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28456510104147

    伊爾莎·斯奇培爾莉(1890-1973)生於義大利羅馬。她被認為20世紀最有名的服裝設計師之一。1927年在巴黎開設自己第一家服裝設計沙龍,追求設計的創新性,她第一個設計了護肩,毛皮織物和將拉鍊染成和衣服相同的顏色。她和當時很多藝術家,比如著名畫家達利等人聯絡密切,並聘請他們參與紡織品的設計,把超現實主義風格引入服裝設計中。二戰之後,她的事業虧損,最後宣告破產前往美國。《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篇課文是美國作家伊爾莎·斯奇培爾莉寫的,主要是寫小時候父親帶她到教堂塔頂,教導她“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長大後,當她遇到困難時,能夠不懈地堅持目標,並且做到了“此路不通走彼路”,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理想。這只是一篇閱讀課文,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教學中所出現的狀況,卻是令我始料不及。 按照慣例,讀通課文、理解詞語之後,要求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當討論“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著一朵幸福的雲”時,有學生說道:“因為有人向她訂購了40件毛衣,她能夠掙到大錢了,所以大喜過望。”學生中發出一陣竊笑。從表面上看,這個答案也不算錯,但也絕對不“標準”,我補充道:“她的夢想是當一名時裝設計師,當她能夠實現夢想時當然是大喜過望。” 在討論到“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裡流了出來”時,又有學生引申到她“源源不斷地掙錢”,在討論“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時,還是有學生髮揮到“掙錢的方法不止一個”。我疑惑地問:“你們為什麼離不開錢呢?難道有錢就有一切了麼?”一個學生很認真地回答“當然”,一些學生鬨堂大笑,還有幾個學生順著老師的語氣回答“不是”。看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我給他們分析,“廣場”實際上象徵著一個人的理想或目標,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指我們達到目標的方法不止一個,這個方法不行,可以換一種方法,這不但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掙錢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賺了大錢也未必幸福。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只好草草收場,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留待以後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開到4s店做首保,怎麼看出4s店是否更換了機油和機濾?