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毗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西園明月在。鄴旁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惟有秋風愁殺人。
回覆列表
-
1 # 龍31991660
-
2 # 老街味道
這是唐朝著名的“燕許大手筆”之一張說的詩。《鄴都引》是一首古體詩。古體詩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因為有入聲韻,而在普通話裡已經消失了,所以有的韻腳現在讀起來好像不押韻。
這首詩很有代表性,下面老街分段講一下:
第一段,入聲韻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 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 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祿、逐、屋:【一屋】,曲:【二沃】。押入聲韻。屋和沃是鄰韻通押。
下面換上聲韻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西園明月在。改和在,屬於【上聲十賄】,“在”古韻裡是上聲。
注意換韻的話,如果只有兩句,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必須押韻。
下面換平聲韻 鄴旁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 試上銅臺歌舞處,惟有秋風愁殺人。韻腳是:陳、塵、人
上平十一真
換韻後是四句的,第一句可以不押韻,但是絕大部分第一句是換韻的。
……
2018-3-16
《鄴都引》一詩,是唐前期詩人張說的詩作,在張說被貶期間的時候寫成的。應該很多人對於張說其人,及《鄴都引》其詩也不甚瞭解,是因為相對其他唐朝的詩人來說,名氣確實小一些,但這首詩也確實寫得好,全詩如下:
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
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
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西園明月在。
鄴旁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
試上銅臺歌舞處,惟有秋風愁殺人。
詩歌前半部分高度概括和讚頌了曹操的豐功偉績,也反襯了自己同樣有建功立業的壯志,但聯絡到自己如今被貶的無奈,不禁感慨萬千。下半部分感嘆人間和世事滄海桑田,功名利祿如何呢?英雄美人也隨歷史作古。反映了詩人複雜而矛盾的心理。
明確地回答,這首詩是符合音韻的。此詩是歌行體,所以用韻自由,可用平聲押韻,可用仄聲押韻;而且也可以自由換韻腳。這首詩主要用了三個韻腳:祿,逐,屋,曲為一組;改,在一組;臣,塵,人一組。古詩用的韻腳,當然是按照當時的讀音來押韻,如果以現代漢語或者普通話來讀,一些唐詩看起來也不和音韻。所以才有這樣的疑問。我們讀唐詩,可以參考南宋末年劉淵編訂的<平水韻>來研究音韻。按照平水韻,祿,逐,屋三個韻腳用的是“入聲一屋”的韻部;曲,用的是“入聲二沃”的韻部。雖說這兩類的韻腳讀音有些差異,尤其在今天,但也可以通押的。改,用的是“上聲十賄”的韻部;在,用的是“去聲十一對”的韻部,也可以通押。臣,塵,人用的是“上平十一真”,同一個韻部。
為什麼在前二組中,用不同的韻部,說可以通押呢?這是因為在古詩中,押韻的要求是平仄相押,而平聲包括上平,和下平;仄聲則包括上聲,去聲,入聲等。在古詩中,許多不同的韻部,但發音相似或相近是都可以通押的,而且古人並不死板,不會因辭害義,所以就有許多通押的情況出現。《鄴都引》也是這樣,所以說,《鄴都引》是合音韻的。
另一方面,需要說明的是,漢語是在不斷髮展演化的,有一些字的讀音與古代相去甚遠,有一些則變化少點,但不能因此就說用這些字做韻腳的時候不合音律;同時現代漢語只有四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古漢語的聲調就比較豐富了,以平水韻為例,就分為: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入聲等,所謂的五音六律。特別是有些古詩用普通話來朗誦可能不太順,覺得不押韻。但如果用方言來朗誦,尤其是南方的方言,例如粵語,就會順很多,因為南方的方言許多都可古代漢語比較接近,聲調也豐富得多,例如粵語就有九聲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