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欲問鼎

    首先要弄清的是清朝的海軍並不是真的強大。有人說與日本相比,清朝海軍噸位大,炮火猛,射程遠,還是鐵甲。但也要知道,日本軍艦雖然小,但在戰鬥中卻是射速快,能夠比清軍早一步射擊,掉轉靈,能夠找到最佳角度。所以,雖然清軍在裝備上佔有一定優勢但不是絕對優勢。而這樣的軍艦也就僅僅兩膄,其他並不比日本先進。強大與否並不能光看裝備更要看人員。長時期的冷兵器,尤其是靠弓箭打天下的滿清人,雖然從幾次反侵略戰爭中看到了西方船堅炮利的厲害,但並沒從根本上重視新式軍隊的建設和訓練,對於新式武器和軍隊的使用還並沒有真正掌握其精華,只是在表面上學了點皮毛。當真拉出來打時,與明治維新以來已經全盤西化的相比,那就不是對手了。當然腐朽的清政府和落後的封建制度是造成甲午中日戰爭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老生常談了。

  • 2 # 中國古代民間案件探析

    謝提問!

    您在這裡所說的清朝海軍戰敗應該是指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一事。個人認為:這次戰敗,不能僅僅視為一個簡單的軍事戰敗。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不妨從如下三個方面來做下深層次的探討與分析——

    軍事實力: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三十多年的代表產物,成軍於1888年,主要軍艦20餘艘,還有其它數十艘輔助船隻,官兵四千餘人。當時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如果中日之間在此時爆發大海戰,我敢說戰勝的一方一定是中國。但問題是,中日海軍之戰發生在六年後的1894年,此時的北洋水師自成軍以後的六年來未添置一艘主力軍艦,而也正是這六年,世界海軍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洋水師的實力也已被卯足了勁的東鄰日本聯合艦隊迎頭趕上並超越。所以說,此時的北洋水師已不再是“亞洲第一”。

    經濟發展: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一直抱有“脫亞入歐”的想法。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日本國內經濟在亞洲已經是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而大清經過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只有少數幾個省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總體而言,大清國仍舊是一個積貧積弱、生產水平低下、百姓依舊生活在貧困線上的國家。

    政治體制:日本實行的乃是“君主立憲制”,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符合歷史發展潮流。體制的改變,也使經濟得到了快速、健康的發展。而彼時的大清,仍舊是頑固未化的封建帝制,就像鎖在這個龐大帝國脖頸上的一個枷鎖,嚴重限制了其與世界的融合,政治體制的弊端在這一時期尤為突出。

    綜上,我覺得北洋水師之敗其實早已註定,不敗在日本,也會覆滅於其它列強之手。

  • 3 # 鹹魚談歷史

    歷史的事實是北洋海軍在甲午海戰的時候整體作戰能力已經遠遠落後日本了;我們所談論的北洋海軍實力強,是指在其成軍的時候,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海軍的軍艦戰力早已高於北洋海軍,這也是為什麼清軍慘敗的原因。那麼看似強大的北洋艦隊與日軍有什麼差距呢?

    一是北洋水師的軍艦在火炮、速度上的差距

    北洋水師成軍時,各國海軍還普遍裝備架退炮,即艦炮坐在一個有軌道的架子上,開炮後,後坐力使火炮透過架子整體向後移動。開一炮需要重新將火炮歸位。甲午時期,日本裝備了大量的速射火炮,所謂速射炮就是管退炮,火炮發射後,炮身不動,身管進行後座,從而提高了射速。相同時間內,日本艦炮發射的炮彈數量是北洋水師的數倍。

    二是日本火炮大量使用爆破彈,當時稱為開花彈,爆破彈裡面裝填的是日本發明的“下瀨火藥”,就是黃色炸藥,爆炸威力大。中國的開花彈還使用傳統的黑火藥,爆炸威力小。就是這樣的開花彈北洋水師裝備的也較少,使用較多的是裝填沙子的穿甲彈,過去說裝沙子是腐敗所致,其實不然,當時的穿甲彈彈頭內部不裝火藥,完全靠動能擊穿軍艦,裝沙子是為了平衡彈頭。

    三是日本軍艦在軍艦兩側安裝了大量速射炮,雖然口徑不大,但是火力極猛,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側身火力。而北洋水師則大量在艦首艦尾安裝火炮,雖然口徑大,但射角有限,只有在正面迎敵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四是北洋水師成軍後,多年沒有進行技術更新,造成鍋爐老化,而且還燒的都是劣等煤。造成北洋水師軍艦的航速遠不如日本海軍,航速不行,海戰的機動性就差。

  • 4 # 口水雜談

    局座有一次在講到中國海軍發展史的時候,眼淚花都下來了,說清朝的時候中國海軍太慘了,一窮二白,受盡各種恥辱,讓小日本子海軍打敗了。發展到現在,終於建成一個海軍強國,海軍太不容易了。其實,清朝的海軍底子並不差,甚至可以說一開始的起點在亞洲範圍內是最高的。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雖然老被西方列強一頓胖揍,但在亞洲畢竟還是老大哥,瘦死駱駝比馬大,國家綜合實力、軍力、北洋水師等等,在亞洲是第一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清朝海軍北洋水師亞洲第一卻敗給了小日本子呢?其原因真是太多了,可以說好幾大籮筐。我只想說一個點,也是我們華人老容易犯的一個錯――外行領導內行。打乒乓球的去管足球,打羽毛球的球去管跨欄。北洋水師敗給日本人,其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外行領導內行。注意是“之一”,我不敢說這是絕對的原因,只能說有這方面因素。這就涉及到李鴻章用人的問題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北洋水師其實是李鴻章一個人的軍隊,北洋水師首先要忠於李鴻章。所以,首先要找一個忠於他的人來領導北洋水師,這個人就是丁汝昌。丁汝昌本是李鴻章的淮軍騎兵出身,讓他來領導亞洲第一水師,這本身就是外行領導內行。但這對老李頭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丁汝昌對他忠心耿耿,這就夠了。

    外行領導內行往往帶來的問題就是管理上的混亂。北洋水師雖然是一支現代化海軍,可是其管理上的混亂跟腐朽的清軍八旗兵有的一拼。北洋水師剛開始成立之初,聘請了大量的外國教習。這些洋人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專業,都是職業軍人,他們對北洋水師完全按照現代海軍的要求來辦,從軍艦操作到後勤內務要求都很嚴格。可是當北洋水師一旦會操作戰艦會開船的時候,就解聘了大量的外國教習,覺得自己你能獨當一面了。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

    外國教習一走,清軍原本的那些劣根性壞毛病在北洋水師中便開始滋生了。甚至出現有水兵將內褲晾在大炮上曬的傳言,我倒希望這個傳言是假的。北洋水師的管理混亂是實實在在,這裡有證據。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北洋水師戰艦的老照片,就是當年日本間諜偷拍的。日本間諜可以隨意出入港口附近偷拍北洋水師的戰艦,從這一點便足以說明管理的混亂,安全措施的疏忽。有一個電視劇叫《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其中就有日本間諜的片段,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的。

    丁汝昌雖然是外行,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肯定他的兢兢業業。可能丁汝昌在技術層面上講,他確實犯了很多錯誤,包括甲午海戰。有人說丁汝昌能力不足,指揮失誤,不懂海軍。也有人說丁汝昌在甲午海戰中怯戰,消極怠戰,犯了逃跑主義錯誤。究竟是怎樣呢,反正現在已經成了羅生門,我們無法得知歷史的真相。但是我想丁汝昌是有赤子之心的,後來他在劉公島被圍,身先士卒在第一戰場上。又拒絕了日軍的多次勸降,最終迴天無力,不得不服鴉片以身殉國,實在太悲壯了!

    然而更令人感到悲慘的是,據說時候朝廷認為丁汝昌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戰敗中有重大責任,不許棺材下葬??這麼大的一場敗仗,總得找個替罪羊吧。死人無法開口說話、無法辯駁,用丁汝昌來當替罪羊,以平民憤實在合適不過了。

    最後再譴責一句,當時清軍不只有北洋水師,還有南洋水師,廣東水師,福建水師,但是他們都各自為政,跟軍閥似的,甚至有時還相互掣肘。這樣的一個大清敗給日本人才怪,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 5 # 歷史半真半假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軍中實力和規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師 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清政府也因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時而正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份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於日本。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亞洲第一”。

    這句話從小就聽到幾乎人人這麼說,這句話的真實性究竟如何,仔細探究之,原來,這是句不完整的話,卻以訛傳訛如此之久,使人提到北洋水師就嘲笑當年浴血奮戰將士們的無能。

    亞洲最強的艦隊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竟然全軍覆沒,而日艦卻一艘未沉。日本海軍的艦炮不僅擊破了北洋水師的戰船,也擊碎了慈禧太后勵精圖治的夢想。

    在主流且不客觀的歷史讀物中,把戰敗的責任全推給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吅府高層,指責他們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不肯發展武備,導致中國海軍武器落後,最終才飲恨沙場。英國海戰史學家揭穿了這些謊言:“大東溝海戰的結果是雙方對海戰理論無知的產物。假如日本多瞭解一些海戰理論,就根本不敢挑戰實力更強,擁有堅不可摧的鐵甲艦的北洋艦隊;而假如北洋艦隊多瞭解一下海戰理論,又怎麼可能在擁有大艦巨炮的情況下仍然以0:5的懸殊“比分”慘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豐島海戰後對同僚說:“似有糊里糊塗進入海洋之感”。開戰之前,日本海軍大本營制訂了三種方案,為勝敗皆做好準備,最壞打算就是應對日本海軍慘敗,清軍在日本列島登陸的態勢,可見日本此次戰爭對日本來說也是一次豪賭。

    1874年日本侵臺事吅件,激發了清廷“以大治水師為主”的海防目標,經十幾年經營,終於在1888年建起了北洋海軍,由25艘新式軍艦組成,總噸位8萬餘。據當時世界軍事年鑑統計,這支海軍居世界海軍第6位,日本海軍排在第16位。史學家唐德剛就曾說過:“這支艦隊就算擺在今日的臺灣海峽,也是一支可觀的鋼鐵長城 。”

    直到大戰爆發之前,“定遠”、“鎮遠”這兩艘噸位達7335噸的鐵甲鉅艦仍然是亞洲最令人生畏的兩架海戰利器,日本人“畏之如虎豹”。兩艦是當時世界比較先進的鐵甲堡式鐵甲艦,各裝十二英寸大炮四門,裝甲厚度達十四寸。兩艦在黃海大戰時“中數百彈,又被松島之十三寸大彈擊中數次,而曾無一彈之鑽入,死者亦不見其多”,可見船艦的質量是何等過硬。據戰後統計,北洋艦隊的裝甲數量和質量都大大超過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鐵甲艦方面的數量比是6:1,中國遙遙領先;大口徑火炮和小口徑火炮北洋艦隊也均佔優勢。而清政吅府也正是基於這種力量對比,才敢於對日宣戰。

    北洋水師失敗的主要原因絕不是士兵缺乏訓練,更不是什麼武器落後,撥款不足,而是敗在了清末腐朽透頂的官僚體系之上。其實日本戰艦被擊中的炮彈並不少,如果中國軍隊使用了威力最大的開花彈,只須“定遠”、“鎮遠”二艦就可以全殲日本艦隊。但由於北洋艦隊的軍火採購存在嚴重問題,很多炮彈的彈殼輪箍線比炮膛還大,要用銼刀銼低後才能勉強賽入炮膛,這樣的炮彈容易炸膛,水手根本不敢用來發炮,可由於採購人是李鴻章的子侄,所以根本無人敢投訴。到了甲午海戰爆發之時,中國水師使用的炮彈都是些殘次品、教練彈,“實有泥沙”,有的引信中“僅實煤灰,故彈中敵船而不能裂”,說白了就是打上不爆炸。中國水師在此役中還得到了海岸炮臺的協助,但炮臺發射的大口徑炮彈擊中敵船後也不爆炸。據日方記載:清軍自旅順口炮臺發射了不少炮彈,“雖其響轟轟,但我兵因之死傷者甚少,之所以如此,無他,海岸諸炮臺發射敵之大口徑炮彈,其彈中大半填裝以大豆或土砂故也。”

  • 6 # jianchi

    這個問題提的好。

    清未時的北洋艦隊擁有七千噸的鐵甲鉅艦鎮遠號、定遠號戰列艦,可謂是亞洲第一鉅艦,日本海軍最大的軍艦不過四千噸,所以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致遠號、經遠號等巡洋艦沉沒後,鎮遠、定遠號鐵甲鉅艦被日本艦隊圍著打也沒有被擊沉,最後日本艦隊燃煤炮彈將盡,只能帶著遺憾撤離了戰場,可見鎮遠、定遠這兩艘鉅艦的銀子花值了。

    但再好的武器也得靠人來操做,當時北洋水師有一句話叫做:“不怕丁軍門,只怕郎副將。”丁軍門是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郎副將是請來的美國海軍教習郎威裡,丁汝昌是個官僚,所以下屬對其歌功頌德,阿諛奉承就行了,所以下屬用不著害怕丁軍門,但外國教習郎威裡雖然只掛了副將軍銜,但卻真抓訓練,一切按水師章程辦事,所以人們都怕郎副將;最後北洋水師終於找個理由趕走了郎威裡,你說北洋水師能打勝仗嗎?

    當時的北洋水師就像今天的國足,球員拿著高薪,足協花費天文數字的金錢請來世界名帥,又歸化別國球員替中國踢球,可錢解決不了問題,國足照樣是履戰履敗,戰績還不如當初的北洋水師。

  • 7 # 援庵講史

    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那都不是事兒,所以是事兒的基本用錢解決不了,更何況當時的大清還沒錢!

    戰爭打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能力。光靠花高價買來的幾艘戰艦與幾批先進的武器裝門面充數,這算哪門子強大?

    1. 打仗這件事,需要的是健全的戰時應急政策,富足的的後勤保障,身經百戰富有經驗的指揮官,先進的武器裝置,素質一流的軍隊,還有國家的重視。

    2. 我們的指揮官曾經也在當時的英國各軍事學院深造學習,但是好學生未必是好將軍。沒有實戰經驗是硬傷!近人好幾部書在復原了戰場情景後都研究了當時海戰的戰法。發現我們的指揮官在幾次關鍵性戰役中根據海情與戰場實況所安排的戰法簡直就是在送命,要不是依仗著買來的船艇裝置比較先進,可能海戰失敗的速度會更快。所以說堅船利炮可以影響戰爭的程序,但決定不了戰爭的結果。強大從來不是來自表面,更不是來自吹上天的牛皮。

    3. 當一個國家在戰爭期間還要挪用軍費給女皇帝修園子的時候,這場戰爭其實已經輸了。戰士們有心帶給國民一場翻身仗的勝利,但皇帝卻用將士們的生命當兒戲,朝臣用戰局的勝敗來攻訐自己的政敵,有的甚至作壁上觀看自家人的笑話。這場戰爭還有勝算嗎?當戰士們發現命中敵艦的炮彈裝滿了沙子時,他們眼裡的絕望該有多深?再強大計程車氣在這種場景之下又能維持多久呢?當他們乘著戰艦尋找敵人同歸於盡時,心裡是堅決還是悲痛呢?強大不是將士抱著必死的信心去戰鬥就叫強大,強大是朝廷給與將士們能活著回來的信心叫強大。

    綜上,大清海軍外強中乾,徒有其表,焉能不敗?

    雖然那段歷史過去了,但是依舊向無所畏懼,敢於迎戰的大清海軍將士致以最高敬意!

  • 8 # 老道讀書

    清朝海軍那麼強大,中國卻還是敗了,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技術不發達,綜合國力不強。

    19世紀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初步建成。然後到了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進行協調指揮,同年還在臺灣建立行省,可以說當時中國的海軍確實特別的強大。

    但是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

    這句話也就說明了在當時中國落後的情況下,社會政政治制度非常地腐朽,中國只學習了西方的技術,卻沒有改變落後的政治制度,所以不能夠使中國實現富強,當然無法應付列強的侵略。

    所以,我們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要防止辦事官員貪汙腐敗,中飽私囊,同時還要進行相應的體制變革,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這說明了,清朝海軍雖然強大,中國仍然敗了。

  • 9 # 舊時光老影像

    清代北洋水師在剛成軍是確實很強,裝備水平,訓練水平 ,補給水平,哪怕是海軍軍港,都是很不錯的。畢竟龐大的投入在呢擺著,你扔塊石頭到水裡都能看到個水花,更別說幾幹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海軍經費的逐漸減少,直到基本被砍掉,北洋水師就此開始了吃老本的時期,長時間沒有更新裝備和購置新的艦艇,原有的艦艇也缺乏維護,比如原本早該退役被換掉的超勇、揚威號,卻一直服役到甲午黃海海戰爆發。在那個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一個吃老本的海軍,只有被幹掉的份。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北洋水師雖損失五艘艦艇,而日軍也是慘勝。但是,如果戰爭再拖幾年爆發,那麼,海軍戰史將會出現一場經典的海上殲滅戰,被殲滅方就是北洋水師。

    至於甲午海戰的失敗以及後面一系列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簡單點說,就是從戰略到戰術,從裝備到補給從官兵士氣到國家制度 北洋水師以及它背後的大清帝國確實說不上強大。

    有人說北洋水師完全比不上當時的日本海軍,這個說法是不嚴謹的,甲午戰爭爆發時,中日海軍的水平的差距並不是很大。日本海軍徹底將中國海軍甩在後面,一是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被殲滅,二是富士級戰列艦的服役。

    至此日本海軍實現了向海軍強國的轉變,成為在亞太地區僅次於美俄的海軍力量。而在日俄戰爭後,日本海軍則正式路身世界前五,成為了比肩英美德法的軍事存在。

    海軍的強大,和國家的實力直接掛鉤,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投入,沒有一個堅實的國力支撐,只靠一時腦熱拍大腿的衝動消費,風光的只有一時。就好像曾經身為遠東第一大艦的定遠號,從海上霸主變為海底廢鐵,僅用了十年的時間。

  • 10 # 被打扮的歷史

    從根本上來講,軍事力量的強大有賴於兩個方式:武器能力和軍事組織形式。就清朝軍隊而言,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在後期其裝備都還相對可以,但其軍隊仍然是帝王的私人軍隊,這是面對現代軍事武裝西方列強的最大劣勢。

    就清朝來講,在鴉片戰爭之後,應該是非常快且深切的認識到冷兵器的大刀長矛在現代火器面前的不堪一擊,所以也開始大量的買入西方的火器,大量的火器用來武裝軍隊,提升軍隊的戰鬥力,這也是袁世凱北洋新軍的誕生的原因,在袁世凱之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也充分證明了北洋軍閥還是一直有一定的武器裝備水平的。但在軍事組織方面,內在的仍然是封建帝王私人軍隊的組織形式,就像是一個新瓶裝了舊酒,換湯不換藥,戰鬥力無法得到充分的提升,畢竟決定戰爭勝負的的因素,除了武器還有人,在冷兵器面對現代火器時,人的作用就非常低了,就像《三體》中水滴對人類的天空艦隊的降維打擊,但當軍事裝備相當時,軍事組織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相比於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改造的列強,其戰鬥力還是相對偏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淡色的衣服染了明顯的顏色有什麼辦法清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