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31991660
-
2 # 無聊到巔峰
宋詞的發展有三個關鍵的節點:柳永,蘇軾,周邦彥。柳永推廣了慢詞,蘇軾拓寬了詞的題材,周邦彥確定詞的標杆。
最初,詞的產生,是為了避免樂曲裡的和聲部分丟失了,所以在和聲部分填了實字。這麼下來,歌詞就變成了長短句,這也就是詞最初的形態。所以詞也被稱為「長短句」、「曲子詞」、「今曲子」等。同時又因為當時填詞,大多是在酒席之上,就著曲子來即席創作。所以基本上都是小詞居多,並且其內容也自然格調不高,也就是所謂「豔」詞。
也正因為如此,詞在最開始的地位是很低的,連歐陽修這種大文豪也經常因為填詞被人詬病;甚至給詞集都作為「編外集」來處理。可見詞在當時是多不被人待見。而這種情況,是在蘇軾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觀。
至柳永拓寬了詞的長度,推廣了長調之後,詞的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蘇軾在此之上,這又拓寬了詞的題材,從只在「側豔」之流推上了如詩一般的「無物不能詞」。這個時候,詞的地位是有巨大的提高的。故而蘇軾的開拓創新對於詞來說有關鍵的兩點:
丨提高了詞的地位丨拓寬了詞的題材但是很關鍵的一點是,蘇軾並不是詩化詞,而是以文入詞,進而演變出了所謂的「豪放派」
但是蘇軾這麼寫詞的後遺症,也就是所謂豪放派的後遺症,第一,不葺音律。第二,不葺章法。
不葺音律對於蘇軾本人來講,他寫詞簡單的很(如從大海里勺一瓢水一樣簡單丨李清照)。而偶然突發奇想做豪放言語,突然就好像給別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但事實上蘇軾是懂音律的,並且有自度曲如《醉翁操》、《哨遍》,所以李清照對於蘇軾的抨擊也不大正確。但是往後的繼承者們,都是不大懂音律的。
不葺章法蘇軾在文學上的天賦使得他作什麼題材都能有一定的高度,於詞也是一樣。他就如天龍八部裡的鳩摩智慧用七十二絕技吊打高僧們一樣,這因為他的內力深厚,同時又有「小無相功」這個bug功法。但事實上他對於詞這個體裁本身而言,是沒下苦工去研究的,所以他不太會去構架章法,純是以氣行篇。
所以後來者學蘇軾便倒了黴,沒幾個能寫的靠譜的。
-
3 # 老街味道
蘇軾詩化詞的得失是什麼?
蘇軾是詩化詞的奠基人物,詞的詩化有一個過程,其詩化的特點就是,具有了詩的“言志”功能。葉嘉瑩先生畢生研究古典詩詞,她把詞分為了歌詞之詞、詩化之詞、賦化之詞,後來在評價王國維時,稱其作品是哲理之詞。這裡先說說詩化之詞。
一、早期的詩化之詞大家知道詞一開始是歌唱之詞,詩用以言志,而詞最早只是“伶工之詞”,是不用以言志。而言志之詞,多是豪放之詞,所以蘇辛一派,又是豪放一派。
其實最早的豪放如詩的詞,在花間集裡也有,如:
鹿虔扆的《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李煜由伶工之詞變為士大夫之詞,大家都很熟悉李煜的詞,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一般歸為婉約詞中,王國維很推崇李煜,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寫到:
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士大夫之詞,與歌女伶工之詞的區別在於作品中的感發性、主題的思想性。
二、蘇東坡的詩化之詞蘇東坡從小學習詩文,他一開始是不寫詞的,而詩文言志的本性,在蘇東坡一開始填詞的時候就影響到了他的作品,因此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陳師道說:“子瞻以詩為詞”李清照說的更有意思,說東坡詞是“句讀不羈之詩耳”
“句讀不羈”是指東坡詞有地方不合曲譜,唱出來不太好聽,而後來的詞漸漸變成不能唱的詞,只能吟誦了。所以對後人來說“句讀不羈”不是什麼缺點了,能讀出來就可以。至於三個人共同說其詞是“詩”,就是指一部分蘇詞的豪放與“言志”的特點。
江神子 密州出獵(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三、詩化詞的得失1、詩化詞的優點是在內容上改變了詞為豔科的面目。
到了南宋,陸游對於自己填詞依然有“頗有所為,晚而自悔”之意,可見士大夫一流一直對於詞是有鄙視的態度。
而蘇東坡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見宋胡寅《酒邊詞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漸漸改變了士大夫對於詞的鄙視,開始用詞而不僅僅用詩來抒寫個人襟報與情懷。
2、詩化詞缺點是個別豪放之中有叫囂之感
1)詩化的優秀詞作既保留了詞的多重意蘊的美學特質,又可抒發情懷抱負,例如蘇辛辭的:明月幾時有、舉頭西北浮雲、楚天千里清秋、更能消幾分風雨.......
這一類詞是詞中極品,學詞之人一定要能分辨,詞之杳渺與詩之襟懷的結合。
2)次一等的詩化詞雖然缺少詞的意蘊之美,但是慷慨激昂,有一種直接感發的力量,例如張元幹夢繞神州路、陸游羽箭雕弓、張孝祥長淮望斷。。。。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宋代: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這一類詞缺少了詞的美感,但是像激勵人心的戰歌。
3)再次一等,以上兩個特點都不具備
鋪張叫囂,沒有詞的意蘊之美,也沒有詩的感發力量。葉嘉瑩先生將劉改之的“古豈無人”歸為此類:
《沁園春·古豈無人》[宋] 劉過
古豈無人,可以似吾,稼軒者誰。擁七州都督,雖然陶侃,機明神鑑,未必能詩。常袞何如,羊公聊爾,千騎東方侯會稽。中原事,縱匈奴未滅,畢竟男兒。 平生出處天知。算整頓幹坤終有時。問湖南賓客,侵尋老矣,江西戶口,流落何之。盡日樓臺,四邊屏幛,目斷江山魂欲飛。長安道,奈世無劉表,王粲疇依。這就是詩化之詞中最劣一等。
。。。。。。。。。。。。。
結語今人填詞,知道符合詞譜是最基本的要求,知道詞的意蘊深曲之美就不容易了,但是能在詞中寫出意蘊之美很難。
不過能言抱負襟懷的卻不少,可是很容易落入第三類,填詞之人不可不知。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簡單梳理一下詞的發展。詞和任何一種文體一樣,都是首先發源於人民群眾中,再由文人參與進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甚至可以到達這類文體的高峰。詞發源於什麼時候,肯定難以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宋詞的發源和敦煌曲子詞有著深刻的關聯,一些詞牌名字也源於此,在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進一步發展,逐步成為世俗文學的主流。到了宋朝,結束了混戰局面,詞的發展土壤隨著經濟的大發展更加的肥沃,而蘇軾正是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麼他的詞作有什麼推動作用呢?有哪些不足呢?
一、有力地推動詞的獨立發展。詞最開始是依附於音樂而發展的,所以有填詞一說,就是根據曲來填作,以便於演唱,就有了“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說法。蘇軾等一批士大夫的詩化詞,推動了詞的獨立發展,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歌唱用的詞作。詩化詞,使得詞和詩一樣,也可以言情、言志,關心民間疾苦,抒發豪情壯志,感懷身世飄零,詠歎愛恨苦樂。從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開始的詩化詞,到了蘇軾這裡開始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作詞的主流。詞,也從此成為一種獨立的體裁,一直髮展到今天。
二、提高詞的地位。詞又稱長短句、曲子等等,但有一種別稱就顯得尷尬了,稱為“詩餘”,就是說不如詩,是詩歌低一級的文體。但經過范仲淹、王安石等前輩的探索,蘇軾以學究天人的天才、以作詩的手法寫詞,完全把詞當做詩歌一樣看待、一樣創作,以典入詞,以家國情懷入詞,以理想抱負入詞等等。而這樣的一種創作方式,也深刻的影響到後進,影響著詞的發展。從蘇軾創作詞開始,詞的地位就不斷提高,直至可以和詩相提並論。最終,詞也成為了宋代文學的一座高峰,並與唐詩一樣,聳立為中國文學史的兩座豐碑。後人一直唐詩宋詞並論。
三、擴大了詞的題材。詞,開始作為依附於曲的存在,就像我們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絕大部分都是詠唱著男歡女愛,愛恨離愁的。而蘇軾將詞詩化,就是將詞與詩等同一樣的創作,詩可以寫什麼,詞就可以寫什麼。因此,蘇軾的詞裡就有了詠懷家國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開了辛棄疾的先河;也有了《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這樣描寫農村的佳句;也有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詠懷理想的絕唱等等。這些題材,在以往的詞作,幾乎都沒有出現。從蘇軾開始,開創了豪放派。
四、至於不足之處麼,個人認為就一點,而且並不是什麼大問題。詩化詞,使得詞作模糊化,就像是句子長短不一的詩歌一樣,格律不是很符合詞牌本身的格律罷了。最後引用一句李清照評論蘇軾的詞作不足之處,“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
以上個人觀點,大家一起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