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漂亮寶貝劉輝LH99

    這兩個不能比較,一個是帥才運籌帷幄,一個是將才能征慣戰,一個沉穩老練,老謀深算。一個是好勇鬥武,心胸狹窄。前面說的是舅舅衛青,後面說的是外甥霍去病,一言不合就射死了飛將軍李廣的孫子

  • 2 # 巴克影視剪輯

    首先得從他二人關係說起,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二人後期關係不太好,霍去病還派人刺殺過衛青。

    其次若說誰最厲害的話,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是衛青。因為衛青這個人他是一個帥才,為人處世溫和,但對敵人從不手軟,果斷勇敢。霍去病應算是一個將才,他性格不是很好,喜怒無常。但是他太年輕的過世,以後能不能成為帥才我也不知道,但是且聽我分析下他們的作戰手段。衛青作戰步步為營,用強大的步兵吸引火力,派出精銳騎兵穿插,就這樣七戰七捷。霍去病作戰特別勇猛,還有點小心眼,作戰時李廣的兒子隨霍去病徵戰,頂撞過霍去病。每次作戰都把李廣的部隊放前面,損失慘重,這也是李廣不得志想要自殺的原因。後來還把李廣兒子當成野豬射殺了,這也導致李廣的孫子李陵叛逃。霍去病作戰時,每次都身先士卒,總是衝在前面,為了追求戰功和速度,他可以不要任何行軍形式,誰掉隊了,有病了,就弄死你,省的拖累大家。但是正式因為衛青大軍步步為營,霍去病在旁邊搞事情,才把匈奴折騰的夠嗆。

    最後我認為還是衛青厲害,可以說是衛青超級厲害,以上僅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錯誤之處謹請指正。

  • 3 # 歷史有今天

    衛青與霍去病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人材。衛青有大帥之材,其性格特點適合做十萬人之將,霍去病則是將材,最多可做一萬人之將。當然,霍去病年紀很輕就死去,他日常是否能成為帥材,也未可知。

    但就從兩者的性格特點和作戰手段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衛青作為總統帥,將十萬人,必須要戰戰剋剋,如履薄冰,而霍去病則不同。衛青的作戰方略,是步兵為主力的漢軍戰勝以騎兵為主力的敵人的必要手段。他的主要辦法是步步為營,不輕易為敵所動,用強大的步兵方陣吸引住敵人主力,然後派精銳騎兵分隊迅速穿插,打大迂迴。而小霍就是那個騎兵分隊的隊長。當衛青帶十多萬主力部隊向前穩步推進時,是隻有輕騎兵的匈奴人所無法抵擋的。要知道,當時沒有馬鐙,騎兵很難在馬上騎射,也不能使用雙手持握的重兵器,要麼是伏在馬背上手持短刀衝鋒,要麼就在開打前下馬結陣。並且匈奴人居住多較分散,通訊又不發達,所以他們總是各部落來襲擾為主。面對數萬甚至數十萬的漢軍步兵方陣,他們無能為力。

  • 4 # 國史春秋

    這個問題有的聊,外甥和舅舅的故事。舅舅穩重沉著,外甥個性張揚,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打起仗來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兩個人深得漢武帝的歡心,原因很簡單,有本事,不但能打仗而且會打仗。曾經雄赳赳,氣昂昂的匈奴人,愣是被這爺倆兒給打的爬不起來,這讓飽受匈奴之患、受盡折辱的漢武帝深深地出了一口惡氣。

    衛青出生比較低賤,苦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更懂得成功的不易,所以能夠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同樣,身為漢軍頭領的衛青威望也很高,從不居功自傲,也不虐待軍士。跟這樣的將軍上戰場,士兵的熱情高漲,戰鬥力也翻倍。(衛青劇照)

    霍去病的性格和舅舅衛青截然不同,霍去病給人的感覺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而且,霍去病喜歡冒險,打起仗來靈活多變,不拘泥、不刻板,每天都出奇不意,每天都有新鮮感。如果那個士兵喜歡驚險刺激,跟了霍去病總保不會讓他失望。

    但霍去病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心胸狹隘、嫉惡如仇。漢武帝本來想把他培養成新一代的中堅力量,但霍去病不會顧全大局,自然也不會有運籌全域性的本領,所以漢武帝由希望變為失望。

    那麼,衛青和霍去病到底誰更厲害,誰的作為更大呢?

    答案自然是衛青,有句老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衛青奠定了漢匈戰爭勝利的基礎,霍去病只是起到了補充和掃尾的作用。

    概括起來,衛青對匈奴七戰七勝。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第一次派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衛青,四路大軍主動出擊匈奴,其餘三路兵馬,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返,只有以衛青突襲匈奴人祭天聖地龍城,取得輝煌戰績。這次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漢武帝打擊匈奴人的信心和決心。

    在此後六年間,漢朝連續發動了五次反擊匈奴人的大規模戰爭,衛青逢戰必出,每戰必勝,並且收復大片失地,為取得對匈戰爭全面勝利起到了主導作用。就在第五次對匈作戰,霍去病在衛青的率領下開始嶄露頭角,拜將封侯。

    漠北之戰,霍去病登臨瀚海、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跨漠長征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此戰霍去病斬亂七萬多人,封狼居胥,是霍去病人生最輝煌的一章;此戰也是霍去病最後的一章,兩年後英年早逝,時年24歲。一代天才將星,就此隕落。(霍去病劇照)

    所以,從漢朝和匈奴人整個戰爭過程中來看,衛青自然要比霍去病厲害,而且作為更大。而霍去病更像是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雖然也有過耀眼的光芒,但是轉瞬即逝。

  • 5 # 秋雨魯北說歷史

    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漢武帝時代最為有名的將軍,他們大破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對漢朝邊境的威脅。

    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作為衛皇后的弟弟,他是奴隸出身後被漢武帝看中,其過人的軍事才華和謙遜的為官之道是人臣楷模。

    霍去病年少成名,17歲率領800騎深入匈奴腹地擊殺匈奴單于祖父等2000餘人勇冠三軍,19歲收復河西走廊打通了古絲綢之路的通道,21歲封狼居胥居功至偉。24歲在對匈奴作戰途中病故,結束了自己傳奇又短暫的一生。

    二人在軍事才能相比,個人認為霍去病更勝一籌,就對漢武帝王朝來說衛青貢獻更大,假如霍去病不是英年早逝應該比衛青取得的成就會更大吧。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漢武帝取得偉大成就與他們是分不開的。

  • 6 # 兔爺歷史

    這兩個人都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將領。二人的作戰特點十分相似,但是衛青注重大局,霍去病更注重奇兵致勝。二者可謂不分伯仲。

  • 7 # 史無止境

    我還是選擇衛青,下面我就相信分析一下他這個人對我的印象吧。

    西漢武帝時期,衛青征討匈奴的一系列戰鬥所取得的輝煌戰果,顯示出了他傑出的軍事天才和吃苦耐勞、勇敢無畏的品質。

    應該說,在開始時漢軍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得這一系列勝利,與衛青的個人品質和本領以及他的正確決策是密不可分的。

    衛青的鞍馬勞頓,為漢室江山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衛青的勝利,漢朝重新控制了河南、河西等地,並在河南地設立朔方郡,使首都長安有了一定的保障。尤其是經過漠北一戰,匈奴實力大傷,從此之後,“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使漢朝解除了被匈奴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威脅狀況。

    衛青能夠在二十幾年的時間內,由一個奴僕當上了大司馬大將軍,固然同他的國舅身份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憑藉了他個人的人品、才幹和功業。而在功成名就、位高權重之後,衛青既沒有擅權亂政、胡作非為,也沒有被讒被毀、身家難保,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個人品質和為官做人智慧有關。其實早在他的征戰之中,衛青就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韜之謀。

    衛青帶兵打仗,不但自身當敵勇敢,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而且號令嚴明,賞罰公平,治軍有方。

    在公元前124年,衛青出高闕擊匈奴有功,漢武帝格外施恩,封其三子為侯。衛青堅辭不受,並說:“我待罪軍中,全靠皇上神靈,戰爭取得了勝利,這都是諸將校的功勞。”由於衛青的奏請,隨同他出徵的十一名將校,才得以封侯賜爵。這裡面既有他的姐夫公孫賀、摯友公孫,也有李蔡(李廣的叔伯兄弟)、李沮、李息、李朔、趙不虞、韓說、豆如意、權孫戎奴等一般僚屬。

    田仁是衛青的一個侍從,很有膽識,多次跟隨衛青從徵,立有軍功。對於這樣一個奴僕,衛青也是有功必賞他上報朝廷,漢武帝便任命田仁為郎中衛青不但不掩他人之功,而且為將清廉不貪有時候,皇太后賞賜給他的金錢,他也量才均分給部下將吏。衛青雖然功高一世,位極人臣,卻始終忠於朝廷,恪守軍人的本分。史稱他“以和柔自媚於上”。當然,衛青的自處卑順,不敢專權,一切以皇帝的意志為轉移,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比如在漢初,一些裂土受封的侯王,功高震主的將領,大多數招賢養土,培植個人勢力,結果都沒有好下場。這些人都是衛青的前車之鑑。因此,當蘇建勸他效法古時名將,結交賓客,招徠人,以擴大自己的聲望和勢力時,因為他也有過教訓。當年,主父偃初到長安時,曾投在衛青的門下。衛青多次向漢武帝薦舉主父偃,皇上根本不予理睬。後來,還是主父僵毛遂自薦,早上投書,傍晚即被召見。主父偃建議漢武帝把豪強富戶遷到茂陵,以便朝廷集中控制時,衛青為關東大俠郭解講情,說郭解家貧,不應在遷徙之列。郭解終究還是被遷到了茂陵。這使得衛青不能不對自己的政治之途倍加謹慎。

    衛青不但在政治上忠於朝廷,就是在一些生活私事上,也完全聽命於漢武帝,儘量順應皇帝的心意。衛青被拜為大將軍以後,平陽公主的丈夫曹壽得了惡疾,回到自己的封國。平陽公主只好獨居。她同身邊的人商量:長安中的列侯,誰可以做她的丈夫。左右的人都說大將軍衛青最合適。於是,公主同意了,並透過衛皇后示意皇上,漢武帝親自發話,衛青便由當年的騎奴變成了主人的丈夫。公元前123年,衛青出兵歸來,漢武帝賞賜給他千金。衛青雖然聲勢赫赫,權傾朝野,為人卻謙恭退讓,禮賢下士。史書上記功,“青仁,喜士退讓”。這使得他在仕途上終身無虞,死後得以陪葬在茂陵之旁。漢武帝時第一大將衛青,其一生可謂頗具傳奇色彩。他從一個寄人籬下飽受欺凌的侯府女僕私生子,成長為抗擊匈奴開疆拓土功標青史的大將軍;從公主的馬伕到公主的駙馬,一時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然而,縱使這般,衛青依然能夠保持恭謙的本色,不居功自傲,以其小心謹慎的處世風格謀得善終,著實讓人敬佩之至。我們不妨試著分析一下衛青謙卑的由來。

    1.出身

    或許,衛青的謙卑與他的出身不無關係。衛青出身十分卑賤,母親為奴僕,同時自己又是私生子,沒有任何地位和名分,因此在他整個少年時期,都處於被欺凌與被侮辱的境況之中。這種經歷對他的人生肯定有深遠的影響。此時之“卑”,是被迫,也是自覺,這使得他既能忍辱負重,又能剛毅奮發。他因此而養成的有膽有識、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無疑對他後來的建功立業起到了重大作用。

    2.前車之鑑

    漢初,劉邦剪除了不少有可能威脅到自己江山的功臣,延至武帝,因籠絡勢力、功高震主而遭受橫禍者已不在少數。衛青本就有“”的性格,對於他而言,從一個馬伕榮升為大將軍,這是他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他對於自己這份得來不易的榮耀與地位倍加珍惜,而且已十分知足。再加上前車之鑑,使得他根本無心也不敢耀武揚威、得隴望蜀。所以,他索性刻意表現出一種看淡功名的樣子,做給武帝、也做給同僚們看——我衛青與世無爭沒什麼野心。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誰又會處心積慮地加害他呢?

    3.經驗教訓

    漢武帝性格多疑、剛愎自用,又容不得臣下損其顏面,李陵、司馬遷都是先例。衛青權傾朝野,多少會受到武帝的猜忌,而且他又碰過兩次軟釘子,這怎能不令自幼就“卑”的衛青心生餘悸,所以他只能更加小心,以保住這得來不易的一切。

    很多人身居高位時,都不能夠做到處之泰然。他們不是驕橫跋扈、盛氣凌人,便是志得意滿,居功自傲。其實仔細說來,任何一個人所擁有的“功”和“才”,都是建立在別人幫扶的基礎上的。是故我們應多學學衛青,才可大但氣絕不可粗,可建功絕不能自傲。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告誡臣下:“天下太平了,自然驕傲奢傷之風容易出現,驕傲奢則會招致危難滅亡”即驕至便衰!

    其實,這也是現代人的一大弊病,驕橫生萬惡是故當我們取得成績時,千萬不要丟了謙卑的本色,倘若你習慣了居功自傲,目中無人,那麼終有一天你會反受其害。

  • 8 # 可口偶遇

    都差,兩個人,一都是靠關係上位,二都靠運氣打勝,三都是靠自己人抗擊匈奴主力部隊,才襲擊成功。,再看看李廣,兩戰皆以少打多,打的是匈奴主力。漢匈戰爭,以少打多,打匈奴主力的,還沒有贏過。舉個例子,趙信和蘇建帶領3000人全軍覆沒,趙信降,蘇建逃。趙破奴帶領2萬人,對左賢王8萬,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虜。像這樣的仗很難打,我覺得換了衛霍用少量人打主力,也不一定能更出色,但是往往體系裡就是這樣,漢武帝不會安排衛霍他們去當炮灰,漢武帝有更偉大的戰略,就是突襲匈奴後方,所以李廣就成了炮灰,但是這並不是說漢武帝是故意的,畢竟漢武帝跟衛霍親近一點。還有你說為什麼衛青這些人出名了,如果你真讀完了史記,你會發現像外戚這些人,都有特別的權利,他們能凌駕於漢律和戰功條件之上,比如李廣利戰損8萬人,漢武帝說沒有功勞有苦勞,所以不罰。衛青定襄之戰斬首1.9萬,戰損十餘萬(平準書)。霍去病戰損7000,封侯。漢律規定戰損超過十分之三,不予封侯,但他們傷亡都超過70%了。這些都是有特權的,再看非外戚,蘇建3千人打匈奴數萬人,李廣4千人打左賢王4萬人,輸了還要死罪,這種仗怎麼打?同樣是出征,有人負責襲擊軟肋,有人負責抗主力,結果同樣不公,有人立功,有人死罪。換了是你,你願意帶精銳襲擊軟肋,還是帶幾千人打數萬人主力?然後這就是時運,時運是人為的,是漢武帝安排的。

  • 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衛青是國家戰略層面的統帥,霍去病只是區域性戰術層面的一員大將,雖然冠軍侯霍膘騎封狼居胥,射姑衍山,狂飆千里,縱橫漠北,至今讀書談史到此處,都讓我輩壯懷激烈,蕩氣迴腸。但是匈奴人最後遠遁西域,跑到歐洲去當阿提拉的鞭子,卻是衛青步步緊逼,用一代人的時間,讓匈奴人覺得在自己的草原上,看不到希望,再也沒有活路,南邊的漢人還時常要來擄走自己的牛羊駿馬,再不走,就真的沒活路了!

    這一切,都是衛青以及更高層的漢武帝,在戰略層面上做到的,為此漢武帝也耗盡了國庫,給西漢覆亡埋下了禍根,所以後來史書也一直有說他窮兵黷武、遺禍後世的,畢竟漠北的寒冷土地,對農耕民族毫無用處,花那麼大代價打跑了匈奴,空白也總有另外的蠻人填補,後來的柔然、五胡、遼、金、蒙古、滿清。我們南方每一代漢人政權,都依然要面對北方的敵人,漢唐之後,漢人政權再沒向北進攻的慾望,關鍵其實就是這個,並不是什麼遊牧民族有狼性,我們只有羊性,而是我們打過去勞命傷財,屁也撈不到,他們打過來搶口鐵鍋走,都能傳幾代人用。

    但不管怎麼說,漢武帝時期,他願意掏空國庫,教訓一下匈奴人,就真的趕跑了匈奴,執行這一戰略的,就是衛青,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大漢的一個好將軍,仗打得漂亮提氣,但是在他舅舅的戰略當中,霍去病也只是一枚棋子,最不幸的是,冠軍侯年僅二十四歲,就死於北伐,死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計謀,自古以來,這幫遊牧民族無論對內對外戰爭,都習慣把死掉的牛羊牲口丟到水源地裡,讓疫病對付敵人,一直到民國,蒙古人都還這麼幹。霍去病就是在草原上喝到這種水。在他死後,他舅舅衛青,還活了十一年,繼續著北驅匈奴的大戰略,所以說,不管能力,還是作為,霍去病跟衛青比,還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事。

  • 10 # 秦客逸民

    衛青跟霍去病都挺厲害,但是究竟誰更厲害,這得看從哪個角度來說。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衛青更厲害;從殲敵的數量來說,霍去病更厲害;從漢武帝的角度來說,霍去病更有價值;從戰術的角度來說,衛青更穩妥。

    衛青打仗,每打一仗,漢朝都發一次財。他打仗不以殲敵為目的,而是以俘獲為目的。衛青是一個愛財惜命的人,但不是一個貪財怕死的人。衛青看到財富就興奮,但不是想要據為己有,而是想著有了這些財富,國家的經濟又能提升多少。衛青愛惜每一個人的生命,首先是他手下計程車兵,他會盡最大可能減少他們的傷亡,其次對於敵人,他也是能不殺儘量不殺,能俘虜儘量俘虜,對逃跑的不趕盡殺絕,適當地追一追就行了。只要一戰勝,他就大規模的打掃戰場,回收武器及各種物資,並搜查敵人軍營裡的金銀財寶,還會從俘虜那裡詢問到附近的牧民情況,然後進行大掃蕩,把這一片區域所有的牛羊馬匹連同牧民,全部抓獲,然後送回朝廷交公。在衛青看來,人口也是財富,抓回去對漢朝都大有用處。衛青每次戰後的繳獲都大於軍費的開支。而霍去病打仗,往往以殲敵為目的,不考慮國家經濟的消耗。漠北戰役,霍去病方面陣亡15000精銳士兵,傷者不計其數,損耗馬匹近10萬匹,就這一戰,使漢武帝的國力陷入了空虛,再也沒有力量支援他繼續北伐。

    霍去病打仗以斬首數量為目標,每次打仗都瘋狂的砍腦袋,一有機會就進行屠殺。漠北戰役,衛青方面才斬首敵軍一萬多,而霍去病方面竟然斬首敵軍七萬多。僅從這一數字來看,衛青確實不如霍去病,而且差的還不少。但是衛青殺的少,不是他不能多殺,而是他不想多殺,要把仗打到什麼程度,衛青有他的分寸。衛青打仗是可持續發展,不管發動多少次戰爭,都能打得起,而霍去病打仗會把國家越打越窮。

    衛青的戰法和霍去病明顯不同,霍去病打的是運動戰、突襲戰、攻堅戰,而衛青是穩紮穩打,在有把握的情況下進行突襲。霍去病年輕氣盛,勇往直前,不計後果,視死若歸,一場戰役下來,殲敵很多,己方傷亡也不少。衛青成熟幹練,心思縝密,料敵於先,不輕舉妄動,不戰則已,戰則有利,而且把傷亡降到最低。衛青的戰術與孫吳兵法有很高的吻合度,兵法中很難做到的理想化情境,在衛青那裡竟然都能成為現實。霍去病是典型的一將成名萬骨枯,而衛青絕不會拿士兵的性命當墊腳石。

    綜合來看,如果不是漠北戰役霍去病耗空了漢朝的國力,衛青可以對匈奴進行持續性的打擊,直到匈奴滅亡。但是漢武帝出於自己的政治考慮,選擇了扶植霍去病壓制衛青。因為衛青做事太完美,心思的縝密程度超過了漢武帝,讓漢武帝不放心,而霍去病看起來像個直率的愣頭青,沒什麼心計,容易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美國總統連續撕毀美國簽署的國際協議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