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1、《登嶗山》——明代邵賢坤軸危分鎮巨鰲,山如排戟戰方鏖。鐘鼓鏜塔東西院,丹碧參差大小嶗。譯文:大地的地軸高高地分開,山峰矗立,挺立不動,嶗山陡峭險峻,參差林立,如排列的戟戈鏖戰如酣。寺院錯落,鐘鼓齊鳴,樂音迴盪在東西道院,大小嶗山參差聳立的丹崖被繁茂的碧樹所裝點。2、《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代李白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譯文:我之前去東邊的海上,在嶗山上大張著嘴,做咀嚼紫霞狀,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好像親眼看見安期公,吃的棗子大得像瓜。3、《西江月·嶗山太清宮》——清代蒲松齡獨坐松林深處,遙望夕陽歸舟。激浪陣陣打灘頭,驚醉煙波釣叟。蒼松遮蔽古洞,白雲靄岫山幽。譯文:獨自坐在松樹林的深處,遙遠的看著夕陽下歸來的小船。洶湧急劇的波浪一陣陣地拍打在岸邊的沙灘上,驚擾到沉醉於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上的釣翁。四季常青的松柏遮擋了古洞,雲霧繚繞的山峰,山境幽靜。擴充套件資料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石怪巖。嶗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犬齒交錯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們是1萬多年前末次冰期時形成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第四紀幾度進侵的海水已退卻到沖繩附近一帶,黃渤海成為一片荒原,氣候乾冷。此時,日夜之間、冬夏之間溫差很大,花崗岩在寒凍作用下,機械風化很快,大塊大塊岩石崩裂,形成參差不齊、面貌崢嶸的山峰。下層的花崗岩地貌,多是1萬年來冰後期形成的。此時,大海迴歸,化學風化佔了優勢,雨水和地衣植物參與這種風化,將質地均勻的花崗岩由表及裡一層層剝離,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巖塊,或原來沒動的岩石,遂形成一個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構成了嶗山的這種雄偉、奇特的地貌形態。嶗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就有方士、巫師在嶗山餐霞修煉,唐、宋兩代嶗山道教肇興,元、明兩代達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嶗山道教由於王重陽所創全真派的入統,開創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嶗山,邱處機三次來嶗山說法闡教,影響深遠。嗣後,北七真在嶗山各創宗派,爭建道觀,至明代達到鼎盛時期,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含有薄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