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山松子落m

    感性認識:首先對感性認識的定義要理解,“感性認識是人在實踐中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在這個概念中,關鍵詞是“感官”、“外部形態”“直接的、具體的”、“感覺、知覺和表象”,前一組詞彙是對認識中所採用的手段的形容,中間的一個關鍵詞是對認識物件形容,後兩組關鍵詞是對認識的結果的形容。也就是說,在感性認識過程中,人們所動用的器官是“感覺器官”,這裡所謂的感覺器官包括了眼、耳、鼻、舌、身,這些器官所發揮作用而得到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這些是作為動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感覺器官包括大腦,也就不涉及到思維層面的東西,所以只關注事物的“外部形態”。在這個概念中,真正抽象的是三個,即後一組“感覺、知覺和表象”。這三組概念是層層遞進的、是逐步往理性認識靠攏的,也就是說是逐步脫離純粹器官的反映到逐步靠近理性思維的邊沿。

    感覺反映的是事物的個別屬性,知覺反映的事物的整體屬性,包括事物各種不同的屬性、各個屬性或部分及其相互關係;感覺是個別感覺器官的結果.

    知覺則是各種感覺器官聯合作用的結果。

    表象是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包括記憶表象、想象表象。表象是人們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在頭腦中再現的過程。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小明看到一個蘋果,顏色是“綠色”的。這種眼睛所得到的“綠色”的認識,就是第一層意思“感覺”。小明觀察、觸控、品嚐等等所有感覺器官的動用所得出的諸如蘋果是綠色的、蘋果摸起來硬度較大、蘋果味道是酸甜的等等一系列整體的感覺,就是感性認識的第二個層面——知覺.至於表象,又可分為記憶表象和想象表象。比如說,小明第二天向小紅轉述,說自己曾經吃過一個蘋果,那個蘋果的顏色硬度味道等等,這些認識已經存在於大腦中,並不是即時認識的結果,而是作為一種“記憶”或“想象”存在的,這就是所謂的“表象”。可以看出,感性認識發展到表象這一環節,已經開始觸及到思維了,也就是開始涉及到理性認識這一範疇了。

    可以說,感性認識還停留在動物本能層面,而人類認識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科學、更層次的認識進而服務於實踐,所以這種本能性的認識是不可靠的,尚不能科學地指導實踐,需要藉助大腦進行抽象認識(理性思維),這時候,認識就發展到了下一個階段,也就是理性認識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做早餐這一行業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