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君未央
-
2 # 鍋巴160187875
其實根本基石在於三觀一樣,看待事物有共同點,接下來就是時間的洗禮,透過一些大小事兒積累加深感情,當然也有可能疏遠!今年30了也算有倆個真心朋友,雖然為了生活相隔幾百公里,但每年我也會駕車去拜訪,再好的感情也需要維護,常來往是必須的。不常來往可能慢慢的就會退化了。
-
3 # 馮老漢1
我有幾個算是發小兒的朋友,算起來都幾十年了,平時都不大來往,但是如有大事如婚喪嫁娶,蓋房等都全力以赴,互相幫助
-
4 # 粵遊粵好玩go
不需要去想怎麼維持
而是你需要的時候我剛好在
很多友誼其實沒有費勁心思去說一定要聯絡
而是很久不聯絡,見面還是那麼親密
-
5 # 海貓問答
作為一個曾經被外人說個性冷淡的人,我想站在這一“類“人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打一個引號,是因為我覺得,其實不能將個性冷淡的人籠統分一類,不過為了回答,姑且先這麼講吧;另外,注意,說我們個性冷淡的,往往是和我們相交不深的人,所以我用了“外人”這個詞。)
首先,人際關係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一面鏡子。誰對誰貼心貼肺,誰對誰敷衍了事,誰只是將誰當做墊腳石,誰對誰滿懷敬意,你用了多少分的誠意,對方用了多少分的情義,涉身其中,每個人其實都心知肚明。
我想,LZ說的個性冷淡的人,以我對自身的理解出發來講,也許有這麼一些特徵。
1,我們有很多興趣愛好,業餘時間,常常能自娛自樂。
比如我喜歡自己畫畫,看電影,彈吉他,看書,聽音樂,旅行,攝影,做一些手工……甚至,我覺得看書與電影等等,後期應該轉為一種創作,心裡面的想法,可以試著去寫,去反思,去自我提升,所以當我們看完一些東西的時候,其實很少會去“分享”以及“吐槽”。
2,我們不喜歡人際交往之中的“複雜”。(這個複雜,並非都是貶義。)
昨天和朋友聊到,許多女生之間的朋友關係,永遠都會有一些女生之間的那些小情愫,比如三人的朋友團體,A告訴了B她的秘密,卻沒有告訴C,會讓C感到受了冷落,她們會在心裡排親疏關係,以便在第一時間找到親密的傾述物件,共享自己和對方的私密世界……諸如此類。但這方面,我永遠都不像一個女生,所以在女生的朋友群體之間看來,我也許會顯得獨立一些,但這種獨立,在外人看來,就是一種淡漠的表現。
3,自己消化情感的時候更多。
遇到挫折和困難,不會第一時間求助於別人。這大概是一種天性,小時候受了欺負和委屈,也都是悄悄藏著,生怕父母發現了,那些喜歡告狀的孩子,我一直都不理解啊。有什麼扛不住的呢?
長大之後,也許是因為比同齡的朋友經歷一些東西更早,所以比起傾訴,我絕大多數時間是一個傾聽者,一個開導朋友的人。偶爾扮演這樣的角色,我並不覺得疲憊,因為我知道,最後一步還是需要她們自己想明白,你能做的只是點醒她們,給予她們適當的陪伴而已。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傾述慾望更小一些,或者說,和別人的形式不同罷了。
大體看來,我覺得就以上三點而已。
然而,我並不認為,以上的種種特徵,會造成我們對社會、對親友的疏離,更不應該造成我們對他人缺乏興趣和關心的起源。
我曾經是一個個性孤僻的人,很悲觀,厭惡交際,所以顯得冷淡。但這一切只持續到高中初期,我意識到那些悲觀和冷漠都只是來自於我對世界理解的偏見。
那些時候,一些小的事情會讓人絕望,孤獨會讓人自我厭棄,對一切事物都感到索然無味……
如果是年幼的時候,陷入這樣的惡性迴圈,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成長應該會帶給你很多的東西,首先是視野的開拓,其次是明白人間有真情這個簡單的道理。
是的,世界有許多醜惡,在以前,我總是隻看到著一些,那時,我覺得人際關係虛偽無比,成人世界的社交遊戲,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著實讓人噁心。
抽離自己的情感,就能讓自己遠離了嗎?其實,只是還未參戰,就厭棄自己的槍的戰士罷了。
不過,和LZ不同的是,自從高中結識了至交好友之後,我對人際關係已經大大改善,用心付出,也享受其中的樂趣,對方的關愛。要知道,小時候我是個只能和我的狗和平共處的孩子。
大學輟學的時候,我還有一點點這樣的感覺呢,雖然在大學裡,我認識了兩個姐姐,她們把我當做親妹妹一般,還是沒有抵禦我對那個學校的失望。雖然那是我自己的錯,高中時期任性,不學數學,最後門門拔尖,數學不及格,考進那個JB學校。
我輟學的時候19歲,之後奔波幾個城市。我認為我真正的理解生活,理解世界,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並不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姑娘,不過父母心疼之下,並未真正吃過苦。但出身社會之後,自己選擇了奔波來往,才真正意識到,生活雖然充滿苦難,縫隙之中,卻是美好的。當你對別人敞開心扉的時候,你就打開了另一個新的世界,而且縱使人性有醜惡之處,卻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因為遠離家鄉,孤獨奔波,讓我變得開朗又深情。我開始對身邊的人付出關心,而且並不考慮人際複雜這樣的事情。因為,當你為了建立純粹而簡單的關係做出貢獻時,你會發現那些複雜都是你的多慮,而且,你的深情和付出,並不會讓你受到預期的傷害,反而會讓你變得堅強,變得能夠避開那些東西。你不會失去你的鋒芒,但你不會再用自己的刺傷害別人了。
後來,我攢夠了錢,開始一個人的旅行。旅途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甚至開始聽流浪漢講故事,讓那些乞討的人坐在我的不遠處,遞給他一根菸抽,聽他講些有的沒的,即使那些只是吹牛皮呢?
一個人的長途列車,更是有趣,我認識了一些大叔,長得很邪惡,聊的,卻全是生活的感悟和心酸。似乎在火車上,人們更容易敞開話匣子,因為都知道,對方只是陌路人,是個不會再相逢的過客。
我也開始變得話嘮,有一次,在火車上和一個飛機誤點,買了站票的男生坐在一起,我騰了一點位置給他,兩個人聊了10多個小時沒消停。我還記得他的故事,他剛去國外留學時,女朋友拋下他和他的哥們在一起了,幾個月的墮落之後,他開始奮發讀書,和幾個外國朋友一起創業,開過凱迪拉克,最輝煌的時候賣過直升飛機……聽起來好像假的是吧?可是後來,加了他的QQ,我發現有那些實實在在的照片為證啊。
後來一個人去了許多地方,最喜歡的,當然還是雲南大理。在那裡認識了開客棧的年輕夫婦,她們一同在新加坡話劇界闖出自己的天下,認識了現在還是至交的好友,他甚至連性格和處事方式都和我驚人的相似,也是一個年幼輟學,經歷了許多生活的人。我記得去年他來成都,和我一起看this will destroy you的小酒館演出,半夜我們幾人抱著吉他唱歌,實在是非常美好的回憶。
但如果我沒有經歷那些東西,而還是像以往那樣,只是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狹隘面對生活呢?也許,那樣的我不會遇見那些人,更不會和他們聊天,聽那麼多有趣的故事,更不用提和他們成為知心好友了。
對家人呢?聽故事,也許是最好的親近家人的方法。我記得,最初我和家裡老長輩的關係很疏遠,後來,我非常喜歡聽外婆講故事。說以前外婆的姥爺是一個大地主,床下襬滿金條,我年幼的外婆出外炫耀,結果被隔壁的小流氓把金條都偷走啦。然而,不久之後趕上劃分貧下中農,我們家倖免於難,被劃分為貧農,而隔壁那偷了金條的小流氓呢?早就用鴉片把自己抽死了。我後來的那個外公,是我媽媽小的時候,外婆離婚之後再認識的,天生話嘮,反社會傾向嚴重,我高中的時候在外地讀書,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了三年,聽了很多故事,和他們的關係,也不知不覺變得親密了。
還有爺爺奶奶那邊也是呀。小時候,爺爺每天帶著我去河邊看川劇,長大之後,怎麼就疏遠了呢?因為我爺爺有一些重男輕女的傾向,後來我有兩個小表弟,那時候我也離家很久了。可是前些年,回到家裡,去看望爺爺奶奶,聽他們講年輕時的戀愛,又覺得和他們很親近。近幾年家人生病時,不再像以往那麼幼稚的自己,覺得那是負擔了,反而會心疼,會想盡辦法為他們減輕痛苦、分擔長輩的憂慮。在家人眼裡,這是從冷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了,在我自己來看,我只是終於學會了,不再將自己緊鎖,而是鋪展開來,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了。
然而LZ,你的冷漠,也許只是你尚未經歷某些階段罷了。也許,你還用自己的狹隘對待這個世界,你很難放下自己的固執和任性。可是,當你真的更深的接觸這個世界,你會發現,多一點寬容,多一些角度,一切都會顯得更美好。
只有在那個時候,你才能真心的對待你的朋友,你的家人,才能學會深愛他們。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是什麼方法論,我想這樣的事情,本來也無章法可循啊。
生病了,手機碼字,大拇指好累啊,有一些雜亂,暫且先這樣吧
-
6 # 秀蘭溫馨
真正維持最久的朋友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在為人處事上的思維基本大體相同,做什麼事情都願去替別人著想,不會總想著自己,有個什麼大事小情都會前去幫忙、捧場,就算不經常聯絡,但是心裡總是有對她的牽掛,祝福她一切都好,真正持久的朋友不會在背後說對方的壞話,議論她又怎樣、又如何,有事會當面告知如何做,反之,就不可能成為維持長久的朋友,也算不上是朋友。
-
7 # 生態老兒
我維持最久、最好的一位朋友是一位戰友。細細算下來有38年的友齡了。回頭總結,38年來,我們維持朋友關係的良方,就是“君子之交”。
當初我們在一個單位工作,因為雙方的“三觀”相投,使我們一見如故。從此,我們開會、吃飯坐一塊兒,散步也相約走一塊兒。我們相聚之時,彼此坦誠相見,談工作、談未來、談家庭、談國家大事......沒有隔閡;彼此尊重對方的個性、理解對方的不足,所以極少爭吵;一方取得了一點成績就相互分享,沒有嫉妒;一方有了不開心之事,就用心開導,沒有嫌棄。…….就這樣,我們愉悅地共事了5年。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五年之後,他因身體原因轉業回原籍地方工作。從此我們天各一方。我繼續軍旅生涯,他轉業地方從事行政工作。但我們之間的關係沒有因為距離、工作而淡化。30多年來,我們彼此換掉的手機號少說也有上十多個,但每次換號後,都及時通知了對方,確保了彼此之間音訊不斷。所以,彼此的個人情況都及時得到更新;平時出差,只要情況允許,都要繞到對方的住地,喝一杯小酒、敘一敘別後之情,成了事實上的好兄弟。
“君子之交”結交的朋友,因為互相欣賞、不帶目的、沒有企圖,其友誼有如百年陳醋,越放越香。
-
8 # 星月7106
1.真誠
真誠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際交往的手段、技巧都應該是建立在真誠交往的基礎之上的。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人際關係的褻瀆。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討厭。
2.人際相互作用
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夠承認自己的價值,希望別人能夠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出於這個目的,我們在社會交往中往往更注意自己的自我表現,注意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處處期待別人首先接納自己。這種從自我單方面出發考慮問題本無可非議,可是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交往。
社會心理學家透過大量的研究發現,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援。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我們、喜歡我們。別人喜歡我們往往是建立在我們喜歡他們、承認他們的價值的前提下的。人際交往中的喜歡與厭惡、接近與疏遠都是相互的。喜歡和我們接近的人,我們才喜歡與他們接近,疏遠我們的人,我們也會疏遠他們。只有那種真心接納、喜歡我們的人,我們才會接納喜歡他們,願意同他們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互動的原則。
人際互動的產生有兩個原因:
第一, 任何人都有著保持自己心理平衡的穩定傾向。為了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別人的關係作出合理的解釋,我們傾向於同他人保持適當而且合理的關係。也因此,當別人對我們作出一個友好的動作,對我們表示接納或喜歡時,我們會覺得應該給別人以相應的友好回報。這種應該的意識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心理壓力,它驅使我們作出相應的接納行動。否則,我們的心理壓力就會使心理上的平衡受到破壞。
第二, 我們會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到與我們發生聯絡的人身上。當我們對別人作出一個友好的行動,對別人表示接納以後,我們也會產生一種別人作出相應回答的期望。如果別人的回答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往往會認為別人不通情理,認為對方不值得我們報以友好,從而對對方產生一種不愉快的情感體驗,產生排斥對方的情緒。一位著名的人際關係心理學家在作報告時舉了一個常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一次,他到某辦公樓去,當他推開辦公樓的大門就要走進去時,發現身後有一個人也想進門,於是就撐住玻璃門,讓那個人先進去,以免有彈簧的門反彈回來傷人。結果,後面的那位仁兄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連瞟都沒瞟一眼為他撐門的人,更不用說感謝了。這位心理學家形容他自己當時的心情?quot;恨不得將門狠狠地砸到對方背上。所有聽報告的人都為他喝彩。可見,人人都是相似的心情。
由此可見,我們在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中,必須首先注意人際互動的原則,首先去接納別人、喜歡別人。記住一句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3.讓別人覺得與你交往值得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聯絡起來,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或者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這種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實,我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它。人們都希望交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得大於失或至少等於失。不值得的交換是沒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際交往更沒有理由去維持,都是依據一定的價值尺度來衡量的。 對自己值得的,或者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中止這種關係。
正是交往的這種社會交換本質,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無論怎樣親密的關係,都應該注意從物質、感情等各方面投資,否則,原來親密的關係也會轉化為疏遠的關係,使我們面臨人際交往困難。
在我們積極投資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於獲得回報。現實生活中,只問付出,不問回報的人只佔少數,大多數人在付出而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報時,就會產生吃虧的感覺。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不要害怕吃虧。鄭板橋的吃虧是福的拓片為很多人所珍愛,然而真正領悟其中真意的,恐怕為數不多。實際上,許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虧,甚至總期待佔到一點便宜。然而?quot;吃虧是福確實有它的心理學依據。吃虧是一種明智的、積極的交往方式,在這種交往方式中,由吃虧所帶來的福,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所吃的虧。這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人際交往中的吃虧會使自己覺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犧牲的精神、重感情、樂於助人等等,從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時,這種強化也有利於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這些心理上的收穫,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天下沒有白吃的虧。與我們交往的無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際交往中都遵循著相類似的原則。我們所給予對方的,會形成一種社會儲存,而不會消失,一切終將以某種我們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我們。而且,這種吃虧還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反過來將增加我們的自尊與自信。顯然,吃虧將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美好的人際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歡佔便宜的人,每佔了別人一分便宜,就喪失了一分人格的尊嚴,就少了一份自信,長此以往,必將在人際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不怕吃虧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不要過多的付出。過多的付出,對於對方來說是一筆無法償還的債,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人覺得很累,導致心理天平的失衡。這同樣會損害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我們常常會聽人抱怨?quot;我對他那麼好,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他反倒開始不喜歡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損害了兩個人的關係。
4.維護別人的自尊心
人有臉,樹有皮。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的言行不傷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價值感來衡量的。自我價值感強烈,則自尊心水平較高;自我價值感不強,則自尊心較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有明顯的對自我價值感的維護的傾向。例如,當我們取得了成績時,我們會解釋為這是自己的能力優於別人的緣故;當別人取得了成績而我們沒有取得成績時,我們就會解釋為別人僅僅是機遇好而已。這樣的解釋就不至於降低自我的價值感,傷及自尊心。
人的自我價值感主要來自於人際交往過程中,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因此,他人在人們的自我價值感確立方面具有特殊的意義。別人的肯定會增加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而別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關係世界的否定性的資訊特別敏感,而別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關係世界的否定性的資訊特別敏感,別人的否定會激起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的傾向,表現為逃避別人或者否定自己的人,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根據上述原理,心理學家強調,我們在同別人交往時,必須對他人的自我價值感起積極的支援作用,維護別人和自尊心。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威脅了別人的自我價值感,那麼會激起對方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人們對我們的強烈拒絕和排斥情緒。此時,我們是無法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已經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也可能遭到破壞。
需要指出的是,強調維護別人的自尊心,並不意味著在人際交往中處處逢迎別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況下,陳述與對方不同的意見,或者委婉地指出對方的不足是不會影響人際交往的。至於如何批評別人,這在後面還會有論述。
5.讓別人覺得能夠控制情境
人對一個新的情境,總是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適應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逐漸地對情境實現自我控制的過程。情境的不明確,或不能達到對情境的把握,會引起機體的強烈的焦慮,並處於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狀態,使人們傾向於逃避這樣的情境。比如,我們新入學或新分配到某一工作單位時,由於對周圍的人和周圍的環境都缺乏瞭解,因而機體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於高度緊張的自我防衛狀態。直到我們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瞭解了經常發生聯絡的同學、同事,我們才真正比較放鬆,真正適應。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如果要使別人從內心深處接納我們,就必須保證別人在與我們相處時能夠實現對情境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說,要讓別人在一個平等、自由的氣氛中與我們進行交往。如果交往的雙方對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須受到另一方的限制,那麼這種關係就註定不能深入,必定缺乏深刻的情感聯絡。如果你是一個領導,那麼當你以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別人面前時,無論你怎樣強烈地希望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都難以對你報在真正的信任,並暴露自己的內心深層的東西。這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擺脫權威身份的束縛,做不到對情境的控制,使你與他們不可能保持真正平等的交往。
-
9 # 農民做力所能及的事
謝謝邀請,我朋友不多,生意上的朋友,是利益關係,我有一位朋友現40多年了,主要是他能包容,關係我是很想維持,在我心裡他算得上有相當高的地位,其它的朋友我也一至在維護,因為朋友有些沒有感情基礎,瞭解不夠,現在的人有錢就變樣,對朋友我從來不想佔光,就是時代潮流,以錢為主,朋友沒有了,有了利益就會放棄朋友,不過這些朋友我一至有電話往來,小事他們找我是絕對有用,因為大事辦不了,對於我來說朋友我不想失去,但是這個社會沒錢不行,有了錢不要忘記老朋友,朋友總是老的好,有些人錢一到手,慢慢的疏遠了老朋友,講身份了,跟窮人打交道有失身份,這種人能成了朋友嗎?所以說我絕不先放棄朋友。
-
10 # 雪中弦
維持最久的朋友關係,並不需要刻意去維持。
相反刻意維持的,並不是真正的朋友,關係也很難維持長久。
真正的朋友,是對彼此人格價值觀的互相欣賞,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真誠對待,平時也互不添麻煩,就是一段時間不見面,關係也依然溫馨。
因為彼此的關係,不是建立在利益交換上,也沒有其他不良的企圖,只是對人生觀世界觀看法比較一致,互相學習,互相支援,這種朋友關係最能持久。
朋友不是親人,沒有必要天天黏在一起,也不一定需要那麼親熱,淡然相處,一杯開水一壺茶,偶爾見面聊聊天,交流有趣的事情,互相學習借鑑,調節日常單調的生活,這樣的朋友關係,這樣的交流方式,對身心大有益處。
由於交朋友的基礎比較純真,紮實,這樣的朋友關係,淡然而持久,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友情,日久天長。
另外一種朋友,就很難維持很久的關係,看到你有利用價值時,他就當你是朋友,若是你沒有利用價值,他會馬上離你而去。
還有另外一種朋友,與你享樂時非常熱情友好,當你困難落魄時離你遠遠的,唯恐避之不及,這種就是酒肉朋友。
所以維持最久的朋友。應該是這樣的:你富貴騰達時,他不會恭維攀附,在你貧窮落難時,他會伸手全力相助,這種朋友最能長久,而且這種朋友,也不用刻意維持。
回覆列表
我的朋友不多,但一旦關係固定下來,也就能持續三、四十年。能有這麼長的時間,與雙方預設的“規則”有很大關係。比如相互理解和欣賞,有困難不是第一時間去麻煩朋友,而是另外想辦法;還有就是多想朋友的優點,而不是計較對方的缺點。人都不完美,朋友也一樣。只是朋友的不足是否讓雙方都能夠接受?其中一方做不到,友情就難以維繫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分享對方的快樂和成功是全心全意的,不帶一點妒忌和酸味。
【圖片來自500px朋友“拾掇歲月”的作品“那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