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linky0153

    田黃石古名“黃石”,又稱“黃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見的品種,約佔田石挖掘量的百分九十以上,所以民間習慣將田石統稱謂“田黃石”。

    多數田黃石的外表都有黃 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掛皮,形態變幻無常,雖然也有一些田黃石因為色皮極薄,一經雕刻打磨即被清 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裡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這種色彩的變化規律,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明顯。

    素有“中華石帝”美稱的壽山田黃出產於福建壽山,出現於明代,至清代名揚四海,文人雅士、達官顯貴無不以擁有一塊上好的田黃為榮,當時就有“一兩田黃一兩金”之說。隨著資源的減少,田黃的價格早已高出黃金幾十倍。

    身為“印石三寶”之一的田黃石,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其中以黃 色為最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質地 緻密、細膩、溫潤、光潔。

    後來人們發現了一種昌化黃石,經過與壽山田黃對比,發現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其不但在山坡砂地中產出,也有產於農(水)田以及山坡梯田中的,便提出“昌化田黃”這一概念。壽山田黃經過幾百年的開採,在產地見到的大都是些“邊角料”。相比之下,雖說優質昌化田黃也極其少見,但從已發現的來看,總體上通靈溫潤,形體好,分量足,石皮完 美,蘿蔔紋理少見但清晰勻稱,色澤豐富,石體裂紋少,有人便主張壽山田黃與昌化田黃共同發展。這一觀點得到了不少鑑賞家的認可。

    此觀點的反對者認為,田黃產地只有壽山是歷史形成的共識,田黃與壽山天生一體,密不可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田黃已經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換句話說,說起田黃,人們並非只想到某種石質,還有許多與之關聯的文化。因此,石質再相似也不能稱為田黃,因為這是許多酷愛壽山田黃的人所認為的(這一點有點像和田玉)。同時,從名稱的起源上看,田黃是出產於水田中的黃石,所以稱為田黃,而所謂的昌化田黃卻出產于山上,相當於壽山的掘性石,所以名不副實,只可稱之為“山黃”。

    田黃石寓意由於它有“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故稱之為“帝石”,併成為清朝祭天專用的國石。史載,清時福建巡撫用一整塊上等田黃雕刻了“三鏈章”,乾隆皇帝奉為至寶,清室代代相傳;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御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那枚“三連章”縫在棉衣裡。

    田黃石的顏色是一種古板的黃 色,有透質感,還給人一種很強的封蠟感;和田黃沁籽料的黃 色與田黃石的顏色有著明顯的區別,和田黃玉色澤鮮明,且有種很強的油潤度和脂粉氣。田黃石材質很軟,細小的岩石顆粒經過長期的擊打沖刷會再起表面留下很多不規則的坑洞;而和田黃玉本身的透閃石含量高,在經過數幾千年的自然沖刷之後,其表面形成了如同人體的毛細孔一般均勻細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鼓之歌止於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