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京路步行街噢裡

    1;“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寫由內地赴塞外的漫長征程和疾奔心情。“蓬”:野草蓬蒿,秋枯根脫,風捲而飛,故又曰飛蓬。“徵蓬”,形容征途疾奔如風捲蓬草翻飛。“歸雁”;冬去春來回到北方的大雁;作者赴邊恰值三月季春,故藉以自喻。“胡天”:即胡人的天地,指塞外少數民族地區。這一聯連用兩喻,氣勢飛動,貼切形象:“徵蓬”,緊承首句“單車”,輕車簡從,自然疾如飛蓬;車輪滾滾,風馳電掣,其狀亦如蓬草乘風,翻卷飄飛,本體和喻體之間,既有輕便這一質的相同點,又有翻滾這一態的相似處。“歸雁”,不僅緊扣了詩人春天出塞與大雁北歸的時令相同,而且妙在下一“歸” 字(猶如冬去春回,暫棲南方的大雁歸心似箭地飛向塞北草原一樣),就把詩人因為王命急宣、十萬火急的赴邊心情傳神地刻畫出來。“出漢塞”、“入胡天”,一出一入,不僅分別緊承首聯的“欲問邊”和“過居延”,顯得章法嚴密,而且使萬里征途,頓有一線貫穿之勢,則漢胡兩地,長路漫漫,氣象之遼闊,天地之迥異等等,俱包含在字裡行間,從而讓我們能夠領略出意蘊之深厚。兩句看似重複,實各有側重:上句單用比,而突出行速之疾,側重於外貌的描繪;下句兼含比興,而突出心情之疾,著力於神韻之鉤劃。上句寫大地,令人想見關山迢遞,曠野茫茫無邊;下句寫長空,使人如聞浩浩天宇雁群聲聲長鳴。這一下一上,天地萬物俱包;俯瞰仰望,平面立體畢現。 2;表達了作者由內地赴塞外的漫長征程和疾奔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共關係與宣傳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