵時刻給敵軍以致命一擊!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袁紹有名的糧食大戶,運糧車不斷地向官渡運送糧草,按理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袁紹偏偏派了一個有勇無謀的韓猛。這不就是給曹操機會嗎?
曹操一合計決定奇襲運糧部隊,可這派誰去呢?這種斷敵糧道的戰術,是古時交兵時常用的招數,效果顯著,但風險也極大,是“深入敵後去戰鬥”的危險行動。沒兩把刷子,是上不了這個檯面的。諸將領也是躍躍欲試,這個時候荀攸一錘定音:徐晃!
於是乎,徐晃和副手史煥率軍突襲韓猛,一戰擊潰袁軍,一把火把袁軍的輜重燒個乾淨。後面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曹操大敗袁紹,一戰成名。
在樊城之戰中,人們更多讚歎東吳呂蒙的白衣渡江,卻很少注意到歷史上徐晃率領曹魏援軍在北線戰場上的傑出勝利。
徐晃率領著臨時調集的增援部隊南下後,很快到達關羽軍圍城陣地的外圍。徐晃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率全軍猛然殺入蜀漢軍的防禦陣地,一路上斬關奪寨,勢如破竹,生生從內部打破了關羽部隊的防禦體系,逼迫關羽倉皇撤軍。
當時,曹操巡視營寨,很多士卒出來觀看,只有徐晃的軍營很整齊,軍士都駐陣不動,曹操感嘆地說,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啊!
《三國志 徐晃傳》: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鹹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徐晃取得了北方戰役的勝利,南面東吳軍又抄了後路,關羽被迫向西逃亡,最終敗走麥城,導致了兵敗被殺。然而,論起破關羽第一功,還得說深入險地、中心開花的徐晃。
不管在歷史上還是演義裡,對徐晃的評價都是不錯的,而他本人也把為曹操效力作為自己的理想:
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後期鎮守陽平關對峙漢中的魏延,是病逝而不是被孟達射死。不知道老羅怎麼想的,名將的死有一些胡亂編造,張遼,黃忠都是如此,也許他認為將軍戰死沙場才是最好的歸屬吧!
回覆列表
徐晃(?-227)字公明,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縣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 原是軍閥楊奉的部下,任騎都尉。公元196年,曹操擊敗楊奉後投靠曹操。參加過多次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治軍有方。在曹操軍中歷任裨將軍、偏將軍、橫野將軍、平寇將軍。官渡之戰中燒燬袁紹的後勤糧草有功,加封都亭侯。
曹丕稱帝登基後官拜右將軍,封逯鄉侯,後進封楊侯。擊敗劉備於上庸後,駐守陽平關,改封陽平侯,假節鉞,食邑3000。徐晃於公元227年病逝,諡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