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434799124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社會歷史、經世之用,到家庭傳統、為人之理,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的思想,雖經動盪,雖歷戰亂,仍在一代代人中延續傳承,不曾消逝。

    傳統文化本身,不僅反映當時當下的風貌民化,在傳承中也不斷延續或革新,取精華去糟粕,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特質和觀念形態。常言:“知其何來,方能知其何往”,在傳承中延續弘揚的傳統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的魂靈、力量的源泉。

    “文化”一詞,古已有之。《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引申為包括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徵符號,及典章禮儀等;“化”本義為變易、造化,引申為改造、培育等,也印證了“文化”在詞根裡就意含著在傳承中變化的意味。

    傳統文化重在傳承,但不是一成不變,固守成規;而是因時而變,時傳時新。

    由這一點再說說延申的想法。我自己仍喜歡手捧書卷,不甘讀書筆記只是電腦裡的二進位制,而希望一字一字寫在本上。在筆尖滑動之際,在字句段落之間,或因“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的意境而讚歎,或由“且待小僧伸伸腳”的典故而大笑… 但不得不承認,長久以來,傳統文化多以書籍、字畫等形式流傳,在現代的資訊獲取環境和習慣下,這些固有的流傳形式,漸漸式微,幾乎只在義務教育階段被大家使用。因此若傳承方式缺乏與當下新世代人群喜好的結合,可能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也會抑制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好在近年來,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的意義愈發被重視,非常多形式創新、有趣有料、大受好評的事例被我們看到。比如用視覺記錄、解讀文物修復專家們匠心精神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透過展示這些不為人熟知的專家的生活工作,從而讓我們瞭解和熟悉文物背後的文化,故事背後的歷史。與此類似的還有《國家寶藏》,藉由故事講述人讓我們穿梭古今,用動情的闡釋讓寶藏們的“一生”活靈活現。又譬如QQ音樂X故宮“古畫會唱歌”音樂創新專案,讓現代音樂描繪古代繪畫,讓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碰撞出全新的火花。用跨界的方式活化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因此得到了第19屆IAI國際廣告獎全場大獎。

    這些新內容的出現,不僅延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引發了新世代人群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我們可以相信,我們的文化文明一定會在這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得到傳承和延續,充滿生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Excel兩個工作表中查詢重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