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虛的調治
(1)對本髒虛損、肺氣不足。症見氣短喘促,或咳嗽,聲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壓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者,當補益肺氣,宜用保元東加五味子:人參9克、黃芪15克、生薑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開水浸泡,代茶飲。也可用人參胡桃東加五味子:人參9克、胡桃仁30克、生薑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對易患風寒感冒,症見鼻塞、頭昏頭痛、惡風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脈浮無力者,宜用玉屏風散加紫蘇:黃芪15克、白朮15克、防風12克、生薑6克、紫蘇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當益肺氣固表,宜用玉屏風散(前方去紫蘇)煎湯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風丸1次6克(或沖劑),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參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對虛寒性慢性鼻竇炎,症見頭昏、惡寒、自汗等。當以補肺氣為主,兼以通竅、解毒。宜用鼻通寧滴劑(含辛荑、蒼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黃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對肺氣陰兩虛兼腎陰不足,症見陰虛內熱、舌紅口乾、乾咳少痰、手足心發熱、失眠盜汗、夢遺失精、大便乾燥等症狀。治療宜用補陰煎加減:生地15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參10克、地骨皮10克、女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腎潤肺、清虛熱止乾咳的作用。
(5)對肺氣虛兼腎陽不足,症見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頻數、餘瀝不禁者。可補氣溫腎,宜用保元湯:人參9克、黃芪15克、肉桂6克、生薑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肺氣虛的調治
(1)對本髒虛損、肺氣不足。症見氣短喘促,或咳嗽,聲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壓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者,當補益肺氣,宜用保元東加五味子:人參9克、黃芪15克、生薑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開水浸泡,代茶飲。也可用人參胡桃東加五味子:人參9克、胡桃仁30克、生薑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對易患風寒感冒,症見鼻塞、頭昏頭痛、惡風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脈浮無力者,宜用玉屏風散加紫蘇:黃芪15克、白朮15克、防風12克、生薑6克、紫蘇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當益肺氣固表,宜用玉屏風散(前方去紫蘇)煎湯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風丸1次6克(或沖劑),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參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對虛寒性慢性鼻竇炎,症見頭昏、惡寒、自汗等。當以補肺氣為主,兼以通竅、解毒。宜用鼻通寧滴劑(含辛荑、蒼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黃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對肺氣陰兩虛兼腎陰不足,症見陰虛內熱、舌紅口乾、乾咳少痰、手足心發熱、失眠盜汗、夢遺失精、大便乾燥等症狀。治療宜用補陰煎加減:生地15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參10克、地骨皮10克、女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腎潤肺、清虛熱止乾咳的作用。
(5)對肺氣虛兼腎陽不足,症見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頻數、餘瀝不禁者。可補氣溫腎,宜用保元湯:人參9克、黃芪15克、肉桂6克、生薑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