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22485676242

    因為馬謖太特別了,諸葛亮與他的共鳴太多,對他寄予的厚望太深,感情也太深。

    馬謖是文臣,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臣,而是一個頗有軍事韜略的文臣,可謂文武雙全。他從荊州到益州,在中央到地方多個行政崗位上(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經受了長時間的歷練,行政能力頗受眾人認同,而且還能夠與諸葛亮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在南征的軍事行動中,馬謖“攻心為上”的戰略建議也顯示出了自己在軍事上的謀略水平。

    “精於行政,諳熟韜略但苦無領軍的機會”,這正是諸葛亮在正式領軍之前(劉備去世之前)的狀態,他看到馬謖的才華、處境,彷彿看到了當初的自己,兩人之間的共鳴實非他人所能知也。而正因為馬謖的文武雙全的潛質,諸葛亮對其寄予了厚望,精心培養(馬謖的歷練歷程可能就是諸葛亮本人的安排),認為他最有可能是蜀漢的“陸遜”,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除了這些,兩人之間還有一種極為親密的關係,用馬謖的話說就是“親如父子”,這裡面可能也有諸葛亮對馬謖哥哥馬良的一種感情,但不管怎麼說,兩人之間的感情確實非同一般。

    正因為如此,在其他人身上,諸葛亮完全可以做到智慧第一,理智、客觀,但在馬謖身上卻有點難。

    關鍵還在於馬謖本人。

    可能劉備也察覺到了諸葛亮對馬謖非同一般的器重,臨終時對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言過其實”這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其本質到底是什麼?

    “一股個人情緒上的戾氣”而已。

    稍微解釋下這種思想上的“戾氣”:內心在某種“高尚”的理想、“遠大”的目標、過人的才學等因素的指引、刺激下,逐漸形成的一股兇暴、猛烈、勇銳的意志力,使人無法保持理智,保持實事求是的心理狀態。

    年輕人常年溫習聖賢書或兵書戰策,一心幻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幻想率領百萬大軍攻必克伐必勝,久而久之,雖有英雄志,但更會在心中形成一股虛驕之氣,形成一股強橫的“戾氣”。具體表現為,一旦得志,不顧具體情況,只想大幹一場,誰的話都不想聽。

    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年輕時都曾“言過其實”、“好出大言”,但他們經過現實無數次的磨礪和自省,逐漸克服了這種“戾氣”的影響,變得“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而馬謖的功夫明顯還不太純熟,“言過其實”正是其表現。

    街亭之戰,馬謖第一次領軍,這也是諸葛亮對他的又一次重要歷練。這次行動十分重要但難度並不大,只要正常地、老老實實地執行既定方略就可以了,可能正因為如此,諸葛亮任命持重的王平為他的副將,希望他能立下戰功,為自己的軍事生涯開一個好頭。

    在此關鍵時刻,馬謖的業障突然爆發,似乎正常地按照諸葛亮的佈置行動已經顯示不出自己的高明瞭,他一定要“出奇”,一定要與眾不同,做出連王平都能看出來的錯誤行動,不但把自己毀了,還毀了諸葛亮對他的厚望。

    此舉不但令諸葛亮目瞪口呆,恐怕連敵國陣營的眾將也大惑不解,就像一個學霸上了考場突然不知道1+1=?了。諸葛亮無語了,以前對他有多看重,現在就有多失望,再加上軍法無情,只好揮淚斬馬謖。

    所以,諸葛亮確實是看走眼了,這證明他是一個愛才如命、重感情的正常人,而馬謖第一次領軍的表現也是正常的,他如果能在逆境中多歷練一些年份就好了,很有可能真的成為蜀漢陸遜。(再次證明諸葛亮、陸遜這樣的人才是“培養”不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我心中,有一座山,千峰萬嶺,他最巍然,這詞是哪首歌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