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袁崇煥未能阻止明朝戰略劣勢的形成
首先我們看袁崇煥本人。
歷史上,袁崇煥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復遼”,就是說要用五年時間打敗後來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奪回被後金佔領的遼東。並且還確定了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等一系列計劃方針。但袁崇煥的五年之期還沒幹到一半,就失去崇禎的信任下獄身冤死。
很多人都設想,真給袁崇煥五年時間,他可能真能實踐諾言恢復遼東呢。
可是,歷史恐怕並不那麼浪漫。袁崇煥當著崇禎皇帝的面誇下“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但是一出門有人問起真的有信心與否的時候,他的回答卻是“上期望甚迫,故以年慰聖心耳”。
用今天的話說這段話“資訊量略大”,首先我們可以看出崇禎的心態是極為急迫的,這種心態可以說為未來洪承疇松錦之戰被迫出戰遭致大敗埋下了伏筆。其次也反映出袁崇煥其實自己也沒有把握平復遼東,這時候的他只是應對一個著急的上級的下屬而已,只能撿上級喜歡聽的話說。
五年克復遼東可能嗎?當然不可能。袁崇煥守邊期間,能做到使局面不急劇惡化已是不易了。事實上,也正是在袁崇煥任職期間後金完成了對明朝全面戰略優勢的確立。袁崇煥的“五年復遼”當然不可能實現。
局勢的關鍵,是袁崇煥任職期間明後金雙方的外交戰。
在明金雙方剛開始對壘的時候後金的開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當時努爾哈赤的周邊基本沒有任何堪稱可以信任的盟友,從九部聯軍到薩爾滸,努爾哈赤一直是屬於被“群毆”的狀態,甚至連布佔泰這樣的兒女親家都常常靠不住。
但是到了袁崇煥主持邊務的時期,形勢已經發生了大變,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來自葉赫和江夷(布佔泰)等的同族威脅基本得到了消除,隨著薩爾滸明軍戰敗,後金轉入戰略進攻,明軍基本轉入守勢。
而這個時候的國際形勢就顯得相當重要了。雖然後金在戰場上轉入進攻,但在國際大環境中,仍舊處在明、蒙古、北韓三方敵對力量的夾擊之中。於是,後金和明雙方爭奪的焦點就轉移到蒙古和北韓身上。
而明在東北亞國際環境競爭上的全面失敗,正是源自袁崇煥出守遼東的任上。
先說北韓。北韓一直是明朝的鐵桿盟友,最為忠誠的附屬國。地理位置上特別容易和明國一起夾攻後金,無論是成化年間的犁庭還是萬曆年間的薩爾滸戰役女直人都是被夾擊的一方,皇太極非常瞭解這一點。於是在1627年發動了“丁卯之役”,第一次征服了北韓半島。
面對後金對盟國的進攻,袁崇煥沒有任何實際解決辦法。只能透過寫信向皇太極抗議表達自己的不滿“方以一介往來,又稱兵於高麗,何故?我文武兵將遂疑汗之言不由心也。”然後要求皇太極“息刀下之兵,將事情講析明白。”,可見在真的面對八旗鐵騎的時候袁崇煥從來都做不到向崇禎誇口的那樣威武,只能象徵性出兵繞一圈做個姿勢,對於後金根本沒有起到實質性的“牽制”。實際上只有書信抗議來進行形式上的“牽制”,結果就是北韓在後金的征伐之後,被迫訂立城下之盟,從明朝的盟國淪為了後金的附庸。原本三方夾擊後金的態勢,一下就失掉了右翼。
歷史上袁崇煥未能阻止明朝戰略劣勢的形成
首先我們看袁崇煥本人。
歷史上,袁崇煥向崇禎皇帝許諾“五年復遼”,就是說要用五年時間打敗後來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奪回被後金佔領的遼東。並且還確定了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等一系列計劃方針。但袁崇煥的五年之期還沒幹到一半,就失去崇禎的信任下獄身冤死。
很多人都設想,真給袁崇煥五年時間,他可能真能實踐諾言恢復遼東呢。
可是,歷史恐怕並不那麼浪漫。袁崇煥當著崇禎皇帝的面誇下“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但是一出門有人問起真的有信心與否的時候,他的回答卻是“上期望甚迫,故以年慰聖心耳”。
用今天的話說這段話“資訊量略大”,首先我們可以看出崇禎的心態是極為急迫的,這種心態可以說為未來洪承疇松錦之戰被迫出戰遭致大敗埋下了伏筆。其次也反映出袁崇煥其實自己也沒有把握平復遼東,這時候的他只是應對一個著急的上級的下屬而已,只能撿上級喜歡聽的話說。
五年克復遼東可能嗎?當然不可能。袁崇煥守邊期間,能做到使局面不急劇惡化已是不易了。事實上,也正是在袁崇煥任職期間後金完成了對明朝全面戰略優勢的確立。袁崇煥的“五年復遼”當然不可能實現。
局勢的關鍵,是袁崇煥任職期間明後金雙方的外交戰。
在明金雙方剛開始對壘的時候後金的開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當時努爾哈赤的周邊基本沒有任何堪稱可以信任的盟友,從九部聯軍到薩爾滸,努爾哈赤一直是屬於被“群毆”的狀態,甚至連布佔泰這樣的兒女親家都常常靠不住。
但是到了袁崇煥主持邊務的時期,形勢已經發生了大變,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來自葉赫和江夷(布佔泰)等的同族威脅基本得到了消除,隨著薩爾滸明軍戰敗,後金轉入戰略進攻,明軍基本轉入守勢。
而這個時候的國際形勢就顯得相當重要了。雖然後金在戰場上轉入進攻,但在國際大環境中,仍舊處在明、蒙古、北韓三方敵對力量的夾擊之中。於是,後金和明雙方爭奪的焦點就轉移到蒙古和北韓身上。
而明在東北亞國際環境競爭上的全面失敗,正是源自袁崇煥出守遼東的任上。
先說北韓。北韓一直是明朝的鐵桿盟友,最為忠誠的附屬國。地理位置上特別容易和明國一起夾攻後金,無論是成化年間的犁庭還是萬曆年間的薩爾滸戰役女直人都是被夾擊的一方,皇太極非常瞭解這一點。於是在1627年發動了“丁卯之役”,第一次征服了北韓半島。
面對後金對盟國的進攻,袁崇煥沒有任何實際解決辦法。只能透過寫信向皇太極抗議表達自己的不滿“方以一介往來,又稱兵於高麗,何故?我文武兵將遂疑汗之言不由心也。”然後要求皇太極“息刀下之兵,將事情講析明白。”,可見在真的面對八旗鐵騎的時候袁崇煥從來都做不到向崇禎誇口的那樣威武,只能象徵性出兵繞一圈做個姿勢,對於後金根本沒有起到實質性的“牽制”。實際上只有書信抗議來進行形式上的“牽制”,結果就是北韓在後金的征伐之後,被迫訂立城下之盟,從明朝的盟國淪為了後金的附庸。原本三方夾擊後金的態勢,一下就失掉了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