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漂逐夢

    趙孟頫主張遵從古法,認為書法應用筆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筆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筆法操縱,骨氣深穩。

  • 2 # 大任大任

    趙孟頫書《右軍四事帖》,現在館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此帖應推為趙行書第一,單以功夫論,與王羲之可相提並論。

  • 3 # 師說藝譜

    趙孟頫的四事帖。是書法精品。個人觀點,習行書本帖是無可繞行的。

    無論楷書還是此行書,均都很工整,四平八穩。

    溫和、典雅。他的作品總是洋溢著一種高貴、典雅的氣息。這完全是他深厚的學問、修養所致。

     他的書法成就和觀念,深深地影響了後來人。不僅同時代的一些名家,如鄧文原、鮮于樞紛紛以他為榜樣,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劉墉、乾隆帝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整個元朝書法,幾乎都籠罩在趙孟頫的庇廕之中。可以說,他是個上承晉唐,下啟明清的一個重要的橋樑式人物。他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後在中國書法史上第三個影響深遠的大師。

    所以,辯證的看,即使我們不喜歡他的風格。但還是希望多領略他作品的法度。不用去顛覆什麼,藝術長河,能流傳的,是經過歲月的洗禮的。沉澱的事不朽。趙孟頫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標杆。

  • 4 # 智永和尚

    謝邀:元代趙孟頫的書法,博採眾長,法度嚴謹,字型秀麗,筆法圓潤流暢,具有獨特風格。史上幾乎把趙與顏,柳,歐,齊名,後來稱之為‘顏,柳,歐,趙’。趙書師法二王,是公認為得二王正傳者,其書法名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趙孟頫論書》從中不難看出趙孟頫對書法用筆深切體會。從而成為論文‘千古名句’趙孟頫可以說是傳統書法的集大成者,從趙的小楷《漢汲黯傳》到行書《洛神賦》《右軍四書帖》等書法,無不體現了傳統書法的精髓。

    明清評趙孟頫的書法,有褒有貶,明代文嘉跋語中說:‘公於古人書,無不臨學,故能會萃眾美,書法大成。’其中肯定了趙書學晉的積極意義,明張醜評:‘子昂書法溼潤閒雅,遠結右軍正脈之傳,第過妍媚纖柔’。清包世臣評趙書‘用筆平滑,點畫均勻,字型無大小之別。’史上對趙孟頫的書法眾說紛紜,但在中國書法史上,趙孟頫不愧時一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書法大家。

  • 5 # 書法功課

    趙孟頫《王羲之軼事帖》,又名《右軍四事帖》、《王羲之書事卷》等,書於元代大德年間,是趙氏傳世作品中的精品佳作。紙本行書,帖芯24.4×117cm,全卷含題跋26.5×851.2cm,原為美國顧洛阜舊藏,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羲之四事帖》書風,以《閣帖》中王羲之書和《蘭亭序》為主,兼以《十七帖》筆意,佈局精嚴。趙孟頫學王羲之書,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趙孟頫的唯美主義書法整整影響了元、明、清三代,明人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中曾雲:“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

    後世因某些原因出現了,趙孟頫是二臣其書如其人一樣媚俗的言論,那麼趙孟頫在中國幾年的書法史上究竟處在什麼位置,應該給予什麼樣的公正評價?

    下面從6個細節來談談。

    我們就趙孟頫的用筆、用墨、用紙、書法理念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這幾個方面做一個大致的瞭解。

    這是趙孟頫同時期畫家黃公望在他的一幅畫上做的一個跋,這裡面有兩條資訊值得我們關注。首先是:初學者一個臨摹的關注;其次:關鍵是趙孟頫寫字的時候學了些什麼,寫了些什麼,怎麼寫的。比方說第一段,黃公望說:一般人學書法,從小隨便塗抹成形,到了長大了才學習法書墨跡。但是很遺憾,在小的時候經常被俗筆所蒙,就是學書法剛開始的時候學書法的檔次太低。而趙孟頫剛開始學的時候是《黃庭經》,這本帖子是王羲之的著名的一個傳世作品《黃庭經》小楷書的鼻祖之一,這個是他臨的幾千成百本之一的一本。這個對我們的啟發是,趙孟頫從小的起步很高,一起步就到王羲之了。關於這個帖,他臨了至少成千成百本。

    (黃公望題跋釋文選:“近世人學書,自少小塗抹成形,至長大方解時事,乃習法書,由是不得,不為俗筆所紊。松雪翁—時習字便自黃庭,始不知其臨幾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鍾紹京墨跡,筆意遒勁,不拘楷法。”)

    我們再往下看,這個對我們學書法意義很大。趙孟頫用筆很講究,這個是他寫的一副條幅。這件條幅本身沒什麼,但是他後邊這個跋語非常有意思,說陸穎筆近來不佳如此——可能陸穎是做毛筆的人。趙孟頫寫完了,在後面跋了一行字,說這個筆最近如此不好用,就說他對毛筆的選擇很講究。

    什麼是好的毛筆?我對毛筆比較感興趣,好的毛筆一般的是黃鼠狼的毛,要過雪的,在雪地爬過的,純正的黃鼠狼毛入紙的鋒穎是不一樣的,這個筆一般很貴,一般三四百一下一般是買不到好的毛筆的,但這種毛筆的成本高,一般的學生不願意用,不願用的時候對寫二王體系的書法大打折扣,一般大家喜歡講好書家不擇筆,我對這句話產生疑問,我認為好的工具對藝術的精益求精還是有幫助的。

    這個是陸游的手卷,手卷最後落款部分提到猩猩毛的毛筆,沒試過,但估計很好用。

    趙孟頫從小很勤奮。我們來看看他寫字的速度,透過別人題跋瞭解,與他同時代的一個書友,叫鮮于伯機,在他書法後的一段跋語,說趙孟頫的真草隸篆在當代已經第一了,小楷是趙子昂最拿手的,是這裡面寫的最好的。最後的這一句呢,畫線的這點資訊很重要,後面看的人能不能知道他寫字如神岀風雨焉?

    趙孟頫日書萬字不殆懈怠的,一萬字大約相當於二三百首唐詩的字數量,說明趙孟頫寫字的速度很快,寫字的速度快是需要紮實的基本功的。我們下面欣賞趙孟頫書法的時候,能夠看到趙孟頫的筆法結構都很精到。這麼一個速度,年輕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量的積累是辦不到的。我們當代有一個畫家叫李可染,跟著齊白石學畫,最後跟齊老學了一個字,就是“慢”。我年輕的時候寫字也很快,後來改掉了這個習慣。慢慢是自己慢下來了,但是這個慢還是有一定的底量的。

    再一個,他寫字快跟他的用紙也有關係。我們下面會看到趙孟頫用紙的一個狀況。我們先跳過去。這是明代文徵明的一幅字,這幅字寫得很長,最後他說他得到好紙了。大家看,什麼叫好紙。首先,不洇,很光滑,同時也吸墨——不像我們現在的大板紙,還是一種宣紙,這種紙很適合寫二王的字。這種紙現在很難找,很難得。我對宣紙很感興趣,但是這種紙可遇不可求。如果你寫二王體系的字,如果你在生宣紙上寫的話,那無疑於緣木求魚,效果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好。有的時候我們寫一遍又一遍就是感覺不理想,其實我們實踐功力也到了,但是達不到那個水平,我覺得這個肯定跟紙筆墨有一定的關係。再一個,研的墨會在紙上留下一個清晰的筆跡,筆畫到哪裡筆鋒怎麼調轉,很清晰。這是日本書上拍攝下來的,我也見過原作,看了很感動,感覺很親切,我們大致能看出它的墨色變化。

    下面這個是宋代蘇東坡著名的字帖,如果在電腦上很清楚,這個紙跟趙孟頫的紙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墨色在上面的這種變化很明顯,這也是一種不洇的一種紙,這幅字的原作不是太大,但上面的墨色非常清楚。

    這個大概是趙孟頫33歲寫的太湖石贊,從墨色上看也是非常清楚的,墨色很光鮮。

    這是唐代的書法家叫李邕也叫李北海,一般的人認為趙孟頫除了學習王羲之以外師法李邕的東西特別多,我們仔細看一看李邕的字,我們能看出趙孟頫師法李邕的用心是很良苦的,他們的出處非常明顯,這是利用的一個紙本,我們再往下看,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對趙孟頫的一段評價性的跋語,就在太湖石贊作品後面的一段跋語:“趙文敏學顏魯公,兼學米海嶽”。這一字帖學的是米芾跟顏真卿兩家的本事,上面提到蔡明遠這個字帖。

    這個字帖看了之後,還有顏真卿的這一個字帖。我們對顏真卿的字帖大多數印象是碑刻,結構很森嚴,筆畫很嚴謹。其實,顏真卿的書法還是有筆意的。你看這幅,跟我們印象中的碑刻不一樣。這一張書法還是很生動的,尤其在刻碑之前,他的用筆沒有那麼多稜角沒有那麼多死板的東西。

    關於這一點,趙孟頫在30幾歲元朝進入元大都(也就是北京城)的時候,他有一封信,跟朋友講了自己學顏真卿的理解。到北京之後感覺北京的書風很不正,學顏真卿學得很肥厚很臃腫,一收一起,在筆道里面轉好幾個圈,這跟他理解的魏晉時期的書法不一樣。我們現在的小孩子好像學書法也是這樣,起筆的時候,收筆的時候哆嗦了好幾下,最後做成的那種有稜有角的東西,對孩子非常不利。下面,趙孟頫對這種狀態有一段論述,我們看一下。我們看顏真卿手跡本的時候,其實還是跟我們很貼近,還是屬於道不遠人的這個感覺。

    我們再往下看,這是趙孟頫的一個跋,他對這個狀態覺得是南轅北轍。我們再看看別人記述的日記,看看趙孟頫下了多少工夫。這是他朋友的一段日記,說他們兩個人說他們在他們朋友家談話,談完後趙孟頫開始臨摹顏柳薛幾家的字帖,臨完後拿出真跡一比較非常像,毫髮不差或有過之。他的神采氣息比古人還有過之而不及,就是說,趙孟頫在臨摹古人方面非常下功夫,非常純熟。這種純熟,後世對此就產生了異議。

    下面是趙孟頫在37歲時在臨二王的《保母帖》。

    我們看,他在30幾歲的時候筆畫還是不太成熟,筆畫跳躍落款是章草風格,那個時候也是元代長草流行的時代。

    這個是趙孟頫33歲寫的一幅字,杜甫的一首詩。我們可以看見,他處理的字的點畫還是比較虛弱的,包括月字旁,都不是他代表的一種風格,還在進化過程中。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在這種基本的書體上下功夫,而我們看他寫的字雖然不如他成熟期風格那麼好,但是他的每一個用筆,筆畫都是很認真、很到位,這個為他將來走向更高的境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看看,三個“月”字,中間是晚年(58歲)寫的蘇東坡的詩,兩邊是年輕的時候(30幾歲)寫的。第一個“月”字,筆畫就比較生硬,裡面的點畫也不夠那麼沉實。右邊這個呢,有一些生動的感覺了,但是跟晚年還是不一樣的。學書法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積累,年輕人一定要打好基本功。這個啟發,對我們來講,是比較重要的。

  • 6 # 古津新歌

    趙孟頫的《右軍四事帖》書於元代大德年間,是趙氏傳世作品中的精品佳作。此捲紙本,縱二十四點四釐米,橫一百一十七釐米,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右軍四事帖》所寫的內容是書聖王羲之的四件軼事。其一說的是王羲之的書法一開始沒有奇異,很不勝庾翼、郗愔,到其末年才登峰造極。其二說的是王羲之為賣扇老婦人題字,扇因字貴的事情。其三說的是晉穆帝使張翼模仿王羲之書法幾於亂真之事。其四說的是王羲之喜歡鵝,為山陰道士寫道德經籠鵝而歸之故事。四件軼事從不同角度說明了王羲之書藝“末年乃造其極”。王羲之四件趣味軼事,趙孟頫用行書輕鬆寫就;仔細品讀、臨摹此帖,既可增加對於書聖王羲之的認識理解,又能學習趙孟頫的行書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4年3月24日22時22分出生的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