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極為有害的。
讓我們嘗試將全過程做個覆盤,讓家長們知道這種行為是怎“害了”孩子的。
第一步:孩子走路摔跤了。
這時候存在兩種可能,第一種,孩子受傷了,疼!第二種,其實沒事(孩子個字小,走不快,總體來說沒事是大機率事件)
第二步:孩子開始判斷怎麼對摔跤這件事進行反饋。
如果是前面的第一種可能:不用判斷,疼,哭就好。
如果是前面的第二種可能,又會存在兩種可能:(1)他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開心的站起來繼續走繼續跑;(2)如果家長以前因為摔跤說過他(也可能說過衣服褲子髒之類的話),孩子就會觀察家長,看家長什麼反映,決定自己的表現。
第三步:家長上場,開始責怪我們可憐的地球母親。
如果家長表現出驚慌、緊張、焦急、無措,孩子收到資訊就知道可以開始“表演”了——哭。
這時候,很多家長想的是如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別讓孩子哭或止住孩子哭。(必須承認,孩子哭真很麻煩)
第四步:孩子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摔跤,委屈,想哭,然後大哭
之前說孩子真受傷的情況下,孩子疼了,哭,無可厚非,但他知道了,摔跤都是“地”的錯。
看家長反應的孩子呢?也發現原來都是“地”在欺負他,自己多委屈啊?那就哭吧!(衣服褲子髒也可不是我的責任啊!你讓我走慢點,我走快了摔跤也不是我的責任啊!)
第五步:有些“聰明”的家長,還會對著地面跺兩腳。孩子哭其實也挺累的,意思意思哭下就好,可以笑了
覆盤完成,這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摔跤是地的錯,不是我的責任,那麼其他事情讓我不舒服的,一定也是別的什麼地方出了錯,但肯定不是我的錯。
所以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會變得沒責任心、沒擔當。而在人際關係處理上,也會逐步表現出蠻橫霸道、不講理等特質。
這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極為有害的。
讓我們嘗試將全過程做個覆盤,讓家長們知道這種行為是怎“害了”孩子的。
第一步:孩子走路摔跤了。
這時候存在兩種可能,第一種,孩子受傷了,疼!第二種,其實沒事(孩子個字小,走不快,總體來說沒事是大機率事件)
第二步:孩子開始判斷怎麼對摔跤這件事進行反饋。
如果是前面的第一種可能:不用判斷,疼,哭就好。
如果是前面的第二種可能,又會存在兩種可能:(1)他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開心的站起來繼續走繼續跑;(2)如果家長以前因為摔跤說過他(也可能說過衣服褲子髒之類的話),孩子就會觀察家長,看家長什麼反映,決定自己的表現。
第三步:家長上場,開始責怪我們可憐的地球母親。
如果家長表現出驚慌、緊張、焦急、無措,孩子收到資訊就知道可以開始“表演”了——哭。
這時候,很多家長想的是如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別讓孩子哭或止住孩子哭。(必須承認,孩子哭真很麻煩)
第四步:孩子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摔跤,委屈,想哭,然後大哭
之前說孩子真受傷的情況下,孩子疼了,哭,無可厚非,但他知道了,摔跤都是“地”的錯。
看家長反應的孩子呢?也發現原來都是“地”在欺負他,自己多委屈啊?那就哭吧!(衣服褲子髒也可不是我的責任啊!你讓我走慢點,我走快了摔跤也不是我的責任啊!)
第五步:有些“聰明”的家長,還會對著地面跺兩腳。孩子哭其實也挺累的,意思意思哭下就好,可以笑了
覆盤完成,這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摔跤是地的錯,不是我的責任,那麼其他事情讓我不舒服的,一定也是別的什麼地方出了錯,但肯定不是我的錯。
所以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會變得沒責任心、沒擔當。而在人際關係處理上,也會逐步表現出蠻橫霸道、不講理等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