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塬上散人

    當然是郭嘉更勝一籌了,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韜略,三國中實乃少見。下邊就看看他有何作為能深受曹操器重。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慧團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麼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於此,便不殺劉備。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 2 # 閒來賞史

    首先個人對這個問題中的部分提問 有些質疑

    周瑜 魯肅 陸遜 這些人算的上謀士之稱?

    周瑜 陸遜 可以說是智將 魯肅算治理內政的大才 比起謀士 個人覺得他們算不上這個稱號。

    個人曾對三國裡面的頂級謀士有過一個排行,按功績來看,第一的是諸葛亮

    下面是我對上面幾個人的簡單評判

    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曾在曹操手下任司空軍祭酒,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之一。

    郭嘉勸曹操東征呂布、劉備,生擒呂布,一舉平定河北。

    “十勝十敗”的論述,極大的鼓舞的曹操的信心,曹軍計程車氣。

    曹操曾評價:“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 郭嘉卻斷言: “(孫)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 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果然,孫策尚未渡江,就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

    三國志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極力稱讚他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影視劇中荀攸

    荀攸,字公達,潁川潁陰人。荀彧之侄,曹操主要謀士之一。

    荀攸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

    曹操也曾稱讚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

    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

    荀彧一生功績可不少,幫助曹操生擒呂布,平定河北。

    勸曹操迎接漢獻帝來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奠定曹操政治基礎。

    官渡之戰,荀彧提出“四勝四敗”極大提高曹操信心。

    官渡後期,荀彧勸曹操乘勝追擊,消滅袁軍主力。

    曹操外出征戰,荀彧坐鎮中央,身為尚書令掌天下奏摺批閱

    曹操也曾評價,說:“忠心正直,謀慮深遠,安定內外的人是荀彧,荀攸其次。”

    影視劇中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

    三國諸謀士,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莫過孔明功績最大。

    三分天下,定計隆中。

    孤身入吳,聯吳抗曹。

    入蜀助戰,兵定益州。

    輔佐稱帝,延續漢室。

    開發西蜀,安定民生。

    平定南中,穩定後方。

    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孔明出山以來,27年效忠劉備,11年大權獨攬。看其一生何其精彩,其歷史地位和功績,對三國和對後世都影響深遠。若以功績來看,我認為諸葛亮頂為榜首。

  • 3 # 世界有糖豆

    我來回答,提者這個問題都很刁鑽!這個我們先要看看這幾個人的人物的關係圖!

    周瑜、魯肅、還有陸遜!這是三個人分別是吳國的3個大都督,但是差別了幾代。

    首先周瑜是第一代大都督,享有最著名的赤壁之戰,火燒曹營八百里,(這個我們要根據史實來說,不能根據三國演義來說畢竟這只是一部小說!)

    魯肅這個人就很有意思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它是一個老實人??那麼問題來了,老實人是怎麼當上即周瑜之後的二代大都督的呢?

    魯肅之後,就是呂蒙,他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讓關羽敗走麥城,之後就沒有聯盟了!

    呂蒙之後,陸遜,陸遜很不簡單啊!幾乎是三國後期最頂尖的謀士,大都督,在我看來在後期幾乎沒有謀士能跟他對比了

    現在,來看看 郭嘉,荀彧,荀攸!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可以這麼說,郭嘉要不是死的早,可能曹營中,就沒有其他人什麼事情了!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荀彧,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我們知道三國曆史的都知道,北方能統一就是他的戰略規劃!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

    他最著名的是,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

    諸葛亮,跟龐統,在我看來,大多數是三國演義的美化,畢竟自古有正統直說,在作者看來,史實就是史實,小說還是小說。

    最後,在筆者來說,以上最頂級的謀士非,荀彧莫屬!

  • 4 # 歷史心發現

    很多人會提名郭嘉,但郭嘉在這幾個當中根本算不上最有實力的,相比荀彧荀攸差距很大,周瑜預期說是謀士,還不如說是全軍司令,能夠獨當一面解決大問題,他的功能遠不止謀士,同理荀彧,既能出謀劃策,更能運籌帷幄,準備後勤,也能獨當一面,決勝千里,絕不是區區郭嘉能比。魯肅相對差一點,尚不如郭嘉。關於郭嘉和荀彧的優劣,其實很明顯,但也需要再澄清一下:

    說到三國謀士,很多人會馬上想到足智多謀的郭嘉。一開始,最高也不過將郭嘉稱為“曹操的第一謀士”,不知不覺中,甚至諸如“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慢慢在坊間大肆流傳開來。眾口鑠金,某種程度上,郭嘉儼然腳踢諸葛,拳打司馬,力壓群雄,凌駕於所有其他同時代聰明人之上,成為了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

    然而,郭嘉真的當的起三國第一謀士嗎?也許,我們可以從紛雜的歷史中,還原出一個真實的郭嘉。

    郭嘉迷做的郭嘉圖

    郭嘉的計策神奇嗎?

    郭嘉之所以人氣這麼高,一是因為他是三國最高人氣值曹老闆曹操的重要謀士;二是因為他曾為曹操提過幾次“神奇”的計謀和預言,在這些計謀和預言中,顯示出了郭嘉無與倫比的識人之明和洞察時局的深刻遠見。

    郭嘉第一次展現其能力,是在初次投奔曹操時,僅僅透過一次對話,就確認曹操是“真吾主也“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乍看上去,郭嘉的眼光非常毒辣。然而,這並非只有郭嘉一人能做到,曹操的另一個謀士,名氣遠不如郭嘉的程昱,最初蟄伏鄉里,不應其他人的徵召,俟曹操一到,主動前往應徵:

    太祖臨兗州,闢昱。昱將行,其鄉人謂曰:“何前後之相背也!”昱笑而不應。太祖與語,說之

    相比之下,郭嘉是受荀彧介紹才找到曹操,顯得較為被動,而程昱是待機而動,真正體現出了“良臣擇主兒事”的主動性,光從這點而言,程昱的眼光和行為至少不弱於郭嘉。

    程昱

    第二次有名的事蹟,是郭嘉對袁紹的判斷。曹操在官渡之戰前,一度為袁紹的強大憂心忡忡,郭嘉一席“十勝十敗”的論斷,不僅令曹操當場“大笑”,也精準的符合了現實的發展,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但這一判斷雖然不錯,但也算不上“神奇”。這次郭嘉“十勝十敗”的一番話,仍是曹操詢問後所得:“太祖謂嘉曰,嘉曰:。。。”而荀彧早在曹操主動詢問之前,就已揣測到了主公這方面的憂慮: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紹內懷不服。紹既並河朔,天下畏其強。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而繡敗太祖軍於宛。紹益驕,與太祖書,其辭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動靜變於常,眾皆謂以失利於張繡故也。鍾繇以問彧,彧曰:“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則見太祖問之,太祖乃以紹書示彧,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寡,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原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也!

    於是袁紹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時昱使適還,引見,因言曰:“竊聞將軍欲遣家,與袁紹連和,誠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據燕、趙之地,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

    當時,曹操部眾叛逃,惶惶如喪家之狗,程昱能不為所動,正是因為他的堅定意志和過人能力,使曹操能保住兗州剩下的三個城市,得到喘息的機會,也是程昱說服曹操,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拒絕強大袁紹的邀請,在艱難的環境下自力更生。足見程昱對袁曹二人的看法。當時,有見識計程車大夫階級對袁曹間的優劣都有著較為清晰和統一的看法,而袁紹的缺點諸如賞罰不明、外寬內忌、遇事不決、優柔寡斷等都是公論,並不需要特別好的眼光才能看破。因此,就這點而言,郭嘉只能算有見識,但並未能超出眾人之上。

    荀彧同樣目光如炬

    第三次,是“準確”預言孫策的死,郭嘉認為孫策輕行無備,雖有十萬之眾,無異於匹夫獨行,且又得罪了很多江東得人心的豪族,若其中有人為主報仇,一兩個刺客即可初次心腹大患。事情果然如郭嘉所預言的那樣發生了,而郭嘉也因為這一“神奇”,近乎算命般的預言被大肆吹捧。然而,正如裴松之在裴注中所言:

    又本傳稱嘉料孫策輕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誠為明於見事。然自非上智,無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襲許年死,此蓋事之偶合。

    郭嘉並沒能言明孫策何時被刺殺,對於曹操當時爭分奪秒的局勢來說,這樣泛泛而談的預言作用又能有多大呢?倘若孫策並未在曹操在北面和袁紹對峙,許昌極為空虛的當口被刺客所殺,那曹操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而曹操之所以毅然和袁紹作戰,也並非主要因為郭嘉的這一“遠見”,而是不得不然,在袁紹大舉行動之際,曹操必須全力迎戰袁紹,即使江東真的有什麼行動,許昌這個後方重地,也有荀彧掌管,不至出什麼大亂子。

    孫策之死

    預言孫策之死,確實再次體現了郭嘉的識人之明,但也如裴松之所言,“並非上智”,主要是出於機緣巧合罷了。

    第四次,也就是著名的郭嘉遺計定遼東:郭嘉在臨死之前,建議曹操輕兵兼進,趁二袁立足未穩,掩其不備,迅速擊敗草草聯合起來的袁氏兄弟-三郡烏桓聯軍。事情的進展和郭嘉的預測一樣順利。不過,我們細查這次行動,就會發現,首先,曹操大軍直入遼東,遠離後方,許昌空虛。可以說,曹操是冒著奇險進行這次行動的,因此思慮重重,曹操並非沒有想到快速進兵,但作為首腦,他需要考慮全域性,郭嘉的說辭只是堅定了他冒險的決心,這就是所謂“臣策未決,嘉輙成之”。第二,快速消滅烏桓的戰績,並不很值得稱道,這是因為:三國時期的烏桓,非常弱小,袁紹之前,長期是劉虞的附庸;被袁紹快速消滅的公孫瓚,也曾大破數倍於己的烏桓,可見當時烏桓的實力孱弱,迅速擊敗這樣一個敵人,在軍事上並非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

    官渡之戰形勢圖

    可見,郭嘉確有識人之明和斷事之能,但遠未達到神奇的地步,他也僅僅在定遼東這一次,幫助曹操力排眾議,下了追擊的決心。郭嘉很少有如荀彧、程昱那樣獨當一面的作為。荀彧版的“隆中對”,為曹操集團的發展方向做了總戰略規劃,郭嘉完全缺乏這樣真正推動曹操集團進步的重要戰略決策和建議。無論是建言獻策,還是獨當一面,郭嘉都沒能超過同時期的優秀謀士。

    曹操為何如此器重郭嘉?

    若郭嘉並非如傳言般神奇,那曹操為何對郭嘉另眼相看?

    公正的說,曹操對郭嘉的評價並未超過其他重要謀士。比如,剛見郭嘉後,曹操的表現如下:

    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那曹操見到荀彧時是怎麼說的呢?

    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見郭嘉時,曹操只是“曰”,見荀彧時,是“大悅”,且稱其為“吾之子房”。而荀彧也不負所望,為曹操量身定製了一整套發展戰略,可以說幫曹操奠定了霸業的基礎。郭嘉碰到曹操時,曹操已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基礎已經打牢,所要做的是向“成大業”再進一步。這和奠定基礎,規劃方向兼職總後勤的“張子房”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

    張良像

    那曹操為何說出“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呢?這點很多人解讀為郭嘉計謀深遠,往往和曹操不謀而合,說明郭嘉能力出眾,而一般人很難做到知道曹操的心意。此論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郭嘉和曹操性格相投,氣場相契,因此能做到心意相通。日常經驗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往往取決於性格是否相合,看對眼了,很容易成為知交至友。郭嘉和曹操的情況也是如此。陳群曾多次檢舉郭嘉:

    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恱焉。

    從陳群的檢舉能看出,郭嘉不拘小節,行為任性。曹操恰好也是這樣的人: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至於曹操年輕時偷雞摸狗的行為,更是數不勝數:

    曹瞞傳雲: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魏太祖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郭嘉同樣不拘小節,任性行事。這兩人性格和行為都有著非常相像的一面,這也是曹操和郭嘉能夠心意相通的原因。所謂王者寂寞,曹操作為總攬軍國的“孤”王,能得到郭嘉這樣一個知心之交,內心當然非常快慰,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曹操在郭嘉死後的奏章中,以及給荀彧的書信中,將後者大大讚美的原因了。曹操並不只是在褒獎過世的下屬,而是動了悼念亡友的真情,在感情的支配下,自然會大書其功勞,誇張其智慧。人之常情,曹操也不能免俗。

    赤壁之戰

    赤壁戰敗後,曹操所說的那句”若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同樣不能說明郭嘉高於其他謀士。第一,事情沒有發生,誰(包括曹操)也不能斷言,如果郭嘉在就真的能挽回局勢。其次,這句話更多是說給其他謀士們聽的,作為對他們的警告和鞭策。第三,曹操實在是無顏喊出“若文若在(中央持重),必不使孤至此”,郭嘉是生病死亡,無可奈何。但曹操倚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卻是自己親手逼死的。天下未定而鳩殺元功之臣,曹操這一步可謂大錯特錯;剿滅袁氏,拿下荊州,讓曹操過於膨脹,認為江東西蜀可傳檄而定,荀彧的存在將是自己統一天下後稱帝的累贅。

    (假設一下,若有荀彧居中持重,統御全域性,曹操就算敗於赤壁,也當能更快重整旗鼓。)

    那曹操“欲以後事屬之”又作何解釋?曹操雖然口頭上說“欲以後事屬之”,但郭嘉至死仍只是軍師祭酒,職位並未提升。事實上,曹操更看重的是郭嘉的潛力,因此,一直帶在身邊予以磨鍊。而荀彧早已官至尚書令,很晚加入曹操陣營的荀攸在魏國建立後,即擔任尚書令,其餘董昭為諫議大夫,程昱為衛尉等,官職都在郭嘉之上。郭嘉在世時,曹操也從未讓其接觸子弟,或者擔任類似輔導繼承人的官職。相比之下,荀攸生病時,曹操派遣世子曹丕親自問病:

    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

    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

    這份榮譽,郭嘉從未有過。

    就算郭嘉活的足夠大了,就真的能管曹操的後事嗎?也不見得,太子曹丕最愛的謀臣顯然是鷹視狼顧的司馬懿:

    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曹丕臨終前給曹睿安排的顧命大臣有四個,分別是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曹家宗室的位置郭嘉自然無法撼動,後兩者呢?陳群和司馬懿,都是行為舉止得體,有威儀容貌的廟堂之臣,郭嘉不治行檢,真能入得了魏文帝的法眼嗎?

    綜上,郭嘉實在當不起三國第一謀士之名,甚至也當不起曹操第一謀士之名。荀文若,荀公達二人已非郭嘉所能及,就算程昱之徒,也未必肯甘居其下。郭嘉和曹操性情相契,言語合拍,故曹操每每對其有過度溢美之詞。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曹操對待郭嘉,更像是對待一個要好能推心置腹的朋友,所謂居家為父子,上陣為君臣,曹操最講究賞罰分明,儘管嘴上說的花好稻好,但最能說明問題的只能是郭嘉的官職和封邑。與其說曹操看中郭嘉當前表現出來的能力,不如說看好他能表現出來的潛力,但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誰也不知道他究竟能兌現多少天賦,有的只是無盡的猜測和假設。郭嘉最多程昱水準,但程昱不夠他鏡頭多。

  • 5 # 五色土聊歷史

    慧眼識人擇良主,屢獻奇謀戰袁紹,

    十勝十敗論戰策,大放異彩平北方,

    英年早逝曹操嘆,君臣相知深似海。

    頂級謀士當然是郭嘉了,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

    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彷彿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以下是對郭嘉的概括: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

  • 6 # 人文攝影師樂哥

    我是成傑思汗愛歷史,我來試著回答!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答案,真正在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並不在你說的那些人當中!

    真正最厲害的謀士,是司馬懿!

    可以說,司馬懿才是真真正正的千古第一謀士!

    無論是臥龍鳳雛,還是郭嘉賈詡,還是周瑜魯肅,都不配與司馬懿相提並論。因為司馬懿不僅是一個合格的謀士,還是一個開國君主,雖然西晉不是他稱帝,但是基礎都是他打下來的。

    可以說,中國上下五千年,沒有任何一個謀士可以和司馬懿相提並論的。

    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司馬懿家族非常顯赫,高祖父司馬均做過漢武帝時候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是南昌太守,,父親司馬防是京兆尹。

    司馬懿年前時候就聰穎過人,聞名於鄉里。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馬懿年輕時候,為了不入仕曹操,在其統一北方時候,特意裝病,而變相拒絕了曹操拋開的橄欖枝。其實當時司馬懿是沒有想清楚和下定決心,所以透過裝病來敷衍狡猾多疑的曹操。因為出生高貴的司馬懿,並不願意服侍一個宦官的兒子,最重要的是,他不確定曹操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和能力。

    最厲害的是,司馬懿很長壽,活的比以上提到的所有謀士都久司馬懿一直活到了73歲。這在漢朝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的古代,那是相當長壽的。

    司馬懿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和曹操鬥,因為曹操既依賴司馬懿,又忌憚司馬懿。雖然曹操給後世囑託一定要提防司馬懿,但是還是鬥不過狡猾的司馬懿。

    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和諸葛亮在鬥。諸葛亮不用多說,智謀絕對冠絕三國,但是十多年的軍事對峙,絲毫沒有佔司馬懿多少便宜,最後還耗空國力,被曹魏一統,從這點來說,就比諸葛亮高了太多。

    最後三分之一的時間,他是在和時間鬥熬死了曹操,耗死了曹丕,等死了曹芳,最後給兒子司馬炎鋪好了所有的路,掃清了所有的障礙。

    因此,可以說,司馬懿代表了中國古代謀士的所有智慧,為人處世,軍事謀略,政治治世,並且最後被尊為宣皇帝,這個成就在五千年的歷史裡面,沒有幾個謀士是能夠做到的!

    後世歷朝歷代,由於其做法大逆不道,往往對司馬懿多有貶低,到這並不能掩蓋其智謀上的光輝。

  • 7 # 職業減肥營養師

    這個問題,比較難以回答,這些人物都是人傑,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在歷史上面的功績來排名一下。沒有完美的個人,卻有完美的團隊,我們可以比比哪個謀士集團更強。

    1、魏國荀彧荀攸郭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由此看出,荀彧勝在戰略。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你,荀攸強在戰術。

    郭嘉在赤壁之戰、攻伐呂布、征伐烏丸、剿滅袁紹殘餘勢力都有出色的表現,他能精準預測事情的發展和人心。他強在明白形勢和人心。

    2、吳國周瑜魯肅

    周瑜的事情大家都會知道一點,他是東吳第一任大都督,深得軍心,可惜三十多歲就得了重病,然後早死。周瑜強在軍事才能。

    魯肅軍事才能不及周瑜,他強在戰略,曾經勸孫權攻取長江以南地區作為基地,稱帝以後再逐步統一南北,孫權沒有答應。後來孫權稱帝了,感嘆不能忘記魯肅。

    3、臥龍鳳雛

    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天下,但我個人認為他最強的在後勤這塊,劉備在位時候,也多次用他的管理後勤事務。

    龐統強在軍事才能,只可以早死。不然他和諸葛亮配合,北伐成果一定會大很多。

    總結一下,我認為不存在最強的謀士,只有最強的謀士集團,就列出了人來算,最強的謀士集團在魏國。

  • 8 # 史研

    臥龍諸葛亮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這些謀士雖然聰明的像很多厲害的神獸,但是在神獸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龍。更何況諸葛亮是他們之中最厲害的那一個,誰不喜歡天下第一呢?

    諸葛亮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當年水鏡先生就是說他是一頭窩著的龍,就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樣,當他睜開第一眼的時候,整個天下都要為他的覺醒而顫抖。他不過等待的是覺醒的時候,劉備就是他的機會。

    當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其實諸葛亮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但是不能就這麼輕易答應了劉備,否則就是降低了身價。太過於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就是不容易珍惜。於是讓劉備等了很多次,雖然自己就是在屋裡休閒著,就是不願意見劉備。他知道劉備不可能闖進來的,哪怕外面下著大雪,也讓劉備在外面等著。

    他在心裡已經算好了,劉備是想要藉助諸葛亮而從而得到天下。這個時候他已經在想怎麼幫劉備制定奪得天下的計策。當劉備被諸葛亮請進來的時候,諸葛亮能夠這麼氣定神閒的講出,怎樣三分天下,其實已經是準備了很久很久。當諸葛亮告訴劉備要奪得荊州為根據地,然後連和東吳一起抗曹操,從而三分天下,再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一舉奪得天下。

    諸葛亮越講越精神,劉備聽得真的是偷來了崇拜的目光,他渴望這樣的人才真的是快要渴死了。可是諸葛亮就是這樣,自己的身價不能就這樣丟了,一定要在劉備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然後諸葛亮就跟著劉備走了,在劉備手下混的是非常不錯,可以說是蜀國的二把手,在劉備死後,蜀國都是諸葛亮說了算。

    在諸葛亮跟著劉備的期間,為了打敗曹操這個強大敵人。他不惜冒著生命的威脅來到東吳這塊小小的地方,當時很多人都是不喜歡他的,為了能夠證明自己,諸葛亮便舌戰群儒,將這些人都說的心服口服。可是還是有一個人不服氣,這個人就是周瑜,他對諸葛亮的才華是非常嫉妒,三番五次都是在找諸葛亮的麻煩。可是諸葛亮卻沒有把周瑜放在眼裡,就算周瑜有多麼厲害,在他眼裡也不是能夠當對手的人。

    為了能夠徹底折服周瑜,答應了周瑜造十萬之箭的任務,並且立下了軍令狀,如果完成不了這個事情,諸葛亮甘願受罰。當時魯肅覺得是非常不可能,但是由於他是東吳的人,也不好阻住諸葛亮。魯肅只能提醒諸葛亮,當時東吳的實力實在是太落後了,基本不可能造完這10萬之箭。如果諸葛亮需要幫助的話,他魯肅一定是會盡心盡力幫助他的。

    然後就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這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在這件事情上,周瑜已經被諸葛亮折服了,然後和他團結在一起。諸葛亮算出了東風的時間,在赤壁這一戰中,憑藉著那麼微弱的兵力,採用火攻的計策就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他本來是有機會可以殺死曹操的,但是結合當時的情形,他一次又一次的放走了曹操。而且也做了一個順水人情,他知道關羽和曹操的關係非常的好,曹操對關羽是有恩的,為了能夠讓關羽感恩自己,就讓關羽去追趕曹操。

    在題目中的那些人中,唯一能夠和諸葛亮相比的只有鳳雛。畢竟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得到臥龍鳳雛其中一個就可以得到天下,臥龍和鳳雛是處於同一地位的。但是鳳雛剛剛露出鋒芒的時候,還沒有徹底幫助劉備奪得天下,就在一次戰役中就折損了自己,真的是非常的可憐。

    天下之人,唯有孔明舉世無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片中有一菜叫‘甲魚放氣’的喜劇國產老電影,不知道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