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姜學文
-
2 # 邱莫言
我認為魯智深在山上寺廟時,乃至《水滸傳》全書中,最佩服的人便是文殊院的智真長老。智真長老為何能讓魯智深如此佩服呢?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1.智真長老的“無分別心”
魯智深是因為打死了鎮關西,在趙員外的幫助下,推薦他到五臺山出家做和尚的。魯智深因為一副兇相,完全沒有出家人的面善。當時寺院裡其他僧眾紛紛建議智真長老,不能留下魯智深,以免他給寺院帶來災禍。
智真長老卻力排眾議,收留了魯智深,因為在他眼裡,眾生皆是平等,並無分別,他是一個真正的得道高僧。
2.智真長老的寬容和大度
魯智深做了和尚之後,並不像其他的師兄弟們打坐唸經。他每天就是在床上倒頭就睡,四仰八叉地躺著,鼾聲如雷,更有甚者就是在佛殿之後隨意大小便。這樣的行為,寺院的僧眾就都去長老那裡打小報告了。
而智真長老卻採取了一種寬容的態度,對這些小報告並未理會,他深信魯智深與佛有緣,他一定能夠改掉這些陋習,他需要一個適應期。
3.智真長老的遇事能忍和處事的智慧
魯智深在這個適應期,面對長老的包容更加肆無忌憚,下山吃肉喝酒去了。回來後,喝得醉醺醺的,更是與寺院的僧眾大打出手。
當大家報告給長老時,長老面對這樣的局面,並沒有斥責智深,而是讓他醒酒後,第二天來找長老問話。這若是換了一般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第二天智深來到長老屋裡坐下,智真長老對他曉之以理,言明瞭是看在趙員外的面子上才收留他的。既然入了佛門,就應該持守五戒,如今又犯了酒戒,該當將他趕出寺院。這次就算了,如若再犯,必定嚴懲。這樣智真長老就亮明瞭底線,人情和制度都和智深講明白了,讓他回去自己體會。
所以說,魯智深真正佩服的就是智真長老,佩服他的德行和智慧。正是智真長老的寬容大度和循序善誘,一直約束和鞭策著魯智深,使他沒能走入歧途,最終能夠大徹大悟,修成正果。
-
3 # 坐看雲天風起時
膀大腰圓魯智深,梁山好漢義薄雲;
一生嫉惡如仇富,半輩劫財且濟貧。
打死屠夫棄官位,收服霸王隱佛門;
京城受累林沖事,遠走他鄉落草根;
聚義梁山圖大業,甘居水泊做臣民?
詔安豈是英雄意?看破紅塵坐化身!
要問提轄誰最敬?五臺方丈卻是真!
-
4 # 輕塵墨跡00708
謝大聖相邀!
魯知深在寺廟時全靠長老扶持、呵護,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拆點、在他心目中最佩服的人是周侗。
-
5 # 醉墨客
觀自在,平生不修正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行深水滸風雲至處,已明五蘊皆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智真長老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是水滸傳裡的原著段落。
其實原著中沒有著重的說明魯智深特別的佩服誰,著墨點並不多的去渲染,但我們可以延伸地去解他可能佩服誰,也許這也是作者的伏筆。中國小說自古小說中,若出現佛家道教人物,一般都會是智者,禪師,他們有了不起的智慧,洞察世事,預測未來。
水滸傳也不例外,智真長者的出現,就是個智慧人物出現,並能預測: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事實上,這種類似寫法,在《六祖壇經》中也有,有興趣的看官可以去看看。
這種佛學人物自然是智慧過人,而且道德圓滿,知因果輪迴,知業力輪轉,自然智真長老是知道魯智深是非凡人物,然後給了指點。自然,我們就可以猜測,魯智深最佩服的人就是他,既救了他的命,又給他指了條明路。
-
6 # 雲中落葉
魯迅—-都是魯家的,智深我人高馬大一介武夫,吃死沒文化的苦啊,小小本家大學問,橫眉冷對千夫指,一支筆桿似寶劍。
回覆列表
魯智生原名魯達,因打死了鄭關西,被判刑發配滄州,路過五臺山。五臺山長期被強盜搶,在比,又一次的抱打不平,文殊院主持方扙對魯智生非常好。最佩服的人是方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